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字的魅力:英國哲學家指出漢字三大缺陷,後皆被推翻

2020-12-14 執筆講史

文字的魅力是無窮的,漢字是目前為止使用人數最多的語言,目前,世界上的很多國家都開始學習國學,了解漢字,但是隨之而來的爭議也是不斷的,有的人認為漢字是阻礙中國文化發展的原因。在當時英國的哲學家羅素曾受邀來到中國,在回國之後就寫下《中國問題》一書,但是這本書並不是說來批判中國的文化,他只是表明了中西方文化存在的差異和不同,其中羅素所提出的關於我們漢字的三個缺點,卻是作為關注的一個。

羅素

羅素全名伯特蘭·阿瑟·威廉·羅素,是英國著名的哲學家,不僅如此,他還是有名的數學家、文學家等,是諾貝爾文學獎的獲得者。在當時羅素在國際上享有盛譽,在1920年的時候,他就受到梁啓超等人的邀請,來到中國講學,當時他一邊講學,一邊研究中國的文化,在羅素回國之後發表了《中國問題》這一書中指出文化要相互借鑑,認為中國的漢字有三個缺陷。

羅素

第一就是認為中國的漢字字符比較繁多,不好認還不好寫,認為漢字就不像英文一樣,但是他這一想法並不是完全正確的。他認為英語是由26個字母所組成,所以在書寫上方便的多了,如果照這種方式來說,中國的漢字也是由橫撇豎等32種筆畫組成,就比26個英文字母多了幾個,所以說這種觀點是不成立的。其實對於我們國人來講,英語說實話是比較難學的,雖然只是那26六個英文字母,但是如果你要是少寫或者是兩個字母之間的順序顛倒,那就完全是另一個意思了。其實這並不能怪羅素,因為羅素當年來的時候,當時中國還是比較盛行繁體字的,但是現在隨著我們文化的改進,目前我們所學的漢字都是在經過簡化之後的簡體字,但是這是英語所做不到的。所以說,像羅素所說的第一個觀點,漢字書寫比較複雜,不容人被世人認知,但是在經過我們不斷的簡化之後,他的這一觀點現在越來不越被世人認同。

羅素

羅素的第二個觀點就是他認為漢字不方便字典的排序,沒有辦法使用萊諾排鑄機。這一觀點在當時也是不成立的,因為在當時我們就有自己的排序方法,在拼音還沒有出現的時候,用的便是部首或者四角號碼排序。他所說的萊諾排鑄機,在當時確實是受局限的,因為漢字不能上上面排版,但是眾所周知的是,我們的印刷術並不是浪得虛名。後來電腦出現了,剛開始的時候,我們的漢字也是不能往上輸,但是後來,我們國家也是解決了這個問題,所以羅素的第二個觀點也是被後人所打破了。

羅素

他的第三個觀點是,認為漢字很難表達外來詞語的意思,但是後來我們也是尋找了很多的方法去解決這一問題,主要由音譯、意譯和音譯加意譯等方式,後來我們更是將外來詞直接挪用過來。我們可以用音譯的方式將外語翻譯成我們眾所周知的漢語,比如將Abraham Lincoln,譯為「亞伯拉罕·林肯」,這是最直觀的一種變現方式,挪用指的就是像我們經常說的NBA等,所以說羅素他表達的第三個缺陷在目前為止也是被解決了。

羅素

當然羅素並不是只是指出了漢字不好的一面,他認為漢字字形具有的穩定性是獨特的,即使這麼多年了,我們依舊可以看得懂當時古人所著的古典文學,雖然我們國家每個地方的方言不同,但是至少能通過書寫來交流下來,後面普通話的普及更是方便了世人的交流,為祖國的穩定和統一做出了貢獻,正因如此,才能讓中華民族的文化源遠流長。羅素在當時所提出的觀點其實對於我們國家來說也是至關重要的額,正因為他所提出來的,才能讓我們更好地明白自己的定位所在,去不斷地反思改正,才有了我們今天的成就,對於漢字本身來說,她就是極具魅力的。

