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別和運動能力:男性真的比女性更強嗎?

2021-01-08 佛系老派健身

人們普遍認為男性比女性的運動能力更強,但真的是這樣嗎?這其中有多少是社會和文化偏見,又有多少是基於運動能力和身體成分的真正差異呢?

力量,速度和爆發力

男性的身材通常比女性更大,並且相對於脂肪,其肌肉比例更高。一般而言,男性也比女性更強。並且,男女之間的力量差異在上半身更為明顯。

在一項研究中,研究人員比較了肘屈肌和膝伸肌中男女的力量和肌肉大小。他們發現,女性上半身的力量大約是男性的52%,而下半身的力量則是男性的66%。結果表明,女性在上半身和下半身的肌肉也比男性少。同樣,上半身的差異最大。在肱二頭肌和肘屈肌中,女性的肌肉組織減少了45%和41%,在大腿外側和膝伸肌中的肌肉量減少了30%和25%。

研究人員得出的結論是,與男性相比,女性上半身的肌肉組織相對含量較低,這部分解釋了為什麼上半身力量存在顯著差異的原因。儘管一項研究表明,男性和女性的單個肌纖維強度相似,但男性擁有較大的肌纖維。

這些差異使男性在需要力量和爆發力的運動中具有優勢。但是,性別不是決定性因素。2012年,一個名叫Naomi Kutin的99磅女孩硬拉了近210磅的重量,並深蹲幾乎與硬拉相同的重量。換句話說,她的深蹲幾乎是自重的215%。這類似於強壯男性的深蹲能力。

耐力

精英級別的男性馬拉松運動員通常要比女性馬拉松運動員更快。對於耐力比賽,馬拉松或更短的距離,男性更有優勢。可以通過以下事實來部分解釋這一點,即男性有氧運動能力更大或最大攝氧量更大,這意味著他們在進行次最大運動時更擅長向組織輸送氧氣。

對於久坐不動的女性,平均最大攝氧量為每分鐘每公斤體重33毫升氧氣。對於男人,則是每分鐘每公斤體重42毫升氧氣。對於訓練有素的耐力運動員,男性的攝氧量最大值可以達到80毫升,而女性的攝氧量最大值通常可以達到70毫升。就乳酸閾值(也是耐力表現的重要決定因素)而言,訓練有素的男女似乎都具有介於75%至80%之間的閾值。這意味著他們可以在最大攝氧量的75%到80%左右運動,然後乳酸的積累才會迫使他們放慢速度。

就運動經濟性而言,一些研究表明,男性比女性更經濟,但並非所有研究都支持這一觀點。男性和女性在耐力方面的主要差異歸因於男性具有更大的有氧運動能力或最大攝氧量。

為什麼男人有更高的有氧運動能力?一方面,男性的心臟更大,使他們的心臟每次跳動都能泵出更多的血液。他們的肺體積和容量也更大。此外,男性的紅細胞計數比女性高10%。更多的紅細胞意味著更多的血紅蛋白將氧氣輸送到組織。

儘管這些因素在長距離馬拉松比賽中為男子提供了優勢,但在超級馬拉松,甚至比超級馬拉松更長距離的比賽等超耐力比賽中,女性略有優勢。原因有很多。首先,女性在耐力賽事中更擅長利用儲存的脂肪作為能量。她們可以更有效地利用脂肪,這意味著可以比男性更好地保存肌肉和肝糖原。而糖原耗竭已成為長期耐力賽中的實際問題,所以女性比男性更能保持自己的能量儲備。對於需要超耐力的賽事,這是一個明顯的優勢。

短距離性能

當將運動的距離縮短到比馬拉松短得多的距離時(短至100米),男子具有一定的優勢。原因在於男性不僅具有更多的肌肉質量,從而使他們具有更大的爆發力和力量,還受益於更多的睪丸激素。這使男性需要爆發力,力量和速度的運動和賽事中會比女性表現的更好。

但是,如果你夢想女性比男性更強,那麼也許有一天會如願以償。多年來,由牛津大學動物系流行病學家安迪·塔特姆(Andy Tatem)博士領導的一組研究人員將數學模型應用於奧運會100米短跑成績。他們發現,在此級別上,男子和女子的衝刺表現在持續縮短,而且沒有停止的跡象。他們得出的結論是,到2156年,女子短跑速度將比男子快。這一結果也的確會令人鼓舞!

