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哲學家羅素為何說:中國人是最優秀的民族,漢字卻有一個缺陷

2020-12-10 天涯看點歷史

愛因斯坦和羅素都是西方享譽國際的大師,兩個人也都來過中國,羅素是1920年到的北京,他在北京待了一年之久,而愛因斯坦是1922年到的上海,相對於羅素,愛因斯坦更加受歡迎,整個上海的都因為愛因斯坦的到來而歡呼。

不過愛因斯坦在上海待了幾天就前往了日本,他在日本待了一個多月,回國途中愛因斯坦將這次遊歷上海的經過編寫成日記,愛因斯坦對於中國人的評價是帶著一些白種人眼光,而羅素對中國的評價就十分客觀。

羅素不僅在哲學上有著巨大成績,在邏輯學、數學、教育學、文學也都有建樹,他跟懷特海共同編寫的《數學原理》,被公認為是世界數理邏輯的基礎,他的「羅素駁論」推動了20世紀邏輯學的發展。

在中國生活一年,就中國文化、中國人的性格、中國問題,他同樣也有自己的見解,羅素和愛因斯坦來中國的年代是一樣的,那時候人們思想都是麻木的,羅素也是就性格問題說了三點:貪婪、怯懦、冷漠。這些都是人類的本源問題,不能一概而論。

但是羅素卻在思想麻木的人身上看到了中國人傳承5000之久的優點,他說:中國人有一種狂熱,往往都是一種集體的狂熱,但這也是中國堅韌不拔的民族精神,不屈不撓的剛強偉力,以及無與倫比的民族凝聚力。

愛因斯坦就中國人的數學給予了否定的評價,羅素卻認為:如果中國有一個穩定的社會和足夠的資金,30年之內中國的科學進步大有可觀,甚至超過我們,因為他們朝氣蓬勃,復興熱情高漲。

羅素在中國住了一年,又四處講學,對中國是十分了解的,而他看問題也很準,如今的中國在幾十年迅速發展強大,也只是用了短短幾十年。羅素還在《中國問題》一書當中說中國漢字有一個巨大缺陷。

在羅素眼中,漢字是由表意符號組成,而不是字母。這為什麼會是缺點呢?如今全球的文字都在拉丁化(字母化),唯一保留了漢字只有中國和日本兩個國家,當年專家為了走向國際化也是建議廢除漢字,改用拉丁字母。

因為字母就只有26個,學起來也快,而中國最常用的漢字有3000多個,它們組成不同的字,將會有不同意思,羅素的觀點並沒錯,魯迅當年也是改革漢字支持者之一,但是魯迅提出了簡化漢字。

在拼音化和簡化下,漢字對中國人來說並不是特別難學,這也是為什麼中國文化能一直延續下去,我國講究兼容並存,但是對熟知拉丁字母的外國人來說,漢字就跟天書一樣,這跟我們學習英語的時候是一樣的。

不過中國漢字比起英文可有魅力多了,不僅有各種各樣的生僻字,還有漢字書法,追溯到古代還有雕版印刷,中國漢字也在不斷地向外普及,俄羅斯在高考當中,已經將漢語列為了必考科目,對於俄羅斯的小夥伴來說,也能感受到,我們當中被英語支配的恐懼。

