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麗娜律師:債務人可以享有哪些抗辯權?

2020-12-17 王麗娜律師

抗辯權廣義上指妨礙他人行使其權利的對抗權,至於他人所行使的權利是否為請求權在所不問;狹義上指專門對抗請求權的權利,亦即權利人行使其請求權時,義務人享有的拒絕其請求的權利。狹義抗辯權包括:訴訟時效已過的抗辯權、保證中一般保證人的先訴抗辯權、合同法中的同時履行抗辯權、不安抗辯權和順序履行抗辯權。由於抗辯權的行使十分簡便,只要單方面地表示拒絕,即可產生抗辯權行使的法律後果,加之,抗辯權是一項私力救濟權,因此如果允許一方隨意行使抗辯權,不僅有違抗辯權的立法宗旨,而且將會造成他人權利隨意被侵害的惡果。

網友諮詢:

訴訟時效未滿20年已滿2年,抗辯權發生。這是什麼意思?什麼叫抗辯權發生?

王麗娜律師解答:

民法上的訴訟時效如果屆滿(大部分都是3年),並不會直接造成起訴權的喪失,只是會造成勝訴權的喪失。在這種時候,被告方有訴訟時效的抗辯權。也就是說,訴訟時效屆滿後,義務人雖可拒絕履行其義務,權利人請求權的行使僅發生障礙,權利本身及請求權並不消滅。當事人超過訴訟時效後起訴的,人民法院應當受理。受理後,如另一方當事人提出訴訟時效抗辯且查明無中止,中斷,延長事由的,判決駁回其訴訟請求。如果另一方當事人未提出訴訟時效抗辯,則視為其自動放棄該權利,法院不得依照職權主動適用訴訟時效,應當受理支持其訴訟請求。

比如說原告在訴訟時效屆滿之後起訴被告,法院仍將立案受理,並不會主動援引訴訟時效來駁回訴請。但是如果被告方提起訴訟時效的抗辯,則法庭將判令駁回訴訟請求。

王麗娜律師補充:

簡單說說以下幾種較為常見的債務人可以行使的抗辯權種類:

不安抗辯權

是指當事人互負債務,有先後履行順序的,先履行的一方有確切證據表明另一方喪失履行債務能力時,在對方沒有履行或者沒有提供擔保之前,有權終止合同履行的權利。規定不安抗辯權是為了切實保護當事人的合法權益,防止借合同進行欺詐,促使對方履行義務

同時履行抗辯權

同時履行抗辯權只能發生在同時給付的雙務合同之中。雙方當事人所負擔的給付應當同時提出,相互交換。比如買賣合同,如當事人沒有約定,買方的價金交付與賣方的轉移財產權應當同時進行。一方在對方未為對待給付前,可以行使不履行合同的抗辯權,拒絕向對方給付,在對方履行不完全或有瑕疵時,也可以主張合同未經正當履行的抗辯權。

後履行抗辯權

後履行抗辯權和不安抗辯權適用於有先為給付義務的雙務合同中。按照法律規定、合同性質或當事人的約定,合同的一方存在先為給付的義務,在其未為履行義務前,無權請求對方履行義務,而對方對其請求享有拒絕的權利。如果先履行一方的履行不符合約定條件,則後履行一方享有拒絕履行其相應履行請求的權利,這是後履行抗辯權的適用範圍。

王律師結語:抗辯權是一項私力救濟權,因此如果允許一方隨意行使抗辯權,不僅有違抗辯權的立法宗旨,而且將會造成他人權利隨意被侵害的惡果。因此,有必要對抗辯權的行使給予一定的限制,以平衡雙方當事人的利益,體現「法的善良與公正」。

