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觀察:創新促進世界經濟發展

2020-12-16 新華社

新華社北京9月17日電財經觀察:創新促進世界經濟發展

新華社記者鄒多為

第十二屆夏季達沃斯論壇即將在中國天津舉行,「在第四次工業革命中打造創新型社會」是本屆年會的主題。作為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創新對經濟增長的驅動作用日益凸顯。世界多國紛紛擬定創新發展戰略,營造良好環境氛圍,以技術創新為主導,促進世界經濟發展。

在德國聯邦教研部部長安雅·卡利切克眼中,創新是德國經濟競爭力的生存保障。德國政府日前決定設立一個新機構,對顛覆性創新進行為期10年、高達10億歐元的資助,以促進德國電動汽車電池、人工智慧和自動駕駛等新興領域的發展。

對此,德國先進工業科技研究院理事會主席託馬斯·諾爾廷說,創新對於經濟和社會發展十分必要,「創新列車正在高速前行,我們必須抓住機遇」。

作為第一次工業革命發源地的英國,面對創新挑戰未雨綢繆,積極開展對外合作創新。英國諾森比亞大學紐卡斯爾商學院終身講席教授熊榆表示,為了全面推動創新,英國已經成立十餘個國家技術中心,由其帶領相關重點產業,代表政府促進企業和大學的產學研融合。

在把創新視為經濟生產力核心驅動因素的澳大利亞,政府也早已有意識地加大創新研發和人才培養的投入。十年來,澳大利亞不斷在國家層面推出《國家產業創新與競爭力議程》《國家創新和科學議程》等相應政策,促進企業創新和發展,從而激發經濟活力。

對於打造創新環境氛圍的重要性,日本富士通總研經濟研究所高級研究員趙瑋琳也深表認同:創新型社會首先應是有活力的社會。除了政策制度的支持,研究機構實力的提高,創新創業的積極態度,以及寬容失敗的社會環境等都有助於充分調動民間的創新積極性。日本正通過超智能社會5.0戰略促進創新,希望藉此構建世界水準的創新環境,增強本國在人工智慧、生物科技、環境能源等方面的國際競爭力,加快各領域人才培養。

法國阿斯泰爾諮詢公司首席經濟學家尼古拉·布祖說,優良的基礎設施、充足的資本投入、優質的教育體系以及優美的城市環境等都有助於國家增強創新環境的吸引力,從而提高民眾對創新的「親近感」。

伴隨智能家居設備、行動支付、即時通信的廣泛應用,智能化、信息化、數位化已經改變了人們的生活和工作方式。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教授埃裡克·布林約爾松和安德魯·麥卡菲在《第二次機器革命》一書中表示,當今世界正處在一個拐點上,技術的影響力將得到全面發揮。

韓國京畿道知事李在明表示,第四次工業革命將促進科技飛速進步,人工智慧、大數據、無人駕駛等技術還將極大地提高生產效率、節省勞動成本。趙瑋琳告訴記者,在數位化時代全面到來之際,打破產業行業壁壘實現融通發展,充分合理地將有價值的數據連接利用起來非常必要。

瑞士銀行財富管理亞太區投資總監及首席中國經濟學家胡一帆表示,技術創新在創造新需求的同時,也用新形式更好地升級了傳統需求,為經濟增長開拓出新的路徑。熊榆則認為,隨著創新不斷深入,消費與內需潛力將進一步擴大,從而產生無法預料卻連綿不斷的新經濟增長點。

布祖表示,創新是促進世界經濟發展的重要引擎,機器人技術、納米技術、太空探索等技術的發展在改善人們物質生活的同時,也將帶動各國經濟增長。創新與全球化的相互作用則加強了世界各國的經濟聯繫,全球化加大了國家間的競爭,迫使各國不斷進行創新與改革,最終世界經濟也將從創新中實現共同發展。(參與記者:朱晟、溫希強、王文迪、馬曹冉、徐甜、陸睿)(完)

