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說中,古聖伏羲畫八卦,靠的是觀「象」於天,觀「法」於地。
古者包犧(伏羲)氏之王天下也,仰則觀象於天,俯則觀法於地,觀鳥獸之文與地之宜,近取諸身,遠取諸物,於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類萬物之情。《繫辭》
那麼,伏羲所見這個「象」是什麼,「法」又是什麼?
其實都是「數」。
更確切地說,是《易本命》中所記載的,九九八十一的律數。
一、四馬生八卦
我們說過,人們熟知的「四象生八卦」(出自《繫辭》),在帛書本裡寫作「四馬生八卦」。
帛書裡的這個「馬」,並不是錯別字,而是特指天上的龍馬:房宿。(「房為龍馬」《孝經說》)
所以,伏羲畫卦時觀象於天,實際上是在觀察天上的龍馬之象。
這匹龍馬,就是傳說中身上繪有河圖的那匹龍馬。它從銀河從躍出,正是「河出馬圖」傳說的根源。
《禮記·禮運》:「河出馬圖」,孔穎達疏引《尚書中侯·握河紀》:「伏羲氏有天下,龍馬負圖出於河。」
房宿龍馬又稱天駟,由四顆被視為馬的星組成,這四馬,就是伏羲畫八卦的來源,所以說「四馬生八卦」。
究竟這房宿的四馬如何產生了八卦?答案就在《周易》的《屯》卦中。
我們在上一篇中說過,《屯》卦的「乘馬班如」,暗喻的是天數「三」和地數「四」的相乘。
四個三連續相「乘」,三三而九,九九八十一,就得到了八十一這個「乘馬班如」的黃鐘律數。
傳說中的伏羲,便是從九九八十一這個「九九之數」中,造出了八八六十四卦。
「虙戲(伏羲)作造六峜以迎陰陽;作九九之數以合天道。」《管子·輕重戊》
巧的是,我們說過,伏羲的真身其實是天上的大角星(詳見周易天文曆法密碼系列),如果以黃鐘律九九八十一為宮聲,則八八六十四的卦數,恰好就是角聲的律數,「角」,就是大角星的角!
九九八十一以為宮。三分去一,五十四以為徵。三分益一,七十二以為商。三分去一,四十八以為羽。三分益一,六十四以為角。《律書》
大角星伏羲畫八卦的寓言,正是來源於這角聲的律數六十四!
二、觀「法」於地
自古以來,律法二字都是連在一起說的。
以律為法,是古人的基本共識。
而九九八十一的黃鐘之律,就是律數的基本法則。
「黃鐘紀元氣之謂律,律者,法也,莫不取法焉。」律,法也,莫不取法焉,蓋六律之密必無毫釐圭撮黍累之差,立法者皆應如是,故亦以律名」。《漢書.律曆志》
那麼,九九八十一的這個黃鐘之「法」,究竟是怎麼從地上「觀」出來的呢?
原來,《周髀》已經說過:「數之法,出於圓方,圓出於方,方出於矩,矩出於九九八十一」。
九九八十一這個數的「法」,便是從「方圓」的「方」上來的。
天道曰圓,地道曰方。九九八十一的律「法」,出於地道之「方」
「方法」一詞,原來就出自這裡。
三、還是那匹龍馬
巧的是,我們說過,房宿這匹龍馬的本名,就是「方」。
戰國時期曾侯乙墓漆箱蓋的天文圖上,所寫的二十八宿之名中,房宿的本名正寫作「方」。
在《周易》的坤卦爻辭中,那個「直方」的「方」,同樣也是指的這顆房宿:孟冬十月的凌晨,房宿正見於東方,所以說「直方」。(直,正見也)
坤卦爻辭中提到「方」,又說「利牝馬之貞」,並不是隨意而道的,而是重點指示了天上的這顆名叫做「方」的龍馬之星。
房宿這四顆星,正是「數之法」的起源,也是伏羲立周天曆度的根據。
巧的是,我們還曾說過,古代的「馬」,還有算籌的意思,本身便是用來計數的工具。
巧嗎?還有更巧的。
未完待續。
本文為數說《周易》系列不知道第N集,欲知前事後事如何,且看上回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