總而言之,男性由於擁有更多的肌肉和睪丸激素而具有爆發力和力量優勢。但男女世界級短跑運動員的短跑時間之間的差距正在縮小。而女性最大的運動優勢所在就是超耐力比賽。#健康守護者#

參考文獻

Eur J Appl Physiol Occup Physiol. 1993;66(3):254-62.

Health. "Do men really have more upper body strength than women?"

Annals of the New York Academy of Sciences 301: 310-22, 1977.

Gender and Endurance Performance. Greg Crowther [This article originally appeared in the August 2001 issue of Northwest Runner magazine.]

The Telegraph. "Women athletes will one-day out-sprint men"

相關焦點

  • 懷孕不僅是女性的事,更跟男性有關,生育能力強的男性有這些特質
    雖然有的人已經為人父母,但是關於生孩子的事情,有的父母還真的不是那麼明白,他們總認為懷孕是女人的事情,跟男人沒有太大的關係。其實事實並非如此,生孩子不僅僅有女性有關,男性的作用更大。因為女性和男性恩愛的時候,就算女性做的防護措施很好,但是男性的精子多多少少也會留下一點,如果恰巧再碰上男性的精子比較活躍,生存能力又比較強,女性懷孕機率會大大提升。所以女性懷孕生孩子不僅僅和自己有關,男性也佔主導地位。一些女性動不動就懷孕,基本上和男性有關,他們家男人的生育能力肯定特別強。
  • 流動的性別:除了男性/女性,我們如何描畫「性別」的多樣性?
    當「性別多元化」日益成為社交媒體的熱門話題與身份標籤,我們真的理解「性別」這一概念的由來與發展嗎?在新近出版的《性別是流動的嗎?》一書中,利茲大學的社會學和性別研究副教授薩莉·海因斯為我們檢視作為社會性別理論中的「性別」概念。
  • 女性管理者佔比更高的公司,盈利能力往往更強
    這與女性的生理、心理特徵是吻合的,女性先天具有母愛的特點,更加純粹和無私。當這種特點被帶到領導工作中,女性就表現出更強的責任心,更認真的工作作風。同時,女性常常擁有更強的榮辱感,這使女性對自己產生更高的要求,在工作中更加謹慎,並不斷提升自己。女性在「團隊領導力」和「變革創新力」方面的得分也略高於男性。
  • 對不起,可是警察學院招生女性限額 15%,真的是性別歧視
    男女有別,某些專業和崗位限制女性人數是在保護女性,況且這些崗位本身也招不滿女性,因此就不是性別歧視...嗎?真的嗎?如果「女性」的身份特質和生理特徵真的會如此決定性地阻礙女警的誕生,那麼全球各地都不可能出現完善、高質量的女警隊伍,畢竟全球各地的女性都有相同的生理構造。然而事實並非如此:無論是美國還是歐洲國家,女性士兵、警察的質量都完全不輸男性,數量也在逐年上漲。
  • 中國大學生性別角色悄然變化 男性擁有女性溫柔
    「雙性化」兼有男女優良品質  心理學家把人的性別角色分為了男性化、女性化、雙性化和未分化四類。按照心理學的理論,每個人都可以是雙性化的。所謂「雙性化」,是指一個人兼有男性化與女性化的氣質。雙性化者並非「變態」,相反眾多研究表明,雙性化者兼有男性和女性較為優良的品質,往往具有更強的社會適應能力。
  • 深度美文|男性和女性都需要被定義,區別對待的不應該是性別
