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導孩子,千萬不要用詛咒式的話——獻給為父為母者

2020-09-18 諸心非心

現代社會生活節奏快,社會壓力大,做父母的,都想給孩子創造一個有利於子女事業騰飛的條件。於是拼命賺錢,然後尋找各種課外班,一天八樣輔導課,恨不得把錢全一下子灑出去,把孩子教成全能型人才。可結果往往是費力不討好。而且使得有不少孩子情緒抑鬱低落,經不起一點打擊。也許家長很委屈,孩子可能也覺得委屈,大家都委屈:為什麼這麼樣的辛苦努力,結果卻適得其反?

回想回想,你在教育你家孩子的時候,有沒有因為自己的情緒不好,受了外面的氣,然後不管不顧的灑給孩子氣受的時候?有沒有因為自己家孩子學的慢,就不管人家努力不努力,一股腦對自家孩子罵罵咧咧,甚至動手的?有木有?


我家小女小時候學電子琴,有一個家長,因為自己的兒子一連幾遍都彈的不好,勃然大怒,在課堂上當著老師和眾家長大罵其子「我弄死你」,搞得大家都很尷尬,使勁的勸他,可憐他的帥兒子嚇得連哭都不敢了。後來不到一個月就退學不彈了。再有一個女孩的家長(那時孩子都只有六七歲),因為小姑娘學的慢,也是在課堂上惱怒的說「你就是只豬!你氣死我算了」。結果也沒堅持多久,只談到電子琴三級就退了。

還有一次,去年在某公園,有一家三口,本來快快樂樂的遊園,不知何時母子吵了起來,不到十歲的兒子哭哭啼啼,非要他媽媽道歉,他媽媽為了自己的尊嚴,反倒大聲呵斥謾罵,把個好兒子生生罵跑了,到處找不到,趕緊報警解決了事,還好沒出意外!


這就說回本文的正題了,教育孩子,千萬不要詛咒。俗話說好言一句三冬暖。對著一杯水,你愛它它就是甜的,罵它它就是苦的。我有親歷親證的。

去年的盛夏,我專門做過一個實驗,用兩個小碟子,盛了一樣多的米飯,一個放在東陽臺,一個放在西陽臺。我對著東陽臺的米飯天天讚美,對著西陽臺的米飯天天詛咒。過了三天,東陽臺的米飯居然發出了清香的氣息,顆顆晶瑩透亮,一點都沒壞,連水分都好像沒有流失,著實奇怪。而西陽臺的那碟子米飯就慘了,連長毛的機會都沒有,直接黑了臭了,實驗不得不停下了,我把他們都倒掉了。可惜當時沒有想到拍張照片。


米飯米粒都尚且如此,何況是有知有覺有思想的孩子。許多孩子,他(她)來到這個世界,就是懷著愛你的天性來的。孩子是一張白紙,你畫什麼他就是什麼。你的壞情緒和詛咒謾罵,也許一時半會不會對孩子造成影響,可是一點一滴的積累著因果。那種累積的效果會慢慢的顯露出來,時間長了會越來越明顯,對孩子人生成長路上的人格、情緒的完善,甚至今後的成才道路的直與彎,都有著大的影響。


只要是謾罵(無論何種原因引起),在宗教中都叫做妄語,妄語就是不真實的話。世上的五大正教,儒、道、釋和清真、基督,無一例外都是要求不妄語的。何況,一個家族的崛起,往往需要幾代人的努力奮進。為了自己的家族的前程,為了自己孩子的前程,要養成不詛咒孩子的習慣。不詛咒的前提,是做到控制自己的不良情緒,不能把「負情緒」帶給你的下一代。


俗話講,貴人語遲。我們給孩子講道理、教育孩子時,如果感覺自己情緒不對,可以先控制一下,正正心,整理好情緒,事先考慮一下話說出來對孩子的影響,他能不能接受。慢慢的養成習慣,長此以往對自己、對家庭、對孩子都有好處。和孩子平等相處,最好不要擺出一副高高在上的樣子和他說話,這樣一來,效果可能反倒好得多。


我們這些既做兒女又做父母的,真真的不容易,既承擔著一個家庭的重擔和責任,又容易招致孩子的不信任感,費力不討好。但是,為了個人、孩子和家族的前途,需要忍辱負重一下。何況,修正一下自己的情緒和話語,不是一件傷自尊的事情,很值得去做一做。

