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上數萬「985廢柴」的抗爭,講述了一個簡單道理:考上好大學只是...

2020-12-11 瀟湘晨報
圖:視覺中國

豆瓣上有一個特別的小組 "985 廢物引進計劃 "。小組簡介很有意思:985five(廢物)大學,985、211 失學失業者的新校園,分享失敗故事,討論如何脫困。

這個 2020 年 5 月 10 日創建的小組,至今已有 7 萬餘組員,成員在不斷增多,裡面的帖子平均以半分鐘的速度更新,帖子裡成員們分享自己的 " 失敗故事 "、討論諮詢學業工作,形成了一種抱團取暖的默契。

有一個流傳很廣的著名數字,即在中國擁有本科學歷的人佔總人口數約在 4%。因此,當在一個自稱 "985 廢物 " 的群組裡看到 7 萬餘成員,難免令人吃驚。也許有人渾水摸魚進去,不過其引起的龐大群體的共鳴也不容忽視。成員們自嘲 " 小鎮做題家 ",意即從小鎮出來,憑著優秀的做題能力擁有了令人豔羨的名校學子身份,進入社會卻混得並不如期待的 " 失敗者 "。

如果說 " 失敗 " 有參照物的話,並不是指社會的平均水平,更多來自與名校畢業生身份的落差。

【1】曾經的天才孩子,如今感覺 " 變成父母累贅 "

趙大海(以下均為化名)是武漢一所 985 名校的畢業生,也曾是 " 別人家的孩子 "。

他是學校所有競賽最佳人選,國旗下發言的優秀學生代表,走在校園裡所有人都認識。最輝煌的一次,是在初中一次考試,他高出了第二名 60 分。數學老師專門為他出一道很難的題,全校只有他一個人答對。" 那時候自信心極其高,好像自己是天才的感覺。"

理所應當的,他以全校第一的成績考進了全市最好高中的競賽班,競賽班高一學完高中所有課本的內容,高二做奧賽題,高三備戰高考。他很快發現,班級裡高手如雲,自己反而成了不起眼的那個。高考結束時,全班所有人考上了重本。50 名同學,他以將近 40 名的成績進入武漢一所實力雄厚的 985 名校。

十四年過去,他目前在深圳一家口腔創業公司做消費者調研," 每天早出晚歸,沒什麼朋友,只有工作沒有生活。" 一次在深圳的計程車上,二三十公裡的路程他信手翻閱到 "985 廢物引進計劃 " 的帖子,聯想到自己的經歷,感觸之下寫到:"32 了還沒成家沒對象,小時候的驕子成了家裡的累贅,翻身的希望越來越渺茫。" 他的同學們有的拿全額獎學金在美國讀到博士後,有的進入知名高校任教。

趙大海經濟學專業畢業後,因為缺少規劃,最初從國企跳到外資銀行,四年後因為與領導不合,轉行進口腔行業負責宣傳與包裝工作。至今他仍在口腔行業,期間斷斷續續換了三次公司。

他不認為自己身上有 "985 光環 "," 畢竟,到了社會還是要回到工作的本質上來,情商、人際關係處理、對挫折的態度、面對選擇的能力、能否堅持的毅力,這些品質比你從哪個學校畢業重要多了。"

他覺得自己 " 事業沒有很好,也沒有很差,沒有成家立業,一事無成。" 小時候父母對我抱有很大期待,現在感覺慢慢變成他們的累贅。"

【2】同學年薪 20 萬,自己還在北漂找工作

張峰北漂了一個月,手裡只剩下一萬八的存款,還沒有找到工作。他欠著學校的貸款,希望在存款花完之前儘快找到工作,才能不 " 完蛋 ",繼續在北京生活下去。

來北京之前,張峰經歷了三次考研,三戰均以失敗告終。第一次總分差了三分,第二次總分過線,英語單科掛了,第三次過線超 9 分,複試被刷。得知結果的那一刻,他說自己 " 心如死灰、一片迷茫 "。

