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齡學生胡宗南,無視蔣介石,堅持送別周恩來,只因周從不嘲笑他

2020-08-25 種花家傳奇

儘管黃埔軍校的領導和教官在涉及紀律問題時非常嚴厲,但是在平日裡教官們是學生的良師兼益友。

尤其是一些年輕的教官和軍校前幾期留校的學生教官,因為和學生們年齡相仿、志趣相投,加上擁有同樣的革命意志、同樣的青春情懷、同樣的沸騰熱血,所以很容易受到學生的愛戴,彼此結下深厚的友情。

最受學生愛戴的應該是軍校的第三任政治部主任周恩來。

周恩來在黃埔軍校時年僅26歲。他精力充沛、思想敏銳、才華橫溢,因此受到學生的尊重;加之他沒有任何架子,又和學生們年齡相仿,因此很快和學生們打成一片,被一群朝氣蓬勃的青年人環繞。在課堂上,他是學生們的好老師;平時,他又是學生們的好朋友。

周恩來喜歡晚上找學生進行個別談話,他是一名共產黨員,但對於學生,他&34;因此他的魅力不僅吸引了軍校內的中共黨員學生,也吸引了國民黨學生,受到了幾乎所有學生的愛戴。

胡宗南就是其中的代表。胡宗南手持廖仲愷的手令考入黃埔軍校後,勤奮認真、執著好學,進步很快。作為一個有上進心的學生,胡宗南對教官們都很尊重,但他尤其敬重周恩來。

胡宗南(中間)

周恩來雖然年齡比他小,但是閱歷豐富,留過洋,見過大世面,加上知識淵博、多才多藝,因此胡宗南對周恩來非常敬重。胡宗南對周恩來的敬重,在於周恩來對他的鼓勵。

在軍校期間,胡宗南因為年齡大和同學們共同語言少,演個話劇之類的還經常受嘲笑,因此內心裡渴望像別人一樣得到賞識。學著寫劇本的胡宗南,寫好之後,畢恭畢敬地交給周恩來,希望得到他的指點。儘管寫得不好,可是周恩來並沒有嘲笑或批評他,而是給他提出了修改意見。

胡宗南覺得這個人不僅學識好,人品也好。一來二去,胡宗南不僅把周恩來當作老師,更當成朋友。周恩來也覺得胡宗南不是等閒之輩。事實的確如此,不僅周恩來發現胡宗南不簡單,校長蔣介石也覺得這個小個子是個可塑之才,於是召見他談話,以同鄉關係鼓勵他,希望能和他成為&34;,而胡宗南最後也確實成了蔣介石的人。

胡宗南與蔣介石

1926年3月20日的&34;發生後,國共分裂已現端倪。5月又發生了整理黨務案,即將共產黨人排擠出國民黨的主要領導崗位。所以周恩來也被迫退出國民革命軍第一軍,不再擔任第一軍副黨代表和政治部主任,離開黃埔軍校和國民革命軍。

這個時候,國共分裂的態勢已經很明顯了,受到蔣介石器重的胡宗南不可能不了解。但是在周恩來走的時候,胡宗南仍然牽頭組織周恩來的學生去送別他們的這位老師和朋友。可以看出兩人的感情真的不一般,也可以看出周恩來真的是黃埔一期生的良師益友。

被學生們視作良師益友的不只有周恩來,還有很多人,比如當時就有著&34;之稱的學生總隊長嚴重

嚴重敬業、嚴格,他不僅是學生的良師,還是益友。

&34;嚴重

嚴重對學生非常關愛。比如1926年1月間,那時黃埔三期已經停止上課,準備畢業了。因此閒下來的學生,也就不怎麼守紀律了。一天下午,一些同學沒有請假就偷偷跑到平岡升旗山去玩,不料竟被教育長鄧演達碰上了。

鄧演達勃然大怒,回到軍校立刻緊急集合,把學生們痛斥了一頓,並且把緊急集合遲到的所有人,一律關了禁閉。由於人太多,禁閉室放不下,於是統統關在了一個大教室裡。按說這事是學生們犯的錯,關上三天也無可厚非。但是嚴重心腸軟,到了晚飯時候,就替學生們求情去了,學生們這才被放出來。嚴重的這種菩薩心腸,肯定也受到學生們的敬重和親近。

