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質量發展是時代最強音。2020年,山東高等教育在2019年全面起勢基礎上,乘勢而上,緊緊圍繞八大發展戰略和「十強」產業,高歌猛進,湧現出一大批「高質量發展」的典型高校。為更好服務我省高質量發展,形成叫得響、可複製的經驗,山東省教育廳與大眾日報聯合發起「高質量發展看山東·高校行」大型主題活動,同時重磅推出「會客廳·書記校長訪談錄」系列專訪欄目。本期節目,記者對曲阜師範大學黨委書記戚萬學進行了專訪。
戚萬學在受訪時表示,在非中心城市辦高水平大學,是一項開拓性的事業。在人才培養方面,學校堅持「以文化人」,構建傳統文化育人的特色體系。突出強化辦學的底色和特色,堅定不移地堅守師範教育的本分,擦亮傳統文化的特色名片。
記者:我們知道曲阜師範大學紮根孔子故裡,主張「以文化人」,那麼請問戚書記,學校為何如此重視傳承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呢?
戚萬學:簡單說呢,曲阜師範大學是設學孔孟之地孔子的故裡、儒學的發源地。重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和發展,既是使命使然,也是我們責無旁貸。具體說來,我想主要是基於這樣三點——
首先,傳承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黨和國家的重大戰略部署。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精神標識,是我們必須世代傳承的文化根脈,繼承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實際上也是我們中國共產黨始終不變的文化立場。
實際上文化的傳承發展是大學的固有屬性和根本的使命。你不論把大學看成什麼,是一個事業單位,是一個學術的機構等等,但是大學首先或根本上是一種文化的存在。所以這個文化的傳承、創新、研究、應用是大學固有的屬性,失去了這個肯定不是大學。而且正是這一點,也就是文化的傳承和發展,是大學區別於其他的任何機構、任何組織的這樣一個身份性的、或者是一種組織性的特性。
第三個層面,對於曲阜師範大學來說,傳承發展優秀傳統文化是一個天然的使命。因為曲阜師範大學是一所因孔子而生的大學,國家在這個地方設學建校,其實很重要的一個使命和任務就是要傳承文化和教育的這樣一個根脈。所以這是它的一個初衷,就是傳承文化和教育的薪火,辦具有中國風格、中國精神的大學。
記者:那麼在擔當「為國弘文」使命方面,學校黨委又是如何發揮引領作用的呢?
戚萬學:好的,謝謝。學校黨委在辦學治校當中,它的主要作用就在於把方向、謀全局、謀大局。當然,在「為國弘文」這樣一件事情上,實際上黨委的作用也是如此。在這裡面我覺得,首先我們當時解決的主要是個辦學理念的問題。對曲阜師範大學來說,文化的傳承和發展不像一般的學校。我們過去講人才培養、科學研究、社會服務,然後是文化傳承,所以對一般的學校來說,可能文化傳承是個軟的指標,是一個隱形的指標。對我們來說是個顯性的,而且是有「體」的這樣一種意味,它不是「用」而是「體」,是本不是末。
所以從辦學理念,我們首先解決這樣一個問題,在這樣一種理念的指導下,學校黨委非常明確地提出,文化要從學校的辦學手段、強校手段上升為立校根基。所以學校第八次黨代會就明確地提出「建設具有卓越文化追求、獨特文化標籤和鮮明文化特色的突出文化優勢的大學」的這樣一個目標。
實際上在學校的大學章程裡面,也把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推進傳統文化的研究、傳播、交流,作為我們學校重要的使命擔當。在我們的「十三五」規劃裡面,就更是把「文化立校」作為學校的一個非常重大的工程來實施的。這裡面提出了以「學術、學生、學者」為中心來打造五大工程,主要的目的也是為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弘揚,這裡面也體現了我們學校黨委在整個的把方向、謀全局、謀大局上所做的努力。
記者:曲阜師範大學在推進文化「兩創」方面有哪些舉措,取得了哪些成效呢?
戚萬學:總結我們這幾年在推進傳統文化「兩創」工作,這個可能主要在以下幾個方面,我們做了一些深入的探索,同時也取得了系列的一些成果。
有這麼幾個方面,一個是在人才培養方面,堅持「以文化人」來構建傳統文化育人的特色體系。這裡面我們又做了這樣幾項工作,一個就是堅持優秀傳統文化進課堂、進課程。第二個就是堅持優秀傳統文化融入思政教育,這裡面我們開發了「馬克思主義指導+儒家優秀文化滋養」這樣一個思政課程的教學體系。第三就是堅持優秀傳統文化融入「第二課堂」,通過打造精品的校園文化活動和學生社團,來潛移默化對學生進行影響。第四就是打造以文化人的「隱性課程」。
第二方面,在科學研究方面,堅持守正開新,著力打造具有儒學特色、曲師風格的哲學社會科學。這裡面一個就是在學科方面我們進行交叉融合。在儒學的學科方面,我們現在基本上跨文史哲教等七個博士一級學科,有六個博士後流動站。在這些學科裡面,每一個學科我們都要求要單獨地設立儒學的研究方向或研究領域。第二個,就是在這個學者方面,我們注重了引培並舉,彰顯一個集群的優勢。學校這幾年實行的人才強校、引培一體的這樣一個高端人才的聚集工程,就在所有的哲學社會科學領域學科來布局儒學和傳統文化的研究人才,也專門出臺了儒學人才的引培的方案。
第三就是在傳播交流方面,我們堅持內外並重,既擴大「話語圈」又增強「話語權」。這裡面首先我們要寫好儒學的文章,打造智庫平臺。第二個就是擦亮「孔子名片」,促進交流互鑑。我們學校在海外的孔子學院有兩所,實際上從整個的數量來看並不是很多,但實際上這兩所孔子學院辦得都是非常的好。其中一個加拿大的孔子學院,是山東省第一所在海外設立的孔子學院,而且這所學院也獲得了「全球先進孔子學院」的稱號。