他選擇北上,和網友拼房,打地鋪,房租 1200 一個月,投了近十份簡歷,還未收到 offer。父親常常打電話來問有沒有找到工作,這種關心慢慢讓他覺得難以忍受。他自己比誰都焦慮,每天早晨 9 點左右醒,晚上凌晨一兩點睡。吃飯很不規律,一天就吃一頓,最多兩頓,有時下午三點吃,有時五點吃。他不敢將這些情況告訴家人或朋友,也不敢發朋友圈,偶爾在豆瓣群組裡分享時,收到來自陌生網友的安慰覺得暖心。

張峰從一所雙一流的 211 學校畢業,專業是自己不喜歡且不擅長的機械工程。熬過了難挨的學業考試後,他的夢想是成為一名頂尖的律師,因此跨專業考名校,沒想到以三敗告終。

在接受採訪前,他剛完成了一個網際網路大廠的二面,崗位不是他喜歡的類型,但如果薪資給得可以的話,他表示也會去。此時的他太需要一份工作。他甚至在考慮要不要去酒吧裡做調酒師兼服務員,轉正後 5000 元 / 月,能讓他活下去。他提到一個通過校招進入某知名電商平臺的同學,現在年薪 20 萬。

" 如果我當時有好好實習,說不定我也跟她一樣。" 他坦然形容自己為 " 廢柴 ",就是 " 沒用,沒有出息,又不會賺錢,又不會交際,各方面能力都不行 " 的人。

這種挫敗感,有時來自自己,比如當上一份工作中他是裡面學歷最高的人,做著和三本畢業生一樣的崗位、拿一樣的薪資時,心裡會有點難受;有時候也來自父母,他明白,父母雖然表面不說,心裡還是會拿他跟同事們的孩子比較," 很多沒有讀書的人,或者學校沒我好的人,他們有一份很好的工作,賺了很多錢。(他們)會這樣對比。"

張峰的上一份工作年薪 8 萬,但覺得學不到更多東西最後選擇辭職。他說," 我已經混吃等死很多年了,這樣只會越來越嚴重,我不想在工作中繼續混吃等死,想要一份真正能學到東西的工作。"

【3】從 "996" 到小縣城公務員,跟大城市高薪 IT 精英告別

程鼎在浙江一所知名 985 學校 TOP10 計算機類專業學習。因為從小喜歡打遊戲,程鼎畢業奔向了當時最熱的遊戲行業,在他看來,上班就是打遊戲,這種工作當時想來簡直跟做夢一樣。

他在大公司幹項目做了一年後,覺得沒意思選擇辭職去初創公司,從畢業開始就是 "996",很少有雙休,晚上加班是常態,有時通宵,工資也很高,工作幾年,他把學生時代想買的東西幾乎買了個遍。

最終還是失業了。2017 年公司沒在遊戲行業寒潮中撐過去,他看各種新聞投簡歷,投出去的簡歷好久都沒回復,焦慮得整夜睡不著,也不敢跟家裡說太多。

思慮再三,他決定投入到公務員考試中,從追求成功變成託底、求穩,最後成功考上一個小縣城的公務員,每天準點上下班,吃飯睡覺,閒了就做點運動,然後日子就這麼一天天的過。比以前 996 時平靜了很多。但同時意味著他將告別網際網路行業,跟那個大城市高薪 IT 精英告別。

雖然會懷念以往的日子,會因 " 再也沒有機會做出被很多人喜愛的遊戲產品了 " 而遺憾,但現在的他更常處於很平靜的狀態。疫情期間也沒有失業煩惱,正常發工資。

大學畢業後進入遊戲公司,拿著超過平均水平很多的薪水,再到政府部門工作,程鼎說自己真的不敢自稱 "five"(廢物)。" 小組裡大家儘管吐槽,但大部分人還是對人生充滿期待的,很多的抱怨都是因為目標太高,自己達不到了。"

關於未來,程鼎說已經沒有什麼特別想要的了," 我沒有那種很強的、必須要做點什麼事情的使命感了,不想去給生活非得找個意義。"

【4】撕開 "985 廢物 " 標籤" ," 突破思維 " 是關鍵

"985 廢物(five)"" 小鎮做題家 ",這些看似自嘲的標籤背後,是對成功的渴望和對現狀的失落。

21 世紀教育研究院副院長熊丙奇說:" 這個問題,反映了現在一個存在了很久的觀念——『唯學歷論』。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父母、社會告訴孩子考上一個好大學,就意味著成功。"