嚴重對學生的關愛,還體現在他對困難學生的幫助上。有一次,軍校第三期一個姓蕭的學生突然接到家裡的來信,稱家鄉湖北英山遭遇嚴重旱災,家裡人的生活沒有著落。這個學生非常著急,卻又沒有什麼辦法。

嚴重知道這件事後,便開導學生讓他安心學習,他來想辦法。當天,嚴重就給他在上海的朋友付慧初寫信並匯款,請他幫忙把錢寄到姓蕭的學生家裡,幫助他的家人渡過難關,但是他又要求付慧初不要透露他的名字

後來,這個學生接到了家信,得知家裡已經渡過難關,特地給付慧初寫信,感謝他的慷慨相助。等付慧初回信解釋之後,這位同學才知道暗中幫忙的是嚴重。

除了周恩來、嚴重這些當時在軍校比較出名的教官,還有一些基層軍官,也成為學生敬重的師友。他們因為平凡的點滴舉動而深深感動了學生,學生們也一直牢記著他們對自己的關懷。

黃埔四期生何崇校曾講過一個他心中的良師益友的故事。到了黃埔四期的時候,軍校的經費相比第一期、第二期時已經多了不少,但仍然不充裕。軍校的學生們都沒有棉衣,全連僅有六件,每個班還不到一件。隆冬的嶺南,夜裡非常冷。學生們蓋在身上的只有一床薄薄的粗軍毯,有些學生確實會覺得冷。每到熄燈號響過不久後,他們的連長便到寢室視察學生睡得怎麼樣,連長後面跟著一個勤務兵,捧著那六件棉大衣。一旦看見有學生稍動或聽到噴嚏聲,這位連長便會到那學生枕邊輕聲問:&34;如果聽到說&34;,他就輕輕地將一件棉大衣蓋在這個學生的身上。所有的學生都為此而感動,對這一兄長似的連長充滿愛戴。

這位連長的名字,叫陳賡。

還有些教官,因為他們的一身正氣而贏得了學生的尊重。黃埔第三期學生宋瑞珂就回憶了他們第七隊的隊長範藎

範藎(1899-1938),江西豐城人,畢業於保定陸軍軍官學校。他精明強幹、認真負責、關愛學生。不過他對學生的關愛是通過嚴格要求表現出來的。

第七隊有一位學生奉命調東徵軍任連黨代表,但臨行前一天的黃昏,他在校內偷著吸菸,被範藎發現。範藎罰他夜間站崗兩小時,並對他說:&34;

範藎並沒有因為學生即將赴任新職而放鬆紀律,反而嚴肅認真地教育他,使他知道了怎樣才能做一名合格的軍官,那便是帶頭遵守軍紀。他的做法讓所有同學在受到教育的同時,也體會到他的人格魅力。

