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諾獎得主羅素表示:漢字有一大「缺陷」,他指的是哪方面?

2020-12-11 三旬讀文化

中國幾千年的文化一直受人追捧,因為世界上的很多文字都已經斷代,只有中國的漢字延續至今。而且相較於其他文字而言,漢字不僅歷史悠久,內涵也非常豐富。雖然現如今世界各地都推崇漢字,但是在很早之前,中國卻有幾個文學家、語言家多次提出要滅掉漢字。

晚清時期,中國被世界各國欺負,一是由於統治者謀權弄術卻不好好想著發展中國,二則是因為中國人很多都目不識丁。由於當時漢字並未簡化,筆畫眾多,很多人連基礎的字都無法掌握,無法通過書本獲取知識,更無法發揚中國的文化。

1918年,錢玄同發表了《中國今後之文字問題》,積極宣傳將漢字改為拼音文字,使用國際音標來替代漢語文字。在錢玄同看來,漢字不僅難以辨認,難以識記,更難寫出來,且漢語又沒有什麼文法,意義不是很清晰。

這一文章發表出來後,獲得了很多人的認可,比如說陳獨秀和胡適,他們比較保守地認為最好是先使用羅馬文字,但是不用著急地廢除漢字。而魯迅則更為激進,他通過記者告訴中國人:「漢字不滅,中國必亡」。1935年,他和蔡元培、郭沫若等人提出了推行新文字的建議,認為中國已經到了生死攸關的時刻,而教育則是一個大問題,其中的阻礙就是方塊漢字。

當然,並不是所有人都認同這一觀點,比如說錢玄同和魯迅共同的老師章太炎。章太炎認為可以用某些方式來提高漢字的辨識度,但是不能將它廢除,在他看來,漢字是中國幾千年的智慧結晶,可以激勵中國人,也可以傳播中國文化。而在新文化運動時,文人和文人之間的論爭本就常見,這一次同樣也是。

不過,對於中國的漢字,英國哲學家和思想家、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羅素有另類的看法。1920年10月,羅素接受傅銅教授的邀請來到了中國,到了中國後,他並不像其他人一樣保持優越感,而是以平靜的心對待中國人。在中國的9個月裡,羅素見識到了中國的文化,也感受了中國文化的博大精深。

在他離開後,他寫下了一本叫做《中國問題》的文學著作,在這本書中,他提出了自己的觀點。在羅素看來,中國是現如今延續的唯一文明,中國的漢字有一個優點,也有一個缺點。

由於中國沒有字母,只有符號,中國人只能先學會數不清的文字,再將它進行排列組合,形成句子。但是西方主要使用英文,有26個字母,這些字母還有自己的順序,因而可以製造排序機制。正是因為漢字和英文的區別,導致了漢字的難學,更何況有些專有詞語更是需要另造詞語,這無疑會給學習漢字帶來新的難度。

而優點則是在於它的流傳性。由於人類的口音一直在變化,以讀音為主的西方文字古時候和近代有著巨大的出入,很多過去的事情他們無法閱讀。但是在中國,漢字的意思幾乎沒有特別大的出入,因此在幾千年後,中國人依舊能捧讀先人創作的作品。也正是因為這樣,就算每個地區的方言不同,但是人們還是能通過文字溝通。

在那個時代,錢玄同和魯迅等人提出的「滅漢字」情有可原,但是中國的文字絕對不能被廢除,幸好現在出版了簡化字,且又有拼音提供助力,漢字才沒有那麼難學。

魯迅作為民國大師,創作作品質量非常高,他不僅擅長寫小說,也擅長寫散文,同時還擅長寫雜文。而他的文字是投槍,是匕首,直插敵人心臟。在那個時代,魯迅稍有不滿便口誅筆伐,勢要展現自己的態度,但不管他的做法究竟合不合時宜,他的拳拳愛國之心是不可否認的。

雖然很多人認為魯迅的作品晦澀難懂,但是仔細閱讀定能發現其中的精妙之處,在民國魯迅也一直被各位大家所推崇,雖然有人和他的意見相左,但是對他的文字也相當佩服。

今天要介紹的是魯迅的全套作品,包括了《朝花夕拾》《吶喊》等文學集,其中又有我們熟悉的《孔乙己》《故鄉》和一些沒有編入教材的具有思想深度的作品。只需要86.9元,就可以進入偉人的思想中,也能體會那個時代的風雲變化。

