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因斯坦曾在日記中怎樣評價中國人?字裡行間讓人深感憤怒

2021-02-08 格子說歷史

引言

「若向夢中尋夢覺,覺來還入大槐宮」,這句詩出自宋代詩人範成大的《題日記》,表達了範成大對人生如夢,世事無常的一些感慨。

所謂日記,便是將生活中的小事大情以及自己對生活的感悟領會記錄下來,相信很多人都有這日記的習慣,一個或薄或厚的日記本記錄了我們所有的喜怒哀樂,是我們人生的寶貴回憶,而一些名人的日記還會被出版成書,供社會各界閱讀研究,然而著名科學家愛因斯坦的日記公開出版之後,卻在中國引起了軒然大波,使得許多中國人極為憤慨。

原來公開的愛因斯坦的日記中有著很多貶低中國人的言論,在日記之中,中國人被描述成了一個愚昧,麻木,落後的族群,那麼為什麼世界知名的大科學家愛因斯坦會對中國人產生這樣的偏見呢?我們又應該如何對待這種歧視和偏見呢?

首先,我們不妨把目光投放到上世紀二十年代愛因斯坦的中國之旅。

一、愛因斯坦的中國之旅

1922年10月至1923年3月,剛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的愛因斯坦應約遊訪亞洲各國,並發表演說,中國便是其中一站,並且他在公開場合中描述的中國與他日記中記錄的中國截然不同。

此時的中國正在迫切的尋求救國救民的道路,向西方學習成為了當時社會的一股主要思潮,提倡科學和民族的聲音在當時空前高漲,來自西方世界的大科學家愛因斯坦即將訪問中國的消息一經傳出便不脛而走,各界人士均對愛因斯坦翹首以待。

1922年11月3日,愛因斯坦途徑上海,這引起了當地的極高重視,給予這位西方科學家極高的禮遇,愛因斯坦不僅被邀請到高級餐廳就餐,還遊玩了上海當地的許多名勝古蹟,在歡迎宴上,更是有著于右任等來自政界、文化界的大佬級人物出席致辭,可謂是給足了愛因斯坦排面。

而當時在公開場合,愛因斯坦也絲毫沒有吝嗇對中國人的讚美,他當眾誇獎中國青年將來對於世界的科學事業能夠做出突出的貢獻,並且還希望能夠再次踏足中國,和中國青年講述他的所見所聞。

即使是離開中國之後,愛因斯坦在公開場合提到中國也儘是褒揚之詞,他讚美中國精緻的飲食,喜愛中國理想的氣候,澄清的空氣,還喜歡中國南方的漫天星河,燦爛星鬥,他曾經毫不諱言地說,中國給予他的深刻印象,他永遠也不會忘記。

總之,愛因斯坦的中國之行在表面看來是一場賓主盡歡的旅行,中國拿出了極高的禮遇來招待來自西方的貴客愛因斯坦,愛因斯坦也投桃報李,對中國給予了極高的讚美,句裡行間都洋溢著對中國的喜愛和讚揚。

然而,後面出版的愛因斯坦旅行日記卻向我們揭示了愛因斯坦心中一個完全相反的中國。

二、愛因斯坦的旅行日記

近幾年,普林斯頓大學整理出版了《阿爾伯特·愛因斯坦遊記》,也正是這本遊記為已經去世多年的愛因斯坦帶來了許多爭議。

在這本日記中,愛因斯坦對於中國的評價一反我們先前認知的褒揚和讚美,反而在字詞之間充滿了鄙夷和不屑,而且,他對於中國人的鄙夷是對中國人整個族群的鄙夷,在他的日記裡中國人遲鈍,骯髒,麻木,十分不堪,這種偏見之嚴重,甚至已然達到了種族歧視的地步。

比如他對於中國人吃飯的姿勢不理解,他看到中國人吃飯不上桌子,而是就地蹲著吃飯,姿勢十分不雅,他甚至還把中國人吃飯的姿勢與歐洲人上廁所的姿勢相提並論,實在是讓人難以接受。

此外,愛因斯坦還把中國人民的任勞任怨當作是麻木不知疼痛,他說中國人猶如羊群,中國人勞作起來,感覺是意識不到疼痛,這樣的民族更像是沒有感覺和思維的機器,而不是一群人類。

