三亞健康扶貧讓群眾有「醫」靠

2020-12-25 澎湃新聞

三亞建檔立卡戶10050人全部納入醫療保障範圍

2020-10-05 11:4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因病致貧、因病返貧是脫貧攻堅戰的「攔路虎」,健康扶貧作為精準扶貧的重要抓手,治病也「治貧」。自開展健康扶貧工作以來,三亞深入實施健康扶貧,提升醫療保障水平,採取疾病分類救治,提高醫療服務能力,加強公共衛生服務等措施,讓貧困群眾能夠「看得上病、方便看病、看得起病、看得好病、防得住病」,確保貧困群眾「健康有人管,患病有人治,治病能報銷,大病有救助」。 目前,全市建檔立卡戶10050人已全部納入保障範圍,實現農村困難人員基本醫保、大病保險覆蓋率100%。

健康有人管:健康服務下鄉暖人心

近期,三亞市人民醫院援鄂醫療隊隊長王彬(呼吸內科副主任)帶領呼吸內科骨幹團隊到崖州區大旦村開展「呼吸道慢性病宣傳日」主題義診,前來就診的群眾表示在家門口就能接受專家診療,十分暖心。「以前不知道抽菸有這麼多危害,一定要慢慢把煙戒了,真的太感謝醫生了。」一位60多歲的建檔立卡戶老伯拿著免費肺功能檢查單說。

「醫院派車接送我們,還有暖心早餐,服務很周到。」「環境很好,醫生護士態度也很好,說話不急不緩,問多也不嫌阿婆囉嗦。」近日,赤草二組的51歲董阿婆帶著孫子在崖州灣科技城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體檢,和她一起的還有崖州區1600餘名建檔立卡群眾,他們均享受該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提供的免費體檢服務。

把診療和關愛送到家門口,倡導健康生活方式,引導群眾科學就醫。三亞各醫療機構進一步開展健康服務工作,扶貧義診、健康講座、免費體檢等一方面大大方便了群眾在家門口看病就醫。另一方面,做好健康扶貧等相關政策宣傳,加強健康宣教,提升廣大群眾自我保健意識和健康水平,助力健康扶貧,全面打贏脫貧攻堅戰。

患病有人治:家庭醫生送醫送藥上門

「現在政策越來越好,給我們安排了家庭醫生,像我們身體不便的,在家就可以看病。」育才生態區抱安村52歲的石愛莉身患殘疾,自從籤約「家庭醫生」服務後,遇到小傷小病,不用跑遠去看病了。

「籤約後,家庭醫生根據病情定期到村裡為大家做健康隨訪。」育才醫院醫生孫少寧介紹,通過家庭醫生籤約服務,家庭醫生主動引導居民就診,指導大病、重病患者保養,加強了居民健康管理和慢性病防控,有效解決老百姓看病難的問題。

打造多維度服務模式,精準服務籤約對象。三亞推進傳統上門籤約服務,打破空間、時間限制,因地制宜開展下村巡回醫療服務,採取「定時、定人、定點」的方式,將籤約服務覆蓋到所有籤約對象,逐步提高籤約居民就診感受度,確保籤約服務工作落到實處。目前,全市建檔立卡戶2255戶10050人完成家庭醫生籤約服務,籤約率100%。

治病能報銷:醫保政策惠及百姓

健康扶貧這一重大舉措,在脫貧致富道路上不斷築牢群眾健康之基,讓廣大困難家庭有「醫」靠,不再害怕看不起病,實現全面小康的美好願景近在眼前。

家住天涯區立新村委會抱炸小組的77歲陳文明一家因缺勞力、缺資金納為建檔立卡戶,2014年已脫貧退出。陳文明和老伴年事已高,兒子是家裡唯一的勞動力,除了照顧老人外,還開小賣部,種植檳榔和菠蘿蜜,閒時也出去打零工。

「今年6月,陳文明因病住院,進行頭部和膝關節手術,兒子陳振榮忙於照顧,家裡經濟壓力增大。」立新村駐村第一書記、駐村工作隊隊長蒲首豆介紹,立新村黨總支和駐村工隊組織黨員捐款4050元予以幫助,並跟蹤陳文明住院免押金、一站式報銷、住院補貼理賠等醫療扶貧政策的落實,並於9月底幫助陳文明申請民政臨時救助,派產業指導員實地指導其家庭產業發展,有效解決緩解了他們一家生病支出和延誤產業發展收入下降的壓力。據悉,陳文明住院一個月左右,總支出18778元,報銷後個人支付1877.8元,報銷比例90%。

三亞積極落實困難人員住院一站式結算,有效解決建檔立卡戶看病報銷難的問題。據悉,三亞建檔立卡戶10050人已全部納入保障範圍,實現農村困難人員基本醫保、大病保險覆蓋率100%。今年1月至8月,全市建檔立卡戶共839人次發生住院醫療費用支出,醫療總費用672.16萬元,城鄉居民醫保、大病保險、醫療救助、健康扶貧專項資金共計支付611.08萬元,住院報銷比例90.9%;共702人次發生特殊疾病門診醫療費用支出,醫療總費用62.03萬元,城鄉居民醫保、大病保險、醫療救助、健康扶貧專項資金支付57.48萬元,特殊疾病門診報銷比例92.7%。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評論()

