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教師「見招拆招」玩轉網課 ,線上教學如何行穩致遠

2020-12-25 新華報業網

  交匯點訊 大學在線開學已有半個多月。上千門課程,數萬名學生,對於每所高校和教師來說,這種大規模網課是前所未有的挑戰,更是對線上教學的實時檢驗和加速變革。曾因慕課掀起的在線教育風暴,或將因此迎來全新的發展契機。

  大規模「觸網」,教師挑戰線上教育模式

  「那些曾經很熟悉的知識,我坐在電腦前錄播了很多次,卻總是不滿意……終於咬著牙錄播了幾段微課,發給了學生,並叮囑他們不要提前看。」開課一段時間後,南京大學地球科學與工程學院的吳老師(化名)寫下的感受,可能符合很多老師的「內心獨白」。

  第二次課程,吳老師嘗試著用了ZOOM會議的形式。「在學生打開攝像頭時,我一下子開心起來,因為我看到了他們。有的坐在院落裡,有的坐在書桌前,還有個躺在床上……」吳老師說,自己沒有提醒躺在床上的學生,至少他們都注視著攝像頭。不知道算不算 「確定過眼神」,但自己唯一可以確定的是,因為有了學生的參與,課堂才會充滿有趣的靈魂。

  記者了解到,以南大為例,2020年春季學期共約2100門次的本科課程在線上運行。在高校陸續解決授課平臺、教育信息技術使用、排課表、教師培訓等問題後,老師教學模式的轉變,是最大的難題。

  「最近兩周都要過12點才睡,測試各種錄屏軟體,直播平臺,寫操作指南,輔助培訓,自己的MOOC課程和校內三門課程的在線教學準備……」在開課之前,儘管有過慕課授課經驗,南京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系張莉老師還是又認真學習了很多在線授課的專業知識。

  南京大學化學化工學院的王傑教授臨近退休,不熟悉網絡平臺和直播技術,但在教務處的培訓和助教的幫助下,他逐步掌握了在線教學方法。

  網絡直播出現的卡頓延時、在線交互難等,影響了網課效率和質量,讓老師們頗為苦惱。昨天,通過QQ視頻會議的方式,南師大外國語學院法語教師張群給學生們做了一次隔空「小測驗」,考題有一項是「聽寫」,不少學生就因為網絡「卡頓」,影響了成績。

  為補救「直播卡頓」帶來的教學問題,張群將課程拆分,根據「語法點」和「難點發音」,錄製一段段「小視頻」,方便學生反覆觀看。「小視頻時長儘量控制在幾分鐘內,確保播放時畫面更流暢,即便沒有無線網,即便用手機也能觀看。」張群向記者分享「視頻微課」小心得。

  上完一段時間課後,高校普遍發現了一些共性的問題。與線下教學相比,線上教學對教師的教學能力要求有顯著不同。「教師的語速、對線上教學節奏的把握等,對課堂氛圍和教學效果影響較大。」有高校教務處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部分教師還未能快速適應線上教學要求,教學效果還不理想。線上教學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部分學生不適應線上講課速度,學習時難以集中注意力。

  在實踐中破解問題,挑戰中孕育變革機遇

  面對線上教學暴露的問題,老師們也在一一破解,改善學生的「體驗感」,提升在線教學的「到達率」。

  「上課之間,我對網上慕課做了調查,發現大部分慕課的結課率很低,只有10%。」 南京航空航天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院袁偉偉老師說,現在大學生愛上B站,刷抖音,這些視頻的特點是短小緊湊,吸引眼球的同時還保持互動。於是,袁偉偉在《數據融合與智能分析》的課堂中設計了多款讓學生「又愛又恨」的課堂遊戲。

  「請同學剛學的內容提出一個問題,再點名另一個同學來回答。」袁偉偉說,這款類似於「擊鼓傳花」的遊戲,讓學生們打起十二分精神,又實現了課堂交流,「他們說,就像最熟悉的同學就坐在身邊一樣。」

  「一節網課比較合理的時長應該是25分鐘。」三周下來,南京工業大學數理科學學院教師趙劍總結了一些經驗,在他看來,網課不是「單兵作戰」,應體現整個教育團隊的協作力。「十幾位有經驗的學科教師先進行集中備課,整理關鍵知識點,再由幾位中青年教師針對網課特點再梳理,錄製出生動易傳播的網課。」趙劍舉例,比如可以借鑑國外線上教學的好經驗——利用「動畫教學」的方式,來配合數學知識點的講解,這更利於學生理解原本生硬的「公式」。趙劍嘗試用代碼等方式製作簡單的「動畫」,幫助學生理解微積分、極限與導數等等。