相關焦點

  • 求子篇-以母為基,以父為楯
    俗話說,母肥子壯,能否活到天賦予我們的百年壽命,或者少打幾折,要靠母親之基、父親之礎。「基」,我們一般叫地基,是埋在土下看不見的。雖然看不見,但我們都知道地基必須要夯。地基夯不實、築得不堅固的話,房子是沒法蓋高的。「礎」是什麼呢?
  • 中國式家庭「長兄為父,長嫂為母」,誰為我們想過?
    作者:寶寶知道 佳奇媽媽中國人,自古以來都說這個長兄如父,說的是年長的哥哥得像父母一樣,照顧弟弟或者妹妹,他們有什麼需要的時候,你得伸出你的雙手去支持,幫助弟弟妹妹渡過難關。老公初中畢業時,考慮到家裡沒錢供兩個孩子上學,所以做為老大的他,從小懂事聽話,就把讀書的機會讓給了弟弟,自己選擇了出門打工。老公打工回來工資全部交給父母,弟弟上學回來,看到哥哥買的衣服好看點,便拿到學校穿,要知道,那個時候老公可是想了又想才買那一件衣服,好幾百塊錢呢?
  • ​為父為母(散文,心理篇)
    父愛如山,母愛似海,為父母者,必為之計深遠。都說中國的父母是最辛苦的,中國的孩子卻是最幸福的。跟西方國家相比,我覺得是這樣,中國的父母為子女的付出,堪稱世界之最,他們似乎樂此不彼,一代一代,一直——延續……。
  • 詳解《天主經》的開始句:在天我等父者
    父者本祈禱的第一個詞,根據天主的命令和安排,是父者。我們的救主當然可以用其他的詞來開始本祈禱,來表達更神秘的意義,比如,上主或者創始者等。但是,他忽略了所有這些表達,因為這些表達更激起敬畏,所以取而代之的,祂使用了一個能激起信心和愛的詞,讓我們求天主。因為,還有什麼詞能比父者更親暱,用來表達沉溺和柔弱的?
  • 請不要再對媽媽說為母則剛了
    不知道什麼時候「為母則剛」變成了對媽媽最高的誇讚。仿佛如果沒有被別人說過這句話,那你一定不是一個合格的媽媽一樣。而我聽到這些詞反而有種被冒犯的感覺,這個詞天然有種把媽媽所付出的一切變成了理所應當。一句「為母則剛」把媽媽的付出變成了「你應該的」,這碗毒雞湯真的有點難以下咽。孩子不只是媽媽一個人的,爸爸也要承擔起養育孩子的責任,不要再用「為母則剛」變成逃避自己責任的遮羞布。不要再讓「喪偶式育兒」出現在自己的孩子以及伴侶身上。
  • 為什麼老人說「母在不慶生,父在不留須」?要教給你的下一代
    就比如說這一句「母在不慶生,父在不留須」。老祖宗為什麼要如此說呢?母在不慶生這句話的意思很簡單,就是母親在世的時候,不要大張旗鼓地過生日。老祖宗為什麼要如此教導我們呢?俗話說:兒的生日,母的難日。母親十月懷胎,又經歷了世界上最痛苦的時刻,我們才得以降生。沒有什麼比生孩子最疼痛。
  • 為母則剛和為父則柔
    我們總說「為母則剛」,這句話在我看來無形中給媽媽這個角色增加了很大的壓力。你不能再怕蟑螂老鼠,因為你的孩子比你更怕;不能再擔心天黑有鬼,因為就算有你也會為了孩子打趴它。可是我想說,為什麼只有媽媽們要「為母則剛」?
  • 年輕人留意「母在不慶生,父在不留須」,老祖宗的話,不是沒道理
    ,今天咱們要說的是這句俗語「母在不慶生,父在不留須」,這是什麼意思呢? 母在不慶生 其實單從字面意識,咱們都應該能夠理解的出來吧,字面意思就是如果母親在世的話,是一定不要給自己慶祝生日的,這是為什麼呢?
  • 臺灣一獸父強姦6歲女兒還逼看A片 女兒詛咒父死
    臺獸父亂倫還逼6歲女兒看A片 女咒父當鬼無法投胎  中國臺灣網7月21日消息 據臺灣 《蘋果日報》報導,臺中市一名獸父多次毆打6歲女兒,還播A片給她看,逼她學A片替他口交。讓女兒痛苦得「想變成巫婆詛咒爸爸死、讓他當鬼無法投胎」。
  • 為孩子的恩賜禱告 你以為的那些短處是神給的操練恩賜的機會
    而我們做父母的,就是要留心這些神給的恩賜,因為這會是一條看到神將來在孩子身上旨意的線索。對神的命定的感知能鼓勵孩子,學習去認識他們的恩賜,能幫助他們更清楚認識神將來會如何使用他們。為孩子的恩賜禱告,也能幫助孩子不錯用神給的恩賜,了解恩賜被錯誤使用時,可以幫助父母停止專注孩子的負面的個性,而開始培植其中所藏的天賦與才能。
  • 女本柔弱,為母則剛的下聯是什麼