相關焦點

  • 國際經濟與貿易學院成功舉辦《中國智庫經貿觀察(2020)》新書發布...
    中國發展網訊 2020年11月20日,中央財經大學國際經濟與貿易學院、中國商務出版社、中央財經大學粵港澳大灣區(黃埔)研究院開放型經濟發展研究中心聯合舉辦了《中國智庫經貿觀察(2020)》新書發布會暨雙循環新發展格局下中國經貿發展機遇與挑戰高峰論壇,來自中商智庫、商務部研究院、中國社科院、北京大學、中國人民大學、對外經濟貿易大學、中山大學、安徽財經大學、江西財經大學等特邀嘉賓以及校內外師生共
  • 央視財經香港論壇聚焦新經濟 國內國際雙循環促發展
    本文轉自【環球網-文旅頻道】;【環球網文旅報導】作為一個已舉行了十一屆的重量級財經論壇,央視財經香港論壇可以說是內地和香港經濟共同發展的一個風向標。創新、高質量2020年,疫情與貿易摩擦的雙重因素疊加,讓我國經濟發展迎來新的挑戰,中央也提出了「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戰略思想,自此「國內國際雙循環」、「新發展格局」成為經濟領域的熱詞,並貫穿未來中國經濟發展的整個主線。
  • 2021年江蘇省考申論範文:創新發展模式,促進經濟增長
    創新發展模式,促進經濟增長   評析:對稱式標題,具有格式美,動賓結構突出核心關鍵詞,凸顯了文章的中心思想,讀來朗朗上口,是申論中常見的標題擬法。   國家統計局19日發布數據,第三季度經濟增速加快至4.9%,前三季度國內生產總值同比增長0.7%,我國經濟呈現穩定恢復增長態勢,成為世界主要經濟體中難得的一抹亮色。在新冠肺炎疫情巨大衝擊和複雜嚴峻的外部環境下,取得如此優異的發展成就殊為不易。接下來,我們將繼續深化改革、擴大開放,不斷創新發展模式,促進經濟平穩增長。
  • 數位化貿易促進東協經濟加速發展
    10月25日,《東協郵報》官網報導稱,到2030年東協將成為世界第四大經濟體,屆時將有越來越多精通科技的年輕人從中獲益。數字經濟已經成為推動東協區域可持續發展的關鍵動力,未來東協將建立更加完善的數字貿易體系,促進區域內中小企業快速發展與轉型,讓區域內民眾獲得更便利的服務與生活。
  • 發展數字經濟 增強創新動能(產經觀察·著力發展實體經濟④)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發展數字經濟,加快推動數字產業化,依靠信息技術創新驅動,不斷催生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用新動能推動新發展。「通常理解,數字產業化主要是指為數字經濟發展提供技術、產品、服務和解決方案的信息通信產業。」
  • 中國經濟的韌性與世界發展的動力
    40年來,中國經濟發展取得輝煌的成就,佔世界經濟的比重從1.8%提高到15.9%,解決了人類歷史上最大規模的貧困人口脫貧問題,為廣大發展中國家經濟發展帶來了希望和信心。可以說,中國既是經濟全球化的受益者,也是推動經濟全球化的重要貢獻者,更是應對全球金融危機和氣候變化的中堅力量,是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倡導者。改革開放40年的發展歷程表明,中國經濟發展離不開世界,世界經濟發展也離不開中國。
  • 氣候投融資如何促進經濟高質量發展,聽聽專家怎麼說
    12月6日,第八屆「氣候投融資助力經濟高質量發展」(2020)SIIFC國際研討會在上海成功舉辦,多位國內外氣候投融資、綠色金融領域的專家學者參會,針對全球應對氣候變化、綠色金融與氣候投融資助力經濟高質量發展、氣候投融資政策體系、運營體系以及激勵機制的構建完善、氣候投融資在助推「疫後」經濟復甦、推動經濟社會可持續高質量發展中的作用等重要問題和研究熱點進行深入研討
  • 上海財經大學中國經濟思想發展研究院成立
    上海財經大學中國經濟思想發展研究院成立。上海財經大學一直以來都是中國經濟思想和政治經濟學研究的學術重鎮,在經濟思想史、經濟史和政治經濟學的學科建設、人才培養、科學研究、文化傳承創新等方面率先做出了大量積極有益的探索。
  • 李一梅:科創板設立促進中國創新驅動發展進黃金時代
    「科創板速度」背後,蘊含著改革者的魄力與努力,飽含著市場各方的盼望與期待,更印證著資本市場在我國經濟轉型過程中的重要角色。作為資本市場發展過程中最重要的改革和創新,設立科創板並試點註冊制,是深化資本市場改革開放的基礎性制度安排,是推進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促進科技與資本深度融合,引領經濟發展向創新驅動轉型的重大突破。
  • 博雅財經 智庫 2020第二屆中國金融創新與產業發展戰略研討會成功...
    2020年11月22日,由博雅財經智庫、中聯興農(北京)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中國海外控股集團有限公司聯合主辦的第二屆中國金融創新與產業發展戰略研討會在北京北大博雅國際酒店成功召開。來自北京大學、清華大學、中央財經大學、中國農業大學的知名教授學者,中國建設銀行、軟銀中國資本的金融專家,中華全國供銷總社的領導,以及農業領域的專家、企業家等出席了本次研討會。
  • ...創新發展理念為世界經濟發展樹立榜樣——訪俄羅斯遠東聯邦大學...
