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因斯坦遊覽中國,寫了一本日記,上面怎麼描寫中國人的?

2021-01-08 讀文化博今

天生我材必有用,一個人的人生中或多或少都會出現高光時刻,面對這些高光時刻,有的人會選擇抓住機會,從容不迫地面對即將到來的下一次高光時刻;也有的人選擇消耗高光時刻,一直這麼碌碌無為。而在近代,有一位神級科學家的人生,幾乎一直都處於高光時刻,令人羨慕不已。

1879年3月14日,愛因斯坦出生於德國巴登-符騰堡州烏爾姆市。與常人相比,愛因斯坦的生活軌跡簡直不可思議。在同學們都還在上中學的時候,他自學完了高等數學和微積分,直接領先了別人一步。但此時的他也只是個默默無聞的青少年。直到1919年,40歲的愛因斯坦才聲名顯赫,成為了一名優秀的科學大家。

1905年,年僅26歲的愛因斯坦在學科知識的幫助下,獨立且完整地提出了狹義相對性原理。在當時的時代背景下,這個理論簡直就是驚天大爆炸的消息,一下子進入了人民群眾沸騰的池塘。十年後,他又在狹義相對論的基礎上提出了廣義相對論。

當眾人疑惑不解的時候,1919年的5月29日,廣義相對論的預言在一次日食觀測中實現了。在物理學等科學領域中,這是一個驚天動地的發現。同年,相對論傳入了中國境內。我國一直奉行教育之上,對於讀書人都是崇敬的,像愛因斯坦這種物理學家,自然而然歸結於受敬重之人的行列。

1920年的時候,當時英國著名哲學家伯特蘭·羅素千裡迢迢到了北京,為各界學子講學,也正因如此,我國的學術界在當時給予了羅素先生極高的評價。北大校長蔡元培是個惜才之人,在收編了著名地理學家李四光,著名作家魯迅、莎菲之後,他把目光投向了相對論的創立者——愛因斯坦。

蔡元培發出了誠懇的邀請,希望愛因斯坦能遠赴北大講學。在這種情況下,我國學術界的師生們都對愛因斯坦抱著極大的期待,日夜翹首,但由於愛因斯坦講學費用較高,一直沒能來到中國。最終,梁啓超先生拿出了自己的資金,支付了愛因斯坦講學所需的報酬。至此,愛因斯坦終於答應了北大的邀請。

1922年冬,愛因斯坦到了亞洲地界。他沒有先來中國,而是去了與我國隔海相望的日本。原因也十分簡單,因為當時的日本開出的條件更加誘人。不僅支付了愛因斯坦的講學費用,還一併支付了他所來亞洲的路費,並且額外支付了2000英鎊的酬勞。如此豐厚的條件,讓愛因斯坦十分心動,所以他選擇去了先去往日本講學。

在日本講學四個星期後,愛因斯坦應該去往北京待上兩個星期,但是由於其他不可控因素,愛因斯坦並未按照既定的計劃進行。在返途的過程中,愛因斯坦卻路過了上海,而且是兩次。雖然有著原因不去北大講學,但是在愛因斯坦的旅行日記中,不難看出他對我國的偏見,裡面的內容讓人憤怒不已。

日記中有這麼一段描述中國人的話:「中國人吃東西時不坐在長椅上,而是像歐洲人去樹林如廁時一樣蹲下,安靜又拘謹。」單單這一句可能看不出到底有多大的惡意,但是下一句,就十分令人生氣了:「小朋友都無精打採,看起來呆板、愚鈍……如果這些中國人取代其他種族的人,那真是遺憾。對我們這樣的人來說,光是想一想都是無可言喻的悲傷。」這樣的話語無疑是對於中國的偏見,在日記中出現的這些語言,也是以偏概全。

單單是個日記算不得什麼,在《愛因斯坦文集》中,他依舊我行我素,十分固執地認為我國「是地球上最貧困的民族,他們被殘酷的虐待,待遇比牛馬還不如。」這些言語不難看出愛因斯坦的偏見程度。

但事實是,在1919年到1933年這14年間,雖然愛因斯坦遊學經歷過的歐、亞、美、非的國家,閱歷也算得上相當豐富,但是由於早期愛因斯坦在對於 「種族問題」的看法上,顯示除了自己自帶歐洲人的傲慢感,對於其他種族帶有一定的歧視性,也正是因為如此,才會有日記中出現的偏見問題。

1938年,59歲的愛因斯坦在羅斯福的長子牽引下,二人一同發起了「援助中國委員會」來援助中國,並且在美國的2000個城鎮中做出了實質性活動,召集大家進行援華募捐,這時的愛因斯坦對於我國的偏見是否還在,我們不得而知,但他此時的舉動,無疑是對一個大國的認可。

