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日記·7月20日|復盤北京戰疫,我們得到哪些啟示?

2020-12-24 新華社客戶端

時隔34天,北京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響應級別今天零時起,由二級調至三級。

這是北京此次疫情防控取得的一個重要階段性成果。從6月11日北京新增1例新冠肺炎確診病例,到7月6日零新增,再到7月18日連續13天「零新增」,回望一個多月來北京的防控措施和過程,我們總結了以下有效經驗和做法。

快速反應很關鍵。

新冠病毒狡猾多變,且傳染迅速,與之交手必須「快、準、狠」,稍微遲疑就有可能後患無窮。從6月11日北京再次出現疫情,到鎖定新發地為感染「源頭」,全程歷時不到22小時,為北京穩準快地控制住這輪疫情奠定了基礎。在鎖定疫情風險因素後,6月12日夜裡,北京當即採取了封閉新發地市場,對市場周邊小區實施封閉管理,對新發地市場從業人員進行集中醫學觀察等果斷措施。

此外,北京還通過細緻的流行病學調查,藉助大數據等現代信息技術,迅速鎖定了密接人群和到訪過新發地市場的高風險人群,並進行預警、隔離和管控,最大程度地切斷了病毒傳播渠道,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爭取了寶貴時間。

迅速全面的流調之外,大規模的核酸檢測也成為有效控制疫情的重要抓手。疫情發生後,北京市果斷決策,迅速提升核酸檢測能力,日單檢檢測能力從10萬人份提升到50萬人份以上。此外,北京還積極擴大核酸檢測範圍,對重點人群、重點行業和重點區域實施應檢盡檢,對廣大市民願檢盡檢,完成超過1100萬人次的檢測量。

這些果斷措施,讓北京得以儘早發現並控制傳染源,有效阻斷傳播鏈條,防止疫情擴散蔓延。

精準防控是亮點。

與武漢疫情發生時所採取的全面封鎖不同,這次北京採取的措施更加精準、克制,將疫情防控與經濟社會發展統籌結合了起來,使防疫對生產生活的影響降到最低。

針對這次疫情,北京沒有進行大面積封閉管控,而是以街道為單位,將全市300多個街道鄉鎮按低、中、高三種不同風險等級進行了分類,根據不同級別精準防控,並根據疫情形勢,動態更新各區各街道防控風險等級。即使對中高風險的街道小區,北京也沒有「一刀切」全部封閉,而是根據確診病例的密集程度等,進行區別管控。除街道社區外,這次北京對密接人群的時空管控,也視風險不同區別對待:有的是居家管控,有的是在隔離點管控。在管控的具體時間上,有的是「14+14」天,有的是「14+7」天。

既不放過一個潛在風險點,也不隨意將管控範圍擴大化,這種「點穴式」防疫確保了整個北京的有序運行。

信息公開要及時。

北京這次抗疫,有一個「罕見」細節讓人印象深刻:6月16日那天,北京先後舉辦了3場疫情防控新聞發布會,持續通報疫情防控相關情況。

這是北京堅持及時、公開、透明發布疫情信息的一個縮影。從6月11日北京市第一時間召開新聞發布會,拉響防疫警報,到7月19日,北京已連續召開44場新聞發布會。通過一場場密集的發布會,北京及時向社會公眾通報確診病例及溯源、密接追蹤、環境消殺,以及核酸檢測、市場供應、復工復產等情況,並及時闢謠、回應關切,在疫情防控信息公開中起到了「壓艙石」與戰疫「風向標」的作用。

從疫情發生之初,有外媒稱北京可能會成為「下一個武漢」,到如今迅速控制住疫情後,外媒高贊「北京有能力施行外科手術式定點抗疫措施」,北京用實際行動和階段性成果為常態化疫情防控下,如何在短期內有效控制疫情蔓延,並降低對經濟社會的幹擾,提供了實踐參考和寶貴經驗。

隨著7月19日上午最後三名高風險患者康復出院,北京高風險患者實現清零。這也啟示我們,雖然新冠病毒狡猾難纏,但如果能夠做到早發現、早報告、早治療,治癒率還是很高的。因此,面對疫情,每個個體既要做疫情防控的第一責任人,提高警惕心和責任意識,發現情況及時報告;又要堅定信心,相信疫情是可防可控可治療的。

當然,防疫大考還未到交卷時。近期,新疆和香港的疫情再次為我們敲響警鐘:病毒長期低水平與人類共存的情況下,疫情防控這根弦,必須得時刻繃緊。(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 邢婷婷 文字 張寒 設計)

