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於長期合作的承攬關係與僱傭關係應以工作完成的特定性和工作...

2021-01-07 中國法院網

基於長期合作的承攬關係與僱傭關係應以工作完成的特定性和工作時間的服從性為區分標準

2014-09-01 09:05:41 | 來源:中國法院網 | 作者:張治國

  【案情】

  樊某系從事農村民房建設的建房工人,楊某系農村民房建設工程承包人。2011年,張某將位於北京市通州區某村的民房(以下簡稱涉案房屋)建設一事交付與楊某負責。2011年6月初,楊某帶領十餘名工人進場施工。後楊某從李某處購買樓板,李某聯繫郝某去涉案房屋吊裝樓板。郝某提出涉案房屋西側上方有電線,施工時必須斷電施工,楊某同意也提出斷電施工。張某與房屋所在村的村委會主任於6月28日協商確定6月29日中午一點半至二點期間停電。2011年6月29日下午1時40分許,郝某駕駛自己的重型專項作業車在涉案房屋吊樓板,樊某站在屋頂上固定樓板位置,事發現場的監控錄像顯示郝某先是吊裝了房屋東側的二塊樓板,一點五十九分吊裝第三塊樓板時樊某觸電摔到地面,不久樊某死亡。2011年8月29日,北京市公安局通州分局出具關於樊某死亡的調查結論,結論為該人系符合雙手接觸帶電物體導致電休剋死亡。後樊某家屬起訴至法院要求死亡賠償。審理查明,郝某利用自己的吊車從事出租業務,其與李某經常合作,郝某稱這次由李某支付自己報酬,李某稱這次由楊某支付報酬。

  【審理】

  北京市通州區人民法院認為因李某與郝某經常合作,故李某聯繫郝某吊裝樓板,郝某是否從事該業務有完全的自由,郝某使用自己的吊車進行作業,吊裝過程並不受李某指揮,平時郝某從事的工作就是出租自己的吊車,因此本案中李某與郝某之間不是僱傭關係,至於郝某的報酬由誰支付並不是判斷是否僱傭關係的關鍵。二審法院認為綜合李某陳述由其電話聯繫郝某吊裝樓板,郝某與李某之前數次合作均由李某支付報酬,以及農村建房購買安裝樓板的慣例,以及楊某陳述其從李某處購買樓板,支付的價格中已經包括樓板的安裝費用,樓板的運輸和安裝都由李某安排,其不負責支付安裝樓板的報酬。應當認定李某與郝某之間的僱傭關係成立。

  【爭議】

  本案爭論的焦點問題是郝某與李某之間是否存在僱傭關係。

  【評析】

  通常情況下,認定僱傭關係的標準有以下幾點:1、雙方是否有僱傭合同(包括口頭合同);2、僱員是否獲得報酬;3、僱員是否以提供勞務為內容;4、僱員是否受僱主的控制、指揮和監督。其中第3、第4點是確認僱傭關係的核心。認定長期合作即承攬關係的要點為:1、承攬以完成一定的工作成果為目的。2、承攬的標的是特定的工作成果。3、承攬人在完成工作中具有獨立性,定作人只有在不影響承攬人工作的前提下,才能對承攬人的工作情況進行指示、監督和檢查。4、承攬人自行承擔風險獨立完成工作。

  綜合上述要件,對於無勞務合同,關係不甚明確的承攬與僱傭中,二者的區分關鍵點有二:

  1、工作完成的特定性,即特定主體完成的特定工作進而取得特定成果。僱傭的標的為勞務,而承攬的標的為工作成果,委託人實際是看重承攬人本身的技術性及基於技術性而獨立完成的特殊成果。鑑於僱傭關係中的僱主對勞務本身亦有成果性要求,因此,二種法律關係區分時應著重考量是否對工作成果或工作人員有專業性或是特殊性要求。本案中,郝某實際為非獨立完成樓板安裝工作,是在樊某的協作下安裝的,這也是導致樊某死亡的原因條件之一。因此,郝某提供的應為一般性勞務。