相關焦點

  • 英國大哲學家羅素:漢字有三大「缺陷」,他這麼說有道理麼?
    漢字,乃是中國獨有的文字,是中華民族區別於世界上其他種族的顯著標誌,雖說日文、朝鮮文中也有少量漢字出現,但它們無一不是來源於中國。據記載,漢字已有6000年的歷史,是當今世界上使用時間最長、唯一沒有出現斷層的文字,可以說,漢字是古人象形表意造字的結晶,與那些簡單易懂、拼寫而成的字母文字完全不是一個概念。
  • 大哲學家羅素說:漢字有一個重大缺陷,也有一個顯著優點!
    羅素是20世紀最重要的西方哲學家之一,分析哲學的主要創始人,世界和平運動的倡導者和組織者,還曾獲得1950年諾貝爾文學獎。《中國問題》是他關於中國的唯一一部論著。這本書集中反映了羅素對20世紀初中國社會問題的研究和判斷,呈現了他的中國文化觀。
  • 漢字有缺陷?英國諾貝爾獎得主羅素一針見血:漢字有「三大缺陷」
    每天都有分享。完全是免費訂閱,請放心關注。眾所周知,文字,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文化的根基,如果沒有穩定、系統的文字,那麼這個國家很有可能在時代的發展中走向淘汰。作為世界上四大文明古國之一,我國能夠延續五千多年,漢字的功勞不可忽視。可在漢字的漫長歷史中,它也備受爭論,其書寫複雜所導致的「漢字落後論」一度被廣泛認同。
  • 英國哲學家羅素評價:漢字有三大「缺陷」,這些你認可嗎?
    在這個世界上,古老的文字並不在少數,但像漢字這樣古老並且仍在使用的文字卻是獨一份的。漢字作為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對周邊的影響很大,也有著獨一無二的魅力。但英國的哲學家羅素卻說,漢字其實有三個缺點,他為何這樣說?三個缺點又是什麼?
  • 英國大哲學家羅素:漢字有3大缺陷,他指的究竟是什麼?
    漢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曾經被多個地區廣泛使用,就連東亞在古代時都是使用漢字作為唯一國際交流文字,就在20世紀以前,漢字仍舊是我們鄰國日本,朝鮮,韓國,越南使用的規範文字,不過後來隨著各國文化的發展,日本有了屬於他們自己的日語,朝鮮和韓國、越南也擁有了屬於他們自己的文字。
  • 英國諾獎得主羅素:漢字無法普及,有三個「缺陷」,是哪三方面?
    羅素不僅僅是哲學家,他在數學領域、歷史領域、文學領域、教育學都有建樹,在邏輯學方面,成就頗大,他和懷特海共同寫的《數學原理》被公認是現代邏輯學的基礎,「羅素悖論」更是推動了20
  • 英國哲學家羅素:漢字無法普及,有三大「缺陷」,指的哪三方面?
    漢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是伴隨著中國文明的誕生而誕生的,與此同時對東亞各國譬如說朝鮮、日本、韓國等國家的文字和文化都產生過重要的影響。不過現如今與英語的國際影響力比起來,還是有一定差距的。在這個問題上,英國大哲學家羅素:漢字無法普及,有三大「缺陷」,那究竟是哪三個方面呢?
  • 英國哲學家羅素說:漢字有3個缺點,他具體指哪3個缺點
    ,所以古代的幾大文明,都有自己古老的文字,例如古埃及人創造了象形文字,古巴比倫人創造了楔形文字,古印度人創造了印章文字,而我國作為和古埃及、古印度、古巴比倫並列的四大文明古國,文字的歷史可追溯到炎帝黃帝時期的倉頡造字。
  • 魯迅提議廢除漢字,羅素卻說:漢字雖有三大缺陷,也有一顯著優點
    就在眾多學者為了「廢不廢除漢字」爭論不休的時候,英國大哲學家、數學家伯特蘭·羅素受梁啓超邀約,在1920年來到了中國。 到了中國後,羅素發現中國一眾學者都風度翩翩,能講流利的英語,對他十分熱情,他興奮地寫:「中國人是世界上最有教養的人。」
  • 漢字的魅力:英國哲學家指出漢字三大缺陷,後皆被推翻
    在當時英國的哲學家羅素曾受邀來到中國,在回國之後就寫下《中國問題》一書,但是這本書並不是說來批判中國的文化,他只是表明了中西方文化存在的差異和不同,其中羅素所提出的關於我們漢字的三個缺點,卻是作為關注的一個。
  • 羅素指出漢字三大缺陷,限制漢字發展,可如今已被一一否決
    除了中國自身對漢字的不滿之外,來自英國的哲學家羅素也曾指明了漢字存在的三大缺陷。欲尋得病根就得先從源頭找起。漢字的演變我國古代有一個源於漢字起源的神話傳說——倉頡造字。這一說法被記載於《淮南子·本經訓》。
  • 英國學者:中國漢字有3個致命缺陷,與字母文字無法相比,為何?