    「三八婦女節」和張偉麗奪冠,我的第一反應竟是:又會有鋪天蓋地關於女性的文章和言論出現了。我對我自己的這種想法感到有一點羞愧。換做以前,這兩件事本來一個該是女性盛大的節日,一個該是我們國人的驕傲和張偉麗的榮耀,怎麼會生出如此可笑和奇怪的想法呢?時代的進步,思想的覺醒,讓女性運動愈來愈狂熱,讓「男女平等」的觀念越來越深入人心。
  • 女性鍛鍊優勢在哪裡,與男性的差異不僅在生理上,還有運動耐力
    比如,沒有受過訓練的男性和女性的肌肉纖維類型分布相似,但是女性往往擁有較多的慢性肌纖維,在耐力和重複次數上,女性要優於男性,女性可以做到重複次數更高的訓練。由於身體構造的不同,我們會看到不同的表現,女性往往有更大的柔軟性和平衡能力,在力量方面表現得卻很弱。
  • 新冠病毒有「性別歧視」?為什麼男性似乎比女性更易「中招」?
    在這份分析了超7萬病例(含確診和疑似等)、被稱為迄今最大規模的新冠肺炎流行病學研究的報告中,外界發現:新冠病毒似乎存在「性別歧視」。 報告顯示,總體而言,男性發病率高於女性。在截至2月11日確診的44672例病例中,男性佔51.4%,女性為48.6%。 更值得注意的是,男性患者的死亡率明顯高於女性患者。
  • 李佳琦談職業性別歧視:在職業面前,能力比性別更重要
    根據某招聘網站提供的數據,有超過80%的女性在職場中遭到過性別歧視,其中超過20%的人遭遇過嚴重的性別歧視。女性的收入比男性低20%左右,管理崗位也是男性佔大部分。現代女性想要收穫一份滿意的工作,需要向老闆證明自己身體素質過硬,沒有結婚生子的打算,並且能夠接受出差和加班等等。女性在職場中容易在哪些方面受到歧視?
  • 未來不止有男性和女性?第三性別到底是什麼?
    德國當地時間12月15日,在德國議會上通過了一項議案,該議案允許民眾出生證明以及身份證等法律文件上除了男性和女性以外可以填寫第三類性別:「多元性別(diverse)」。在英文裡對於性別的概念有兩種含義:·性:指生理或者跟身體相關的性別,也就是生理性別,包括男性生理、女性生理,或者是變性後的陰陽人(雙性人)等。·性別:性別的概念可以統稱為社會面向的性別,指的是表現出來對於社會活動所展示的身份,比如高大帥氣的男性、溫柔善良的女人等樣貌,稱之為社會性別。
  • 為"女權主義"正名:女權運動與性別理論雜談(上)
    在英文語境中,「女權主義」這一術語首次出現於19世紀80年代,但更廣義的女權運動(在本文中,我們不對婦女運動和女權運動做出區分)卻出現在此之前。其實,如果從女權運動的發展史角度來看,「女權主義」在其產生之初,正是基於對男女「平權」的現實要求。學界一般將女權的發展歷程視作三次浪潮,每一次的浪潮中的婦女運動都有著時代性的鬥爭目標及其對應的女權理論。
  • 男性和女性的大腦有什麼區別?
    通過對死者的解剖,有的科學家提出:女性的前額葉大小,也就是和智力認知相關的部分,比男性要小 1%;更有的科學家說:女性的大腦比男性整體都要小,進而得出女性大腦就是比男性的而即使到近當代,也仍然存在類似的偏見研究,比如 1995 年發表在《自然》雜誌的一個短研究通過 38 人的樣本就認為男性的語言區相較於女性更加發達,大腦的偏側化水平更高,語言能力也更強。
  • 謠言:女性切除子宮就變成男性了
    謠言:有些女性在子宮出現問題時,醫生會建議其進行子宮切除手術,以防止疾病的惡化。而很多人認為,子宮是女性特有的器官,切除子宮就會變成男性。這是真的嗎?闢謠:人有男女兩性之分,從醫學觀點出發,性別的劃分方式包括染色體性別、性腺性別、生殖器性別及社會性別等。人的性別主要取決於染色體核型。正常情況下,女性染色體是46XX,男性是46XY,與生俱來,終生不變。
