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在世,誰沒有失誤過錯;滾滾紅塵,有多少無奈落寞。年幼時的無知,年少時的輕狂,青年時的浮躁,中年時的高傲,都會給人留下無限的遺憾,釀成晚年時的一杯苦酒,獨自品嘗。所以,在你還未完全成熟的時候,在你人生的上升階段,多看看過來人所走過的路,多聽聽老人的勸告,多吸取前人的經驗教訓,你會少走很多彎路,少留許多遺憾。
古人總結成文的經驗教訓很多,其中北宋名相寇準的一首詩作,在浩如煙海名篇名作中,藝術上並沒有獨到之處,但在教化勸誡育人方面,卻猶如當頭棒喝,令人警醒,醍醐灌頂。令後人少留多少遺憾,少生多少後悔。那就是流傳千年的《六悔銘》。
六悔銘
宋 寇準
官行私曲,失時悔;
富不儉用,貧時悔。
藝不少學,過時悔;
見事不學,用時悔。
醉發狂言,醒時悔;
安不將息,病時悔。
自古以來,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我們不否認,中國歷史上出現了大量如包拯、海瑞一樣公正無私、一心為民的好官、清官,但也不排除有秦檜、嚴嵩、和珅等只為一己之私的奸臣、貪官。但是,他們的下場我們都看到了,他們終有後悔的那一天。所以:官行私曲,失時悔。做官的,心要如秤,不能為誰而任意輕重。所謂當官不為民做主,不如回家賣紅薯。要一心為民,不因個人的利益或喜怒而有所偏失、曲護,至於受賄、包庇、冤獄,否則,東窗事發時,後悔就晚了。
孟子說過:君子之澤,五世而斬。現代也有諺語:富不過三代。自古以來,成由勤儉敗由奢。歷代統治者能夠被推翻,也不能排除奢侈浪費,國庫虧空的原因。富不儉用,貧時悔。作為個人來說,裝門面、講排場、驕縱揮霍,遲早避免不了匱乏貧困。窮居鬧市無人問,富在深山有遠親。到了那時,後悔已經來不及了。
黑髮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但是,我們年輕的時候,又有誰能夠真正體會到這句話的內涵,又有多少人在不知不覺中讓大好年華付之東流。只能到頭來換得「白了少年頭,空悲切」,這就是:藝不少學,過時悔。
俗話說,技多不壓身。書到用時方恨少,事非經過不知難。雖然說,世事並非需要每個人親力親為,但是,很多時候,急需用到的一項技術、一門手藝,我們卻不會。而之前卻有許多機會學到這個知識。見事不學,用時悔,說的就是這種情況。經一事,長一智,社會是活到老學到老的終生大學,逢事就留心,隨時學習。儲備實際經驗,會使人更成熟。人只有在拒絕學習的時候,才是真的老朽了。臨到用時懂得少的人,難事就多,沒有不後悔的。
酒逢知己千杯少,今朝有酒今朝醉,飲酒故是千年傳統,也有李白鬥酒詩百篇的佳話,但是,酒醉誤事的例子自古有之。三國時張飛醉酒把命丟,五胡十六國時劉曜醉酒失江山,這樣的代價未免太大了。雖說這樣的例子有點極端,但是,醉時胡言亂語,嘔吐遍地,無理冒犯,失態獻醜,僅僅這樣,就不後悔嗎?
擁有的時候,不去珍惜,一旦失去,後悔莫及。對於健康,尤其如此。人在生病之時,都有很好的悔悟,只可惜病一好轉,就全忘了。名利的計較,瑣屑的操勞,不加節制,不稍安息,必須等到生病,才開始後悔。此所謂:安不將息,病時悔。
但是,人生沒有後悔藥。失掉的,就再也回不來了。寇準這首詩,短短42個字,雖無華麗辭藻,精美語言,卻堪比醒世恆言,令人警醒,幡然悔悟。據說晚清第一名陳曾國藩,對這42個字也推崇備至,並把它奉為經典,時刻用於自省。所以,作為平凡人的我們,在還年輕的時候,為了將來不後悔,記住這首詩吧,它是一劑能夠治療後悔的良藥。
文中圖片來源於網絡,版權歸原作者。如不慎觸犯了您的權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