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因斯坦跟羅素對於中國人的評價,為何竟然出奇的一致,讓人深思

2020-12-17 凡凡說史

事實上,一直以來,我們中國人給自己所貼上的標籤都是「講禮儀」。就這一點來說,它的由來還是因為我們中國古代的文化所致。可是,就近些年來說,隨著很多西方文化在我們中國的傳入和影響,也使得我們在一些傳統的想法方面,也出現了一系列的改變。愛因斯坦跟羅素對於中國人的評價,為何竟然出奇的一致,讓人深思。

在民國的時候,曾經有兩名來自西方的著名人物來到了中國。也就當時中國的情況說出了自己的看法,接下來,小編就帶著大家來一起了解一下。

首先,要跟大家說的這位,就是大科學家愛因斯坦。當時是在1922年的時候,因為愛因斯坦主張反對德國參與戰爭,因此,也使得他受到了德國方面的威脅。為了保住自己的性命,他便來到了中國。但是,讓人覺得意外的是,他卻並沒有對當時的中國做出什麼好的評價。

其實,愛因斯坦來到我們國家之後,接觸到的,自然也是來自我們平民階層的人。因此,對於民眾情況的這個評價也算是客觀。但是,這其中也有我們不能忽略的一個問題,那就是當時的中國正在戰爭的狀態,而且很多老百姓也因為這個問題而吃不飽飯。因此,你要是指望他們在當時過得很好,這也是不現實的。

此外,著名哲學家羅素也曾在那時候來到過中國。可就他最終給出的評價來看,也都是不怎麼好的。可見,那個處在新舊思想交替的年代,還是有很多的人並沒有從封建思想當中過度出來。此外,也是因為貧窮,才使得沒有錢念書的他們,在教育上,也有了很大的欠缺。