相關焦點

  • 宋美齡生日,周恩來做了什麼事情?讓蔣介石說:「不能殺他」
    周恩來在還沒有遇見毛澤東之前,是蔣介石的得力助手,北伐戰爭之時,蔣介石曾說:「沒有恩來,我穩定不了局面!」深得蔣介石賞識的周恩來,後被蔣介石任命至黃埔軍校擔任政治部主任一職。是當時國民黨裡面,公認的最有前途的一位政治新星,然而蔣介石最終還是沒能留住周恩來,只因國民黨太腐敗,蔣介石卻放任不管。周恩來與宋美齡相識還得感謝蔣介石,那是1936年12月12日,愛國將領張學良和楊虎城在西安發動兵諫,軟禁來西北軍視察的蔣介石,其目的就是逼迫蔣介石聯合共產黨抗日。
  • 潛伏在胡宗南身邊長達12年,毛澤東評價熊向暉:一個人能頂幾個師
    正是在這個時候,胡宗南效仿蔣介石培養陳布雷的作法,希望能培養一班忠於自己的高級幕僚,遂在湖南成立了一個叫「湖南青年戰地服務團」的組織,之所以選在湖南,也是因為聽說湖南學生的素質較高,受湘軍影響較深,比較適合培養成優秀軍人。
  • 他是蔣介石嫡系,早年與胡宗南、戴笠同樣寵幸,後當了替罪羊
    很多人都知道,蔣介石用人是忠心排第一,能力排第二。所以,很多能力平庸之人在國民黨能身居高位。今天要說的這個人,是復興社的骨幹,蔣介石的嫡繫心腹,他的人生還沒輝煌就戛然而止了,因為,1938年他被蔣介石下令槍斃了。
  • 此人是周恩來的學生,卻要置毛主席於死地,最後死在彭德懷手裡
    當時,我軍的只要領導人物毛澤東,周恩來都在陝北,而因而國民黨軍隊對陝北的攻擊一直不斷。面對國民黨軍隊的斬草除根,毛主席不免感慨蔣介石太小氣,都是一個國家的人,非要打,怎麼談判都不行。當然,毛主席雖然不提倡打仗,但是絕對不能屈服於蔣介石的條件,所以這場仗絕對是要打下去的。周恩來也表示,既然打就要好好打,戰術和應對策略是非常重要的,需要他們幾個人再從長計議。
  • 周恩來為何向國民黨起義將領公開熊向暉中共特工身份
    熊向暉  公開身份,也是一步棋  1949年11月6日中午12點半,中南海勤政殿,周恩來特設午宴招待國民黨元老張治中、邵力子、劉斐。周恩來把熊向暉介紹給大家,幾位元老都有些驚訝:「這不是熊老弟嗎?你也起義了?」周恩來說:「他不是起義,是歸隊。」
  • 他是蔣介石的心腹大將,卻直到53歲才結婚,娶的還是戴笠的學生
    不過今天我們要說的這個人卻與眾不同,他就是胡宗南,他一直沒有結婚,他結婚的時候自己已經有53歲,恐怕他是所有國民黨高官之中結婚最晚的一個了吧!不光結婚結得晚,他的這位妻子也是十分傳奇,他妻子是軍統的美女特工,是戴笠一手調教出的土地,甚至有人認為這個女人是戴笠的情人。
  • 他是「小中正」,蔣介石的幹女婿,宋美齡為他做媒,成為二號人物
    蔣介石與宋美齡他的名字就叫陳誠,是國民黨陸軍一級上將,畢業於保定陸軍軍官學校。而且也曾經在孫中山想讓宋美齡嫁給譚元闓做小妾的時候,譚延闓拒絕了,因為他覺得女人做妾對女人不公平,但是他同時認了宋美齡的母親為乾媽,所以他們就有了乾親,而後來譚延闓的女兒譚祥也認了宋美齡為乾媽。1930年,譚延闓病重期間,曾囑託蔣介石和宋美齡,為其三女物色乘龍快婿。當時譚祥已經24歲,在父親眼裡已經是大齡了,非常為女兒的婚姻著急。
  • 紅色特工熊向暉:潛伏在胡宗南身邊10年未暴露,如何做到的?
    1938年1月初,時任國軍第17軍團軍團長的胡宗南親自到湖南青年戰地服務團面試學生;青年戰地服務團主要是由流亡大學生以及知識分子組成,要到胡宗南領導的第一軍服務。胡宗南早在黃埔時期就發現,從湖南來的學生整體素質都比較高,頗有湘軍的傳統;在成為國軍的高級將領後,胡宗南經常到湖南徵兵,因此對這支青年戰地服務團格外地重視。
  • 蔣介石愛將胡宗南,50歲結婚,遵其遺囑墓廬依山面海,遙見故鄉
    胡宗南,黃埔軍校一期畢業生,號稱「天子門生第一人」,是蔣介石最寵愛、最重要的軍事將領。1950年兵敗後去臺灣,1962年2月14日因心臟病病逝。胡宗南,字「壽山」,原名「胡琴齋」,浙江鎮海人。他一生歷經黃埔建軍、東徵、北伐、內戰、抗日戰爭。