  2、工作時間的服從性。僱傭關係的重要要件之一為僱員是否受僱主的控制、指揮和監督,即人身的依附性。對於這種依附性的考察重點,有些觀點認為是在意志自由方面,即受僱人是否有權利對工作內容進行選擇和拒絕。但實踐中,正是因為接受了該工作任務,才導致的訴訟,因此在這種選擇結果特定的情況,推測受僱人當時是否具有選擇權,未免過於主觀。故筆者認為依附性考察的重點應為工作時間的服從性。理由如下,兩種法律關係的核心內容為勞務和工作成果。勞務本身是一種勞動力服務,考核標準是對僱主的服從,即以是否能及時按照僱主意願完成工作(相比之承攬,該工作特定性較弱),因此在時間上勞務服從性較之強烈,對於勞務開始和結束的時間很明確,勞務過程中,也容易被其他勞務指令所中斷。對僱主服從的及時性是其勞動報酬的考核標準之一,換言之僱主可以因為其未有能力完成工作而解僱僱員,卻不能因此而扣發一位服從指揮的僱員的工資。而承攬著重於工作成果,因此雖然對於工作成果的完成時間會有要求,但對工作的實際開始時間,工作中途是否服從委託人安排等服從性問題,是不做為工作報酬的考核標準的,即一名未服從指揮的承攬人只要按規定完成了工作成果,便可依據該工作成果索要報酬。

  本案中,郝某的安裝樓板行為非由其獨立完成,對於結束時間沒有特殊要求,對於安裝成果也沒有特殊性要求,對於安裝人員,李某也沒有特別要求,但是該項工作要求郝某需配合楊某施工需要。直觀上看,郝某隻是在提供安裝勞務,配合樓板買受人進行安裝,而非安裝成果,日常生活當中,若因為特殊原因安裝未能成功,樓板出賣人必然會要求買受人克服困難,從而繼續協助其安裝,即使最終安裝不成功也不會單獨退還安裝費,因此不存在單獨的承攬關係之工作成果及相應勞動報酬。另外,郝某與李某為長期合作,由李某直接支付郝某報酬,也是符合僱傭的其他構成要件的。故從以上方面看雙方應為一般性的僱傭關係。

  綜上,二審法院的判斷是正確的。

  (作者單位:北京市通州區人民法院宋莊法庭)

