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班牙人的稱謂比較簡單,家庭內部以輩分劃分,沒有父系母系之別
大家好,很高興又和大家見面了,今天小編為大家介紹的內容是關於西班牙稱謂。稱謂是一種文化習俗,也是一種社會現象。總的來看,西班牙人的稱謂比較簡單,特別是和中國人的稱謂相比。
1.親屬稱謂 在家庭和家族內部,稱謂僅以輩分劃分,但沒有父系母系之別,沒有姑表姨表親之別,沒有同一輩分中的排序習慣,因此稱謂用詞相對簡單。例如:祖父/外祖父一律稱 abuelo,祖母/外祖母一律稱 abuela,姑/姨一律稱tia,叔、伯、舅一律稱tio。堂兄弟/表兄弟一律稱 primo。甥/侄一律稱sobrino。姻親同輩者一律稱 cunado/ canada,無「姐夫」、「嫂子」等區分。
同輩人中不排序,因此無哥哥、弟弟之分,也無叔、伯之分。晚輩對長輩用親屬稱謂,如「爺爺」、「媽媽」等。同輩中年幼與年長之間均以名字相稱,例如弟弟叫哥哥可直呼其名。在平輩和姻親中,彼此直呼教名,稱謂詞只用在書面語或用第三人稱作介紹時使用。
2.社交稱謂 最常用的稱呼是先生、小姐、女士、一般較少使用官稱,在正式場合只有對部長以上的高級官員才稱官職並加「先生」或「女士」,如:「部長先生」、「議長先生」。在離職之後不加姓氏,如:不能稱「洛佩斯部長」,但在書面語言或使用第三人稱時被呼以官稱的還有大學校長、大使、議長、大法官等級別,大使因是一國的正式代表,可以享受這一禮遇,另外在書面語言中還可享受「閣下」的尊稱。
在公務場合有一種流行趨勢,即上下級之間彼此都以名字相稱,顯得親切而隨便。公司裡的經理和普通職員之間、大學校長和普通教師之間,彼此不用官銜稱呼,也免去先生、太太一類的稱呼,簡簡單單地只叫名字,所體現出的是平等與民主的氣氛,是良好的人際關係和凝聚力的體現。
還有一個特點,西班牙人對學術頭銜的重視程度大大超過對職務的重視。在他們看來,學術頭銜意味著知識水平和專業能力,是一種積累,幾乎是永久性的;而職務或者官銜是臨時的,任期一滿就棄之不用了,沒有終身制。所以博土們都希望別人稱自己為「博士」,而不是簡單的「先生」或「小姐」;即使某博士已經當上總經理了,稱他為「博士」仍是最為得體的稱呼。西班牙人最有特色的稱謂是「堂」(don,對男性)和「堂娜」(dona,對女性)。
早在中世紀,堂和堂娜之後加教名的稱謂就已經很流行,但在當時只用於貴族和王族。例如舉世聞名的堂吉訶德、唐璜等形象就代表了紳士、貴族階層,百姓無權使用。如今可以泛指所有令人尊敬的人,特別對德高望重者和長者,僅僅是一個尊稱而已。在西班牙,人們親切地稱國王為堂胡安·卡洛斯,稱王后為堂娜索菲婭。
3.宗教稱謂 在西班牙有相當數量的宗教人士,上至大主教,下至普通的修士、修女,在過去對他們都有相應的稱謂。如今形式日趨簡單,對神父可以稱之為 padre(父親、神父)或者 senor(先生),對修女可稱為 madre(嬤嬤)或 senora(女士)。在醫院和社會福利機構工作的修女也被稱為 hermana(姐妹),修士被稱為 hermano(兄弟)。對主教以上的教職人士要加尊稱,如 Su sanidad,即尊者之意。
4.王室成員稱謂 根據傳統,對國王和王后應尊之為「陛下」( Su Majestad),對其他王室成員,如國王的子女和兄弟姐妹稱「殿下」( Su Altea real)。但有時也可簡單地以「先生」「夫人」等相稱,稱名字的,前面要加「堂」或者「堂娜」。在西班牙這個王國裡,還有一個現象,即對貴族們稱謂:在西班牙實施民主化進程之後,貴族們的經法律認可的特權只剩下為數不多的幾項,其中之一便是在其姓前加封號(爵位)及稱之為「閣下」。由此可見稱謂在社會生活中的重要性。好的,今天的內容就是這些,歡迎大家訂閱我們,和我們一起了解更多好玩有趣的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