  經過一周的教學實踐,南大計算機基礎教學部的老師們摸索發現,利用「教學立方」發起眾答、課堂小測、直播間語音以及白板書寫或聊天等形式。「過去線下教學,總是坐在前排的『學霸』回答問題,線上則是人人都可以同時作答,參與度反而提高了。」與此同時,有老師發現使用Zoom直播平臺可以開放共享的屏幕。同學們都可以通過這一功能在屏幕上書寫和刪除信息,老師可以隨時掌握學生在聽課時存在的各種疑問。

  在線課堂的炫酷技術也圈粉無數。在南京大學新聞傳播學院外教Farland老師的課程中,他加上了綠幕技術,隨意切換中山陵、杜廈圖書館等各種新奇好玩的教學場景,直播間瞬間變成大片現場。

  在線課堂讓跨界協同變得更容易。南航能源與動力學院講授《科學方法論》的潘慕絢老師邀請袁偉偉去講授發動機智能。而袁偉偉自己在上課的時候,發現很多同學不理解計算機算法中的數學公式,她在第二節課就把數學系老師「拉」了進來,「同學們非常驚喜,很多疑問都得到了專業而充分的解答。」

  老師都意識到,當前線上教學雖說是應對特殊情況之舉,但其實也是未來教改的方向,需要在實踐中不斷迭代改進。南京審計大學人力資源學教授趙紅梅說,「如果說過去傳統授課中,教師的存在是0到1之間,都能找到位置;那將來的網絡直播平臺,教師的存在也許要麼是0要麼是1」。趙紅梅表示,這將對高校教師未來的職業生涯產生深遠的影響。

  技術只是外殼,在線教育需要由內而外的突破

  全民網課熱潮的同時,快速上線海量課程所暴露的一系列問題也值得深思。

  有專家提出,根據教育部的提示,高校老師未必要自己製作直播課。一門好的在線課程建設需要數月的時間周期,不可能在短期迅速實現線下課程向在線課堂的轉換。

  目前國內22個在線課程平臺免費開放在線課程2.4萬餘門。這些在線課程資源,再加上教師的適當補充、完善,足夠進行眼下的在線教學了。那麼,為何高校卻依舊布置教師上在線直播課呢?教育學者熊丙奇提出,這暴露了已有的慕課當中的一個問題,我國高校在建設在線精品課程時,存在重入選精品課程的辦學政績,而輕實踐教學的問題,「在線課程的建設,與在線課程的使用還存在『兩張皮』的問題。」而這恰恰是影響在線教育長期發展的根本問題。

  記者注意到,在高校當中也有老師堅持「不嘗試網課」。南京一位高校文科教授表示,他依然選擇不趕教學進度,堅持開學到校後,給學生面對面上課。「我在學生微信群裡發了個紅包,希望大家積極去下載課程視頻,哪知道搶紅包人比下載課件的多多了!」有老師提出,由於上網課的內容、授課對象不同,不一定所有課程都適合網課。

  「由於大學生長期以來受到灌輸式教學模式的影響,欠缺自主學習意識和能力,如果教師未能對之進行有效的輔導,在線課堂的成效很難說。」南京農業大學外國語學院王銀泉教授說,就拿英語教學來說,大量課件運用和日益普遍的網絡化課程,對促進外語教學有輔助作用。但另一方面也已出現了流於形式的現象,老師拿著現成的PPT播放一遍,學生還是未能成為學習的中心,其學習策略和學習能力並未得到真正的提高,而教師儼然成為了一個「媒體播放者」。「在線技術是外殼,教育理念的真正革新才能帶來由內而外的真正突破。」王銀泉表示。

