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實上,一直以來,我們中國人給自己所貼上的標籤都是「講禮儀」。就這一點來說,它的由來還是因為我們中國古代的文化所致。可是,就近些年來說,隨著很多西方文化在我們中國的傳入和影響,也使得我們在一些傳統的想法方面,也出現了一系列的改變。愛因斯坦跟羅素對於中國人的評價,為何竟然出奇的一致,讓人深思。
在民國的時候,曾經有兩名來自西方的著名人物來到了中國。也就當時中國的情況說出了自己的看法,接下來,小編就帶著大家來一起了解一下。
首先,要跟大家說的這位,就是大科學家愛因斯坦。當時是在1922年的時候,因為愛因斯坦主張反對德國參與戰爭,因此,也使得他受到了德國方面的威脅。為了保住自己的性命,他便來到了中國。但是,讓人覺得意外的是,他卻並沒有對當時的中國做出什麼好的評價。
其實,愛因斯坦來到我們國家之後,接觸到的,自然也是來自我們平民階層的人。因此,對於民眾情況的這個評價也算是客觀。但是,這其中也有我們不能忽略的一個問題,那就是當時的中國正在戰爭的狀態,而且很多老百姓也因為這個問題而吃不飽飯。因此,你要是指望他們在當時過得很好,這也是不現實的。
此外,著名哲學家羅素也曾在那時候來到過中國。可就他最終給出的評價來看,也都是不怎麼好的。可見,那個處在新舊思想交替的年代,還是有很多的人並沒有從封建思想當中過度出來。此外,也是因為貧窮,才使得沒有錢念書的他們,在教育上,也有了很大的欠缺。
可見,一個國家的國民要是真的想變得優秀,重視教育,是尤其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