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漢翻譯二十講(增訂版)》:曹明倫教授的翻譯講堂

2021-02-15 大民說英語

本書自2013年出版以來,一直被多所高校英語專業用作本科高年級筆譯課教材,也有學校將其用作英語專業「翻譯理論與實踐」方向碩士課程和翻譯專業碩士學位(MTI)筆譯課程的教學用書或輔助教材,還有高校將其列入碩士研究生入學考試的參考書目。

筆者在2013年版的「自序」中說:「從2002年開始為《中國翻譯》『翻譯自學之友』欄目撰稿」,「平均每年兩篇,歷經十載積累,現在這些文稿的篇幅已足夠彙編成書」。於是有使用本書2013年版的師生來信質詢:既然如此,為何有好幾篇在「自學之友」欄目發表過的講評文章都沒有被編進本書,諸如《從「最接近、最自然」開始》《名正而後言順器利而後事成》《英語報刊新聞的基本特點及其翻譯》和《英語廣告語言的基本特點及其翻譯》,等等。他們認為這些篇目很適合高校學生學習翻譯,並建議我在修訂《英漢翻譯二十講》時能將其收入。

 

實際上,我最初交給出版社的書稿包括了上述篇目,全書二十講都由「英語原文」「參考譯文」和「翻譯講評」構成。然而,出版社在編輯過程中注意到,上述篇章選用的英文原文還處於版權保護期,在書籍中使用須經原作者許可,但那些原文的作者有的已去世多年,無從聯繫,如原編第一講所選原文「JohnnyBear」(《約翰尼·伯爾》)的作者斯坦貝克(1902-1968);有的雖尚在世,但卻因年事已高或其他原因,不能或不願再與外界聯繫,如原編第四講所選原文「Death of a Moth」(《飛蛾之死》)的作者安妮·迪拉德(Annie Dillard, 1945- )就在其網頁(http://www.anniedillard.com/)上宣布「不再回覆信件」(can’t answer letters)。鑑於此,出版社只好刪除了那些篇目,讓筆者另選了幾篇講翻譯的文章湊足二十講,結果就造成了全書體例欠統一、所選原文文體欠豐富的遺憾。

 

這次增訂恢復了原編第一講《從「最接近、最自然」開始》(因為該講所選原文的作者去世已逾五十年),另從筆者近年在《中國翻譯》「自學之友」欄目新發表的翻譯講評中選出七講作為增補,這樣增訂版的正編二十講都選自《中國翻譯》「自學之友」欄目。加上附錄於第四講後的《就〈兩條路〉參考譯文答讀者問》(原載《中國翻譯》2005 年第4 期),正編部分實為二十一講。

 

考慮到初版選用的《中國翻譯》「新人新作」欄目的兩篇點評和前兩屆「《英語世界》杯」翻譯大賽的參賽原文、參考譯文和譯文評析都已為使用本書的老師所熟悉,故此次增訂版將其作為附錄保留,同時在附錄中增加了筆者為第三屆至第六屆「《英語世界》杯」翻譯大賽提供的參考譯文和譯文評析,以及筆者用第七屆「《英語世界》杯」翻譯大賽的英譯漢原文為《中國翻譯》「自學之友」欄目提供的參考譯文和翻譯導讀。

如此一來,《英漢翻譯二十講》增訂版實際上共有三十講,較之初版,篇目有所增加,體例完全統一,內容更加豐富,更有利於將本書用作翻譯教材的老師們選用,同時也更方便有志於從事翻譯事業的自學者學習。