可現實遠沒有這麼簡單。頂著 " 名校 " 光環的學子,同時也肩負了社會、家人和自己的期待。

所謂的 " 精英 ",不是指成績好的人,而是指服務國家、服務社會的人。" 這樣的精英人才,要有國家情懷、平民情懷和社會責任感 "。

" 而我們的教育,是在培養考生,『小鎮做題家』就是培養考生的結果 ",熊丙奇認為," 現在社會上存在著一種扭曲的人才觀,讓大家產生了對高學歷人才的期待,一旦這種期待落空,就會形成一種反差。這樣具有功利性質的教育,沒有考慮到學生本身。名校畢業的學生,如果以後從事的工作不如意,很多人就覺得辜負了大家的期望,是一個失敗的人。"。

然而,無法成為 " 最優秀 ",就只能永遠身處困境,當一個 " 失敗者 " 嗎?顯然不是。

" 我們有一個錯誤的觀念是『以學歷論人才』,實際上,我們要以能力來判斷一個人是否是人才 "。熊丙奇補充道:" 我們要突破『考上好大學就是成功了』的思維,改變一直以來的名校情結 ",正如 "985 廢物引進計劃 " 的創始人說:" 願大家共勉,在互相交流中,和自己的選擇與行動下,找尋到最適合自己的狀態 "。

事實上,那些自稱為 "985five(廢物)" 的人,在發洩情緒的同時,也在尋求幫助,找到自己的出路:

張峰的夢想如今已經跟律師無關,而是有一份體面收入的工作,在同齡人中處於中上水平。在這之前,先要解決當務之急。" 我現在有一個很大很大的願望,對別人來說是很小很小的願望,就是趕緊存到一些錢,有一份正常的工作。"

趙大海已經接受了比同學們差的現實。在銀行工作期間,作為理財經理,他結識了許多有錢的客戶。正是與這些人打交道的過程中,讓他意識到 " 人的欲望是無窮的 "。" 如果能把物質欲望降低一點點,多親近大自然,多關心朋友家人,這是我現在想要的,所以我經常回老家。"

當談到自稱 "985five(廢物)" 的群體應該如何走出困境時,熊丙奇也給出了建議:" 不要抱怨社會能給予自己什麼東西,要考慮自己能創造什麼東西。首先,要拋棄自己的高學歷身份;其次,要提高自己的能力;再次,要思考『以後想成為一個什麼樣的人』;此外,一旦確定了目標,就要給自己做好管理,以能力為導向,把握時間,提高自己的競爭能力。"

趙大海目前有自己創業做平臺的想法,常在個人的知乎帳號 @趙大爺科普口腔行業的知識。他喜歡英國小說家毛姆,把他的書差不多看完了," 有時候對這個世界的東西無法理解,在他的書裡找到了一些共鳴。" 他選擇與自己和解並繼續向前," 人生不是非得走出什麼樣的意義出來,你不要去尋找它的意義。你認真生活,最後你的人生變成了那個東西,就是它的意義。"

