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民普法】每日一「典」 | 限制民事行為能力年齡下調至8周歲
【全民普法】每日一「典」 | 限制民事行為能力年齡下調至8周歲 2020-07-23 16:5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學典 用典 宣傳典】點『典』積累 | 限制民事行為能力年齡下調至8周歲
渭南中院網絡新聞中心新媒體團隊開設「學典 用典 宣傳典」欄目,讓我們一起學習,通過點『典』積累,積少成多,掀起學習宣傳貫徹民法典的熱潮,確保民法典得到有效執行。定期我們將推送一則民法典的亮點法條,今天,讓我們一起來看第十九條。
-
民法典一問一答|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年齡下調至8周歲
接下來,我們將推出每周一典,小編邀您一起來學哦~每周一典第十九條八周歲以上的成年人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實施民事法律行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經其法定代理人同意、追認;但是,可以獨立實施純獲利益的民事法律行為或者與其年齡、智力相適應的民事法律行為
-
民法典一問一答 | 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年齡下調至8周歲
接下來,我們將推出每周一典,小編邀您一起來學哦~每周一典第十九條八周歲以上的成年人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實施民事法律行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經其法定代理人同意第二十條不滿八周歲的未成年人為無民事行為能力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實施民事法律行為。
-
【普法小課堂】每日一「典」 | 限制民事行為能力年齡下調至8周歲
人民法院新聞傳媒總社推出「每日一『典』」欄目,每天帶你讀一則民法典的亮點法條。今天,讓我們一起來看第十九條。第十九條 八周歲以上的未成年人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實施民事法律行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經其法定代理人同意、追認;但是,可以獨立實施純獲利益的民事法律行為或者與其年齡、智力相適應的民事法律行為。
-
《民法典》百問百答(4)丨對於未成年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年齡是否...
《民法典》是社會生活的百科全書涉及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專業解讀 生動呈現美好生活 法典相伴順義區司法局和順義區融媒體中心聯合製作播出《民法典》百問百答系列節目本期節目邀請到的嘉賓是.mp302:19來自瀟湘晨報對於未成年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年齡是否做了調整.mp3來自順義普法00:0002:19對於未成年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年齡做了調整。
-
《民法典》解讀19:限制民事行為能力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一編總則,第二章自然人,第一節民事權利能力和民事行為能力,第十九條「八周歲以上的未成年人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實施民事法律行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經其法定代理人同意、追認,但是可以獨立實施純獲利益的民事法律行為或者與其年齡、智力相適應的民事法律行為。」本條是由民法通則第十二條修改而來,還吸收了合同法第四十七條第一款的相關規定內容。
-
民法總則草案:限制民事能力年齡下限從10歲降至6歲
民法總則草案:限制民事能力年齡下限從10歲降至6歲 原標題: 備受法律界關注的民法總則草案,昨天首次提請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一次會議審議。
-
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年齡下限擬降至6歲 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解釋
【觀察者綜合報導】儘管存在頗多爭議,我國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的年齡擬下調的下限未作改動,仍為六周歲。3月8日下午,《民法總則》(草案)提請十二屆全國人大第五次會議四審,草案稿透露了這一信息。也就是說,對於一些「熊孩子」來說,滿六周歲就要開始承擔一些民事責任了。
-
《民法典》關於無(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的認定、恢復及保護
「年齡」為標準:《民法典》第二十條規定,不滿八周歲的未成年人為無民事行為能力人。但是年齡無法完全反映意思能力這一內在的實質,因此,民法在立法上就設置一些規定來緩和僅以「年齡」為判斷標準的僵化問題,其中以「是否能辨認自己的行為」作為判斷成年人的行為能力的標準,形成了民法上判斷民事行為能力除達到法定年齡外,還要具備意思能力。