相關焦點

  • 本案是僱傭關係還是承攬關係
    的規定,僱傭法律關係,是指受僱人利用僱傭人提供的條件,在僱傭人的指導和監督下,以自身的技能或勞力為僱傭人提供勞動,並由僱傭人支付勞動報酬的法律關係,它是以生產資料和勞動力私有為基礎而形成的一種勞動關係。
  • 區分僱傭關係與承攬關係的難題和方法
    在外在表現形式上,其表現的是僱員獨立自主的完成工作的情況,往往會認為僱主與僱員之間不具有控制、從屬關係,從錯誤的認定是承攬關係;然而另一方面,在承攬關係中,定作人可以對承攬人作出指示,在有些時候,這種指示也比較具體、細緻,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二百六十條,承攬合同的承攬人同樣可能受定作人的監督,定作人基於最基本的權利,有一定的監督權。
  • 僱傭關係和承攬關係有區別
    解析>法院為什麼認為,張某親人主張的僱傭關係不當,張某與廖某夫婦之間應是承攬關係呢?僱傭關係和承攬關係該如何區分?江北區法院民一庭庭長張必元對此作了解釋。張必元表示,承攬和僱傭區別主要有三點:1.僱傭合同是以直接提供勞務為目的;承攬合同則是以完成工作成果為目的,提供勞務僅僅是完成工作成果的手段。
  • 僱傭關係與承攬關係的界分
    (3)各被告均對涉案勞務過程中的施工工具、設備由勞務人員自行提供的事實無異議,符合合同法關於「承攬人應當以自己的設備、技術和勞力,完成主要工作」的規定情形。【評析】僱傭關係與承攬關係的鑑別與區分是審判實踐中經常遇到的問題,也是重點和難點。要釐清該問題,首先需要對僱傭關係與承攬關係的概念和特徵進行準確界定,並據此給予系統分析。僱傭關係是指僱員向僱主提供一定勞務,僱主向僱員支付相應報酬所形成的權利義務關係。
  • 實務中僱傭關係與承攬關係如何區分
    基於用工關係的本質特徵,僱傭合同標的當然是僱員向僱主提供一定的勞務;而根據《合同法》第251條的規定,承攬合同標的為承攬人按要求向定作人交付特定的工作成果。這是僱傭合同和承攬合同的本質區別。在承攬合同中,承攬人按照定作人的要求以自己的設備、技術和勞力獨立完成工作,除必要的監督檢驗之外,定作人幾乎不參與承攬人完成工作的過程,而且《合同法》第260條明確規定,定作人不得因監督檢驗妨礙承攬人的正常工作。
  • 該案是僱傭關係、承攬關係抑或是幫工關係
    被告包某、蘇某認為,他們與蘇某平之間不是僱傭關係,應是承攬關係,且蘇某平是電工,應知道安全用電,所以其自身有重大過錯;蘇某平使用的是學校的工具,而學校沒有安裝漏電裝置等安全設備,應負過錯責任。  【評析】  本案中,原告是按僱傭關係起訴的,請求三被告負連帶賠償責任。被告包某、蘇某則辯稱與受害人之間是承攬關係,但法院最終確認受害人與兩被告即包某、蘇某之間的勞務關係是幫工關係。在現實生活,僱傭關係、承攬關係和幫工關係時有交融,有時較難區分,但三者之間的法律特徵有所不同,承擔的法律責任也有區別。
  • 僱傭關係 or承攬關係 or勞務關係
    綜合評析    依據《關於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十條、第十一條和《侵權責任法》第三十五條這三條的規定,僱傭關係、承攬關係和個人之間的勞務關係,這三種關係不同,歸責原則也不同。僱傭關係中,僱主對僱員在工作中傷亡依法應承擔替代責任,即無過錯責任。承攬關係中,無過錯的定作人對承攬人在工作中傷亡依法不承擔法律責任。
  • 從本案看僱傭關係與承攬關係的區別
    【分歧】  本案爭議的焦點是:原、被告之間是僱傭關係,還是承攬關係?在處理中存在兩種不同的意見。  第一種意見認為,原告受僱傭於被告,通過勞動為被告拆房,原、被告約定的拆房價款6000是勞務費,雙方之間是僱傭關係,被告對原告受到的人身損害應承擔賠償責任。
  • 到底是僱傭關係還是承攬關係?
    僱傭合同是指僱員提供勞務,由僱主給付報酬的合同。而承攬合同是承攬人按照定作人的要求完成工作,交付工作成果,定作人給付報酬的合同。關於二者的區別:首先,僱傭合同關係的合同標的是僱員按照僱主的指示、要求進行的勞務活動,勞務行為便是合同的標的;而承攬合同關係的合同標的是承攬人為定作人加工製作的勞動成果。
  • 淺析本案中承攬關係與僱傭關係的認定
    原告認為,僱員在工作過程中受傷,僱主應當承擔責任,但被告拒不支付原告自己支付的醫療費和後續治療費合計62100元,故向法院起訴,請求法院:1、判決被告支付原告醫療費62100元;2、判決本案訴訟費由被告承擔。  【分歧】原、被告就雙方是承攬關係還是僱傭關係?
  • 農村自建房僱用無資質的施工隊伍引發人身損害事故責任的劃分(承攬關係和僱傭關係的確認)