相關焦點

  • 優秀的人,每天都在堅持寫復盤日記
    今天我們要談的話題是復盤日記。說起復盤日記,我要從2013講起。那一年,洽逢我準備要高考。我知讀書好,但我生性狂野,家人想讓我靜心閉關備考10個月。我糾結。我掙扎。我怕我做不到!我無時不刻感覺這種日子糟糕透頂。我心吶喊著,我想飛,但我的確飛不出去。無奈!我只能拿起筆,寫下種種思緒。一:寫復盤日記是開心之事,並非痛苦的任務。漸漸地,我開始養成了寫日記習慣。不寫,我會不開心;天天寫,也並沒覺得多痛苦。
  • 佛山戰疫英雄日記集結成書,鍾南山院士作序
    文、圖/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張韜遠 李斯睿 周哲 姜雪媛8月18日下午,一本記錄佛山各界戰疫故事的書籍《戰疫日記—站在最需要我的地方》在佛山萬科金融中心正式對外首發。這本《戰疫日記》記錄了63名佛山不同領域的戰疫人的故事,將戰疫人鮮為人知的一線站疫故事展現在世人面前。當天,一批日記的主人公將來到現場,傾情分享自己在戰疫當中親歷的感人故事。
  • 孫守剛談「戰疫給我們的啟示」學習討論活動 (摘要)
    疫情防控是一次大戰大考,也是一堂大課,如果復盤一下國內外抗疫實戰,解構一下輿論場唇槍舌劍,比較一下疫情中社會景象,我們就能從中國之治與美西之亂的強烈對比中,進一步感受到中國共產黨集中統一領導的制度優勢;就能從親力親為與推特治國的迥然之別中,進一步感受到人民領袖愛人民的使命擔當;就能從眾志成城與互相拆臺的鮮明對照中,
  • 每周復盤 2019年7月22一7月28
    學習成長本周主要完成:1.三篇印象筆記的復盤:每一篇課程先看,再操作、琢磨,再操作,最後復盤,提出問題,老師的課程要用心去學並應用到自己的學習中。2.讀作者張萌寫的電子書《精力管理手冊》,帶給我的兩個重點啟發:第一個:復盤三步法人與人之間能力差別中的一項能力就是復盤的能力,而復盤能力並不是人人都能掌握的。從去年九月份加入一塊寫寫到現在,我堅持最好的學習習慣就是復盤了。今天才知道,要學會學習,必須知道復盤三步法,它是自我進化的能力基礎:>> 學習復盤法包括哪些?
  • 戰疫日記(23):雙胞胎媽媽的生日願望,希望疫情早點過去
    編者按:遵照國家衛健委的統一部署,2月21日下午,湖南省支援武漢第五批醫療隊共計174名醫護人員抵達武漢,其中包含南華大學附屬長沙中心醫院13名醫護人員,他們積極報名到最前沿的陣地-金銀潭醫院的危重病區去。
  • 為什麼李蘭娟院士,值得我們尊敬|戰疫日記
    本期主題:為什麼李蘭娟院士,值得我們尊敬|戰疫日記本專題由百家號創作者「一種記錄」原創,版權歸「一種記錄」所有。以赤子之心,記錄生活、民生和時代,歡迎關注!第002期,疫情逆行者:國家衛健委高級別專家組成員、中國工程院院士李蘭娟。
  • 林廣茂復盤筆記中的期貨啟示
    2002年前後林廣茂從北京物資學院證券期貨專業畢業,此後擔任中紡操盤手、職業投資人。個人從2002年開始做期貨賺錢,不到半年賠光,此後反覆經歷過四次,真正做到穩定盈利是2008年以後。  林廣茂的交易其實並不複雜,2萬8千元本金用了一個月時間成長到15萬元,又用了半年時間達到600萬元,之後進入飛躍階段從600萬用了一年做到13億元,然後反手做空用一億賺了7億完成了2.8萬元到20億的傳奇交易。
  • 這是我們一家四口的最美「全家福」|戰疫日記
    【導語】:本篇文章收錄於百家號抗擊新型肺炎專題人物欄目#戰疫日記#中,本專欄將聚焦真實的抗擊新型肺炎人物故事,眾志成城,為真實發聲!#戰疫日記經過他多方打聽,在以前的同事群裡得到了一條消息,蜀山區工業園一家藥械廠接到相關部門增加產量的通知,可因疫情影響,部分已回家的工人不能及時返廠開工。廠子只到崗30餘人,人員捉襟見肘。吳爾斌琢磨了下,我們一家四口人都沒有去過疫區,近期也沒有到公共場所去,身體都是槓槓的,能不能去藥械廠幫忙呢?
  • 中國早期抗疫不力嗎?吳尊友復盤國內7波疫情始末,有4個關鍵舉措
    復盤1:武漢從發現疫情到封城僅3周論壇上,吳尊友以「新冠疫情形勢與防控策略」為主題,系統梳理了新冠肺炎疫情在中國的發展進程。在疫情最早的幾周,疫情是怎麼發現、怎麼發生的,中國做了哪些響應?當時,武漢市只報告了40幾例病例,專家組迅速決定,2020年1月1日,關閉華南海鮮市場。2020年1月3日,中國就把新冠肺炎疫情報告給了世界衛生組織和世界有關國家,當時還是叫不明原因肺炎。1月7日,中國分離了新冠疫情的毒株,叫新型冠狀病毒。
  • 上海街鎮報告 | 一線戰疫日記