-
縣委常委會會前學法 雞東法官講授《民法典》
01《民法典》的誕生2020 年 5 月 28 日 15 時 08 分,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表決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宣告中國「民法典時代」正式到來。《民法典》於2021年1月1日起施行。共1260條,約10萬字。
-
三分鐘學法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總則》亮點匯總
法治宣傳教育的對象是一切有接受教育能力的公民,我們與金華市司法局一起,打造一份權威又易懂的法律讀本,輕鬆學法規,讓您成為學法、尊法、守法、用法小達人。 民事行為能力年齡下調 八周歲以上的未成年人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實施民事法律行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經其法定代理人同意、追認,但是可以獨立實施純獲利益的民事法律行為或者與其年齡
-
民法典明確離婚後撫養權歸誰:已滿8周歲子女有話語權
「爸爸媽媽離婚,我想和媽媽生活,媽媽每天都在我(和)姐姐的身邊,……爸爸一直很少回來……我不想跟他在一起。」去年11月,8歲的小志(化名)與10歲的姐姐小珠(化名)在父母的離婚案中,分別手寫證詞表示願意跟隨母親生活。據悉,姐弟倆的父母因感情破裂在法院進行離婚訴訟,但雙方均提出要求姐弟倆由自已攜帶撫養。法院認為,由於姐弟倆均超過八周歲,經詢問都表示希望繼續跟隨母親生活。
-
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年齡擬從十歲降到六歲
張新燕 澎湃資料圖 6月27日,提請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一次會議審議的《民法總則(草案)》對自然人的規定作了補充和完善,如增加保護胎兒利益的規定,將限制民事行為能力的未成年人的年齡標準由十周歲降到六周歲等。 民法總則編纂工作是民法典編纂工作的第一步。
-
【民法典】《民法典》是如何規定民事行為能力的?
民法典》是怎樣規定的?所謂民事行為能力,就是指民事主體以自己獨立的行為去取得民事權利、承擔民事義務的能力。自然人的行為能力分三種情況:完全行為能力、限制行為能力、無行為能力。關於這些《民法典》也作出了如下規定:第十八條規定:成年人為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可以獨立實施民事法律行為。十六周歲以上的未成年人,以自己的勞動收入為主要生活來源的,視為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
-
限制行為能力自然人的年齡從十周歲降為八周歲,可以純獲利
法院經審查認為,被告提供的監控錄像中雖然體現原告之父陪同原告一起到被告的營銷中心,但無法體現原告在籤訂認購書和交納定金時其父在場參與具體活動。因原告籤訂認購書時未滿十八周歲,屬於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只能從事與其年齡、智力相適應的民事活動。
-
民法專題——自然人的民事權利能力與行為能力
A.受贈人為董某 B.贈與合同已生效 C.受贈人為小飛 D.贈與合同未成立二、自然人的民事行為能力民法典第17條規定:十八周歲以上的自然人為成年人。不滿十八周歲的自然人為未成年人。民法典第18條規定:成年人為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可以獨立實施民事法律行為。十六周歲以上的未成年人,以自己的勞動收入為主要生活來源的視為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
-
我學民法典1-限制民事行為能力年齡
《民法典》第十九條 八周歲以上的未成年人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實施民事法律行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經其法定代理人同意、追認;但是,可以獨立實施純獲利益的民事法律行為或者與其年齡、智力相適應的民事法律行為。
-
【民法典】8周歲?18周歲?為你解析《民法典》裡那些值得關注的事!
【民法典】8周歲?18周歲?為你解析《民法典》裡那些值得關注的事!點擊觀看視頻:01更尊重未成年人的自主意願明確無民事行為能力年齡為八周歲以下1987年實施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將無民事行為能力年齡定為十周歲以下。
-
「民法典」《民法典》是如何規定民事行為能力的?
什麼是民事行為能力,《民法典》是怎樣規定的?所謂民事行為能力,就是指民事主體以自己獨立的行為去取得民事權利、承擔民事義務的能力。自然人的行為能力分三種情況:完全行為能力、限制行為能力、無行為能力。關於這些《民法典》也作出了如下規定:第十八條規定:成年人為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可以獨立實施民事法律行為。十六周歲以上的未成年人,以自己的勞動收入為主要生活來源的,視為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