愛因斯坦是近現代最著名的一位物理學家,愛因斯坦的理論為核能的開發奠定了理論基礎,二戰後他積極倡導和平、反對使用核武器,他是被公認為繼伽利略、牛頓之後最偉大的物理學家,不過雖然受到萬人敬仰,但在生活中,愛因斯坦卻是一個非常有趣的人,這本《愛因斯坦在路上》,就講述了他傳奇的一生,內容生動有趣,原價129,現價僅69元,喜歡的朋友點擊下方連結即可購買。

相關焦點

  • 愛因斯坦曾在日記中怎樣評價中國人?字裡行間讓人深感憤怒
    原來公開的愛因斯坦的日記中有著很多貶低中國人的言論,在日記之中,中國人被描述成了一個愚昧,麻木,落後的族群,那麼為什麼世界知名的大科學家愛因斯坦會對中國人產生這樣的偏見呢?我們又應該如何對待這種歧視和偏見呢?首先,我們不妨把目光投放到上世紀二十年代愛因斯坦的中國之旅。
  • 如何看待愛因斯坦當年關於中國的日記?
    我孤陋寡聞,原來還不知道愛因斯坦曾經在1922年12月到過中國上海,並且寫了日記。愛因斯坦生於1879年3月14日,1955年4月18日逝世,當時應該是43歲。今天才看到關於這件事情的文章。關於這件事情,共有數篇文章,我瀏覽了幾篇,它們所用的素材,包括照片都是一樣的。這些文章標題的傾向性接近,觀點也大體接近。
  • 愛因斯坦:中國人缺乏邏輯思考能力,沒有數學天賦,勤勞但是遲鈍
    愛因斯坦作為世界歷史上著名的物理學家之一。鮮為人知的是,愛因斯坦曾經與中國還有一些緣分。1922年,他曾經造訪過中國,並遊覽過中國上海。
  • 愛因斯坦私人日記曝光,歧視中國人稱讚日本人,他還值得尊敬嗎?
    愛因斯坦愛因斯坦,人類歷史上最偉大的物理學家之一,著名的人道主義者和反戰人士。卻在自己的私人日記中寫下了不少歧視性言論,尤其是對中國人的……一、愛因斯坦「歧視」中國人,「歧視」其他種族愛因斯坦私人日記據《衛報》6月12日報導,這本日記從德語論文集中抽取,單獨翻譯成英語出版。
  • 愛因斯坦曾來到上海,在日記中寫下對中國評價,為何讓國人憤怒?
    1922年秋,愛因斯坦訪問亞洲,到日本和中國轉了一圈。在這次亞洲之行中,愛因斯坦自然而然地在日記裡寫下了在中國的所見所想。只是沒想到,當這些日記被公布於眾之後,引發了很多國人的憤怒。在日記裡,愛因斯坦對中國人的評價基本以負面為主。
  • 日記曝出罕見內容,愛因斯坦竟用3個詞語形容中國人
    誰又能想到,愛因斯坦的眾多言論中,居然有這樣一段形容中國人的言論,而且句句扎心。據媒體13日報導,愛因斯坦一本旅遊日記罕見曝光,其中詳實地記載了愛因斯坦十年間的所言所聞,包括對旅途的思考。愛因斯坦對旅途中遇到的人和事有很多批註以及評論,特別是對中國人的評論。
  • 愛因斯坦第一次逗留上海時的日記
    愛因斯坦日記(11月14日)裡的描寫比較詼諧。 愛因斯坦 第一次逗留上海時的日記
  • 二十世紀二十年代,愛因斯坦曾途經中國
    據記載,愛因斯坦夫婦受邀,於上海「一品香」餐廳就餐品嘗中華美食,隨後前往上海「小世界」欣賞傳統戲劇崑曲,緊接著遊覽了上海當地的城隍廟、豫園等地。晚餐時分由中國文化教育界在畫家、書法家王震私宅設宴招待。 同日,由瑞典駐上海總領事處正式通知,愛因斯坦榮獲1921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引海內外科學界熱議,受到中國學子夾道歡迎慶賀。
  • 100年前愛因斯坦到訪中國,將見聞寫成日記,如今公開後字字扎心
    愛因斯坦也因此第一次來到了中國,雖然只在上海逗留三天,但他受到了上海青年的熱烈歡迎。他離開上海之後,把在中國的所見所聞都詳細地記錄到了日記裡。他的這本隨身日記在後來被普林斯頓大學公開出版。
  • 愛因斯坦在遊記中是如何評價中國人的?
    愛因斯坦是一個偉大的科學家,也是一個智者,對於人類世界的發展起了很大的推進作用,在二戰期間,真是由於他從德國到美國,勸說美國羅斯福總統研發原子彈技術,那麼戰爭可能還會持續。原子彈是愛因斯坦最偉大的傑作,而作為猶太人來說他痛恨希特勒的種族歧視,但是我們看到的是一個真正的愛因斯坦嗎?今天我就和大家說說一個不為人知的事情。