    上海街鎮報告 | 一線戰疫日記 12345上海市民服務熱線一線戰「疫」日記(0216)——小區封閉管理、看病配藥、親屬入滬2月
  • 中國第一部醫生戰疫日記出版,最短一篇只有七行字
    我們重症病房的第一例患者今天出院了。馳援武漢20多天來,我們第一次感受到患者出院的喜悅:當看到病人舉起大拇指,欣喜若狂的我們感覺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隨著日記被媒體廣泛轉載,讀者的期盼成了查醫生堅持每天記日記的動力,也是給自己解壓的一種方式。查瓊芳說:「這是一段難忘的歷史,親歷這段歷史的我們都是平凡的,可是我們都有勇氣!有勇氣逆行,有勇氣去戰疫。感謝這些飽受創傷卻依然滿懷信心的武漢人民,希望他們以後的日子一帆風順!」
  • 「感動河北」年度人物評選|「鐵人」醫生楊楠:兩萬字戰疫日記詮釋戰疫精神
    在武漢的55天裡,他不但用自己的醫術和堅守贏得了新冠肺炎康復者的讚譽,更利用自己的休息時間,寫下了22000餘字的「戰疫日記」。作為一線醫護人員,他用樸實真切的語言,通過燕都融媒體等各大媒體,將真實的武漢一線醫護人員的救助工作展現在了公眾面前,詮釋了冀鄂醫護共同堅守,並為之奮鬥的戰疫精神,也為人們戰勝新冠肺炎疫情增添了信心。
  • 跟著總書記學歷史——張謇留給我們哪些啟示?
    跟著總書記學歷史——張謇留給我們哪些啟示? 2020-11-15 08:34:39 來源: 11月12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江蘇考察期間,專程前往南通博物苑,參觀張謇生平介紹展陳。
  • 「戰疫定製公交」的北京樣本
    北京在近年來開行「定製公交」經驗基礎上,進一步藉助「網際網路 」和大數據等新一代信息技術,開行新型「戰疫定製公交」,採取車輛消毒、人員測溫、線上預約、一人一座、一站直達的運營模式,不僅解決了很多市民安全便捷出行問題,而且降低了私家車使用強度,有助於改善交通擁堵狀況,減輕環境汙染。讓我們一起來了解北京「戰疫定製公交」的故事。
  • 中國一線醫生抗擊新冠肺炎日記《查醫生援鄂日記》英文版全球預售
    中新網上海7月2日電 由中國一線醫生撰寫的抗擊新冠肺炎日記《查醫生援鄂日記》英文版全球預售,讓各國讀者了解中國抗疫經驗和抗疫精神。《查醫生援鄂日記》英文版全球預售。當67篇日記匯成《查醫生援鄂日記》一書時,我希望可以告訴大家:中國人民在疫情面前是如何眾志成城,如何在三個月左右的時間內基本控制疫情的點點滴滴。」書中的點滴細節為讀者勾勒出中國戰疫「路線圖」,揭開了中國迅速控制疫情的「密碼」,折射出中國人民團結一心抗擊疫情的偉大精神。《查醫生援鄂日記》被評為「2020年4月中國好書」。
  • 中國記「疫」:「數」說中國戰疫
    (抗擊新冠肺炎)中國記「疫」:「數」說中國戰疫  中新社北京5月31日電 題:中國記「疫」:「數」說中國戰疫  作者 王祖敏 李京澤  自中國國家衛健委建立疫情通報日發布制度以來,每日疫情數據成為外界了解中國疫情概況的窗口。
  • 童心日記記錄身邊戰疫故事,小學生收到特殊開學禮
    長江網9月1日訊(記者覃柳瑋)分別8個多月,終於再相聚。9月1日早8時30分,在青山區鋼城第十七小學401班的開學第一課上,老師、學生以及學生家長一起分享了自己的戰疫故事。 青山區全區近3萬名小學生都收到了一份特殊的禮物—— 由401班老師和學生們一起編寫的童心日記 《從風之舟到春之歌》 。
  • 【戰疫日記七十七】家是最小國,國是千萬家
    【戰疫日記七十七】家是最小國,國是千萬家 2020-10-12 16:4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戰疫日記八十三】特別的愛給特別的你
    【戰疫日記八十三】特別的愛給特別的你 2021-01-11 16:5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復盤非典,溫氏、隆平高科、北大荒的應對措施有何啟示?
    以史為鑑,復盤非典,可以為當下紓困。非典和新冠的同與不同自首例非典病例在2002年12月15日於廣東報告,到2003年3月進入發病高峰並迅速在全球蔓延,全球累計報告確診病例8096例,死亡774例,其中中國大陸地區報告確診5327例,中國香港地區報告確診1755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