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講了我聽到兩人的對話,說「孩子是自己的就行」,你可能已經聽出來了,這是男性之間的對話。
對於女性來說,只要是自己懷孕生的孩子——代孕除外——從基因上來說就是自己的孩子。
而對於男性來說,女性生的孩子卻不一定是男性自己的。可能是第三人的。
我曾在閒聊中問過女性友人,一般而言,女性為什麼會更愛自己的孩子呢?回答是因為女性付出的更多吧。懷胎十月,分娩之痛。
其實男性需要付出的也挺多,孩子是不是自己親生的,就是一個極大成本。
你可能會覺得,這個成本並不高啊,男性付出的成本,不論是不是親生的,都只是「小蝌蚪」。而女性付出的都是懷胎十月,分娩之痛。
確實是這樣。關鍵是,是哪個男性付出了「小蝌蚪」,最好也是哪個男性去管養育。
這個想法有些極端了。更接近自然狀態下其它動物們的生活方式是——也是我推測未來人類文明發展的階段——不管誰的「小蝌蚪」,都會有體系支持女性扶養,而男性也不在乎孩子是不是自己的了。人類要考慮的僅僅是社會公共秩序是否被影響得紊亂,是否有性疾病傳播影響人類健康生存。
最近新聞熱點裡的實體娃娃體驗店,重點其實也在於這兩點,「社會公共秩序是否被影響得紊亂,是否有性疾病傳播影響人類健康生存」。如果沒有,其實有這樣的店存在也沒什麼。
看到這裡,女性可能會有異議。這不是物化女性嗎?物化女性,物化男性,其實都有。現狀是,實體娃娃貌似只有擬態女性的。後續市場接受度更高了,人們思想更開放了,重點是市場需求被重視了,男性娃娃也會有。
現在已經有的男性和女性的成人玩具,情趣用品,都是物化。說得有點抬槓,但是確實是這麼回事了——男性和女性把對方當做戀愛對象,也是物化,「你」怎麼把「我」當成滿足你戀愛欲望的工具了呢?
未來,我推測,男性和女性在性自由上,成本會越來越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