  • 熊向暉:潛伏胡宗南身邊,獲閃擊延安密報,為何暴露後胡不殺他?
    清華等幾所平北大學南遷到湖南長沙,但學生已經無心念書,紛紛上前線保家衛國。熊向暉也向組織提出,要到延安去參加抗日活動。但組織分配給他的任務是加入湖南青年戰地服務團,爭取到胡宗南部去工作。淞滬會戰中,胡宗南的第1軍失慘重,當時正在長沙招兵,胡宗南本人對文化較高的青年學生尤為看重,湖南青年戰地服務團正是要到新1軍去服務。
  • 胡宗南的武裝大遊行:佔領了延安,卻陷入了泥潭
    胡宗南黃埔一期畢業,在黃埔學生中第一個當上軍長、軍團長、集團軍總司令和戰區司令長官,最早得到中將軍銜,在大陸惟一得到中將加上將軍銜,在中央軍嫡系部隊中,黃埔系出身的將領主要有三個小派系,陳誠系、湯恩伯系和胡宗南系,而陳誠和湯恩伯都是黃埔教官出身,只有胡宗南是黃埔學生,因為他也被稱為是蔣介石的「第一門生」。
  • 周恩來給日本桌球運動員松崎君父親送酒的意義
    他就告訴了我一件有關周恩來對付胡宗南灌酒的陰謀。1943年7月初,蔣介石的愛將胡宗南已升任第八戰區副司令長官(司令長官為朱紹良),此時,他已接到蔣介石的密令,趁蘇聯史達林解散共產國際之機閃擊延安,一舉攻佔陝甘寧邊區。胡宗南受命後正在加緊戰前部署,恰巧這時,周恩來、鄧穎超夫婦從重慶回延安路過西安。
  • 國軍上將胡宗南來到臺灣生活悽慘,感慨道:當年應該自殺的!
    今天潮河君跟談談國軍一級上將胡宗南,他善於常言觀色,毫不誇張地說蔣介石的所有生活習慣他都知道,加上他跟蔣介石是老鄉的這層關係,所以他當時可是在蔣介石面前的大紅人。但是來到臺灣後的胡宗南生活並不是很如意,曾經對身邊的人說的:「我應該在哪裡自殺的?」
  • 「西北王」胡宗南51歲時娶了戴笠的女秘書,生下的子女結局如何?
    胡宗南號稱「天子門生第一人」,他是黃埔軍校一期學生,因為深得蔣介石信任,所以成為了黃埔軍校晉升速度最快的學生,並且創造了黃埔軍校的五個第一。胡宗南最巔峰的時刻是國民黨第一戰區司令長官,手握重兵幾十萬,號稱「西北王」。
  • 胡宗南的真正身份其實可能是「一生從未公開過」的中共地下黨
    他出身貧苦,早年思想左傾,艱苦樸素、不愛錢財、不好女色,是個理想主義的人物。胡宗南是黃埔軍校第一期畢業生。軍校裡,大家都認為他是共產黨。這是因為他與軍校衛兵司令胡公冕過從甚密,胡公冕是公認的共產黨員。可是,胡宗南發起組織了反共的孫文主義學會,胡宗南後來結婚還是戴笠做的媒。所以,沒有人敢向上報告任何對胡的懷疑。一九四七年初,蔣介石把攻佔中共大本營延安的重任交給他最信任的人。二月二十八日,蔣介石電令胡宗南進攻延安。就在同一天,毛澤東就得到了情報,延安緊急疏散。三月十八到十九日,胡宗南佔領了延安。佔領的不過是一座空城。
  • 他是黃埔軍校升遷最快之人,畢業一年多,軍銜跟校長蔣介石拉平
    黃埔軍校畢業生中升遷最快的是誰,大家首先可能會想到胡宗南。確實,胡宗南從黃埔軍校畢業後就開始青雲直上,在國民黨中,又是黃埔畢業的,他應該是最快的。其實紅軍中徐向前就比他升職快,1931年徐向前已經是紅四方軍總指揮,當時胡宗南還是第一師師長。
  • 「西北王」胡宗南,為何逃往臺灣後被蔣棄用,死後連葬禮都沒錢辦
    說起「西北王」胡宗南,對近代史有些了解的人都知道他。抗日戰爭初期,他避隱西北坐擁幾十萬的軍隊,而被稱為「西北王」,是蔣介石手下一隻猛虎。然而,在國軍大敗撤退到臺灣之後,他卻直接被蔣介石棄用了,不僅掛名了許多空職,竟然家境貧寒到連葬禮都沒錢辦成。
  • 【連載】蔣公的十二門徒之賀衷寒——最憋屈的學生
    1926年5月,蔣介石下令解散各種學生社團,另成立「黃埔同學會」,名為促進團結,實為打壓「青年軍人聯合會」,而黃埔同學會則由賀衷寒主持,一家獨大。賀衷寒搞政治的能力受到蔣的信任,他並不滿足,很想帶兵,但終其一生,蔣介石沒有給予他兵權,也許是認為他沒有帶兵能力,也許是因為還是不夠信任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