曹明倫,四川自貢人,著名翻譯家;北京大學文學博士,四川大學二級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作家協會會員,中國翻譯協會理事,《中國翻譯》《英語世界》等刊物編委;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四川省突出貢獻專家。著有《翻譯研究論集》《翻譯之道:理論與實踐》《英漢翻譯實踐與評析》,譯有《愛倫·坡集》《弗羅斯特集》《威拉·凱瑟集》和《培根隨筆集》等多種英美文學經典。
英語原文:Johnny Bear (Excerpt)英語原文:O Pioneers! (Excerpt)英語原文:One of Ours (Excerpt)翻譯講評:字去而意留,辭殊而意顯——談譯文字詞的增刪和細節處理英語原文:The Fall of the House of Usher (Excerpt)英語原文:How the Leopard Got His Spots (Excerpt)英語原文:The Figure a Poem Makes英語原文:The American Scholar (Excerpt)英語原文:Speech at the Graveside of Karl Marx翻譯講評:洗垢求瑕 追求善譯——《在馬克思墓前的講話》中譯文評析英語原文:The Song of the Lark (Excerpt)翻譯講評:談英漢詞典之釋義和譯者之措辭——以「no(not) more…than」的翻譯為例英語原文:The Apple Tree (Excerpt)翻譯講評:談翻譯中的文化移植和信息補償——兼答「自學之友」欄目讀者的相關問題翻譯講評:談深度翻譯和譯者的歷史文化素養——以培根《論謠言》的三種漢譯為例英語原文:Self-Education (Excerpt)翻譯講評:當令易曉,勿失厥義——談隱性深度翻譯的實用性英語原文:Preface to 「I, Snow Leopard」翻譯講評:談翻譯的文本目的和非文本目的——兼談「回譯」和「文化還原」英語原文:The Over-Soul (Excerpt)英語原文:How the Whale Got His Tiny Throat翻譯講評:語域再現和譯者的虛擬社會角色——兼談兒童文學作品的翻譯英語原文:Vanity Fair Chapter 10 (Excerpt)