而且,愛因斯坦在日記中對中國人的偏見是全方位的,小孩,女人,在愛因斯坦的日記中都被描寫得十分的不堪,他說中國的小孩呆頭呆腦,他說中國的女人缺少魅力,看起來和男性沒有什麼差別。

並且,愛因斯坦還在日記中表達了他的擔憂,他認為中國人普遍缺乏思想,如果有一天中國人取代了其他種族,那麼對於愛因斯坦這種人來說,將會是十分悽涼的事情,當然,中國人不可能取代任何種族,但是,愛因斯坦的這種言論卻暴露出了他根深蒂固的種族偏見。

除了中國之外,愛因斯坦對於亞洲的其他國度和民族,也大多是歧視和貶低之詞,他寫斯裡蘭卡的人民生活在臭氣燻天的土地上,在亞洲唯一被愛因斯坦在日記中假以辭色,稍微有一些誇讚之詞的國家是日本,但是日本同樣也被認為天性智力不足。

總而言之,在愛因斯坦的日記中,中國被描述成了一個完全愚昧落後且不會思考的國家,這與他在公開場合對中國讚美完全相反,由於日記是愛因斯坦的私人日記,記錄之時並沒有公開出版的打算,所以,比起公開場合那些冠冕堂皇的誇獎,似乎日記中表達的歧視才是愛因斯坦對中國人真正的看法。

那麼,對於愛因斯坦的這種言論,中國人又有著怎樣的反應呢?

三、中國人的反應

相信很多中國人在第一次看到愛因斯坦日記中的言論之時,心中都會難以抑制地湧出怒火,這是人之常情,沒有任何人在自己的民族受到如此侮辱時還保持心如止水。

但是我們卻不能因為怒火而放棄理性的思考,我們在怒火之後,應該學會反思——當然,這個反思並不是反思我們自身,或許當時中國真的很愚昧,真的很落後,但這並不代表我們我們應該對所有的歧視逆來順受,更不代表我們應該去理解針對我們的歧視言論。

我所說的反思,是對種族歧視這一現象的反思,不可否認,愛因斯坦是一個偉大的科學家,他的智力是我們大多數人都無法企及的,但是就算是這樣一個智者,也無法擺脫種族歧視的偏見,這才是真正值得恐懼的事情。

所以,愛因斯坦針對中國的言論固然是不對的,但是我們卻必須認識到愛因斯坦是屬於他那個時代的,在那個時代的西方世界,或許對中國,對東方的歧視就是一種社會共識,這麼說並不是在為愛因斯坦開脫,而是我們必須時刻提醒自己,與愛因斯坦的言論比起來,這種言論根源——種族歧視才是更加值得我們警惕的東西。

總之,愛因斯坦筆記中的言論不過是樹木,這些言論體現出的種族歧視現象才是樹林,我們在為這些言論感到惱火的時候,還需要思考一下如何面對種族歧視。

結語

距離愛因斯坦這些日記的時候已經過去一個世紀了,然而種族歧視的現象並沒有從我們的世界中徹底消息,這些旅行日記的出版,或許也給我們敲響了警鐘,偏見和歧視真的不容小覷。哪怕最聰明的人也不能擺脫他們。