    外國人覺得漢字難,其實小學生也覺得漢字難,再加上部分老師動不動來個罰抄寫,讓我們對那些筆畫多的字有了深深的恐懼。  漢字是中國傳統文化的載體,在我們心中自然有著無與倫比的地位,但在外國學者看來卻有很多缺陷。  英國大哲學家羅素(1872年—1970年)便曾經指出:中國人使用的漢字,相比字母文字來說,有3個比較致命的缺陷。上個世紀20年代初,羅素曾經應梁啓超邀請來中國講學近10個月,最後他根據自己切身的觀察體會寫了一本《中國問題》。
  • 英國諾獎得主羅素表示:漢字有一大「缺陷」,他指的是哪方面?
    中國幾千年的文化一直受人追捧,因為世界上的很多文字都已經斷代,只有中國的漢字延續至今。而且相較於其他文字而言,漢字不僅歷史悠久,內涵也非常豐富。雖然現如今世界各地都推崇漢字,但是在很早之前,中國卻有幾個文學家、語言家多次提出要滅掉漢字。
  • 英國諾獎得主羅素:中國漢字有三大「缺陷」,究竟是哪三個方面?
    人們模仿大自然的「紋理(文理)」,就創造出了我們自己的「文理」,這就是文化;文化的載體,則是漢字。所以漢字是充滿了文化味道的文字。隨便一個字,一個偏旁部首,都可以在真正懂得漢字的人手上變成一個故事,乃至一部史書。不過,西方的文字發展歷史很「特殊」,所以他們不理解漢字的這種特點。英國諾獎得主羅素直言:漢字有三大「缺陷」,他指的是哪三方面?
  • 100年前羅素在北大講中國人的缺點
    》裡寫到,中國和西方的激進相比更加具有韌性,同時雖然是一個暫時性的弱國,卻表現出了極為強烈的改造國家的勇氣,中國人靈魂之中有一股永不服輸的氣魄,這種精神非常難得。只是當時正是新舊交替的存在,亂世讓諸多中國人身上的缺點顯現,羅素所說的三條,就是他對於中國人致命缺陷的總結。今天時間過去了一百年,我們也可以從歷史的角度來客觀分析,當時羅素的判斷是否有道理。貪婪是羅素提出的第一條,這不是中國一國獨有的,而是人類的共性。
  • 著名哲學家指出:漢字存在一個重大的缺陷,也有一個顯著優點!
    著名哲學家指出:漢字存在一個重大的缺陷,也有一個顯著優點!漢字對中華文明的發展有著重要的意義,它是連接古今的重要橋梁,作為華夏文明的記錄符號,漢字的一筆一畫中,都承載了許多的內涵。漢字與西方國家的字母文字有著很大的區別,它是典型的意音文字,開始它的字形都很形象化,後來為了書寫方便,其筆畫也越來越少,變得抽象起來,但是人們仍然能夠從字形上,看出其基本的含義。英語中的單詞是由26個字母按不同排序所形成的,而漢字則是由一個又一個簡單的橫撇豎捺組合而成的,兩者之間有著巨大的差別,然而不可否認的是,無論是英文還是漢字,都有其優缺點。
  • 愛因斯坦跟羅素對於中國人的評價,為何竟然出奇的一致,讓人深思
    事實上,一直以來,我們中國人給自己所貼上的標籤都是「講禮儀」。就這一點來說,它的由來還是因為我們中國古代的文化所致。可是,就近些年來說,隨著很多西方文化在我們中國的傳入和影響,也使得我們在一些傳統的想法方面,也出現了一系列的改變。
  • 羅素,拿下諾貝爾文學獎的哲學家
    羅素由美國回到英國後,劍橋大學重新給予他研究員職位,但他仍舊四處講演、參與政治活動,在廣播節目中縱論時事政治。1961年,89歲高齡的羅素被指控煽動他人非和平參與反核示威,為此被判兩個月監禁。 中國詩人徐志摩曾說:「羅素是現代最瑩澈的一塊理智結晶,而離了他的名學數理,又是一團火熱的情感,再加上抗世無畏道德的勇敢,實在是一個可作榜樣的偉大人格,古今所罕有的。」
  • 羅素的「中國問題」與中國之「羅素問題」
    對中國之「羅素問題」可以說是有過明確回答的從某種意義上說,曾經在長沙聽過羅素演講,並且在其有關中國未來之思考中認真研究過羅素建議的毛澤東,對中國之「羅素問題」可以說是有過明確回答的。先於羅素一年抵達中國、與羅素同日離開中國的美國哲學家約翰·杜威,曾撰文對羅素的《中國問題》做高度評價,稱讚該書為「最近寫就的將西方讀者與遠東問題聯繫起來的眾多圖書中最富有啟發意義的一本」。
  • 100年前,羅素說中國人貪婪膽小且冷漠是否確切?餘秋雨:很確切!
    梁啓超是中國學術界推出來的代表,作為東道主,梁啓超陪羅素先後考察了多個城市的人文學術環境。在這九個多月中,羅素遍遊大好河山,受到了各地的隆重招待。羅素回國前夕,負責接待的梁啓超向他詢問了一個問題。梁啓超問羅素,中國人的主要弱點是什麼?羅素推辭不過,便說了三點:貪婪、膽小、冷漠。據羅素回憶,他本是不想這麼說的,但為了中國人民他只好實話實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