可見,一個國家的國民要是真的想變得優秀,重視教育,是尤其重要的。

相關焦點

  • 大哲學家羅素為何說:中國人是最優秀的民族,漢字卻有一個缺陷
    不過愛因斯坦在上海待了幾天就前往了日本,他在日本待了一個多月,回國途中愛因斯坦將這次遊歷上海的經過編寫成日記,愛因斯坦對於中國人的評價是帶著一些白種人眼光,而羅素對中國的評價就十分客觀。在中國生活一年,就中國文化、中國人的性格、中國問題,他同樣也有自己的見解,羅素和愛因斯坦來中國的年代是一樣的,那時候人們思想都是麻木的,羅素也是就性格問題說了三點:貪婪、怯懦、冷漠。這些都是人類的本源問題,不能一概而論。
  • 愛因斯坦在遊記中是如何評價中國人的?
    愛因斯坦是一個偉大的科學家,也是一個智者,對於人類世界的發展起了很大的推進作用,在二戰期間,真是由於他從德國到美國,勸說美國羅斯福總統研發原子彈技術,那麼戰爭可能還會持續。原子彈是愛因斯坦最偉大的傑作,而作為猶太人來說他痛恨希特勒的種族歧視,但是我們看到的是一個真正的愛因斯坦嗎?今天我就和大家說說一個不為人知的事情。
  • 美媒:中國人為何不信上帝,卻祭拜祖先神靈?老外結論出奇一致
    中國人也有一些神話傳說,而且還形成了相當成熟的神話體系。逢年過節的時候,中國人會祭拜一下神靈,不過更主要的還是祭奠自己的先人。古人堅信人在死後靈魂還會存在,可以保佑自己的後人。 美國有媒體提出質疑,為何中國人不信仰上帝,而堅信祖先的靈魂?老外們為此研究了很長時間,先後得出了出奇一致的結論,而且還很有道理。
  • 愛因斯坦對中國的評價,暴露了一個理科生的自負
    作為舉世聞名的大科學家,愛因斯坦這兩次停留,受到了上海名流的隆重迎接。但是愛因斯坦卻日記裡回憶,他去的時候,沒有中國人迎接他。他還在他的日記裡,記錄下了他對中國人的偏見:「中國人吃飯時不坐在凳子上,而是蹲著吃——就像歐洲人在叢林裡解手時一樣——所有這一切都發生得悄無聲息且一本正經。
  • 愛因斯坦曾在日記中怎樣評價中國人?字裡行間讓人深感憤怒
    原來公開的愛因斯坦的日記中有著很多貶低中國人的言論,在日記之中,中國人被描述成了一個愚昧,麻木,落後的族群,那麼為什麼世界知名的大科學家愛因斯坦會對中國人產生這樣的偏見呢?我們又應該如何對待這種歧視和偏見呢?首先,我們不妨把目光投放到上世紀二十年代愛因斯坦的中國之旅。
  • 愛因斯坦誇日本人有魅力,他是如何評價中國人的?字字讓人無奈
    但如此偉大的愛因斯坦,卻曾經「罵」過中國人總是麻木不仁,還說無法理解為何中國女性能夠吸引中國男人。於此同時,愛因斯坦卻總誇日本人都頗有教養,很有魅力。為何愛因斯坦會如此說呢? 這就得將我們的目光真切地放到愛因斯坦說這番話的歷史背景裡去看了。愛因斯坦是1879年生人,猶太裔,從小就充滿了好奇心,喜歡對萬事萬物進行發問,對生活中的細節進行觀察和探索。
  • 愛因斯坦對於今天的世界有何意義?
    展品包括他珍貴的E=MC手稿、廣義相對論手稿、諾貝爾獎章,還有他與羅素等人的通信真跡等。這些文件、手稿等,都收藏於希伯來大學愛因斯坦檔案館。本次特展所展出的文件和手稿,是在耶路撒冷以外的地區,有史以來展出量最大的一次。同時,這也是愛因斯坦的展覽首次登陸中國大陸。展覽將持續到10月22日結束。
  • 愛因斯坦遊覽中國,寫了一本日記,上面怎麼描寫中國人的?
    我國一直奉行教育之上,對於讀書人都是崇敬的,像愛因斯坦這種物理學家,自然而然歸結於受敬重之人的行列。1920年的時候,當時英國著名哲學家伯特蘭·羅素千裡迢迢到了北京,為各界學子講學,也正因如此,我國的學術界在當時給予了羅素先生極高的評價。北大校長蔡元培是個惜才之人,在收編了著名地理學家李四光,著名作家魯迅、莎菲之後,他把目光投向了相對論的創立者——愛因斯坦。
  • 100年前羅素在北大講中國人的缺點
    只是當時正是新舊交替的存在,亂世讓諸多中國人身上的缺點顯現,羅素所說的三條,就是他對於中國人致命缺陷的總結。今天時間過去了一百年,我們也可以從歷史的角度來客觀分析,當時羅素的判斷是否有道理。貪婪是羅素提出的第一條,這不是中國一國獨有的,而是人類的共性。
  • 愛因斯坦與上海的緣分
    方在慶稱:「愛因斯坦寫日記時並沒有想到出版,是想寫給女兒看的。某種程度上有和女兒交流的心情在裡面。所以裡面有些難聽的話,他嘲笑過亞洲人,嘲笑過在亞洲的歐洲人,甚至嘲笑過猶太人。實際他身上還有點憤世嫉俗的情結。」