    請在「法律小幫」對話框中發送「預約律師」,或者加微信,與我們取得聯繫。我們立足山東淄博竭誠為廣大需要法律支持和幫助的朋友服務。 一、承攬關係的確認 《合同法》第251條規定,承攬合同是承攬人按照定作人的要求完成工作,交付工作成果,定作人給付報酬的合同,承攬合同包括加工、定作、修理、複製、測試、檢驗等工作。
  • 僱傭關係、承攬關係及勞務關係的區別,一讀就懂!
    「法律講堂」投稿郵箱:yunlvshi@163.com  交流合作:微信號zsm800418在生活中,僱傭關係、承攬關係及勞務關係,相信有很多朋友對此並不清楚,很容易將僱傭關係和承攬關係混淆。原告在工作過程中,因意外事故致傷,其本人沒有過錯; 被告在原告的損傷中也沒有過錯,但被告作為受益方應給予原告適當的經濟補償。因此可判令原、被告雙方共同分擔經濟損失。評   析僱傭關係、承攬合同關係和勞務關係之間的區別如下:1、概念不同。
  • 實踐中僱傭關係與承攬關係的認定
    因此在一些人身損害賠償的案件中,原、被告之間是僱傭關係還是承攬關係往往是案件爭議的焦點,因此區分僱傭和承攬的意義是必要的。如何作出正確的區別,筆者認為,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綜合起來區分。  (一)兩者的標的不同。承攬關係的合同標的表現為物化的勞動成果,重在有形工作的完成,即以提供勞動產生的勞動成果。
  • 僱傭關係與承攬關係的區分及責任劃分
    【審判】  法院經審理認為:原告李某受僱於被告周某,為其提供勞務,二者之間應為僱傭關係,本案中原告周某長期以承包混凝土澆灌工程為業,案發前所做的工程系由被告周某到被告陳某處承攬,工程款由被告陳某支付給被告周某一人,工程施工所用設備也系由被告周某提供,另8名工人聽從周某的安排進行施工,併到周某處領取工錢,因此,被告周某應屬施工工程的承包人,原告李某等8人屬受僱為被告周某提供勞務的工人
  • 類僱傭的承攬關係如何認定
    [分歧]  關於原、被告之間是僱傭關係還是承攬合同關係如何認定,形成了三種不同的意見。  第一種意見認為,原告系受僱於被告從事僱傭活動中受傷,雙方形成的僱傭合同關係,被告作為僱主應承擔賠償責任。  第二種意見認為,原、被告之間系承攬合同關係,被告趙某系承攬建設工程時受傷,損失由其自負,與原告無關。
  • 家居裝修中雙方是僱傭關係還是承攬關係?
    在協商賠償事宜中,聶某為周某安裝玻璃雨篷應當以承攬還是僱傭關係,進行賠償而爭執。  【分歧】  該案爭議的焦點是,聶某在安裝玻璃雨蓬過程中所受傷害,應認定為僱傭關係還是承攬關係。  第一種意見認為,應當認定為承攬關係。
  • 從本案看僱傭關係、加工承攬關係及勞務關係的區別
    原告在工作過程中,因意外事故致傷,其本人沒有過錯; 被告在原告的損傷中也沒有過錯,但被告作為受益方應給予原告適當的經濟補償。因此可判令原、被告雙方共同分擔經濟損失。  [評析]  僱傭關係、承攬合同關係和勞務關係之間的區別如下:  1、概念不同。
  • 最高法觀點:對承攬關係和僱傭關係如何認定+區分?
    ▌裁判要旨:在個人之間形成的勞務關係中,存在如下情形的,應認定為屬於承攬關係,而非僱傭關係:(1)提供勞務一方的工作具有獨立性,在完成工作過程中自行提供工具設備,擁有專業技術,不以接受勞務一方的設備、技術為依託而工作;(2)提供勞務一方未受接受勞務一方的指揮、管理,不存在身份上的支配和從屬關係;(3)提供勞務一方在完成工作的過程中並非單純地提供勞務
  • 如何釐清僱傭關係與承攬關係
    【分歧】  本案的焦點,一是導致原告汪芝良受傷的磚牆倒塌是什麼原因造成的;二是被告汪日梅與原告汪芝良是否存在僱傭關係;三是被告李富美與被告汪日梅、原告汪芝良等人是承攬關係還是僱傭關係。  (二)被告汪日梅與原告汪芝良是否存在僱傭關係  僱傭關係是指受僱傭人在僱主的指示和監督下,利用僱傭人提供的條件,以自己的技能為僱傭人提供勞務,並獲得由僱傭人提供報酬的法律關係。雖然是被告汪日梅與被告李富美達成口頭拆房協議並牽頭,但所有拆房行為人之間是平等的協作關係,不存在指揮與被指揮的關係。且從收入分配情況來看,所有拆房人按工日平分總拆房費。
  • 最高法院:對承攬關係和僱傭關係如何認定+區分?(注意要點)
    所分享內容為作者個人觀點,僅供讀者學習參考,不代表本號觀點裁判要旨:在個人之間形成的勞務關係中,存在如下情形的,應認定為屬於承攬關係,而非僱傭關係:(1)提供勞務一方的工作具有獨立性,在完成工作過程中自行提供工具設備,擁有專業技術,不以接受勞務一方的設備、技術為依託而工作;(2)提供勞務一方未受接受勞務一方的指揮、管理,不存在身份上的支配和從屬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