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在網際網路上打字,瀏覽中文信息的方便離不開今天的主人公。這位100歲的中國拼音大師。他不僅是中國拼音項目的主要創造者,也是中國拼音輸入項目的先驅之一。
他生活在大清晚期,軍閥混戰,民國,新中國成立,被稱為「拼音界四朝元老」。不僅知道中文,英文,法文和日文,而且在我百歲之後,我仍然可以寫下來。曾經笑說,「可能上帝很困惑,忘了我。」曾有美國記者描述當時中國人的識字率。 「除了少數地主,官僚和商人外,幾乎沒有識字能力。文盲幾乎達到95%。在文化上,這是這個星球上最黑暗的角落。 」
如果不是因為他點燃了一束光,那麼十億文盲仍然生活在無知之中。2018年1月14日,周老去世一周年,谷歌專門修改了搜索主頁,用中文「谷歌」來紀念中國拼音之父。他曾經說過:「中國文化要想進入世界的市場,必須搭起一座平臺,我做的只是這樣的小事,讓外國人和文盲學起來沒那麼吃力。」
周有光和漢語非常戲劇化。在他10歲時,他是第一個接受新教育的人。 高中畢業後,他被中國第一所新大學,上海聖約翰大學錄取,主修經濟學,希望為中國經濟助力。在上學的第一天,他發現學校發給每個人的身份證上都拼寫了羅馬字符,便於歸檔管理。聖約翰大學用英語授課,中文文本很不方便。從那以後,他對文本改革產生了興趣。
在大學期間,他參加了當時建立的拉丁風格的新寫作運動。他真正感受到了中國廣闊的土地。由於沒有統一的語音符號,56個民族中有80多種地方方言。它阻礙了該國的發展。19世紀的英國外交官和漢學家Wittoma等人共同編輯了一套漢語拼音規則。清華的學者硬生生地把蔣介石翻譯成「常凱申」,讓人大跌眼鏡。1954年,周有光被邀請擔任中國拼音計劃委員會成員並參與了相關工作。
自1958年秋季以來,全國小學生一直在學習拼音和漢字。如今,每年有超過1億的小學生學習拼音。幾乎所有的中國商品都是用中文拼音字母書寫的。當時有一個笑話,說北京有一個農民送他的兒子到城裡去上學,然後又回到兒子那裡說民族語言。父親對他喊道:「在城裡給你一本半年的書,你忘記了你的祖先!」
1982年,ISO收納了周老的拼音輸入法,直到現在拼音打字取代了五筆輸入法,成為世界上最受歡迎的中文輸入法。
老爺子,真的偉大啊!「漢語拼音之父」當之無愧,這是一場遲來7年的報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