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都知道運動有益健康,很多父母都意識到了這一點,孩子剛上幼兒園就給報名了運動類的興趣班,一是開發孩子的興趣,二來還可以強健孩子的體魄,一舉兩得。
孩子定期進行一些適當的運動,不但可以起到促進體內循環、提高免疫力的作用,對於提高注意力、增強自信也有極大的幫助。不過不是所有的運動都適合每一個年齡段的孩子,以下4類運動就不適合讓孩子太早接觸,反而容易讓身體受傷。
這類運動常常讓很多孩子非常著迷,看到大哥哥或者大姐姐滑來滑去遊刃有餘,年紀尚小的孩子也躍躍欲試。這兩類器材往往不用報專業課,只要給孩子買來讓他自己嘗試就好。
不過無論是輪滑還是滑板,都需要較強的腳部力量、腿部力量以及較好的平衡力和應變能力,但較小的孩子肌肉力量還不能達到要求,反應能力和身體平衡能力也有待提高,所以通常情況4歲以下不建議學輪滑,8歲以下不建議玩滑板。
長跑和騎行屬於典型的考驗耐力的運動,特點是耗時長,耗氧快,全身都能得到鍛鍊,還能強健心肺功能,是年輕人最喜歡的一項運動。
不過這種強度較大的運動並不適合學齡前兒童,他們的身體組織發育還不夠成熟,進行時間長、強度大的運動可能會導致骨骼和肌肉組織受損,甚至因為缺氧導致心肺功能受損,於身體發育不利。
經常在網上看見年齡不大的孩子就練出六塊腹肌了,不過這對於太小的孩子並非是一件好事。孩子的發育規律通常是「骨骼」先行,「肌肉」隨後。
小孩子的肌群發育還不完全,如果大量進行機械類運動或者從事大人常練習的引體向上、伏地挺身等力量訓練,一是容易引起局部肌肉過於強壯,身材不勻稱;二來可能導致局部肌肉過早受到刺激變僵硬,失去正常彈性,於身體發育無益,建議10歲以下的孩子不要過早嘗試。
遊泳可以提高人的肺活量、幫助塑身,是一項非常適合成年人鍛鍊身體的運動,不少家長也都給孩子報了遊泳班。不過對於年幼的孩子而言,並不適合過早接觸比較專業的遊泳訓練。
2018年,世界衛生組織公布一項數據:全球溺水發生率最高的是1-4歲的兒童,其次是5-9歲,而且溺水死亡的機率高於其他意外事故。而更令人瞠目結舌的是,在這些溺亡的兒童中,大部分都是擁有相對嫻熟的遊泳技能的。
另外大量研究表明,幼兒神經系統發育尚不完全,學習遊泳存在諸多危險,溺水有10%的概率會對腦神經造成傷害。根據美國小兒科研究院建議,不建議4歲以下孩童參加遊泳訓練。
各位朋友,你家孩子多大了?家裡都給他報了哪些興趣班?歡迎大家相互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