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母親"一詞是無私奉獻的象徵,為了孩子,母親可以無止盡地付出和犧牲,同時還感到幸福,我們把這種感情稱之為母愛。
可是母愛甘之如飴的背後真的全都是滿滿的幸福感嗎?不,不是這樣的。
英國小說家蕾切爾.卡斯克撰寫的《成為母親——一名知識女性的自白》這本書撕開了母愛的華麗外衣,和大多數充滿愉快基調而讓人深感歲月靜好的育兒類書籍不同,它直指做母親的各種難處和困境。
1.正式成為母親前的孕期很難。
我們都知道生個孩子不容易,孕期沒完沒了的孕吐是眾所周知的一種妊娠反應,但是孕媽無法言喻的生理痛苦可以具體到腕關節和膝蓋脹痛、血管靜脈曲張、痔瘡、長期胃灼熱、便秘、手腳不便等私人疼痛……
被孕期便秘和孕期痔瘡折磨過的媽媽們,一定都能深刻記住長時間呆在衛生間卻"如廁失敗"的痛苦,因為痔瘡疼得坐臥難安,每天都是度日如年的那種感覺也是長時間揮之不去的陰影。
除了這些私人疼痛之外,最明顯的就是身形的變化,甚至於身形的變化能誇張到讓你無法自在地生活,總有人在公眾場合朝你看,有時候甚至還會莫名地被認為自己很脆弱,就像卡斯克大著肚子在公交站看了一個沒雙臂的年輕男子一眼,就被心酸地告訴:「別擔心,寶寶不會像我這樣。」
很明顯,她被忽視了是個有靈魂的個體,對方滿眼看到的只是即將要生孩子的女人。她無法解釋自己被誤會,只能默默接受那種孤獨感,心裡很不是滋味。
生理上不為人知的痛苦,心理上被誤解的無奈,甚至精神上的被忽視,孕育一個生命真的很難。
2.成為母親後面臨的各種育兒問題也很難。
可能很多媽媽經過好多年之後,對初為人母,照料小嬰兒那段艱難歲月的記憶已經有些模糊了,但是如果我隨意說出幾件與那些艱難歲月有關的事情,可能你會突然鼻頭泛酸,眼角生淚。
比如以下卡斯克所經歷的這些:
。身體還在恢復期的時候,每天都必須束縛雙臂坐在扶手椅子上餵奶20次到30次
。寶寶經常原因不明地哭鬧一兩個小時,不管是在吃奶前還是吃奶後,可是還是有很多人一看到寶寶哭就說是餓了,要麼就說是你的餵奶姿勢不正確、你過早地結束寶寶的吃奶時間,似乎不管怎麼樣,寶寶有什麼問題都是母親的錯
。寶寶腸絞痛,發作時間沒有規律,籠統、隨機且頻繁,寶寶的哭鬧經常持續數小時,無法治療,無法安撫,只能是抱著她走來走去。
。寶寶頻繁的夜醒讓自己完全失去了睡眠,非常痛苦。
……
怎麼樣,是不是立馬感覺看到了曾經也因此慌亂無措的自己?
我就在月子期間經受過寶寶作息時間黑白顛倒,每天中午還因為腸絞痛固定要哭上一兩個小時的那種無奈和恐懼。
那段時間,因為寶寶晚上不睡覺,我也完全失去了睡眠,原本想著白天跟著他一起睡會兒,可是沒等我睡著,他又醒來要吃奶了,餵完奶睡沒多久他又因為尿出去需要換尿布哭醒了,換完尿布沒多久他又因為腸絞痛醒來持續哭鬧了……
我很累,很無奈,很絕望,我完全沒有辦法,只能是強撐著,依靠著零星的小憩時間熬過那段灰暗的日子。
母愛究竟為什麼偉大?
我想就是因為成為一名母親必須得承受各種心酸、委屈和孤苦,只有熬過這些細碎的歲月才能在看到孩子安靜的睡臉時說句雖然很累,但是甘之如飴。
3.成為母親就幾乎不能做自己了
相信有很多女性朋友在成為母親的同時也犧牲了自己的事業,因為照顧一個孩子幾乎就是全天候,無輪休,這種情況下,你根本沒有多餘的時間和精力去做自己想做的事。
就像卡斯克在寶寶五個月大的時候,就開始覺得自己遇到了瓶頸期,因為依附的天性,寶寶非常黏她,她完全失去自由沒辦法繼續好好寫作,因此只能請臨時保姆來代替自己照顧寶寶,可是她發現即便自己只是在樓上寫作,沒有出門,她也仍然會被樓下的女兒所吸引,以至於自己根本沒法好好工作。
所以最終決定還是放慢自己的工作腳步,自己照顧女兒,她努力在自我和女兒之間找平衡點,任勞任怨,只期待著女兒儘快長大。
其實很多女性朋友在成為母親之前,也都曾在職場上是個閃耀之星,只是因為和一個小生命子在產房裡有了過命之交,所以生出了本能愛護之心,所以也甘願為孩子犧牲自己的事業。
母愛究竟為什麼偉大?
我想就是因為成為一名母親得割捨許多自己熱愛的東西,得在很長一段時間裡失去自己,得很努力地去平衡著撐過時不時會感覺壓抑的漫長日子。
母愛這座堡壘,是需要滲進無數的無可奈何才得以牢固的,親子歲月裡哪來那麼多的安謐靜好,都是媽媽在匍匐前行啊。
4.幸好,孩子終會慢慢長大,難熬的時間會過去,母親們也都還有機會做回自己。
說了這麼多,是不是有些準媽媽或者準備要孩子的朋友有點焦慮了?大可不必的。
雖然成為母親之後會遇到各種困難,但是正是因為同這些困難艱難而又努力作鬥爭,我們才能不僅在生理上,也在心理上真正成為一名母親。
就像卡斯克一樣,孩子慢慢長大以後,會自己走路,自己玩耍,漸漸獨立,不需要母親無時不刻的看護,加上丈夫的幫襯,她開始慢慢適應帶孩子的同時也努力去繼續自己的寫作,最終在孩子和工作中找到了平衡,成為更優秀的女人的同時也成為更優秀的作家。
卡斯克分享這些經歷並不是單純要發牢騷,她只是想記錄一些真實的生育經歷,這是審視親密關係的一個過程,也是自我審視的過程。
同樣的,我也無意渲染成為母親的恐慌,我只是想說母愛固然很偉大,但是我們也大可不必在談到母愛的時候一味地給它披上華麗外衣,當媽這條路本就是充滿各種艱辛的。
我只是希望準備成為母親和即將成為母親的女性朋友,可以從中提前了解一些成為母親之後要面對的種種問題,從而提前做好心理建設;剛剛成為母親正受困於育兒艱辛而深感壓抑的,可以或許可以從中找到共鳴者且重拾勇氣和信心;已經渡過照顧小嬰兒的那些晦暗日子的母親,則可以在本書中尋得一種終於被理解的感覺。
成為母親很辛苦,成為母親也能讓我們變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