相關焦點

  • 擔保人能否向享有訴訟時效抗辯權的債務人追償?
    江西 王某  答:我國民法通則規定,「向人民法院請求保護民事權利的訴訟時效期間為二年」,即張某向劉某借款約定1年還清,故劉某向張某借款的訴訟時效就是2年,也就是在3年內,劉某需向張某主張權利,若不主張,張某就享有對該借款的訴訟時效抗辯權。
  • 【普法】先訴抗辯權條件都是有哪些,先訴抗辯權有哪些條件?
    證責任是保證法律關係的核心內容,保證責任的成立與否對債權的實現至關重要,而保證人享有的抗辯權成立與否又直接影響到保證責任的成立,那麼先訴抗辯權條件都是有哪些,先訴抗辯權有哪些條件?先訴抗辯權是在保證債務中,保證人雖對債權人不享有要求其對待給付的權利,但並不等於保證人僅承擔義務而不享有任何權利,保證人對債權人仍然享有一些權利,只不過這些權利均屬於消極的、防禦性權利即抗辯權。根據《民法典》第六百八十七條:當事人在保證合同中約定,債務人不能履行債務時,由保證人承擔保證責任的,為一般保證。
  • 什麼時候可以行使不安抗辯權?
    不安抗辯權,顧名思義,是賦予當事人在履行合同時,有不安情況的,隨時進行抗辯的權利。司法實踐中,行使不安抗辯權會帶來一定的法律後果,因此對不安抗辯權的行使條件有很大的限制。北京誦盈律師事務所楊志崢律師,就不安抗辯權的行使條件在本文中做出了回答。
  • 讀懂民法典 | 重點條文解讀之債務人的抗辯權
    民法典原文第五百四十八條 債務人收到轉讓通知後,債務人對讓與人的抗辯,可以向受讓人主張。視頻精選《債務人的抗辯權》內容詳述第五百四十八條,是一條重要的規範,原來寫在《合同法》的第八十二條,現在來到了五百四十八條之下。
  • 【學習民法典】每日一「典」丨一般保證的保證人享有先訴抗辯權
    【學習民法典】每日一「典」丨一般保證的保證人享有先訴抗辯權 2020-11-23 14:5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律師視點】姜在航:同時履行抗辯權的刑法思辨和實務運用
    合同是少數人基於意思自治締結的規則,而法律是適用於國家範圍的廣義規則。基於法律體系的內在統一,本文擬對債法中的履行抗辯與刑法中的正當防衛存在的異同以及民商實務中多方合同履行抗辯權的運用進行初步探討。(一)國內及域外立法例對同時履行抗辯權的規定韓世遠教授認為:同時履行抗辯權,是指雙務合同的一方當事人,在對方當事人未為對待給付以前,可拒絕履行自己債務的權利。
  • 先訴抗辯權的國際比較及借鑑
    我國的這樣的規定就有違保證人之真實意思,使保證人的先訴抗辯權得不到實現,在一定程度上抑制擔保交易的發展。為此,筆者就保證人的先訴抗辯權進行中外比較,看看我國這方面的規定與國外有哪些不同,以便能更好的保護保證人的權利。當然,筆者並不能對中外先訴抗辯權制度進行深刻通透全面的比較,只能就有關方面提出一些淺薄之見來與大家分享。
  • 涉及到債權人、債務人、次債務人的三方協議應該如何辨別和分析?
    甲對乙享有10萬元到期債權,乙對丙享有10萬元到期債權,三方書面約定,由丙直接向甲清償。則:1、丙可以向甲主張其對乙享有的抗辯權。2、丙可以向甲主張乙對甲享有的抗辯權。該三方協議,既可理解為債權讓與,即乙將自己對丙的債權,轉讓給甲;也可以理解為債務承擔,即乙將自己對甲的債務,轉讓給丙。從債權讓與的角度以觀,債務人(丙)對債權人(乙)有抗辯權的,債務人(丙)可以之抗辯受讓人(甲);從債務承擔的角度以觀,債務人(乙)對債權人(甲)有抗辯權的,受讓人(丙)可以之抗辯債權人(甲)。3、若丙不對甲清償,甲無權要求乙清償。
  • 債務人不還錢 兩名擔保人如何擔責?
    安徽松鼎律師事務所律師胡世軍:擔保法規定,當事人在保證合同中約定,債務人不能履行債務時,由保證人承擔保證責任的,為一般保證。一般保證的保證人在主合同糾紛未經審判或者仲裁,並就債權人財產依法強制執行仍不能履行債務前,對債權人可以拒絕承擔保證責任。
  • 淺析合同抗辯權的體系構造
    為促進合同履行的正常和平衡合同雙方的利益,法律規定債務人只能根據法定事由才能享有對抗債權人行使請求權的抗辯權。抗辯權的法定性劃定了抗辯權樣態的邊界,研究抗辯權體系的構造有助於實現對抗辯權的類型化思考和體系性認知。筆者認為:以抗辯權是多種合同類型所共有還是一種合同類型所專屬為區分標準,合同抗辯權體系可由普通抗辯權體系和特殊抗辯權體系構造而成。
  • 保證擔保制度,民法典有七項調整(律師信箱)