相關焦點

  • 英國哲學家羅素評價:漢字有三大「缺陷」,這些你認可嗎?
    在這個世界上,古老的文字並不在少數,但像漢字這樣古老並且仍在使用的文字卻是獨一份的。漢字作為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對周邊的影響很大,也有著獨一無二的魅力。但英國的哲學家羅素卻說,漢字其實有三個缺點,他為何這樣說?三個缺點又是什麼?
  • 漢字有缺陷?英國諾貝爾獎得主羅素一針見血:漢字有「三大缺陷」
    作為世界上四大文明古國之一,我國能夠延續五千多年,漢字的功勞不可忽視。可在漢字的漫長歷史中,它也備受爭論,其書寫複雜所導致的「漢字落後論」一度被廣泛認同。國內外的許多學者都曾認為漢字阻止了中國文化的發展,諸如英國著名哲學家羅素便提出漢字存在3大缺陷。那麼羅素所說的這3大缺陷究竟是什麼呢?讓我們一探究竟這背後的故事。
  • 英國大哲學家羅素:漢字有三大「缺陷」,他這麼說有道理麼?
    漢字,乃是中國獨有的文字,是中華民族區別於世界上其他種族的顯著標誌,雖說日文、朝鮮文中也有少量漢字出現,但它們無一不是來源於中國。據記載,漢字已有6000年的歷史,是當今世界上使用時間最長、唯一沒有出現斷層的文字,可以說,漢字是古人象形表意造字的結晶,與那些簡單易懂、拼寫而成的字母文字完全不是一個概念。
  • 英國哲學家羅素:漢字無法普及,有三大「缺陷」,指的哪三方面?
    漢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是伴隨著中國文明的誕生而誕生的,與此同時對東亞各國譬如說朝鮮、日本、韓國等國家的文字和文化都產生過重要的影響。不過現如今與英語的國際影響力比起來,還是有一定差距的。在這個問題上,英國大哲學家羅素:漢字無法普及,有三大「缺陷」,那究竟是哪三個方面呢?
  • 羅素指出漢字三大缺陷,限制漢字發展,可如今已被一一否決
    除了中國自身對漢字的不滿之外,來自英國的哲學家羅素也曾指明了漢字存在的三大缺陷。欲尋得病根就得先從源頭找起。漢字的演變我國古代有一個源於漢字起源的神話傳說——倉頡造字。這一說法被記載於《淮南子·本經訓》。
  • 著名哲學家指出:漢字存在一個重大的缺陷,也有一個顯著優點!
    著名哲學家指出:漢字存在一個重大的缺陷,也有一個顯著優點!漢字對中華文明的發展有著重要的意義,它是連接古今的重要橋梁,作為華夏文明的記錄符號,漢字的一筆一畫中,都承載了許多的內涵。著名哲學家在上個世紀二十年代參觀中國的時候,對我國的文化有了基本的認識,後來他在著作《中國問題》中指出,漢字存在幾方面的缺陷,一是在書寫的過程中,太過繁瑣複雜,當然現在的簡體字要簡單的許多。
  • 英國諾獎得主羅素:漢字無法普及,有三個「缺陷」,是哪三方面?
    漢字經過了數千年的發展,演變成了現今的方塊字,作為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它的影響力是非常巨大的,由於它是由象形文字演變的意音文字,因此它具有形象、聲音和辭義三種集一體的特性,這在全世界當中都是非常少見。 古代中國一直都是西方的嚮往之地,神秘的東方文明也讓西方學者痴迷,英國哲學家羅素就是其中之一。
  • 英國大哲學家羅素:漢字有3大缺陷,他指的究竟是什麼?
    可能是因為漢字的影響力很大,從上個世紀開始就有一大批西方名人對漢字進行了質疑,就連我國著名文學家魯迅也曾經發表過文章質疑我們的漢字存在某些問題。英國著名哲學家羅素相信大家都不陌生,羅素在出名以後曾受梁啓超的邀請來中國給大家講課,羅素的到來給當時的文學界帶來了很大的影響,而且他在中國呆了足足一年多的時間,在各個地方講課。
  • 魯迅提議廢除漢字,羅素卻說:漢字雖有三大缺陷,也有一顯著優點
    漢字經歷了從原始刻畫符號(比如距今約7762年的賈湖刻符)到最早成熟漢字(甲骨文)再到金文、篆書、隸書、楷書、草書、行書紛紛出現的過程,秦始皇滅六國後規定秦篆是唯一官方文字,漢字逐漸成熟定型,東漢時期出現第一本漢字字典《說文解字》。 再加上唐朝時期,雕版印刷術被發明,楷書作為「正體」漢字走向成熟,漢字的穩定性就更強了。
  • 英國學者:中國漢字有3個致命缺陷,與字母文字無法相比,為何?
    外國人覺得漢字難,其實小學生也覺得漢字難,再加上部分老師動不動來個罰抄寫,讓我們對那些筆畫多的字有了深深的恐懼。  漢字是中國傳統文化的載體,在我們心中自然有著無與倫比的地位,但在外國學者看來卻有很多缺陷。  英國大哲學家羅素(1872年—1970年)便曾經指出:中國人使用的漢字,相比字母文字來說,有3個比較致命的缺陷。上個世紀20年代初,羅素曾經應梁啓超邀請來中國講學近10個月,最後他根據自己切身的觀察體會寫了一本《中國問題》。