  交匯點記者 楊頻萍 王夢然

相關焦點

  • 推動在線教育行穩致遠
    數據顯示,截至4月3日,全國在線開學的普通高校共計1454所,95萬餘名教師開設94.2萬門、713.3萬門次在線課程,參加在線課程學習的學生達11.8億人次。如何更好發揮在線教育的作用,成為不少人的關注點。在線教育是教育服務的重要組成部分。基於「網際網路+」和人機互動,在線教育通過不斷構建多主體、多媒體、多界面相統一的教學方式,能有效促進學生對知識的掌握和運用。
  • 務實奮進,行穩致遠,2021我們再出發!
    務實奮進,行穩致遠,2021我們再出發!不平凡的 2020年!
  • 《無毒島1》上線 看「破冰組合」見招拆招
    《無毒島1》上線 看「破冰組合」見招拆招 2019-11-06 14:10:58 參與互動   《無毒島1》愛奇藝今日上線 看「破冰組合」見招拆招
  • 北京高三「網課教師」:線上教學也要因材施教
    北京高三畢業班的學生和老師也經歷了從網課到返校再到網課的周折。楊文海是運河中學的一名中學老師,也是帶領高三學生走過高考衝刺階段的畢業班教師。讓楊文海欣慰的是,學生們對線上教學這一變化的接受度很強,大家從疫情之初便很快進入到了平穩有序的線上複習階段,整體的複習進程並沒有被疫情和新的授課方式所耽誤。
  • 居高求進,行穩致遠
    7月31日上午,舉行 2018屆高三教師開學動員大會。簡期頤校長參加會議並發表重要講話,會上曾培副主任和陳壯輝副主任分別解讀了德育工作計劃和教學工作計劃,提出要營造「快樂高三」「平安高三」。他指出, 2017屆高考,我校有4名同學總分進入「廣東省省前十名」,上北大、清華錄取線人數達35人,上重點線人數達1006人,創造了我校發展史及東莞教育史上一所學校重點上線過千人的記錄。我們要居高求進,行穩致遠,爭取明天花開更紅豔。
  • 看高校的教授導師們如何玩轉「雲端」網課
    停課不停學 在中小學生居家學習的同時 大學生們也開始了自己的新學期 由於疫情影響,連日來,北京多所高校迎來首個「線上開學日」 >直播 錄播 「雨課堂」 「騰訊會議」 「中國大學MOOC(慕課)」 在這個不同尋常的春季新學期裡 師生們都體驗著全新教學方式 當高校的教授和導師們投入到「直播」中 面對「雲端」課堂
  • 在線教育如何行穩致遠
    在技術上,更多地通過學生作業收集數據,了解學生的學習特點,有針對性地提供幫助,這是現在人工智慧、大數據能夠做到的。從內容上來說,要多思考怎麼讓課程更貼近學生、學生更喜歡。 在教師方面,不管是學校教師,還是在線教師,都要始終保持孔子的情懷,學而不厭,誨人不倦,不要只想著推銷、賺錢,而要意識到教育行業的特殊性和神聖性,保持敬畏之心。
  • 南京農業大學在線教學全面開啟 師生如約「線上見」
    龍虎網訊  (通訊員 許天穎 劉志斌) 疫情當前,南京農業大學在線教學全面開啟,2月17日開課首日,全校共264門課程上線,其中,南京農業大學網絡教學平臺數據分析平臺統計顯示在線教師數593人,在線學生數12166人;中國大學MOOC平臺顯示在線教師數29人,在線學生數5729人,師生們如約「線上見」,共同開啟
  • 如何辨別真假會計報表?老會計教你見招拆招,會計必看
    今天小編就給大家總結和講解一下,如何見招拆招。(一)利潤表秘籍第一招:市銷率第二招毛利率第三招終級淨利潤(二)資產負債表秘籍第一招資產負債率第二招淨資產收益率(三)現金流量表秘籍(四)報表分析法(五)拆招識別真假會計報表
  • 行穩致遠:瀋陽廣播電視大學建校六十年
    瀋陽廣播電視大學誕生於上一個庚子年,60年來,紮根遼瀋大地辦大學,站在市民身邊辦教育,風雨無阻,自強不息,行穩致遠。2011年,該校成為國家數位化中心首批分中心;2013年,成為全國五家數位化資源研發中心之一;2015年,承擔全國黨校系統教學輔助平臺運營與管理,同時研發全國黨校系統部分數位化教學資源。
  • 告別線上教學!請把非常教學生涯的這一段,作為全體老師難得的經歷!| 啟思
    對於部分老師來說,這意味著終於要和 「線上教學」說再見了,老師們可以不用對著屏幕,而是在寬敞明亮的教室裡背靠黑板拿起粉筆面對學生上課了。但是回過頭來,我們如何看待「線上教學」的這段經歷,如何把它融入到我們的複課銜接中去,一起來看杭州市春暉小學校長,全國知名班主任田冰冰的反思。遲到的開學季,總算欣欣然緩步向我們走來。如何做好複課的銜接工作?