    圖片來源:百度圖片雷律師、李律師:我很關注民法典中關於保證擔保制度的規定,請您解釋一下,較之民法典頒布前,相關規定有哪些不同?保證方式沒有約定或約定不明的,推定為一般保證責任一般保證與連帶責任保證最大的區別在於保證人是否享有先訴抗辯權,即在主合同糾紛未經審判或仲裁,並就債務人財產依法強制執行仍不能履行債務前,保證人對債權人可以拒絕承擔保證責任的權利。一般保證人享有先訴抗辯權,而連帶責任保證人則不享有該權利。
  • 民法典之抗辯與抗辯權
    中國青年網宜昌9月7日電(通訊員 汪俊傑)對於抗辯與抗辯權,學理上進行了區分,民法典第七百零一條、第七百零二條採納了學理上的通說。擔保法第二十條中僅規定了保證人「享有債務人的抗辯權」,但是在債權人主張主債權和保證債權之時,保證人的防禦性主張不一定構成主張抗辯權。民法典第七百零一條中的「抗辯」系採廣義,將權利已消滅、權利未發生、拒絕履行等抗辯都包含在內。
  • 連帶債務訴訟時效抗辯權之涉他性
    二審法院認為:在沈某向陳某、李某催要欠款時,該筆債權已超過訴訟時效,陳某與李某均享有訴訟時效抗辯權。債權超過訴訟時效後,經沈某向陳某催要,陳某向沈某出具了欠條,應視為其同意支付該欠款,放棄了訴訟時效抗辯權。雖然陳某向沈某出具欠條時,在欠條上註明由其與李某共同承擔,但沒有經李某同意,故其所注內容對李某無效,李某對該債權因超過訴訟時效而享有訴訟時效抗辯權,其不應再承擔清償責任。
  • 不安抗辯權與預期違約的司法適用
    我國《合同法》第六十八條分別採用列舉式和概括式明文規定了以下情形出現時,可以證明後履行方有不能對待給付的危險:(一)經營狀況嚴重惡化;(二)轉移財產、抽逃資金,以逃避債務;(三)喪失商業信譽;(四)有喪失或者可能喪失履行債務能力的其他情形。  不安抗辯權條件具備後,先履行義務方就可以行使不安抗辯權。但行使了不安抗辯權並不意味著不安抗辯權帶來的法律後果都解決了。
  • 聊民法典57:新增「債務加入」,第三人與原債務人一起承擔債務
    合夥指南 | 作者:李立律師這是李立律師博客和本案中城建投公司受讓農發行懷化分行對綠興源公司享有的債權,依據法律規定有權受讓與案涉債權相關的抵押權,一、二審法院據此判定抵押權繼續有效,並無不當。第五百四十八條 債務人接到債權轉讓通知後,債務人對讓與人的抗辯,可以向受讓人主張。
  • 聊民法典57:新增「債務加入」,第三人與原債務人一起承擔債務
    合夥指南| 作者:李立律師這是李立律師博客和合夥指南公眾號第463篇文字《聊民法典系列》是李立律師的讀民法典筆記聊民法典57:新增「債務加入」,第三人與原債務人一起承擔債務第五百四十五條 債權人可以將債權的全部或者部分轉讓給第三人,但是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除外:債權轉讓,是指不改變債權權利內容的轉讓。
  • 違約行為都包括哪些形態?
    我聽說,籤訂合同要寫明違約責任,請問,違約行為都包括哪些形態能給講講嗎?以便我在以後籤訂合同時注意。河北三言律師事務所楊永建律師:《民法典》第五百七十七條規定:「當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義務或者履行合同義務不符合約定的,應當承擔繼續履行、採取補救措施或者賠償損失等違約責任。」
  • 抗辯權具體有哪些區別?
    抗辯權是對抗權利人行使權利的權利,但是抗辯一詞的含義極為豐富。抗辯可分為實體法上的抗辯與程序法的抗辯,前者含事實抗辯與權利抗辯(抗辯權),後者含有妨訴抗辯與證據抗辯,德國法上稱抗辯權為不需主張的抗辯,而事實抗辯則是要主張的抗辯,其抗辯的事實存在與否直接決定著原告請求權的有效存在與否,足以使原告請求權歸於消滅。抗辯權不以對抗請求權為限,亦可對抗形成權與抗辯權,如抵消權的抗辯權與再抗辯。
  • 不安抗辯權的法律規定有哪些,不安抗辯權的成立條件是什麼?
    不安抗辯權制度的確立,立法意圖在於維護合同當事人的合法權益,保障交易安全,實現競爭有序的經濟規則。那麼不安抗辯權的法律規定有哪些,不安抗辯權的成立條件是什麼?
  • 留置權與同時履行抗辯權之別
    民事訴訟中的抗辯往往以實體法上的權利為基礎,被告行使留置權的根據是合同法第二百六十四條的規定:定作人未向承攬人支付報酬或者材料等價款的,承攬人對完成的工作成果享有留置權,但當事人另有約定的除外。  留置權發生的前提條件是,債權人的債權與債權人佔有的財產之間具有牽連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