  • 大哲學家羅素說:漢字有一個重大缺陷,也有一個顯著優點!
    #文化#1921年,英國哲學家羅素是20世紀最重要的西方哲學家之一,分析哲學的主要創始人,世界和平運動的倡導者和組織者,還曾獲得1950年諾貝爾文學獎。《中國問題》是他關於中國的唯一一部論著。這本書集中反映了羅素對20世紀初中國社會問題的研究和判斷,呈現了他的中國文化觀。
  • 英國諾獎得主羅素:中國漢字有三大「缺陷」,究竟是哪三個方面?
    隨便一個字,一個偏旁部首,都可以在真正懂得漢字的人手上變成一個故事,乃至一部史書。不過,西方的文字發展歷史很「特殊」,所以他們不理解漢字的這種特點。英國諾獎得主羅素直言:漢字有三大「缺陷」,他指的是哪三方面?像羅素這樣的西方學者很多,他們看起來很「熱愛」中國文化,但是卻根本不可能走進真正的中國文化。
  • 李光耀直言:漢字「缺陷」明顯,不可能成為新加坡的通用語言
    惡禮樂之害己,而皆去其典籍。分為七國……言語異聲,文字異形。 漢字的起源可見,《說文解字·序》:黃帝之史倉頡,見鳥獸蹄迒之跡,知分理之可相別異也,初造書契。從上古倉頡造字開始,中國漢字在不斷演變中形成了今天所用的方塊字,作為世界上最古來的漢字,中國漢字影響力是巨大的。
  • 大哲學家羅素為何說:中國人是最優秀的民族,漢字卻有一個缺陷
    羅素還在《中國問題》一書當中說中國漢字有一個巨大缺陷。在羅素眼中,漢字是由表意符號組成,而不是字母。這為什麼會是缺點呢?如今全球的文字都在拉丁化(字母化),唯一保留了漢字只有中國和日本兩個國家,當年專家為了走向國際化也是建議廢除漢字,改用拉丁字母。
  • 英國哲學家羅素說:漢字有3個缺點,他具體指哪3個缺點
    漢字可以看作是我國人民智慧的結晶和文明的象徵,是國人的驕傲。  我國的文字非常博大精深,寓意豐富,但英國的大哲學家羅素卻說,漢字存在3個缺點,他具體指什麼?  羅素是19世紀,英國著名的哲學家、數學家、邏輯學家、歷史學家和文學家,他還是分析哲學的主要創始人,世界和平的倡導者和組織者。羅素在1850年,因在文學創造上的傑出成就,獲得了當年的諾貝爾文學獎。
  • 英國諾獎得主羅素表示:漢字有一大「缺陷」,他指的是哪方面?
    中國幾千年的文化一直受人追捧,因為世界上的很多文字都已經斷代,只有中國的漢字延續至今。而且相較於其他文字而言,漢字不僅歷史悠久,內涵也非常豐富。雖然現如今世界各地都推崇漢字,但是在很早之前,中國卻有幾個文學家、語言家多次提出要滅掉漢字。
  • 越南一直使用漢字,突然廢掉漢字後又強推拉丁文,現今效果如何?
    歷來越南與我國的關係較為密切,「越南」這個國民也是來源於我國清代的嘉慶皇帝,1945年8月,越南取得「八月革命」的勝利後,日本被逐出了越南,越南無產階級革命領袖胡志明發表了《獨立宣言》,宣布越南民主共和國成立。
  • 杜鋼建:為何英漢同源——英國人使用漢字的三大階段
    在如今英國地區的考古發現,歷史上英國人在不同時期一直在不同程度上使用漢字。華夏族群在過去幾千年間不斷移居英國地區,將漢字文化帶入該地區。英國人使用漢字的歷史大約可以分為三大階段:使用大湘西古文字階段、使用漢字字母文字階段和使用大湘西巫書文字階段。 一、使用大湘西古文字階段。距今大約6000年至2000年間,是英國人使用大湘西古文字階段。
  • 李光耀:漢字影響雖大,但「缺陷」明顯,不可能成新加坡通用語言
    漢字不只是在中國行得通,別的國家裡也有漢字的蹤影,《隋書》記載日本公元7世紀以前是沒有文字的,隋唐之後漢字傳入日本,日本開始用漢字來書寫。韓國也受到了漢字的影響,他們的古籍都是漢字寫的。亞洲各國文字或多或少都受到了漢字影響,新加坡這個華人人口數量佔據該國人口77%以上的國家就更是如此,漢字和漢語都是該國官方文字、語言之一,街上到處都是漢字寫的廣告牌。儘管漢字在新加坡的覆蓋率很高,但新加坡的總理李光耀說漢字有」缺陷,在新加坡不能成為通用語言。
  • 廢除漢字幾十年後,現在的韓國人是怎麼看待「漢字」的?
    對於老一輩而言,漢字意味著傳統,意味著歷史,如果看不懂漢字,就無法閱讀韓國的歷史書籍和文獻資料,對於文化的理解也會有缺陷。所以,韓國的許多中老年人還是以認識漢字(就算是不會讀也要以能夠看得懂為標準)為驕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