推薦閱讀

上古新書|「直譯」「意譯」觀念溯源:從佛經翻譯到蘭學翻譯

國內首部聚焦口譯技術應用和教學的著作《人工智慧時代口譯技術應用研究》

相關焦點

  • 翻譯家曹明倫:學好翻譯首先應寫出動人情書
    正如弗羅斯特《未走之路》所寫,曹明倫一直選擇這條「人跡稀少的路」,置身於漢英之間,不發空談,身體力行,翻譯了近千萬字的大師佳作,走出了一條獨具一格的「翻譯之道」。  本期嘉賓    曹明倫,四川自貢人,翻譯家,北京大學博士,四川大學教授、博導;中國作家協會會員,中國翻譯協會理事,四川省有突出貢獻的優秀專家、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中國翻譯》《英語世界》《譯苑》等刊物編委。主要從事英美文學、翻譯學和比較文化研究。
  • 直播預告 | 學翻譯,好書陪伴你
    翻譯蘊藏著無窮的樂趣,英漢、漢英,文學、非文學,各有各的精彩。感受語言與文化的魅力,提高翻譯技能,快來商務印書館直播間,好書不容錯過!保存圖片到相冊,打開淘寶掃一掃即可進入直播間抽獎贈送《曹植詩歌英譯》《中國語言文化背景英漢雙解詞典
  • 書訊 |《漢英翻譯二十講》
    蔡力堅,蒙特雷國際研究學院教授,曾任聯合國秘書處高級譯審,長期從事翻譯工作。出版有《英漢實意翻譯案例講評》(外文出版社,2011年)、《翻譯研修實用指南》(北京大學出版社,2014)、《公文翻譯:譯·注·評》(清華大學出版社,2016)、《商務翻譯:譯·注·評》(合著,2018)等。
  • 專著推薦 | 蔡力堅:《漢英翻譯二十講》
    蔡力堅,蒙特雷國際研究學院教授,曾任聯合國秘書處高級譯審,長期從事翻譯工作。出版有《英漢實意翻譯案例講評》(外文出版社,2011年)、《翻譯研修實用指南》(北京大學出版社,2014)、《公文翻譯:譯·注·評》(清華大學出版社,2016)、《商務翻譯:譯·注·評》(合著,2018)等。
  • 《英漢翻譯例句詞典》,詞無「定」義 譯無「定」法,印數僅二千冊已經絕版,一般英漢詞典無法替代的重量級翻譯參考工具書.
    《英漢翻譯例句詞典》,詞無「定」義 譯無「定」法,印數僅二千冊已經絕版,一般英漢詞典無法替代的重量級翻譯參考工具書。
  • 石春讓教授《中國百年英漢科普文本翻譯研究》出版
    近日,西安外國語大學石春讓教授的《中國百年英漢科普文本翻譯研究》由陝西科學技術出版社出版發行。科普翻譯是翻譯百花園中一簇微小的花朵,往往不被人關注,但是它卻在我國一百年的歷史進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 尚新:英漢對比分析與翻譯策略推導——談談語言對比與翻譯研究的新...
    報告題目:英漢對比分析與翻譯策略推導——談談語言對比與翻譯研究的新路徑主 講 人:尚新教授 上海海事大學外國語學院報告時間:2018年6月14日19:00-21:00報告地點:外語北樓三廳主辦單位:外語學院歡迎光臨!尚新,男,博士。教授。博士生導師。
  • 《法律術語翻譯二十講》:比較中外法律概念,辨析法律術語譯法
    《法律術語翻譯二十講》比較中外法律概念,辨析法律術語譯法識別二維碼一鍵購買☟介紹法律知識,辨析中西法律概念之異同,探討法律術語譯法;為外語學習者普及法律知識,幫助法律工作者提高英語水平,為翻譯工作者提供借鑑。
  • 《英漢大詞典》主編、翻譯家陸谷孫逝世
    2016年7月28日下午1點39分,英漢大詞典主編、翻譯家、復旦大學外語學院教授陸谷孫先生在上海新華醫院去世,享年76歲。在陸谷孫近半個世紀的職業生涯中,他筆耕不輟、留下了許多成果,其中包括對中國全社會都有著巨大影響的《英漢大詞典》。這本銷售超過十萬冊的英語學習必備詞典,是第一部完全由中國學者獨立編纂的大型雙語工具書。
  • 三位一體 | 翻譯(英漢口譯方向)專業簡介
    翻譯(英漢口譯方向)專業屬於英語語言文化學院,開展「三位一體」綜合改革試點招生。「外國語言文學」為浙江省一流學科,「外國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為浙江省高校重點學科,「翻譯學」、「英語語言文學」為校級重點學科。
  • 80本翻譯書籍推薦,CATTI、MTI和實戰翻譯指導