相關焦點

  • 精準「滴灌」鋪就「健康路」——三亞健康扶貧綜述
    天涯區臺樓村三用二小組的建檔立卡戶麥小黑激動地說,三亞健康扶貧為他撐起「保護傘」,為脫貧攻堅「兜底」。2020年,三亞為麥小黑啟動特殊門診救治共計13次,累計產生醫療費用93722.34元,政府報銷84890.49元,個人自費8831.85元,報銷比例達90.58%。
  • 「我的扶貧故事」做群眾的「醫」靠|百裡杜鵑管理區金坡鄉煤洞場...
    我叫李莉,是百裡杜鵑管理區金坡鄉煤洞場社區的一名村醫,2016年,我多了一個「職稱」——貧困戶的家庭籤約醫生。在開展診所的日常工作之外,上門為貧困戶宣傳健康扶貧政策和量血壓、測體溫、測血糖、心肺聽診等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也成為了我工作的一部分。
  • 【我的扶貧故事】村醫朱達峰:26年默默奉獻 守護村民健康
    【我的扶貧故事】村醫朱達峰:26年默默奉獻 守護村民健康 2020-12-10 17:3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重慶健康扶貧一線紀實]實現病有所醫 為貧困群眾築牢「健康堡壘」
    自2016年印發《關於健康扶貧工程的實施意見》以來,重慶揚鞭奮進馬蹄疾,從完善貧困區縣醫療服務網絡,健全農村貧困人口醫療保障和救助制度,提升貧困區縣衛生資源、居民健康、公共衛生、疾病防控等主要指標達到全市平均水平等方面著手,多措並舉,築牢貧困群眾「健康堡壘」。
  • 健康扶貧到農家
    日前,偃師市山化鎮牙莊村的貧困戶張風勉拿著「健康扶貧服務包」高興地說。    自7月份以來,偃師市衛計委的幹部職工和各鎮衛生院的醫護人員一起,走村入戶,頂著炎炎烈日,將「健康扶貧服務包」發放到偃師市建檔立卡的貧困戶手中。每到一戶,醫務人員都為貧困戶詳細講解健康服務包的用途、使用說明,以及相關健康知識和健康扶貧政策等,得到了群眾的交口稱讚。
  • 民權縣健康扶貧「扶穩」群眾奔小康
    好在有政府的健康扶貧政策,除去基本醫療保險、大病醫療保險、社會救助等報銷外,他就花了3000多元。    俗話說:辛辛苦苦幾十年,一病回到解放前。目前,民權縣因病致貧人口8400多戶,佔全縣貧困戶的60%。    在奔小康的路上,因病支出成為群眾對脫貧夢的羈絆。
  • 健康扶貧到農家--大河網
    日前,偃師市山化鎮牙莊村的貧困戶張風勉拿著「健康扶貧服務包」高興地說。    自7月份以來,偃師市衛計委的幹部職工和各鎮衛生院的醫護人員一起,走村入戶,頂著炎炎烈日,將「健康扶貧服務包」發放到偃師市建檔立卡的貧困戶手中。每到一戶,醫務人員都為貧困戶詳細講解健康服務包的用途、使用說明,以及相關健康知識和健康扶貧政策等,得到了群眾的交口稱讚。
  • 《醫路有你》,一首溫暖的主題曲,唱出醫療扶貧的諾言!
    在脫貧攻堅路上踐行「諾言」的故事影片的主題曲《醫路有你》由貴州本土音樂人李易霖和梁瓊元原創,歌詞朗朗上口,溫暖清爽,充滿正能量。副歌裡的「把溫飽鞏固 有書讀有房住 將健康守護」,歌詞化的表達「一達標、兩不愁、三保障」,通俗易懂。其中「牽掛」一詞,創作靈感源自「脫貧攻堅是我心裡最牽掛的一件大事」,是歌曲思想高度的體現。
  • 渝北的「十三五」:為群眾撐起「健康傘」
    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12月22日11時28分訊(記者 閆儀 通訊員 楊青)醫藥衛生體制改革不斷深化、建立分級診療制度、公共衛生服務持續完善、健康扶貧工作穩步推進……「今(22)日,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記者了解到,「十三五」期間,重慶市渝北區堅持以人民健康為中心,多措並舉為群眾撐起「健康傘」,醫療衛生整體實力跨上新臺階,就醫大環境得到明顯的改善
  • 藍田縣藍關鎮衛生院:為群眾撐起健康「保護傘」
    提起藍田縣健康扶貧,陳西輝的感激之情溢於言表:「我一個星期要透析兩次,2017年總共花費近十多萬元,通過各種報銷,自己只出了六七千元,給家庭減輕太多負擔了。以前沒有疊加醫療補助的時候,每個月要多花費很多錢。自從有了健康扶貧政策後,才使我的腎病能夠得到醫治。」陳西輝是藍田縣藍關街辦村民,從2013年8月開始患終末期腎病,是藍關鎮衛生院健康扶貧籤約服務的230戶建檔立卡貧困家庭之一。
