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典】8周歲?18周歲?為你解析《民法典》裡那些值得關注的事!

2020-12-22 澎湃新聞

【民法典】8周歲?18周歲?為你解析《民法典》裡那些值得關注的事!

2020-07-25 21:0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法典是什麼?

新中國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有哪些內容?

法典只是給法律從業人員或者法學生看的嗎?

法治副校長課堂

今天,我們邀請江門市人民檢察院黨組書記、檢察長郭玉,為大家一一解析這些疑問,詳細講解新頒布的《民法典》在未成年人權益保護方面的三大亮點。

點擊觀看視頻:

01

更尊重未成年人的自主意願

明確無民事行為能力年齡為八周歲以下

1987年實施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將無民事行為能力年齡定為十周歲以下。而《民法典》吸收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總則》的有關規定,明確無民事行為能力的年齡為八周歲以下,賦予了八周歲的孩子在純獲益事項或符合自身年齡、智力水平的事項中為自己做主的權利。

此外,在《民法典》的婚姻家庭編中,還規定了在子女撫養判決中應當尊重已滿八周歲子女的真實意願。

02

更關注收養關係中未成年人的權益

在收養制度中落實兒童權益最大化

以往的收養制度更多考慮的是收養人的權益,而《民法典》將聯合國《兒童權利公約》關於兒童權益最大化的原則落實到收養工作中:

明確了收養應當遵循最有利於被收養人的原則,並明確禁止借收養名義買賣未成年人;

將收養的範圍擴大至所有未成年人,刪除了被收養人年齡必須為14周歲以下的限制,讓已滿14周歲、未滿18周歲的孩子不再成為收養盲區;

在收養人條件中增加「無不利於被收養人健康成長的違法犯罪記錄」的規定,同時規定民政部門應依法進行收養評估。

03

更注重在緊急情況下對未成年人的監護

明確村(居)委員會等基層自治組織或民政部門對轄區內的被監護人負有緊急監護義務

《民法典》在修訂過程中吸收了防疫實踐經驗中,發生的因父母被隔離而導致未成年人暫時無人照料的情況,及時回應這一現實需求。規定在疫情、災害等突發緊急情況下,村(居)委員會等基層自治組織或民政部門對轄區內的被監護人負有緊急監護義務,這一規定具有鮮明的時代性和針對性,也凸顯出法律對未成年人的溫情和關懷。

來源:江門檢察

運營:恩平市融媒體中心(恩平廣播電視臺)

原標題:《【民法典】8周歲?18周歲?為你解析《民法典》裡那些值得關注的事!》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評論()