相關焦點

  • 英國諾獎得主羅素:中國漢字有三大「缺陷」,究竟是哪三個方面?
    隨便一個字,一個偏旁部首,都可以在真正懂得漢字的人手上變成一個故事,乃至一部史書。不過,西方的文字發展歷史很「特殊」,所以他們不理解漢字的這種特點。英國諾獎得主羅素直言:漢字有三大「缺陷」,他指的是哪三方面?像羅素這樣的西方學者很多,他們看起來很「熱愛」中國文化,但是卻根本不可能走進真正的中國文化。
  • 英國諾獎得主羅素:漢字無法普及,有三個「缺陷」,是哪三方面?
    羅素不僅僅是哲學家,他在數學領域、歷史領域、文學領域、教育學都有建樹,在邏輯學方面,成就頗大,他和懷特海共同寫的《數學原理》被公認是現代邏輯學的基礎,「羅素悖論」更是推動了20
  • 英國哲學家羅素:漢字無法普及,有三大「缺陷」,指的哪三方面?
    漢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是伴隨著中國文明的誕生而誕生的,與此同時對東亞各國譬如說朝鮮、日本、韓國等國家的文字和文化都產生過重要的影響。不過現如今與英語的國際影響力比起來,還是有一定差距的。在這個問題上,英國大哲學家羅素:漢字無法普及,有三大「缺陷」,那究竟是哪三個方面呢?
  • 漢字有缺陷?英國諾貝爾獎得主羅素一針見血:漢字有「三大缺陷」
    國內外的許多學者都曾認為漢字阻止了中國文化的發展,諸如英國著名哲學家羅素便提出漢字存在3大缺陷。那麼羅素所說的這3大缺陷究竟是什麼呢?讓我們一探究竟這背後的故事。羅素,全名是伯特蘭·阿瑟·威廉·羅素,英國著名哲學家、著名的數學家、邏輯學家、歷史學家、文學家、教育學和政治學家,更是世界和平運動的倡導者和組織者。可以想像他在20世紀的國際學界中,是有著斐然的地位與影響力的。1950年時,羅素還曾獲得了諾貝爾文學獎,其主要代表作有《西方哲學史》、《哲學問題》、《心的分析》、《物的分析》等。
  • 英國大哲學家羅素:漢字有3大缺陷,他指的究竟是什麼?
    可能是因為漢字的影響力很大,從上個世紀開始就有一大批西方名人對漢字進行了質疑,就連我國著名文學家魯迅也曾經發表過文章質疑我們的漢字存在某些問題。英國著名哲學家羅素相信大家都不陌生,羅素在出名以後曾受梁啓超的邀請來中國給大家講課,羅素的到來給當時的文學界帶來了很大的影響,而且他在中國呆了足足一年多的時間,在各個地方講課。
  • 英國哲學家羅素說:漢字有3個缺點,他具體指哪3個缺點
    漢字可以看作是我國人民智慧的結晶和文明的象徵,是國人的驕傲。  我國的文字非常博大精深,寓意豐富,但英國的大哲學家羅素卻說,漢字存在3個缺點,他具體指什麼?  羅素是19世紀,英國著名的哲學家、數學家、邏輯學家、歷史學家和文學家,他還是分析哲學的主要創始人,世界和平的倡導者和組織者。羅素在1850年,因在文學創造上的傑出成就,獲得了當年的諾貝爾文學獎。
  • 英國哲學家羅素評價:漢字有三大「缺陷」,這些你認可嗎?
    在這個世界上,古老的文字並不在少數,但像漢字這樣古老並且仍在使用的文字卻是獨一份的。漢字作為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對周邊的影響很大,也有著獨一無二的魅力。但英國的哲學家羅素卻說,漢字其實有三個缺點,他為何這樣說?三個缺點又是什麼?
  • 英國大哲學家羅素:漢字有三大「缺陷」,他這麼說有道理麼?
    然而,英國大哲學家羅素卻說漢字有三大「缺陷」,這是怎麼回事? 伯特蘭·阿瑟·威廉·羅素,1872年出生於英國的雷文斯莊園,11歲時,他接觸到了歐幾裡得數學,從此「一發不可收拾」。劍橋大學畢業的他,在數學這一領域是當之無愧的泰山北鬥,他撰寫的《數學原理》一書曾影響了不少學者。後來,羅素又涉足了哲學領域,他不再滿足於小眾的研究,而是把目光放在了思想層面,甚至跨越了國度。
  • 羅素指出漢字三大缺陷,限制漢字發展,可如今已被一一否決
    除了中國自身對漢字的不滿之外,來自英國的哲學家羅素也曾指明了漢字存在的三大缺陷。欲尋得病根就得先從源頭找起。漢字的演變我國古代有一個源於漢字起源的神話傳說——倉頡造字。這一說法被記載於《淮南子·本經訓》。
  • 魯迅提議廢除漢字,羅素卻說:漢字雖有三大缺陷,也有一顯著優點
    羅素在世界範圍內都有極大影響力,1950年的諾貝爾文學獎就被他收入囊中,他對古老的東方文明非常好奇,來華之後受到眾多文化名流歡迎。 值得一提的是,羅素來中國前就讀過唐詩、《莊子》,他不像其他西方學者一樣對中華文明抱有傲慢偏見,他寫的《論自由之路》甚至特意引用中國先賢老子的名句:「生而不有,為而不恃,長而不宰。」
