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子兩年懷兩胎,都是男孩,在家由接生婆接生,一個也沒活下來

2020-12-20 河北好書

我出生在20世紀70年代。7歲那年,一個星期天早上起床時,我的上下眼皮卻突然腫成了兩塊厚厚的橡皮。這兩塊「橡皮」擠壓得我的眼睛都快睜不開了。

其實,我「發胖」已經有好些天啦,手背上冒出了好幾個深深的「酒窩」,就連腳脖子也粗了好多。

媽媽見我這副樣子,簡直恨不得用腦袋去撞牆。

前年、去年,兩個冬天,我就接連失去了兩個弟弟!兩個都死於難產。大弟弟生下來還哭了幾聲,二弟弟落地時,已經被憋死了。那時,村裡的孕婦生孩子沒人去醫院,都是在自己家裡由接生婆接生的。

即使我的大弟弟已經出了事,第二年,當媽媽臨盆時,大家還沒有意識到應該送她去醫院。結果,媽媽在臨春節時,在家裡腹痛了整整兩天兩夜,二弟弟還是不肯出來。到了除夕夜,爸爸和爺爺還是不得不扎了一頂簡易的轎子,抬著媽媽去了鎮醫院,可是,去遲了。我的二弟弟在降生的那一刻,就死了。

接連失去兩個孩子,媽媽特別怕我有什麼閃失,她早飯也沒吃,背起我就往村東南方向的大路跑去。

那時村上還沒有通班車,村人外出,都得靠兩條腿走路。結果,媽媽一直將我背到四裡路外的一個老涼亭——洞頭嶺涼亭時, 爸爸才追上我們。要知道,那時我媽媽是個孕婦啊!弟弟在她肚子裡已經待了六個多月了。她後背上背著我,前面其實還「抱」了個小娃娃呢!

可是,為了搶時間帶我去看病,個子又矮又小的媽媽,即使身懷六甲也不足百斤的媽媽,背著「抱」著兩個孩子,卻像武林高手一樣,依然健步如飛。這也是我平生第一次感受到母愛的無比強大……後來爸爸趕來將我接了過去。

那天,我在爸媽的簇擁下,去了十公裡路外的鎮醫院。鎮醫院的院長,我不曉得他的名字,只記得他有六十來歲了,白白胖胖的,很慈祥,是我們鎮上最有名的醫生。

而這個非常和氣的好醫生,卻給了我一個晴天霹靂一一他說我得了腎炎,就是鄉親們俗稱的腰子炎。這個腰子炎有多嚴重我不清楚,我只聽範醫生告訴我爸媽,說我暫時不能去學校讀書了,得休學。

我嚇得將臉蛋緊緊貼在爸爸的肩窩裡。爸爸安慰我,只要好好配合醫生打針吃藥,我很快就能恢復健康,重新返回校園。於是我乖乖聽話,半年後終於治好了,回到了同學們中間。

■文/改編自《點街女孩兒》(毛蘆蘆 著 河北少年兒童出版社出版)