  • 台州市第一人民醫院開展健康扶貧
    「沒有全民健康,就沒有全民小康。」精準扶貧、健康扶貧是響應黨中央號召最有力的舉措,也是醫院體現公益性、彰顯社會責任的最佳途徑。如何努力做好「黨建+」文章,將黨建與中心工作、日常工作有效融合,用高質量黨建引領醫院高質量發展?
  • 桐柏縣人民醫院:大醫精誠顯本色 健康扶貧惠民生
    為進一步提高建檔立卡貧困人口醫療保障水平,作為全縣建檔立卡貧困戶24種大病、19種慢性病以及傷殘鑑定和6歲以下癱瘓兒童的康復工作的定點醫院,桐柏縣人民醫院始終把健康扶貧工作作為頭等大事來抓,發揮自身優勢,主動融入大局,積極貫徹落實健康扶貧政策,重點針對農村因病致貧、因病返貧的人群,採取有效措施,減輕他們的醫療負擔,提高健康水平,對貧困戶、低保戶一律實行先診療後付費一站式服務
  • 公益開放平臺精準助力健康扶貧 寶寶樹健康醫+1行動再升級
    8月5日,由寶寶樹首席人力資源官郭穎、上海復星公益基金會項目副總監郭帥、開麗公司副總經理朱道鋒等多人組成的公益愛心團隊共同走進雲南省麗江市永勝縣,進行寶寶樹」 健康醫+1″行動的調研及捐贈活動,並徹底落實上海復星基金會的鄉村醫生20萬家庭醫生籤約包項目
  • 洛寧縣人民醫院:健康扶貧彰大醫仁心
    與此同時,義診隊還根據此前摸底調查的該村群眾健康情況,在義診中開展了「健康大講堂」健康知識宣教授課活動,由醫院專業技能高、醫德素質強的中級職稱以上醫師擔任「健康大講堂」主講,教會群眾疾病防範的知識,受到下王召村群眾的好評。    這只是洛寧縣人民醫院開展的一次義診活動。
  • 三亞牽手華西醫院合作辦醫
    1月8日上午,三亞市人民政府與四川大學華西醫院(以下簡稱「華西醫院」)合作辦醫協議籤約儀式在三亞市人民醫院舉行。雙方將進行醫、教、研等方面的合作,促進三亞醫療機構技術水平和管理水平的整體提升,為三亞打造海南自貿港建設標杆提供有力醫療支撐。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劉釗軍,副市長何世剛出席儀式。
  • 加大對口幫扶 推進健康扶貧——國藥東風總醫院對口幫扶吉魚村工作...
    一直以來,總醫院積極踐行公立醫院社會責任,把醫療先發優勢轉化為先行責任,主動承擔起竹山縣上庸鎮吉魚村精準扶貧對口幫扶任務。就這樣,兩個完全陌生的集體,因為扶貧一下子拉近了距離。打贏扶貧攻堅戰,幹部是關鍵。幹部有擔當、有幹勁,才能當好貧困群眾脫貧的「催化劑」「助推器」,也才能「撬動」貧困。
  • 群眾健康「守門人」——記邯鄲館陶縣針刀專家靳書申
    河北新聞網訊(通訊員李湛祺)行醫二十多年來,邯鄲市館陶縣王橋鄉西留莊村村醫靳書申時刻不忘為群眾解除病痛的初心,牢記為基層群眾健康服務的使命。特別是隨著健康扶貧工作開展以來,他不記個人得失,跑斷腿、磨破嘴,為貧困群眾上門服務,診病治病,被群眾稱為「健康守門人」。
  • 濰坊市人民醫院:健康扶貧勇擔當 為民服務踐初心
    打贏脫貧攻堅戰,健康扶貧是關鍵一環,也是貧困群眾脫貧致富的重要保障。讓貧困人口看病有地方、有醫生,在健康扶貧的道路上,濰坊市人民醫院盡銳出戰,迎難而上,以實際行動和工作成效踐行初心使命。  不忘初心  發揮省級區域醫療中心引領作用  濰坊市人民醫院是一家有著百年歷史的醫院,有著悠久的文化和優秀的傳統。
  • 鄭州大學第二附屬醫院走基層創特色健康扶貧路
    脫貧攻堅的健康扶貧力量——鄭州大學第二附屬醫院 走基層創特色健康扶貧路河南日報客戶端記者 李淑麗 通訊員 陳建設 馮光耀鄭州大學第二附屬醫院健康扶貧成績單截至2020年11月30日  ●精準扶貧  對口幫扶盧氏。
  • 遂寧市安居區:將健康送到田間地頭 當好群眾「健康守門員」
    近年來,遂寧市安居區通過持續推進以「聯村示範衛生室建設」「村醫能力提升」「醫療專家支醫」為主要內容的健康扶貧「三大工程」,深入田間地頭開展免費健康體檢,實施家庭醫生籤約服務等具體舉措,有效緩減了農村群眾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