    新華社符拉迪沃斯託克2月4日電(記者吳剛)俄羅斯遠東聯邦大學經濟系副教授安德烈·科索夫日前接受新華社記者採訪時表示,在當前世界經濟下行壓力不斷增大的背景下,中國創新發展理念為世界經濟發展樹立了榜樣。
  • 優秀企業家、財經大咖、知名媒體人齊聚郎酒莊園 把脈2021經濟發展...
    1月6日,由青花郎獨家冠名的「危機中育新機,變局中開新局」——新浪財經經濟年度峰會暨2020十大經濟年度人物評選複評會在郎酒莊園舉行。郎酒董事長汪俊林、新浪高級副總裁鄧慶旭、綠地集團董事長張玉良、攜程集團CEO孫潔、獨立經濟學家、中國城市和小城鎮改革發展中心原主任李鐵、清華經管學院院長助理、中國企業發展與併購重組研究中心執行主任王勇、時尚集團原總裁、時尚芭莎總編輯、中國著名時尚人蘇芒、創新工場合伙人郎春暉等眾多優秀企業家、財經意見領袖和知名媒體人一道,共同探討了在疫情防控常態化的背景之下,變化的國際環境將會對2021年中國經濟產生的影響
  • 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在「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基礎上,首次提出了「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的任務要求。這是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建設美麗中國的關鍵舉措。我們要準確把握其思想內涵和實踐路徑,並以此作為在進入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的重要遵循。
  • 上海財經大學中國經濟思想發展研究院成立 助力中國經濟學構建
    央廣網上海12月27日消息(記者唐奇雲)12月26日,上海財經大學中國經濟思想發展研究院正式成立,教育部社會科學委員會副主任委員顧海良,上海市社會科學界聯合會黨組書記、專職副主席權衡,上海財經大學黨委書記許濤,上海財經大學資深教授、原校長談敏為研究院揭牌。
  • 堅持創新引領 面向改革實踐 促進統計科學研究繁榮發展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持把創新作為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讓創新貫穿於黨和國家一切工作。統計工作緊緊圍繞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一方面用科學的指標體系和真實準確的數據反映監測國家創新發展進程,另一方面以改革創新的思路、辦法和措施推動統計事業持續健康發展,都取得了顯著成績。
  • 發展新型海洋經濟 促進港城高質發展
    海洋是人類生存和發展的基本環境和重要資源,是世界各國進入全球經濟體系的重要橋梁,成為人類可持續發展的戰略依託,成為世界各國提高綜合國力和爭奪長遠戰略優勢的重要領域。「21世紀是海洋開發的新世紀」,海洋經濟將成為世界經濟新的增長點。
  • 民建促進非公有制經濟健康發展的歷史經驗
    他強調,要提高政治站位,深刻認識講話重要意義;要勇擔責任,積極主動作為,切實履行好民建促進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的重要職能;要加強自身建設,勇於創業創新,促進民營經濟健康發展和民營企業家健康成長。  建國70年來,民建在切實履行好促進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的重要職能方面不斷地與時俱進,為我國非公有制經濟健康發展做出了貢獻並積累了豐富的工作經驗。
  • 「開局•開放」宏觀經濟論壇暨創新峰會圓滿落地
    12月18日,圍繞「開局•開放」這一話題,由經濟觀察報、經觀傳媒共同舉辦的宏觀經濟論壇暨創新峰會在海南三亞落下帷幕。本屆論壇邀請到業內重量級嘉賓,從宏觀政策、經濟前景、企業責任、世界格局多個維度探討全球產業鏈重構、國內「雙循環」背景下的中國經濟發展新趨勢。
  • 促進南京低空經濟發展
    國際經驗表明,作為低空經濟主導產業的通用航空產業投入產出比為1:10、技術轉移比為1∶16、就業帶動比為1:12。低空經濟因其產業鏈條長、服務領域廣、帶動作用強的特點,正逐漸成為擴大內需、促進就業、推動產業轉型升級和國民經濟發展的新興戰略產業。   我國低空經濟蓄勢待飛  近年來,隨著一系列相關政策的密集出臺,我國低空經濟發展迎來重大機遇期。
  • 創新圖強 培養高層次創新型人才——聚焦浙江財經大學經濟學院研究...
    浙江財經大學經濟學院始終堅持改革創新,與時代發展同步伐共命運,牢牢把握研究生教育的新要求,全面深化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改革。學院以課程體系創新為支點,重教學、強科研,探索了一條高效的、高質量的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之路,取得令人驚喜的改革成果,為加快培養國家急需的高層次人才、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作出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