  • 愛因斯坦曾說中國人骯髒且遲鈍,後來卻被一位中國天才「打臉」
    ——《與山巨源絕交書》古代中國經濟發展繁榮昌盛,科技文化水平發暫緩迅速。作為生活在這片土地上的種族,我們更是以知禮自信,聰慧非凡聞名於世。數千年過去,歷史的塵埃絲毫沒有掩蓋住中華民族的獨特智慧。在科研人員的努力研發下,各種航天、通信技術成果如雨後春筍般浮現在人們眼前。
  • 小學生語文怎麼寫觀察日記
    觀察日記是小學四年級上冊要求的重點作文類型之一。他是在日記基礎上面的對於動植物和身邊的事物一種觀察的所得。下面重點來說觀察日記怎樣寫才能寫出精彩和滿分。首先,你要知道觀察日記出現的這個單元主要的內容包括兩篇。
  • 愛因斯坦遊中國,寫了一本日記,公開之後,字字戳心讓人感到憤怒
    愛因斯坦不止現在在中國屬於人盡皆知的人物,早在1919年時,他的名字在當時的中國就已經比較響亮了。隨後1920年,伯特蘭·羅素在北京講學一年,更是給當時的中國學術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蔡元培作為當時的教育總長,也是北京大學的校長,在1920年開始跟愛因斯坦接觸。
  • 愛因斯坦:中國人最大的缺點就是缺乏邏輯思維,還沒有數學天賦
    愛因斯坦為什麼會對中國人產生這樣的負面評論呢? 因為愛因斯坦也是第一次來到亞洲各個國家,於是便通過日記的方式,將這次旅行所看到的東西都記錄了下來,當然也包括愛因斯坦對這些地區的印象。
  • 百年前愛因斯坦兩次到訪中國,做出的幾句預言,如今都一一實現
    早期中國的發展,正如這句話所描寫的一樣——抗日戰爭期間小米加步槍,新中國成立之後一無所有,但是憑藉著華夏兒女的不屈奮鬥,中國的經濟蒸蒸日上,城市發展日新月異。新中國的進步有目共睹,同時也引發了世界上各個大國對中國的重新關注和考量。
  • 愛因斯坦與上海的緣分
    「根據愛因斯坦的日記,那一幕是他在香港看到的。」而愛因斯坦與上海的「緣分」要追溯到1922年,愛因斯坦和妻子埃爾莎應日本「改造社」之邀去日本訪問,來回兩次均在上海短暫停留。愛因斯坦寫於1922年10月6日至1923年3月12日的日記對他的遠東訪問全程有詳細描述。
  • 日記怎麼寫?日記寫的好作文不用愁!
    二、日記內容日記的內容是多方面的,可以寫自己看到的、聽到的、想到的或親身經歷的(可以是家裡的事,學校的事,也可以是社會上的事),也可以對自己感興趣的某種事物的觀察日記(觀察的對象可以是植物,動物,景物,天氣等)。三、寫日記應注意什麼?1.內容不必太長,把內容寫完整就可以了。
  • 英語作文日記怎麼寫?注意格式與題材
    在發愁英語日記怎麼寫?不用擔心,新東方網小編給大家搜集整理了各類話題的英語日記,供大家參考,希望能給大家帶來靈感,記下每天發生的奇事、趣事,寫出更加優秀的英語日記。   一、英語作文的日記格式及怎麼寫?
  • 春節日記怎麼寫?家長來看看!
    今天有家長在問,春節日記怎麼寫?首先,要知道什麼是日記?日記就是記錄每日發生的事情的文學體裁。我想,大家也看過不少漫畫,其中不乏一些日記。日記的主要作用就是:1、引導學生有意識的觀察,觀察生活中所發生的事情;2、提高語言表達能力,學會把一件事情的起因經過和結果寫清楚;3、學會描寫,把一個短暫的瞬間寫得生動;4、提高思考的能力,針對某一個現象發表自己的看法。接下來我們分年級來說一說,家長如何引導孩子寫好日記?
  • 日記內容、日記格式,超細緻講解。解決孩子寫日記難題
    日記,從字面意思理解的話,大概就是記下每天發生的事情。日記的內容不止這些。日記是對日常生活的觀察,孩子們把自己看到的,聽到的,自己做的事情記錄下來,這些都是日記內容。這些日記內容可以劃分成不同類型:寫人、記事、狀物、繪景。很多孩子在寫日記的時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