    當時黃小棟正在學校上課,他的爸爸是由孫紅雷飾演的黃成棟回國前最後一次去學校看兒子,恰巧碰到有人持槍襲擊校園,黃成棟慌忙穿過驚慌失措出逃的人群,在教學樓上找到了兒子,卻和襲擊者撞上了,正當襲擊者端起槍瞄準射擊時,黃成棟毫不猶豫的惡狠狠地向又高又大的劫匪撲過去,一下把劫匪按倒在地,一頓猛打,不由反擊,直到警察來到把劫匪帶走,很多人被這個畫面深深地震撼到了。
  • 家有「父愁者」是怎樣的體驗?孩子常做的幾件事,讓人愁並快樂著
    可是等到娃們長大後,才發現每一個「小優點」背後,都伴隨著一些「小意外」,天使寶寶變成了讓家長哭笑不得的「父愁者」。「父愁者」寶寶,每天都在做什麼?之所以叫可愛的寶寶是「父愁者」,是說他們讓家長很犯愁,網友更是把這一類孩子形容成「父愁者聯盟」。
  • 2016考研英語單詞:標記為父,重複為母
    但是,考生們不要忽略一點,通常來說,大家每天會被各種各樣繁雜的信息所 幹擾,例如學校發生的新聞,社會熱點,八卦等等,這些「無聊」的信息會佔用考生很多心思。所以,在選擇最佳背單詞時間的時候,我們要儘量避開信息繁雜的時 間段,從這個角度來說,建議考生至少在早上起床後一個小時以及晚上睡前30-40分鐘來背誦單詞。這兩個時間受外界信息幹擾度最少,也最能集中注意力。
  • 年輕人,應該牢記這句俗語:「母在不慶生,父在不留須」
    比如說,年輕人,應該牢記這句俗語:母在不慶生,父在不留須!為何說「母在不慶生,父在不留須」呢?我明白意思後,被深深感動了!1、母在不慶生 釋義:母親如果在世的的話,不要為自己過生日;我們可能不記得父母的生日,但是父母一定記得我們的生日,因為我們出生的那天,就是他們當上爸爸媽媽的那一天。
  • 為愛發聲·一起炫「父」|甘肅司法行政系統「父親節」活動徵稿啟事
    為愛發聲·一起炫「父」|甘肅司法行政系統「父親節」活動徵稿啟事 2020-06-02 05:0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老而不死是為賊」,孔子一句罵人的話,說出了年輕人的心聲
    幾千年的傳統文化教導我們要尊老愛幼、兄弟和睦、鄰裡和諧。孝敬老人是人之所以為人的基礎,更是維持家庭和諧、社會安定、民族延續、國家繁榮的根本。但是在《論語》中,孔子,這個儒家學派的開山祖師,卻一反常態地罵出了「老而不死是為賊」這句近乎於詛咒的話,其中原因或許可以反映出當前年輕一輩對極個別為老不尊的老年人的心聲。
  • 不要讓孩子被聰明詛咒
    有些父母,經常誇獎孩子。「寶貝你學真快,你真聰明」父母認為鼓勵孩子,幫孩子增強自信心。孩子接收這些信息,會這樣想。如果我學習不那麼快,我就不聰明了。把速度和聰明聯繫起來,因為快,所以聰明。他會為了維持自己聰明,不再挑戰高難度的任務。
  • 為母則剛?請不要再給我灌輸這樣的「毒雞湯」了!
    孩子一直哭,我怎麼哄都哄不好,我想這樣嗎?她不睡,我也不能睡,可又有誰心疼過我呢?所以那段時間我真的特別難過和委屈,他們不但不安慰我,反而告訴我,誰都是這麼過來的,為母則剛,別太矯情了!聽到這樣的話,若不是還在坐月子,我非搬出去住不可!
  • 何為「為母則剛」?奉勸女人別喝這碗毒雞湯
    我們可以為孩子暫時放慢自己追求喜歡東西的步伐,但是並不代表有了孩子就要放棄自己的人生追求和理想。我們永遠不能放棄理想,正因為理想我們才對生活感到希望和美好。「男人本剛,為父則弱」喚醒自己的另一半當我們提出男女平等時,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注意到,當我們有了自己的家庭,自己的孩子「女子本弱,為母則剛」就離我們不遠了,為什麼這麼說呢?
  • 準媽媽們,如果別人詛咒你的孩子,你會怎麼辦?
    這番惡毒的詛咒徹底激怒了初為人母的她。十月懷胎,如此辛苦,想必每個生之為母的人都清楚。作為公眾人物,也是因為工作需要,在拍完某電視劇後,她還需要給劇中人物配音。可是好多頁劇本裡,時常有大段痛徹心扉歇斯底裡的哭戲。如果孕婦在懷孕時太過激動,也會影響到腹中胎兒。彼時,她肚子裡的孩子只有4個月。糾結了很久,她還是決定親自上陣。可想而知,辛苦十月,誕下的孩童,竟然被人惡毒詛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