源於愚昧的偏見其實並不可怕,因為這種偏見很容易就能被肅清,可怕的是,歧視和偏見在一些地方被當作了真理和共識,當所有人都對偏見深信不疑的時候,哪怕聰明如愛因斯坦也會成為這種偏見的信徒,這才是真正可怕的東西。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愛因斯坦曾來到上海,在日記中寫下對中國評價,為何讓國人憤怒?
    1922年秋,愛因斯坦訪問亞洲,到日本和中國轉了一圈。在這次亞洲之行中,愛因斯坦自然而然地在日記裡寫下了在中國的所見所想。只是沒想到,當這些日記被公布於眾之後,引發了很多國人的憤怒。在日記裡,愛因斯坦對中國人的評價基本以負面為主。
  • 愛因斯坦在遊記中是如何評價中國人的?
    愛因斯坦是一個偉大的科學家,也是一個智者,對於人類世界的發展起了很大的推進作用,在二戰期間,真是由於他從德國到美國,勸說美國羅斯福總統研發原子彈技術,那麼戰爭可能還會持續。原子彈是愛因斯坦最偉大的傑作,而作為猶太人來說他痛恨希特勒的種族歧視,但是我們看到的是一個真正的愛因斯坦嗎?今天我就和大家說說一個不為人知的事情。
  • 愛因斯坦遊覽中國,寫了一本日記,上面怎麼描寫中國人的?
    我國一直奉行教育之上,對於讀書人都是崇敬的,像愛因斯坦這種物理學家,自然而然歸結於受敬重之人的行列。1920年的時候,當時英國著名哲學家伯特蘭·羅素千裡迢迢到了北京,為各界學子講學,也正因如此,我國的學術界在當時給予了羅素先生極高的評價。北大校長蔡元培是個惜才之人,在收編了著名地理學家李四光,著名作家魯迅、莎菲之後,他把目光投向了相對論的創立者——愛因斯坦。
  • 愛因斯坦私人日記曝光,歧視中國人稱讚日本人,他還值得尊敬嗎?
    愛因斯坦愛因斯坦,人類歷史上最偉大的物理學家之一,著名的人道主義者和反戰人士。卻在自己的私人日記中寫下了不少歧視性言論,尤其是對中國人的……一、愛因斯坦「歧視」中國人,「歧視」其他種族愛因斯坦私人日記據《衛報》6月12日報導,這本日記從德語論文集中抽取,單獨翻譯成英語出版。
  • 如何看待愛因斯坦當年關於中國的日記?
    相同的是都對愛因斯坦表達了失望,對愛因斯坦有一定負面評價,區別在於,這些負面評價程度有不一。除了所引的下述文章外,類似的文章還有《愛因斯坦日記"令人震驚" 竟稱中國人"骯髒愚鈍"》《愛因斯坦如何評價中國,多年後日記的揭秘,讓國人很失望》等。我卻對此有不同看法。首先,這些標題就不確切。什麼「揭開他對中國人的真實態度」,「愛因斯坦如何評價中國」等。
  • 愛因斯坦:中國人缺乏邏輯思考能力,沒有數學天賦,勤勞但是遲鈍
    但是這位科學家對中國人的印象卻不怎麼好。在愛因斯坦出版的亞洲日記中,詳細記錄了愛因斯坦對中國人的偏見,他說中國人缺乏邏輯思考能力,沒有數學天賦,勤勞但是遲鈍。並還有其他歧視性的詞彙。舉世聞名的科學家愛因斯坦愛因斯坦提出的相對論使得物理學發生了巨大的飛躍,徹底推動了近代物理學的發展。
  • 愛因斯坦對中國的評價,暴露了一個理科生的自負
    愛因斯坦是20世紀的科學巨匠,受到很多人敬仰。但是,這位科學大師,也有不為人知的一面。1922年,愛因斯坦在前往日本講學的往返途中,曾2次短暫停留上海。第一次是11月3日,據說他在上海品嘗了小吃,還逛了城隍廟、豫園等地。第二次是12月31日,短暫呆了一天,1月2日就走了。
  • 愛因斯坦誇日本人有魅力,他是如何評價中國人的?字字讓人無奈
    20 世紀物理學的三大貢獻中,兩個半都是愛因斯坦的。 ——楊振寧 要提到20世紀最偉大的科學家,幾乎人人的腦袋中都會蹦出「愛因斯坦」這個名字。
  • 日記曝出罕見內容,愛因斯坦竟用3個詞語形容中國人
    誰又能想到,愛因斯坦的眾多言論中,居然有這樣一段形容中國人的言論,而且句句扎心。據媒體13日報導,愛因斯坦一本旅遊日記罕見曝光,其中詳實地記載了愛因斯坦十年間的所言所聞,包括對旅途的思考。愛因斯坦對旅途中遇到的人和事有很多批註以及評論,特別是對中國人的評論。
  • 愛因斯坦跟羅素對於中國人的評價,為何竟然出奇的一致,讓人深思