  • 漢字的魅力:英國哲學家指出漢字三大缺陷,後皆被推翻
    在當時英國的哲學家羅素曾受邀來到中國,在回國之後就寫下《中國問題》一書,但是這本書並不是說來批判中國的文化,他只是表明了中西方文化存在的差異和不同,其中羅素所提出的關於我們漢字的三個缺點,卻是作為關注的一個。
  • 書評人談昆德拉得不到諾獎原因:他拒當公眾人物
    每一屆諾貝爾文學獎公布前後,有關諾獎的各種話題總是人們議論的焦點——熱門人選分析、諾獎得主預測、對當屆諾獎得主的分析解讀等等。  騰訊《大家》專欄作者雲也退以詼諧幽默的口吻,對歷屆諾獎的冷知識進行了盤點,堪稱諾獎入門寶典。如果你對諾貝爾文學獎知之甚少,不用擔心,只要熟讀這篇文章,定能掌握諾獎之必備談資。
  • 引入「諾獎」得主,不能只看「帽子」
    喻海良表示,把諾獎得主放在頭條的確抓人眼球,能夠起到很好的宣傳效果,畢竟大家都很願意去高水平人才聚集的地方。因此,這對於招攬人才還是很有幫助的。除此之外,喻海良還解釋道,一些諾獎得主雖然年事已高或已過學術黃金期,但是他們的人脈資源和社會影響力仍在,諾貝爾獎的頭銜能夠對高校在大學排名、獲取資源和項目上有所助益,「在引進諾獎得主的背後有利益上的權衡」。
  • 諾獎得主約翰·納什車禍遇難 以研究博弈論聞名
    諾獎得主約翰·納什車禍遇難 以研究博弈論聞名 2015-05-25 07:48:06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吳倩
  • 又一2019諾獎得主被指論文存在圖像問題,與賽門扎同獲生理學或醫學...
    ·學術誠信又一2019諾獎得主被指論文存在圖像問題,與賽門扎同獲生理學或醫學獎彼得·拉特克利夫(Sir Peter Patcliffe)。圖片來源:諾貝爾獎官網根據「財新網」報導,繼 2019 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得主格雷格·塞門扎(Gregg L.
  • 大哲學家羅素說:漢字有一個重大缺陷,也有一個顯著優點!
    羅素是20世紀最重要的西方哲學家之一,分析哲學的主要創始人,世界和平運動的倡導者和組織者,還曾獲得1950年諾貝爾文學獎。《中國問題》是他關於中國的唯一一部論著。這本書集中反映了羅素對20世紀初中國社會問題的研究和判斷,呈現了他的中國文化觀。
  • 大哲學家羅素為何說:中國人是最優秀的民族,漢字卻有一個缺陷
    羅素不僅在哲學上有著巨大成績,在邏輯學、數學、教育學、文學也都有建樹,他跟懷特海共同編寫的《數學原理》,被公認為是世界數理邏輯的基礎,他的「羅素駁論」推動了20世紀邏輯學的發展。但是羅素卻在思想麻木的人身上看到了中國人傳承5000之久的優點,他說:中國人有一種狂熱,往往都是一種集體的狂熱,但這也是中國堅韌不拔的民族精神,不屈不撓的剛強偉力,以及無與倫比的民族凝聚力。
  • 諾獎得主不懂英語的一記響亮耳光
    據日本《產經新聞》10月8日報導,日本科學家小林誠、益川敏英摘得了2008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的桂冠,可是很少有人知道,這個改變世界的理論竟然是洗澡的產物。同時,益川敏英的學術成果享譽世界,但他對英語一竅不通,從未走出過日本。
  • 凌晨電話響起:諾獎得主是怎樣徵服病毒的
    Rice) 在接受諾獎官方採訪的時候都說了什麼?整理 | 思敏責編 | 崔箏「凌晨四點多電話鈴聲響個不停,我當時是窩著火接的電話。」2020年的諾貝爾醫學獎得主之一的奧爾特這樣說。在得知是諾獎委員會的來電,這份怒氣瞬間煙消雲散,取而代之的是十足的驚喜。
  • 英國學者:中國漢字有3個致命缺陷,與字母文字無法相比,為何?
    外國人覺得漢字難,其實小學生也覺得漢字難,再加上部分老師動不動來個罰抄寫,讓我們對那些筆畫多的字有了深深的恐懼。  漢字是中國傳統文化的載體,在我們心中自然有著無與倫比的地位,但在外國學者看來卻有很多缺陷。  英國大哲學家羅素(1872年—1970年)便曾經指出:中國人使用的漢字,相比字母文字來說,有3個比較致命的缺陷。上個世紀20年代初,羅素曾經應梁啓超邀請來中國講學近10個月,最後他根據自己切身的觀察體會寫了一本《中國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