■編輯/賈立芳

■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相關焦點

  • 八九十年代農村「接生婆」接生孩子全過程
    在中國八九十年代農村交通不便、醫療落後、思想保守,村裡婦女都在家裡生孩子,「接生婆」在村裡備受尊敬,她們大多數是稍微年長有經驗的婦人,卻擔負著村裡接生新生命的重任。 一把剪刀一壺熱就能接生了,接生婆在旁邊給生育者大聲的貫穿生育經驗,讓生育者根據接生婆的話走,然後不斷用熱水擦拭身體。
  • 【老行當】最後的鄉村接生婆
    至2003年張同英離開鄉村醫生的工作崗位,36年的行醫生涯裡,她接生了近四百名孩子。中國網圖片庫 李斌 攝接生婆,中國民間育兒習俗。長久以來,被認為是中國農村三婆之一。多為本村或鄰村有臨床接生經驗的老年婦女。隨著社會生活水平不斷提高,醫療條件與生育觀念變更,最後一代中國鄉村接生婆紛紛老去,成為絕唱。
  • 接生婆,消失了的農村職業
    在我兒時農村的記憶中,有一類人物非常特殊,就是接生婆,就是農村婦女生小孩的時候,她幫助產婦生小孩。因為以前農村的醫療條件非常差,婦女生小孩就像去鬼門關走了一趟,風險非常高,所以接生婆非常重要,在當時的農村地位是非常高的。
  • 新中國成立初期改造接生婆:推廣普及新接生法
    1  看看古代產婆如何接生  網上就有網友介紹了中國古代產婆是如何給產婦接生的:古人接生的手段十分簡單。古人生孩子,羊水破了沒準還要折騰好久才能生出來,也沒有催產針什麼的,這羊水和血水混合在一起得不到引流,會流得到處都是。到處都是血水,產婆不方便觀察,因此需要用水清洗,擦洗不能用涼水,只能用熱水,所以電視劇中產婆一般都會大聲地嚷嚷「熱水!快!熱水!」
  • 鄉村七旬「接生婆」,34年接生二百多人,工資最高一個月四百元
    張老今年77歲了,從十七八歲開始,儘管不以接生為業,周圍出生於70至90年的大部分孩子都是經她的手降生的,她親歷了近200多個生命的平安降生。隨著生活水平和醫療條件的提高,「接生婆」們退出舞臺,看著她們漸漸老去的背影,我越發對生活在鄉村地區的一位接生婆的敬重。1966年,剛剛中學畢業的張老報名學醫,做起了赤腳醫生,跟著公社衛生室一位年長的鄉村醫生,從感冒發燒治療到接生,什麼都學。
  • 故事:進產房前,接生婆收到一疊大鈔,孩子生父要求「只要男孩」
    石婆婆想了想,緩緩說道:「我做接生婆都是好多年之前的事了,那時候人窮,去不起醫院,但是現在不一樣了,你看起來是個城裡人,怎麼還要用土辦法接生呢?」王老闆看了一眼門外,確定周圍沒人後,低聲說道:「很簡單,這一胎,我只要男孩……」石婆婆笑了笑,「那我可沒法子保證,萬一生下來是個女娃哩?」王老闆扶了扶眼鏡,沉聲道:「如果是女孩,你就幫我帶走她,到時候就說是死胎就行!」
  • 19歲孕媽為省錢在家順產,讓親媽當「接生婆」,15歲就生下一胎
    19歲孕媽為省錢在家生產,結果發生意外原來,這位孕媽桐桐(化名)為了省錢,竟然自己在家中生產,而且還讓親媽當「接生婆」,因為在女孩15歲時,曾經平安分娩下一胎,所以這次,母女二人又想繼續在家中進行分娩,沒想到寶寶出生後卻出生了意外。
  • 19歲孕媽為省錢在家順產,讓親媽當「接生婆」,15歲生下一胎
    ,結果發生意外原來,這位孕媽桐桐(化名)為了省錢,竟然自己在家中生產,而且還讓親媽當「接生婆」,因為在女孩15歲時,曾經平安分娩下一胎,所以這次,母女二人又想繼續在家中進行分娩,沒想到寶寶出生後卻出生了意外。
  • 野蠻接生婆竟腳踩孕婦肚子 試圖將嬰兒擠出體外(圖)
    難產的新生兒正在醫院進行搶救    本報 7月 27日訊(記者 遲紅武) 為省接生費,一對四川來青的打工夫婦請來接生婆到大麥島家中接生,結果造成產婦難產,不但產婦的產道被剪開,難產的新生兒目前還沒脫離危險。
  • 穩婆接生可怖 一婦女生15胎驚醫學博士
    1930年11月29日,他們委託國民黨《中央日報》刊登了一則題為《市衛生局定期開始訓練接生婆》的消息。消息稱:「對於舊式接生婆,自當嚴予淘汰,只因舊社會間猶狙於積習,而接生婆遽予汰斥,不無予其生計發生影響,故經籌劃,特辦接生婆訓練班。」  那麼,這些以文盲居多的產婆,能成功轉身嗎?
  • 古代「接生婆」為何偏愛用熱水?雖然好處多,但覺得現在更幸福