  • 高校線上教學模式選擇
    面對超大規模群體(近3000萬大學生)、技術設備要求(網絡終端)和網絡平臺支持(技術和資源)的嚴峻挑戰,各高校向線上教學發起總攻,以全新的姿態投入線上教學,力爭雙戰雙贏。高校線上教學面臨的挑戰持續不退的新冠肺炎疫情,讓已經習慣了面對面傳統課堂教學的高校管理者和教師們措手不及,雖然日常教學中廣大教師也在運用翻轉課堂、平臺資源、電子慕課等教學形式,但那只是輔助和補充,還從未曾這樣全程離開過「課堂」載體,於是面對面教室場景變成了網絡虛擬空間,情緒調動、情感變化以及互動交流受到了深刻影響。
  • 行穩致遠 進而有為
    原標題:行穩致遠 進而有為——「領會當前經濟工作關鍵詞」系列評論之一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是新時代治國理政的重要原則,也是做好經濟工作的方法論。「穩」與「進」是緊密聯繫的,堅持穩中求進,必須把「穩」與「進」作為一個整體來把握。正如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的,「穩和進有機統一、相互促進」。一靜一動,靜要有定力有耐力,動要有秩序有韌勁,關鍵是把握好這兩者之間的耦合度。只穩不進難發展,只進不穩行難遠。越是爬坡過坎,越要堅持穩中求進。
  • 2020年疫情期間,學校線上網課,直播教學工作總結
    教師線上直播網課 二、迅速開展釘釘網課直播教學的教師培訓工作,力爭讓每一位教師快速適應網課教師角色。由於宣傳到位,措施得當,很快讓每一位教師快速完成了從線下「面對面課堂教學"到線上「網紅直播面對屏幕"的教學轉變!
  • 提升線上教學備考質量 江岸區高中教師返校上網課
    記者從江岸區教育局獲悉,4月15日開始,江岸區高中學校部分高三教師開始返校開展線上、線下教學研討活動,部分骨幹教師主動在教室開展在線教學和輔導答疑,學科線下集體備考研討活動也已經啟動,以不斷提升線上教學和備考的質量。
  • 新手買房那麼多「坑「購房指南教你見招拆招
    見招拆招: 應到實地考察、保留廣告單、售樓書等宣傳資料,好把廣告宣傳的內容全部載入正式的合同中。日後開發商若不兌現,這些資料可作為追究其法律責任的有力憑證。
  • 中國好人汪太銀解說「行穩致遠」
    詩經:「浮生如茶,破執如蓮,戒急用忍,方能行穩致遠」,意思是在長遠的路途中,有 上坡下坡、有平地有高山、有深水有泥灘、有直有彎,風雨霜雪人人有, 若想走的遠,必須採用不同的腳步去走,可快可慢,該慢行的時候,就該慢下來,該快的就大步快行, 一步一個腳印,首先走得穩,穩中求進,人生就像一場馬拉松
  • 當事人當庭翻臉「不認帳」 看法官如何見招拆招
    當事人當庭翻臉「不認帳」 看法官如何見招拆招 2020-12-18 08:5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而立之年」的中韓關係如何行穩致遠?
    為紀念中韓第一條海上航線(威海-仁川)開通30周年,由山東大學朝鮮半島研究中心主辦,中國亞太學會東北亞研究分會協辦的主題為《中韓關係:歷史、現實和未來》線上學術交流會於2020年9月15日舉行。威海—仁川航線開通不久,中韓於1992年8月正式建交,之後兩國在政治、經濟、貿易與人文交流等方面,多層次展開了密切的合作與交流,取得了令世人矚目的巨大的成就。
  • 水皮:行穩致遠 新希望地產如何煉成的?
    來源:華夏時報原標題:水皮:行穩致遠 新希望地產如何煉成的? 摘要:如果不是新冠疫情,我們很難在幾個月的時間裡看到這麼多「現象級」的經濟事件,比如美股的幾次熔斷,比如原油期貨的「史詩性」下跌。這給投資者好好上了一堂課,誰說期貨只是零和交易?那是因為你沒有見過-40美元一桶的原油。誰說抄底應該在價格最低的時候?那是因為你沒有見過更低的價格。相對而言A股還是穩定的,外圍市場大跌的時候它小跌,外圍市場大漲的時候它小漲,這很符合中國的「中庸之道」:不上、不下、不左、不右。在新冠疫情摧枯拉朽的時候,這是不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