瀟湘晨報記者柴歸 實習生謝曉宇

相關焦點

  • 豆瓣上數萬「985廢柴」的抗爭,講述了一個簡單道理:考上好大學只是人生開始
    圖:視覺中國豆瓣上有一個特別的小組小組簡介很有意思:985five(廢物)大學,985、211 失學失業者的新校園,分享失敗故事,討論如何脫困。這個 2020 年 5 月 10 日創建的小組,至今已有 7 萬餘組員,成員在不斷增多,裡面的帖子平均以半分鐘的速度更新,帖子裡成員們分享自己的 &34;、討論諮詢學業工作,形成了一種抱團取暖的默契。
  • 名校學子自稱「985廢柴」?考上好大學只是人生開始
    豆瓣上有一個特別的小組「985廢物引進計劃」。小組簡介很有意思:985five(廢物)大學,985、211失學失業者的新校園,分享失敗故事,討論如何脫困。  這個2020年5月10日創建的小組,至今已有7萬餘組員,成員在不斷增多,裡面的帖子平均以半分鐘的速度更新,帖子裡成員們分享自己的「失敗故事」、討論諮詢學業工作,形成了一種抱團取暖的默契。
  • 從別人家的孩子到「985廢柴」,名校畢業也不行,是教育無用?
    ​分享親子快樂,交流教育知識,歡迎關注曉安說教育前段時間,豆瓣上出現了一個討論小組叫做「985廢柴引進計劃」,這個小組剛剛成立就引起了大家的注意。這個小組裡的成員大部分是985、211等名牌大學的學生,不過這些「別人家的孩子」如今卻面臨著失學失業的困境,所以用「985廢柴」來自嘲。
  • 數萬「985廢柴」的抗爭,曾經的天才孩子,如今感覺「變成父母累贅」
    豆瓣上有一個特別的小組有一個流傳很廣的著名數字,即在中國擁有本科學歷的人佔總人口數約在4%。因此,當在一個自稱「985廢物」的群組裡看到7萬餘成員,難免令人吃驚。也許有人渾水摸魚進去,不過其引起的龐大群體的共鳴也不容忽視。成員們自嘲「小鎮做題家」,意即從小鎮出來,憑著優秀的做題能力擁有了令人豔羨的名校學子身份,進入社會卻混得並不如期待的「失敗者」。
  • 985畢業的孩子不行?事實證明:考上好大學只是起點,而不是終點
    考上大學對於很多家庭來講,似乎都是一個關於孩子的終極夢想,尤其是考上一個好大學,211、985,父母就會覺得這一輩子都值了。所以,很多父母都不曾幻想過孩子在考上大學之後的生活,彷佛生活就將止步於收到大學生錄取通知書那一刻。
  • 讓人驕傲的985天才孩子,為何畢業後成「廢柴」,成了父母的累贅
    文章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不少家長認為,孩子考上「985」「211」等名校,就意味著人生的一大勝利,日後必會無憂。 但事實上,第一名永遠只有一個,少數的優秀者需要無數的平凡人襯託。
  • 讓人驕傲的985天才孩子,為何畢業後成「廢柴」,成了父母的累贅
    文章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不少家長認為,孩子考上「985」「211」等名校,就意味著人生的一大勝利,日後必會無憂。但事實上,第一名永遠只有一個,少數的優秀者需要無數的平凡人襯託。因此,有些曾經讓人驕傲的「985天才孩子」,畢業後卻成了「廢柴」,其中的原因讓人唏噓。
  • ...豆瓣成立了一個「985廢物」小組,考上名牌大學的人後來都怎麼樣...
    小時候總以為考上一個好大學,一切都會變得更好,父母以你為傲,工作也會比其他人好找,但是現實真的是這樣的嗎? 小七在時,發現豆瓣有一個小組叫: 【985廢物引進計劃】 小組的介紹中寫著:這是985、211失學失業的新校園,又稱「98five大學」(five是廢物的諧音)。
  • 8萬人在豆瓣成立了一個「985廢物」小組,考上名牌大學的人後來都...
    小時候總以為考上一個好大學,一切都會變得更好,父母以你為傲,工作也會比其他人好找,但是現實真的是這樣的嗎? 小七在時,發現豆瓣有一個小組叫: 【985廢物引進計劃】 小組的介紹中寫著:這是985、211失學失業的新校園,又稱「98five大學」(five是廢物的諧音)。
  • 普通學生考上985和211大學有多難?
    因為簡單從數據上去看能上本科的高中生和考不上的高中生幾乎已經達到了1:1的比例。請輸入圖片描述因為現在已經沒有一本、二本、三本的概念了,所以單純只是看「本科率」也會給人帶來錯覺。所以當我們把上述問題都考慮進來之後就會發現其實能夠考上一個還不錯的大學真的不算是件容易的事情。