    經常看古裝劇的人會有印象,古代的女子生產時多半由「接生婆」來負責,產婦身上蒙著被、嘴裡咬著東西賣力生娃。接生婆在一旁在教產婦生孩子方式的同時,會一直叮囑其他人端來熱水、尤其在有條件的人家裡,會看傭人會進進出出讓熱水一直供足。
  • 接生婆巧鐵兒奇遇記-民間故事
    接生婆這個聽起來既熟悉又陌生的詞語,可能離我們的現實生活越來越遠了。說它熟悉,是因為你一聽就知道接生婆是做什麼職業的;說它陌生,是因為在這個醫療設備發達,科學技術先進的今天,誰家生娃還請接生婆?可在巧鐵兒生活的那個年代,情況就大不相同了。說起接生婆巧鐵兒,那可是當時十裡八鄉都有名的「鐵娘子」呢!巧姐是她剛從事接生行業時人們對她的稱呼。
  • 產科醫生自己接生引關注 講述「自己接生」全過程(圖)
    ­  下午2時45分,小陸成功順產出一個6斤8兩的女寶。­  講述「自己接生」全過程­  助產士一旁「守護」 年輕媽媽「手動」分娩­  「看到寶寶頭部由自己親自託著出來的那一刻,百感交集!」在18日晚上,記者聯繫上這位自己給自己接生的「勇敢媽媽」小陸。
  • 男醫生充當了「接生婆」的角色,產婦的隱私怎麼辦?寶媽先別慌
    接生婆:中國民間育兒習俗,三婆之一,多為本村或鄰村有臨床接生經驗的老年婦女。 生過孩子的寶媽都知道,現在大多數醫院的婦產科都是男醫生居多,雖然說醫生眼裡無性別,但是很多女性生產的時候仍然會覺得尷尬,尤其是一些新手孕媽。
  • 濰坊男孩十歲仍「黑戶」 非婚生育在家接生如何辦戶口?
    齊魯網濰坊4月17日訊正常情況下孩子出生一個月以內,由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持個人有效證件、結婚證、以及孩子的出生醫學證明,到當地的派出所就可以辦理落戶,辦理流程並不複雜,可是濰坊市峽山區的代先生說,他的孩子今年已經十歲了,至今還沒有戶口。
  • 二胎媽媽家中臨產,男醫生秒變「接生婆」
    "雖然當時顯得很鎮定,但內心其實很慌亂,那一刻只想著產婦平安,胎兒順利娩出,我這個『男婆』就是這樣硬著頭皮上了。"回憶起當晚緊急接生的經歷,曾慶醫生調侃自己說。還好曾慶學的是全科醫療,曾接受過相關專業培訓,他迅速準備"臨時產房"做好接生準備。 陳女士雖然是二胎媽媽,但這次離預產期還有20多天,突如其來的腹痛,加上當時破了羊水的情況,讓她一下慌了神,情緒非常激動。曾慶一邊護住胎兒頭部,一邊鼓勵陳女士穩住呼吸,配合用力。幾分鐘後,一個女嬰順利降生。
  • 英語 || 「接生婆」英語為啥叫 midwife,「中間的妻子」?原因超暖!
    標題中的「接生婆」是古稱,又叫「產婆」。古代女人臨產時會在接生婆的幫助下誕下自己的孩子。看過古裝電視劇的人應該對這一幕非常熟悉,產婦忍受著疼痛在痛苦地喊叫,接生婆對著門外大喊:熱水!剪刀! (其實詞典醬一直沒搞懂為什麼要用這兩樣東西)到了現代,接生的方式更為科學,接生人員的稱呼也變成了:助產士。
  • 傳說故事:接生婆的報復
    每天都有分享,完全是免費訂閱,請放心關注!                                     清朝康熙年間,揚州有個財主名叫趙德江,他家財萬貫,有良田百畝,但是有一個最大的遺憾:年近五十,膝下沒有個一兒半女。可是在愛人看來。然後把一份濃烈的感情藏在心裡罷了。雙魚座對於愛卻沒能在一起的人。
  • 民間故事:書生請她去接生,婦人跟著去了,兩個月後她有了身孕
    故事寓意弘揚的是「積德行善」的正能量,希望各位朋友看過這則民間小故事後,都能有所啟發!北宋年間的諸城,有一個王氏。王氏嫁給鄰村的陳生後,曾生下三個孩子。可這三個孩子都因為各種疾病,相繼夭折了。夫妻倆哭得撕心裂肺,公婆對此也是嘆氣不已,但誰都沒有法子。村裡人就說:「陳家兒媳婦還是個接生婆,給人家接生從未失手過,可自己卻要不來孩子。
  • 雲南莽人棲居在國境線的高山上,妻子站著生孩子,由丈夫接生
    莽人是雲南省一個神秘的原始部族,生活在雲南紅河州金平苗族瑤族傣族自治縣金水河鎮境內的大山深處。明朝中期,莽人散居在今我國紅河和文山境內。女子只能走位於溪水下方開設的門。現在,莽人已有不少下山到平地定耕定居的,在高山居住的的莽人學習赫蒙人、哈尼人用犁耕種。莽人認為婦女受孕是某種神秘力量進入婦女腹內的結果,婦女生孩子是天神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