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位寶媽說:我孩子4歲了,他很喜歡聽大人表揚、稱讚的話,我知道積極鼓勵孩子是非常重要的,但我又怕鼓勵過頭會適得其反,到底怎麼用好鼓勵這把尺子呢?
所謂積極鼓勵,就是用正面的語言和行為肯定孩子,從而增強孩子的勇氣、力量和信心,激發孩子更大的學習熱情和興趣,這也是早期教育的一個基本原則。
對於一個尚未懂事的孩子來說,他的行為一旦得到大人的稱讚,就會產生巨大的精神力量。那麼怎麼用好積極鼓勵這把尺子呢?
第一、要善於用語言、行為等精神鼓勵。經常用「你很聰明」、「你長大以後會有出息的」這樣的話語來鼓勵孩子,這對他的影響很大。令人遺憾的是許多父母不懂得稱讚語言對孩子所發揮的威力,時常責備孩子:「你真笨,為什麼這麼傻?」
經常給孩子這樣的消極暗示即便孩子的腦子不笨也會向壞的方面發展。另外孩子在取得了成績,獲得了榮譽時,及時對孩子撫摸、親吻或擁抱,這同樣是莫大的鼓勵。
第二、也要適當用物質獎勵的方式來鼓勵孩子。如給孩子一塊點心、一個玩具和一次承諾等來鼓勵孩子。
第三、孩子遇到困難時,要多用鼓勵的語言來激勵孩子,並給予保護和幫助,使他戰勝心理上的脆弱,從而變得勇敢和鎮靜。如孩子打針時會害怕,要事先鼓勵他當一個小男子漢,不怕疼;
當孩子站在遊泳池邊不敢跳水時,大人應該說:「沒關係,勇敢一點,跳下去吧!我會保護你的。」當孩子沒有得到小紅花感到難過時,我們應該說:「沒什麼,在家多練習,下次爭取多得小紅花」等等。
第四、適當在孩子背後稱讚他。稱讚是藝術,在孩子背後稱讚,會使孩子格外的振奮,從而增強他的自信心。這種稱讚,有時是不在意地讓孩子聽到了,有時是間接轉達別人的稱讚,由於它是非面對面,非直接的稱讚,更真實地反映客觀評價,沒有做作之嫌,孩子會覺得更親切而獲得更大的自信。
第五,不要太多的、虛假的空洞表揚,該批評的也要批評,不能讓孩子只愛聽好話也能聽批評甚至也受的起委屈。
對待孩子的話語
應該是積極的,正向的,稱讚孩子的話語,可以讓孩子的內心得到滿足,孩子的內心會更願意做一些事情。
同樣,鼓勵性的言語卻也不能濫用,我們要知道怎樣的評價才能正確地激發孩子的主動性。相信很多粑粑麻麻們都習慣給孩子用物質鼓勵方式,因為它往往能粗暴簡單地達到效果,讓孩子開始做事情。但是卻不可依賴於物質,否則,容易讓孩子走上一條不當的道路。
所以,只是依靠物質獎勵,不能讓孩子獲得內在的積極,會使孩子自主感下降,受控感增加,削弱孩子做事情的內在動機。
當物質獎勵不是孩子做事情的目的,而是對孩子努力完成事情的附加獎勵,能夠評價孩子做事是否優秀,例如參加校運會獲得獎品,參加全國競賽獲得名次,那麼這就不會減弱孩子的主動性,所以有些時候也要注意獎勵的方法。
爸爸媽媽一定要尊重孩子的一些選擇,積極的多給孩子一些鼓勵和支持,這樣會使孩子健康的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