  • 上「985大學」很難嗎?如何考上985大學?告訴你幾點方法
    考上「985大學」有那麼難嗎?其實,985大學也就是在眾多大學裡綜合學習環境和條件相對較好的大學。能考上985的學生難道是天賦異稟嗎?當然不是!我們絕大部分人都是普通人,大部分的智商都一樣。為什麼有人會覺得985大學難考呢?只不過是沒有堅定的決心和為之努力的行動罷了。
  • 能考上好高中,不一定能考上好大學,只是容易考好大學
    有不少家長和考生認為,只要考上了好高中,就一定能考上好大學。其實,這種說法很片面,只能說能考上好高中,不一定能考上好大學,只是容易考好大學。能不能考上好大學,好高中只是其中一個比較重要的因素,但不一定是不可或缺的因素。最重要的是學習態度,學習態度不端正,就算有好高中這種良好的催化劑,未必能夠成功考上好大學。
  • 985/211不是廢柴——哈佛博士進街道辦不是低頭
    就在2個月前豆瓣的985/211廢柴小組火爆網際網路,這個小組裡的成員大部分是985、211等名牌大學的學生,不過這些「別人家的孩子」卻面臨著失學失業的困境,所以用「985廢柴」來自嘲。一石激起千層浪。再加上今年疫情的影響網上消及的聲音偏多,讓大家對高素質高學歷的教育持懷疑態度。
  • 考上了985/211,我依舊是個廢物嗎?
    這個詞起源於豆瓣「985廢物引進計劃」小組,這是一個「985」、「211」學校的「失敗學子」分享自己上大學,步入社會後失敗人生的小組。「做題家」三個字,對這些被異化成高考機器的農村學子而言,描述的實在太過精準,也難怪能火出豆瓣。而另一個困境,出現在高考後。 往往進入大學,這些「做題家」們才會發現,人生需要的能力不只是做題。 在「985廢物引進計劃」小組裡,「做題家」們把自己描述為「不擅社交、不擅言談、敏感、家境不好」的一群人。
  • 考上985大學後依然焦慮
    今天有孩子問我,為什麼他讀著985大學,依然感覺很焦慮?我詢問了他大學的生活,就明白他為什麼焦慮了。因為在上大學之前,你認為所有的問題都可以通過考上985來解決···而那時候你的認知水平還比較低。等上了大學之後,你發現,自己似乎依然很普通。人需要花很多年才能意識到自己可能就是普通人的命,眼看著自己一點點努力的滑向平庸。
  • 為什麼我接觸的人中,沒有一個考上211、985大學的?原因很現實
    有人在網上問:為什麼我周圍認識的人基本沒有一個是考上985 211的?為什麼你周圍認識的人沒有一個考上211、985大學?這裡並不是歧視農村人,而是農村學生考上大學的很少,能考上211、985這類大學的就更少了,很多農村都是十幾年沒有出過大學生了。考好大學,你不要忽略家庭因素,家庭資源在教育中的作用,越來越明顯。這裡的資源,不只是經濟因素,還有文化因素。
  • 2019年高考:想要考上985、211大學,最少要多少分?
    還有半個月就到2019年的高考了,每年的這個時候,都有無數考上懷揣著大學夢,進入最後的衝刺複習階段。其實,對於很多學生來說,特別是「寒門學子」,高考是他們走向成功最簡單的一條路。考場上不分身份,只看成績,只要自己分數考得足夠高,進入國家頂尖高校學習也不是不可能。
  • 住在豆瓣的失敗者聯盟
    以擁有近10萬成員的「985廢物引進計劃」為例。985、211,國內名校的代號,能考上這些大學的,大部分都曾是中學時的學霸、含著金鑰匙出生的天選之子,風雲一時。但在大學裡,部分985、211學子卻不可避免地「失敗」了,許多人無法達到當年的預期,有的人失學,有的人失業。
  • 「985廢物」與「小鎮做題家」是自嘲,更是反思原創
    5月10日,一位上海大學生在豆瓣上創建了名為「985廢物引進計劃」的討論小組。這個小組的簡介只有一句話:「985、211失學失業者的新校園,分享失敗故事,討論如何脫困。」該討論小組在兩個月內就吸引了8萬多人加入,如今,它的成員數已逼近10萬。
  • 能考上985大學的學生,都長了這樣的「臉」,班主任一看一個準
    能考上985大學的學生,都長了這樣的「臉」,班主任一看一個準985工程是在1999年正式啟動的,直到2017年被雙一流取代,985工程存在的時間還不到20年,國家啟動985工程,最主要的目的就是打造一流學府,不僅要在中國有實力,還要擁有國際影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