  • 究竟是男性還是女性? 人類的性別起碼有五種
    我們有關性別的觀念需要更新,人的性別不只是男女兩種,它起碼有五種:男性、偏男性、兩性人、偏女性、女性。   我們通常認為基因決定了性別,事實果真如此嗎?如果某人認為自己是個女性,其外表看上去也酷似女性,且行為舉止女性化,具有女性的外部生殖器官,但其體內卻沒有XX染色體和卵巢,相反卻具有XY染色體和內部睪丸,那麼此人究竟是男性還是女性?
  • 男同胞發聲:「小奶狗,小狼狗」是對男性的物化和歧視!你認同嗎
    其實主要是因為的確有物化、歧視男性的嫌疑。表面上看是現代女性地位逐步提升、性別刻板印象逐步消除過程中的一個產物,但背後反映的還是女性被男權綁架的無奈現實,這種流行對男女平等並不能起到促進作用。1.這種描述本質上還是用了男權社會的判斷標準。傳統男性喜歡單純年輕的女孩,因為容易徵服、全心全意為自己付出。
  • 胎兒寶寶的性別和胎動快慢真的有關係嗎?闢謠
    如果這是第二次懷孕,那麼你的寶寶的胎動可能會和第一次大不相同。通常情況下,孕婦第二次懷孕,感覺都的胎動會比第一次懷孕更早。這導致準媽媽很容易認為這是性別的差異。胎兒寶寶的性別和胎動快慢有關係嗎?事實上,沒有證據表明,胎動是預測男寶寶和女寶寶的可靠指標。有這樣也實驗,人們做兩項縱向研究,測量懷孕期間幾個時間點的胎兒活動,一項在馬裡蘭和秘魯進行,另一項來自荷蘭,發現男性和女性的胎兒活動模式沒有差異,也就是說基於胎兒活動來預測我孩子的性別是沒有證據的。但是為什麼會有這種說法呢?
  • 中國女性比男性愛運動?
    就拿路跑來說,國內各種馬拉松賽事中參賽男女比例在5比1左右,根據中國田協大數據,2017年國內1100多場賽事基本上都是「漢子」扎堆,全年參與中國田協認證賽事的女性佔比只有27.16%,男性為73.84%。當然,這個比例確實在變化中,我同意這些年參與運動健身的女性人數在急速上升。中國男性真不愛動嗎?
  • 這是真的嗎?性別會造成對性別偏見研究的偏見
    而現今,卻有越來越多的證據指出,科學、技術、工程和數學領域(又稱「STEM」)存在著對於女性的偏見。不僅如此,一項新的研究顯示,該領域內男性和女性對於「有關性別偏見的研究」的評價也因性別各異。這項研究來自美國蒙大拿州立大學的心理學家們,日前發表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
  • 男性減肥真的比女性瘦得快嗎!
    有些人覺得男生減肥更快一些,減肥效果真的分男女嗎?生酮減肥既然對成年人的效果那麼好,那麼肥胖的兒童可以用它來減肥嗎?這是最近問得比較多的問題,統一來給你們回答了!1生酮減肥有年齡限制嗎由於缺乏大樣本臨床試驗相關數據,目前關於生酮飲食及減肥運用的年齡限制尚未定論。
  • 生育能力強的男性,這些方面尤為突出,男性備孕需注意5個要點
    社會上這種家庭不多,也不便例舉,但確實存在著生育能力的差別,有人天生就是王者。那什麼樣的男人生育能力更強呢?生育能力強的男人在這些方面有突出表現1、熱愛運動、精神狀態好一般情況下,熱愛運動身體比較強壯的男人生育能力也更強,這在外觀上就能有完全的呈現。堅持運動能促進人的新陳代謝,利於男性生殖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