    (一)翻譯理論篇1. 葉子南《高級英漢翻譯理論與實踐》,這本書既有理論也有大量的翻譯練習,翻譯難度較高,不過書籍很值得推薦,適合MTI備考。2.4.何剛強《筆譯理論與技巧》,這本書從翻譯的語義、句法、使用策略等角度進行論述,理論與實例結合。5. 曹明倫《翻譯之道:理論與實踐》,這本書是翻譯史、翻譯理論和翻譯批評的統一,對翻譯理論和實踐的關係進行了反思。6.
  • 英漢翻譯技巧之句子重心的翻譯
    一般來講,英漢句子的語義重心一般都落在結論、結果、觀點、態度或事實等上。但是,由於英漢思維方式的差異,兩種語言中句子重心的位置常常表現出極大的不同,如英語習慣於直線型表達,喜歡開門見山一語道破重要信息,按照語義重點順序先表態、判斷或是給出結論,然後再向句子右側無限擴展,將敘事、闡述、例證,或理由、方式、條件等,通過功能強大變換多樣的詞彙和句法一一鋪展開來並加以邏輯銜接。
  • 英漢翻譯技巧之句子重心的翻譯
    2020年下半年全國翻譯專業資格(水平)考試的成績已出,大家考得怎麼樣呢?考得好的小夥伴兒們不要驕傲,考得不如意的小夥伴兒們也不要灰心,讓我們一起來學習!今天,我們要來關注英譯漢的一個翻譯技巧:句子重心的翻譯。所謂句子重心就是用於傳達句子主要信息(如主謂核心信息)的語言成分。
  • 英漢顏色詞翻譯技巧
    著名翻譯理論家黃忠廉先生曾在《翻譯的本質》一書中強調,翻譯無非是 尋找「似」的過程。什麼是「似」?
  • 英漢翻譯技巧之語序的調整
    又到了每周一次的學教材時間,之前講過的知識點大家都掌握了嗎?前幾期講的都是關於英譯漢篇章翻譯的內容,今天我們來著重關注一下英譯漢的一個翻譯技巧——語序的調整。大家都知道,英漢兩種語言有著不同的思維表達習慣和語法構成,這一點在兩種語言的語序上體現得非常明顯。一般來講,語序指的是句子單詞和成分的先後排列順序,包括詞序和句序。
  • 武峰作品集合,小編力薦《十二天突破英漢翻譯》
    《十二天突破英漢翻譯》豆瓣評分:8.2作品簡介:《12天突破英漢翻譯(筆譯篇)》是作者在多年翻譯教學過程中的經驗總結,主要針對英語專業高年級學生和意在通過國家各類翻譯考試的非英語專業學生。《12天突破英漢翻譯(筆譯篇)》共安排十二天內容:前七天主要講解英譯漢,內容分別為翻譯英語中的定語從句、被動語態、代詞及形容詞和副詞;後面五天主要講解漢譯英,內容分別為增詞與減詞、換主語、中西方文化差異和總結非文學翻譯的特點。整《12天突破英漢翻譯(筆譯篇)》以簡單句和長難句分析相結合,並在課後配有少量的練習,讓廣大學生可以在短期之內對英漢筆譯有一個全面的了解和認識。
  • 寧波萬裡學院一教授執編新版英漢大詞典
    本報訊日前,作為權威的英漢翻譯詞典《英漢大詞典》第二版正式出版,細心的讀者會發現在三個執行主編中,於海江的名字赫然排列在第一個。  於海江是萬裡學院的副院長、教授,他笑著告訴我們,編纂詞典是他的「正業」,但是他的「副業」,無論是翻譯一些小說材料,還是上課授道,都受到了業內人士和學生的好評。
  • 英漢大詞典主編、翻譯家陸谷孫逝世 享年76歲
    7月28日下午1時39分,英漢大詞典主編、著名翻譯家、復旦大學外語學院教授陸谷孫先生在上海新華醫院去世,享年76歲。陸谷孫一生從事英美語言文學的教學、研究和翻譯工作,專於英漢詞典編撰和莎士比亞研究。  陸谷孫先生曾說,他覺得編詞典就像做廚子,受不了做飯做菜的熱氣,就不要輕易進詞典編纂的廚房。
  • 英漢習語的文化差異及翻譯
    一、英漢習語中所反映的文化差異  朱光潛先生在《談翻譯》一文中說:「外國文學最難了解和翻譯的第一是聯想的意義……」,「它帶有特殊的情感氛圍,甚深廣而微妙,在字典中無從找出,對文學卻極要緊。如果我們不熟悉一國的人情風俗和文化歷史背景,對於文字的這種意義就茫然,尤其是在翻譯時這種字義最不易應付。」
  • 嶽峰教授帶你入門翻譯
    文學使人瘋,故風格渲染為第一要義;廣告意在煽情,激起購買慾的翻譯為王;科技必須精確,差之毫厘,謬以千裡,政治翻譯同理。對於備考MTI和CATTI的考生來說,時政翻譯是跨不過去的一道坎,而翻譯時政文本時,精確性絕對是不容忽視的一條翻譯原則與標準。比如,中國大陸怎麼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