相關焦點

  • 《民法典》關於孩子的8周歲,家長一定要多看看
    對於孩子來說,8周歲很特殊,8周歲是無民事行為能力和限制民事行為能力的界線。明年1月1日正式實施的《民法典》規定:8周歲是一個重要的時間節點,8周歲以下的孩子為無民事行為能力人,8周歲以上的孩子為限制民事能力人。
  • 民法典新變化29|從出生到18歲 民法典這樣保護未成年人
    從生前到死後,民法典影響著一個人的全部生命和社會歷程。18歲成年之前,無論是還未出生的胎兒、不諳世事的孩童,還是蓬勃朝氣的少年,都能在民法典中找到自己享有的權利和應盡的義務。1260條的民法典是如何保護未成年人的呢?記者梳理發現,出生前、2周歲、8周歲、16周歲,18周歲這些年齡節點在民法典中具有重要的法律意義。
  • 【法官說「典」】離婚後子女歸誰?民法典明確:已滿8周歲子女有話語權!
    民法典新增了已滿八周歲子女有話語權的規定,明確規定子女已滿八周歲,應當尊重其真實意思。本案中,小花已年滿8周歲,具有一定的自主意識和認知能力,撫養權的確定與其權益密切相關,故在判決撫養權時應當充分尊重其撫養意見。問:法院在判決撫養權歸屬時依照何種原則?考察哪些因素?
  • 民法典保護未成年人:孩子0至1周歲父親不得提離婚
    從生前到死後,民法典影響著一個人的全部生命和社會歷程。18歲成年之前,無論是還未出生的胎兒、不諳世事的孩童,還是蓬勃朝氣的少年,都能在民法典中找到自己享有的權利和應盡的義務。1260條的民法典是如何保護未成年人的?記者梳理發現,出生前、2周歲、8周歲、16周歲、18周歲這些年齡節點在民法典中具有重要的法律意義。
  • 民法典明確離婚後撫養權歸誰:已滿8周歲子女有話語權
    去年11月,8歲的小志(化名)與10歲的姐姐小珠(化名)在父母的離婚案中,分別手寫證詞表示願意跟隨母親生活。據悉,姐弟倆的父母因感情破裂在法院進行離婚訴訟,但雙方均提出要求姐弟倆由自已攜帶撫養。法院認為,由於姐弟倆均超過八周歲,經詢問都表示希望繼續跟隨母親生活。因此,尊重孩子的意見,判決姐弟倆繼續由母親攜帶撫養,由父親支付撫養費。父母離婚,孩子跟隨哪一方生活?
  • 民法典保護未成年人:孩子0至1周歲父親不得提離婚,各年齡節點有何...
    從生前到死後,民法典影響著一個人的全部生命和社會歷程。18歲成年之前,無論是還未出生的胎兒、不諳世事的孩童,還是蓬勃朝氣的少年,都能在民法典中找到自己享有的權利和應盡的義務。1260條的民法典是如何保護未成年人的?記者梳理發現,出生前、2周歲、8周歲、16周歲、18周歲這些年齡節點在民法典中具有重要的法律意義。
  • 民法典一問一答 | 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年齡下調至8周歲
    important}↑↑↑ 歡迎關注認真普法的「上海高院」頭條號 每天學習民法典《接下來,我們將推出每周一典,小編邀您一起來學哦~每周一典第十九條八周歲以上的成年人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實施民事法律行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經其法定代理人同意
  • 【民法典學習】十四周歲以上未成年人可以被收養嗎?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這部「社會生活的百科全書」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密不可分。人民法院新聞傳媒總社推出「每日一『典』」欄目,每天帶你讀一則民法典的亮點法條。今天,讓我們一起來看第一千零九十三條。《中華人民共和國收養法》第四條規定,下列不滿十四周歲的未成年人可以被收養:(一)喪失父母的孤兒;(二)查找不到生父母的棄嬰和兒童;(三)生父母有特殊困難無力撫養的子女。民法典實施後,被收養人還有「不滿十四周歲」的年齡限制嗎?
  • 民法典的學校新人觀 ——民法典來了,學校做好準備了嗎?
    (下簡稱民法典)這是我國的第一部法典,以法典的形式,對我國現行的九部法律進行了編纂,確立了「以人為本」的新理念,國際社會普遍認為,這部民法典以人民為中心、與時俱進,是中國推進全面依法治國、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大舉措,也為人類法治文明進步貢獻了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法界人士指出,實質性的修改有94處。
  • 《民法典》中伴隨我們一生的「法律年齡密碼」
    人生的各個年齡分別代表著不同的法律意義,這不僅代表著你可以享受一些法律權利,也代表著你需要承擔一些法律責任和義務。下面就來看看《民法典》中伴隨我們一生的「法律年齡密碼」。8周歲——有民事行為能力,但還受到一定限制《民法典》總則部分規定,八周歲以上的未成年人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不滿八周歲的未成年人為無民事行為能力人。
  • 民法典小課堂 | 未成年人如何在民法典中長大?這節課一定要講給孩子聽!
    為此,國家將民法典納入國民教育體系。自六月以來,舉國上下掀起了一場全民學習民法典的熱潮。未成年人作為國家的未來,加強對其的民法典教育,勢在必行。北京市中小學也將設立民法典知識課程。暑假期間,正是孩子們學習民法典的大好時機,身兼海澱學區中小學校外輔導員的秦碩法官,通過「雲課堂」給孩子們上了一節民法典公開課。