  • 039期│羅素對中國人勉強提了3個缺點:貪婪、怯懦、冷漠
    羅素對人生旅途的真知灼見,可以幫助許多人與世界更好地自洽。我是這樣看的。如序言所說,愛因斯坦如此評價羅素的作品:「閱讀羅素的作品,是我一生中最快樂的時光之一。」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希望你也可從書中讀出快樂。P.S.這幾天重溫段永平問答彙編有感。
  • 愛因斯坦為何說中國人「勤勞、骯髒、愚鈍」?網友意見不一分歧大
    愛因斯坦也曾在上世紀20年代來過中國,那在他的眼中,當時的中國又是什麼樣的呢? 愛因斯坦當時已經是世界上有名的科學家,所以他到中國的時候,很多青年才俊紛紛前去圍觀,而愛因斯坦也很客氣的對中國青年說了很多鼓勵的話。
  • 愛因斯坦私人日記曝光,歧視中國人稱讚日本人,他還值得尊敬嗎?
    愛因斯坦愛因斯坦,人類歷史上最偉大的物理學家之一,著名的人道主義者和反戰人士。卻在自己的私人日記中寫下了不少歧視性言論,尤其是對中國人的……一、愛因斯坦「歧視」中國人,「歧視」其他種族愛因斯坦私人日記據《衛報》6月12日報導,這本日記從德語論文集中抽取,單獨翻譯成英語出版。
  • 羅素,拿下諾貝爾文學獎的哲學家
    一開始,這似乎會令人感到有些奇怪:一位文學獎得主最出名的作品中竟然沒有小說。 其實,羅素曾在獲得諾貝爾文學獎後試著發表一些短篇小說,卻尷尬地遭到冷遇,甚至連一向崇拜他的那些人也不欣賞這些「純文學」作品。
  • 100年前羅素來到中國,用三個詞評價中國人,雖不中聽卻很適用
    俗話說良藥苦口利於病,忠言逆耳利於行,但現實生活中大部分的人都做不到,能虛心接受的人少之又少,惱羞成怒的人卻很多,其實我們不能一概而論。對於別人的批評也好誇獎也罷有則改之無則加勉,這樣更有利於完善自我人格,加快自己成長。
  • 100年前愛因斯坦到訪中國,將見聞寫成日記,如今公開後字字扎心
    他形容中國人沒有數學天賦,且遭受到了長期禁錮而無知的訓練,缺乏邏輯思維能力。 這本日記後來也在我國出版,裡面字字扎心,引發了我國強烈的民憤。誠然,這本書中帶有強烈的種族歧視色彩。他在書中說中國人「就像馬一樣勞作,像鐵片製成的機器。不僅如此,中、日、印國家的人民都是一樣的種群,智力低下。」愛因斯坦對中國人的貶低,直白而毫不加掩飾。
  • 愛因斯坦曾來到上海,在日記中寫下對中國評價,為何讓國人憤怒?
    1922年秋,愛因斯坦訪問亞洲,到日本和中國轉了一圈。在這次亞洲之行中,愛因斯坦自然而然地在日記裡寫下了在中國的所見所想。只是沒想到,當這些日記被公布於眾之後,引發了很多國人的憤怒。在日記裡,愛因斯坦對中國人的評價基本以負面為主。
  • 愛因斯坦在中國_品鑑賞學_首都之窗_北京市人民政府門戶網站
    令人驚奇的是,這些成就竟然被人做出來了。  在愛因斯坦看來,中華文明缺少形式邏輯和實證研究兩大傳統。他恐怕沒想到,一向缺乏科學頭腦的中國人,卻在1917至1920年代中期,迅速地,無爭議地,接受了相對論,一點也不比西方晚。  相對論初現於中國,與蔡元培的一次演講有關。
  • 凱多評價和卡普出奇的一致
    可能很多人都認為看動漫是非常幼稚的事,可是海賊王絕對不是一部幼稚的動漫,它裡面有很多精神值得我們學習,關於人生的,關於生存方式的,都可以開拓我們的視野,學到現實中很難學到的東西。每年出海冒險的海賊成千上萬,但是能脫穎而出的或許不過百人,路飛則是其中的佼佼者,以3億賞金成為了超新星之一。除了路飛外,還有十人賞金也破億,於是就有了超新星十一人。
  • 學者王東嶽:說愛因斯坦是有神論,錯了!他的信仰跟老莊完全一致
    學者王東嶽:為什麼要強調老莊學說中的道法自然,是因為中國文化的實質跟西方有一個重大區別,就是西方是有神論,中國文化是無神論。請大家注意,無神論這個概念是很成問題的,人類早年都是有神論的或者是有信仰的。所以斯賓諾莎的有神論跟中國的道法自然完全是一回事,所以中國是「有神論」,只不過他的神是自然,叫自然神論,或者在學術上叫泛神論。所以中國古代有天、上帝,這些都是中國古代的原詞,God被翻譯過來用中國字「上帝」翻譯。但是上帝不是指一個人格神,而是整個自然。道在螻蟻,道在自然,道在稊稗,道在瓦壁,道在尿溺,萬物都是神的體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