第四個,在文化的普及方面,我們堅持成風化俗,構建優秀傳統文化的普及樣板。包括像建設中國教師博物館、聚力傳統文化師資隊伍的培訓、助力山東省援疆工程等等,這些都體現了學校在文化的普及傳播方面應有的擔當和我們的一些做法。
記者:今年是「十三五」收官之年,回顧五年來的事業發展,咱們學校主要的發展經驗有哪些?請您為我們介紹一下。
戚萬學:好,謝謝。「十三五」時期對曲阜師範大學來說,是開啟一個新的甲子徵程、建設孔子家鄉百年學府、向高水平大學跨越攀升的一個關鍵時期。現在看來,經過五年的持續發力,「十三五」規劃的目標任務圓滿完成,事業的發展是持續向上向好,綜合實力、社會聲譽也是不斷攀升的。總結「十三五」以來的發展,我覺得經驗談不上,但是有幾點體會和心得吧。
一個就是讓我們強化了目標的引領,這個學校把全體曲師人的共同願景作為引領發展的旗幟。我們在「十三五」規劃當中提出、第八次黨代會也明確地確立 「建設孔子家鄉一流大學、復興曲園榮光」這樣一個願景,實際上是清晰地回答了我們要建什麼樣的曲師和怎麼樣建曲師的這樣一個核心問題。
第二,就是堅持以人為核心的要素,在匯聚人才、凝聚人心、激發人力上做文章,這是我們學校近五年來事業快速發展的根本和動力源泉。
第三,就是堅持以創新促發展,如何在事關學校發展的重點領域搶先半步、搶先布局、爭得先機,對我們這樣一個在非中心城市辦學的大學來說是要思考的問題。其實我們這幾年像首創建設中國教師博物館、在國內高校中率先謀劃教育大數據研究、實施學科分層、科學研究的PI制等等,這些我們都是走在前面的,這個也是我們體會的比較深的。
第四就是堅持以強特色為固本的法寶。對強特色來說,我們感覺現在是兩大塊,一個就是要堅守教師教育的本分和底色,另外一個就是要強化弘揚優秀傳統文化的特色。
第五就是堅持把黨的全面領導作為統攬全局、把舵定向的有力保障,充分發揮黨委在把方向、管大局、抓大事、作決策、保落實上的作用,來推動全面從嚴治黨向縱深發展,淨化政治生態,來確保各項事業改革發展行穩致遠。
記者:面對即將到來的「十四五」,科學制定事業發展規劃,事關開好局起好步。那麼咱們學校如何繪好「十四五」發展藍圖呢,請您為我們介紹一下。
戚萬學:「十四五」時期,也是我們國家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向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邁進的一個關鍵時期。對我們學校而言,「十四五」時期是我們全面推進高質量發展、創建高水平大學的爬坡攻堅的階段。
具體來說,可能我們重點要把握好以下幾個方面——
一個就是突出高質量發展這一主題主線。因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實際上高等教育也進入了一個高質量發展、內涵發展的一個新的時代。所以這就要求我們在謀劃「十四五」規劃時,要緊扣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的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和我省的科教強省的這樣一個戰略,在目標設計上要對標高質量,在發展理念上要體現高質量,在發展的方式上要轉向高質量,真正通過質量更優、特色更強、水平更高的內涵式發展,來推動學校邁上高質量發展的新臺階。
第二就是要突出強化辦學的底色和特色。實際上具體來講呢,就是兩個堅定不移,一個就是堅定不移地堅守師範教育的本分,突出師範教育的底色,不能有名無實,言師不師,從理念、目標、培養的模式等方面來系統地實施「新師範」的這樣一個建設計劃;第二個就是要堅定不移地擦亮傳統文化的特色名片,來進一步完善以孔子儒學為特色的教育、學科、科研、學術體系和交流傳播體系,來探索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兩創」的一個成功範例。就是在高校裡面怎麼樣把傳統文化來引入校園、引入課堂、進入學生的思想和行動。
第三就是突出人本導向,這是我們五年來一個成功的依靠。而未來五年的發展,我們仍然要依賴堅持人本導向,推進「四個回歸」,人才培養中心地位進一步加強,教育教學的質量實現新的提升。堅持把人才作為第一資源、作為事業發展的根本所在,健全人才的「引育用留」這樣一個機制,完善人才的評價辦法,形成各類人才的職業發展和全面成長的一種制度環境,來匯聚高水平的師資隊伍。
第四點,就是突出改革創新驅動。新時期我們感覺在非中心城市辦高水平大學,是一項開拓性的事業。必須解放思想,以綜合改革來驅動創新發展,打破限制思想、制約發展的條條框框,來聚焦難點、痛點、堵點,統籌推進學科建設、教育教學、科學研究、開放辦學、資源配置、支撐條件等方面的綜合改革,來激活新階段發展的制度生機和活力,同時要加快我們的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現代化,構建形成新的發展格局。
當然,還有涉及辦學治校的方方面面,我們也會根據經濟社會發展和高等教育發展的新的趨勢、新的變化和新的要求,做出一個辯證的系統的全面分析研判,切實把引領未來五年發展的戰略思路提煉出來,來細化為具體的工程、項目、措施,編制形成高質量的規劃藍圖,推動關鍵性、引領性的改革發展任務率先起步,為「十四五」發展開好局、起好步。
策劃:蘭傳斌 王桂利
統籌:單青
拍攝/剪輯:張召興 劉斐
記者:單青 李揚
設計:張召興 於海員
大眾日報客戶端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