  • 民法典一問一答|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年齡下調至8周歲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是新中國成立以來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是新時代我國社會主義法治建設的重大成果,是民事權利保護的宣言書,號稱我們「社會生活的百科全書」,與我們生活密不可分。接下來,我們將推出每周一典,小編邀您一起來學哦~每周一典第十九條八周歲以上的成年人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實施民事法律行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經其法定代理人同意、追認;但是,可以獨立實施純獲利益的民事法律行為或者與其年齡、智力相適應的民事法律行為
  • 【全民普法】每日一「典」 | 限制民事行為能力年齡下調至8周歲
    【全民普法】每日一「典」 | 限制民事行為能力年齡下調至8周歲 2020-07-23 16:5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離婚後,不滿兩周歲的子女,由誰撫養?民法典有規定
    一起來看看民法典怎麼規定!基本案情:父親不按約定將孩子交母親撫養居住在廣州市花都區的謝女士與畢先生在兒子一歲半時登記離婚,當時約定兒子歸畢先生撫養。民法典小課堂:不滿兩周歲子女,以由母親撫養為原則經辦法官介紹,現行婚姻法規定離婚後,哺乳期內的子女,以隨母親撫養為原則。但對於哺乳期的期限,婚姻法並未明確規定。
  • 民法典·條文解析(第20條)|對無民事行為能力的未成年人,民法典有...
    民法典·條文解析(第19條)|限制民事行為能力的未成年人的年齡下限標準是多少民法典·條文解析(第18條)|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包括哪些人民法典·條文解析(第17條)|關於成年人與未成年人的年齡標準,民法典是怎麼規定的
  • 【每日一「典」】十四周歲以上未成年人可以被收養嗎?
    ↑ 關注我們↑《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這部「社會生活的百科全書」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密不可分。人民法院新聞傳媒總社推出「每日一『典』」欄目,每天帶你讀一則民法典的亮點法條。今天,讓我們一起來看第一千零九十三條。《中華人民共和國收養法》第四條規定,下列不滿十四周歲的未成年人可以被收養:(一)喪失父母的孤兒;(二)查找不到生父母的棄嬰和兒童;(三)生父母有特殊困難無力撫養的子女。民法典實施後,被收養人還有「不滿十四周歲」的年齡限制嗎?
  • 民法典100問 ⑨|未成年人遭性侵要求賠償訴訟時效自年滿18周歲之日...
    導讀2020年5月28日,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表決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該部法典共7編、1260條,各編依次為總則、物權、合同、人格權、婚姻家庭、繼承、侵權責任和附則,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婚姻法、繼承法、民法通則、收養法、擔保法、合同法、物權法、侵權責任法、民法總則同時廢止。本報設立專欄「民法典100問」,邀請專業人士詳細解讀各編與百姓生活密切相關的亮點及新增、修改規定,今日推出第9問。9.
  • 每日一「典」:十四周歲以上未成年人可以被收養嗎?
    每日一「典」:十四周歲以上未成年人可以被收養嗎?《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這部「社會生活的百科全書」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密不可分。人民法院新聞傳媒總社推出「每日一『典』」欄目,每天帶你讀一則民法典的亮點法條。今天,讓我們一起來看第一千零九十三條。
  • 民法典課堂丨《民法典》婚姻家庭編八大亮點
    民法典課堂丨《民法典》婚姻家庭編八大亮點 2020-11-23 17:2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1月1日起正式施行,快來看民法典亮點解析
    2020年5月28日,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表決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被稱為「社會生活的百科全書」,是新中國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在法律體系中居於基礎性地位,也是市場經濟的基本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共7編、1260條,各編依次為總則、物權、合同、人格權、婚姻家庭、繼承、侵權責任,以及附則。婚姻法、繼承法、民法通則、收養法、擔保法、合同法、物權法、侵權責任法、民法總則同時廢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