    事實上,一直以來,我們中國人給自己所貼上的標籤都是「講禮儀」。就這一點來說,它的由來還是因為我們中國古代的文化所致。可是,就近些年來說,隨著很多西方文化在我們中國的傳入和影響,也使得我們在一些傳統的想法方面,也出現了一系列的改變。
  • 100年前愛因斯坦到訪中國,將見聞寫成日記,如今公開後字字扎心
    在愛因斯坦的生涯中,他曾有過一場遠東旅行。 他的這本日記被命名為《阿爾伯特愛因斯坦的旅行日記:遠東、巴勒斯坦和西班牙1922-1923》他在這本日記中也提及了在上海三天所見所聞,然而在提及中國時,無一不是充滿的貶義的粗鄙之語
  • 愛因斯坦:中國人最大的缺點就是缺乏邏輯思維,還沒有數學天賦
    而在訪問的過程中,愛因斯坦卻表示中國人「骯髒、遲鈍」,缺乏邏輯思維,還沒有數學天賦,這樣的評論確實讓國人都感到不舒服。 愛因斯坦為什麼會對中國人產生這樣的負面評論呢? 因為愛因斯坦也是第一次來到亞洲各個國家,於是便通過日記的方式,將這次旅行所看到的東西都記錄了下來,當然也包括愛因斯坦對這些地區的印象。
  • 愛因斯坦曾說中國人骯髒且遲鈍,後來卻被一位中國天才「打臉」
    但是誰都沒有想到,著名物理學家愛因斯坦曾在百年之前說中國人骯髒且遲鈍。好在有那麼一位數學家,替我們爭回了一口氣。聰明活絡如愛因斯坦,晚年卻被一位中國天才「打臉」,這究竟是怎麼一回事?曾路過中國,留下日記古代人民深受封建思想的侵害,長期的壓迫使他們逐漸失去了自己的意志,淪為統治者維護封建專制統治的工具。
  • 愛因斯坦曾兩次到訪中國,對中國給出評價:愚鈍未開化!
    愛因斯坦是一名享譽全世界範圍內的物理學家,為我們做出的貢獻也是數不勝數,尤其是愛因斯坦提出的相對論,對於後世的影響也是非常大的,讓我們的科學的發展提前了一百年的時間,如果沒有出現或許我們都不知道現在原子彈是怎樣的存在。
  • 愛因斯坦為何說中國人「勤勞、骯髒、愚鈍」?網友意見不一分歧大
    愛因斯坦也曾在上世紀20年代來過中國,那在他的眼中,當時的中國又是什麼樣的呢? 愛因斯坦當時已經是世界上有名的科學家,所以他到中國的時候,很多青年才俊紛紛前去圍觀,而愛因斯坦也很客氣的對中國青年說了很多鼓勵的話。
  • 愛因斯坦遊中國,寫了一本日記,公開之後,字字戳心讓人感到憤怒
    結果愛因斯坦卻給了一個意想不到的答案,說他去了中國,在上海遇見了一個叫斐司德博士的人。這個斐司德告訴他說自己是受到蔡元培的委託,前來取消之前的打算,所以愛因斯坦就沒娶北京。現在才知道是誤會,但計劃已經不能改變,很多人都認為這個斐司德或許是日本作梗。但也有人認為是愛因斯坦對中國的狀況產生了退意,事情得從1922年的冬天說起。
  • 北大曾邀愛因斯坦訪華,為何他卻去了日本?日記所記之事讓人無奈
    1922年11月,愛因斯坦來到了上海,他的到來,讓上海的知識青年激動不已,他們大聲歡呼著,似乎想讓愛因斯坦注意到自己。然而僅停留了一天,愛因斯坦就離開上海去往了日本,這讓許多人失望不已。
  • 愛因斯坦第一次逗留上海時的日記
    愛因斯坦日記(11月14日)裡的描寫比較詼諧。 施鬱 對於這次在上海的逗留,愛因斯坦日記(11月14日)裡的描寫比較詼諧,而且包含不少以前人所不知的細節。
  • 二十世紀二十年代,愛因斯坦曾途經中國
    在這短短幾天之內,究竟是何緣故,導致世界公民愛因斯坦竟然在日記中寫下:如果有一天其他種族都被中國人取代了那將是可悲的。這般歧視言論的背後,引人深思。 現代學者對此人產生了兩種猜測:一是當時的日本人從中作梗,找人冒充斐司德博士,攪亂愛因斯坦前往北京的計劃,斬斷愛因斯坦和蔡元培的聯繫; 二是可能由於當時的中國狀況,愛因斯坦萌生退意,認為中國人難以集齊他所需報酬且無法保證他的生命安全,便杜撰斐司德博士以此拒絕。
  • 孩子寫的日記火了,字裡行間透漏著「詞窮」,家長佩服得五體投地
    導讀:孩子寫的日記火了,字裡行間透漏著「詞窮」,家長佩服得五體投地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孩子寫的日記火了,字裡行間透漏著「詞窮」,家長佩服得五體投地!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