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阿呆爸
今天,阿呆的幼兒園開學了。
神獸歸籠,老父開顏。因為他再不開學,我的錢包可有點頂不住了。
花錢如流水,掙錢如捉鬼。
一個暑假40天,一隻兩腳吞金獸,花錢到底有多囂張,家長的壓力到底有多大,今天我就來數一數。
今年放暑假的第一件事,報班。
心疼報班花錢,但又不報不行。
大部分家長都會這樣想:
一個暑假四五十天,天天在家看電視不行。
報個興趣班,就當是去上託班吧。
不指望孩子學到點什麼,但至少可以找個事做,也讓家裡老人休息休息。
我也是這樣想的。所以給阿呆報了兩個班:畫畫和遊泳。
畫畫,一節課150塊,50節課起報。我和老闆娘遊說了半天,好歹打了點折。
嗖,7000塊沒了。
畫畫一周上兩次,剩下的時間怎麼打發呢?要啟蒙智力,也要鍛鍊體力。
於是又報了遊泳。
一對六的暑期班,10節課,一千塊。
阿呆太小,10節課上完,還是只能撲騰兩下。問他可想繼續學,他說想。於是又加了10堂一對一的私教,一節課300塊。
嗖,又是4000塊沒了。
畫畫和遊泳,一共花了一萬一。
至於其他的興趣班,比如我曾經考慮過的圍棋、足球、樂高、架子鼓,暫時都沒有報了。
在孩子報班這件事上,還是要量力而行。
學鋼琴、馬術、擊劍,學費高,我也不懂,精力也耗不起。
身邊有朋友,為了孩子學一些投資巨大的特長,搞到家裡節衣縮食,甚至於夫妻反目,離婚賣房。
這種事,我是堅決不幹的,也引以為戒。
再說了,孩子四五歲,一切都還在懵懵懂懂之中,啟蒙早是不錯,但堅持學最重要。
人生路長,小學中學大學還要讀二十多年,太早就大強度投入並不好。太急功近利了,過猶不及。
暑假第二件事,出門旅遊。
八月如火,出行煩躁。
要是只考慮我自己,那我是寧願呆在家裡看看書,打打遊戲。
但是阿呆出生以後,我的想法是:一定要多帶孩子在陌生、新奇的環境裡歷練,而不是「圈養」在家裡。
說大道理,是「讀萬卷書行萬裡路」。
說小體會,則是我發現,孩子也像大人一樣,出門見識的多了,言談舉止也會有底氣,大方自信一些。
當然,帶孩子去哪裡不重要,去玩什麼也不重要。真正重要的是,你要帶著孩子去經歷。
今年,我們原本打算去遠一點的,比如日本、臺灣、三亞。新冠「黑天鵝」出現,一切只能暫停了。
就近跑了跑,上海、南京、合肥、蘇州,四個城市。算上吃喝住宿車票,每一趟出門,花銷在3000塊左右。
出門旅遊這件事,一共花了一萬二。
其實每過一段時間,就出門轉轉,這件事,我是刻意、強制在做的。
想法也很簡單:有些事情,要堅持去做。
暑假老家,阿呆和表叔玩水
總想著以後孩子大了,事少了,空了,再去做,那十有八九都會不如意。
因為以後永遠有以後,人生每一個階段都有數不清的雜務纏身。
想到了,就立個計劃,do it。這是我的人生哲學。
這個暑假,外甥女也來住了半個多月。
為了防止兩個娃在家裡沉迷奧特曼、小馬寶莉,我買了一堆繪本、玩具,下班有空就帶他們一起玩玩。
這一塊花的其實不多,大約兩千塊吧。
帶他們一起玩過的玩具中,有兩個玩具特別值得一提。
阿呆與姐姐拆「啟蒙盒子」
一是「兒童科學啟蒙盒子」,另一個是「智力解環」。
「科學啟蒙盒子」。這個盒子裡有16個科學實驗。定位面向的是3到12歲的孩子。
幼兒園有幼兒園的玩法,二年級有二年級的玩法。
說實話,在拿到手之前,我覺得阿呆只有5歲,不一定適合玩。
但是現實打臉了。阿呆和姐姐,不僅喜歡,而且興趣非常大。
快遞拆開的當天,兩個人就搗鼓著組裝成功了「空氣跑車」、「胡克滾輪」。
阿呆組裝成功「空氣跑車」
當天晚上,兩個人在客廳玩到十一點還不上床,此後三天都沒說要看動畫片了。
這套啟蒙盒子,根據年齡不同,試驗也不同。
我還買了兩套三四年級年齡段的送給朋友,他們的反饋都是好玩,孩子興趣很大。
另一個是「智力解環」。
這套玩具,我美其名曰給阿呆買的,其實我自己也想玩。
我玩的這個套裝有25個,五個難度等級。
阿呆獨立解開了三個,難度係數兩顆星。
剩下的環,我和阿呆、外甥女,有時候又加入了阿呆媽,我們四個人一起對照著說明書,搗鼓了一晚上。
阿呆和我在研究智力解環
阿呆看著我親手破解了十來個,連呼「爸爸你真厲害」。
今天開學了,我相信我的「厲害」,很快就能傳遍哈佛幼兒園中10班了。
這兩個玩具,啟蒙、親子性都很強,也不貴。
強烈推薦爸爸們給孩子試一試。
養娃之前,「月薪三萬撐不起一個暑假」這樣的論調,我嗤之以鼻。
現在,在我這裡,它真的發生了,八月我掙了三萬,也差一點沒撐住!
四十多天裡,我在阿呆身上,滿打滿算,花了兩萬五。
有人說,從中產到破產,只需要一個暑假。誠不欺我!
實事求是的說,我的這點花費,雖然不算少,但也絕對不算多。
就拿報興趣班這件事來說,我其實非常克制,非常理性了。
我身邊百分之八十的家庭都給孩子報了興趣班。
小區的一個鄰居,他家兒子,從周一到周五,分別安排了英語、樂高、鋼琴、輪滑、畫畫,只有周末才算是休息。
我覺得太多了,不僅是花錢多,也是貪多嚼不爛。
前一段時間,大家熱議中產孩子興趣班鄙視鏈,說鋼琴只能排最後。據我的感觸,還真是如此。
像我這樣,給孩子報畫畫、遊泳,算是很「低配」了。有錢的家庭,一般熱衷的是報擊劍、馬術、滑雪。要出門玩也是馬爾地夫峇里島、歐洲十日遊。
小學中學,為了多考兩分,數學英語物理,一報就是兩三萬,根本不稀奇。
有人調侃了:你永遠不知道那些土裡土氣的中年婦女,在給孩子刷卡報班之前,是多有錢。
阿呆上南京中山陵
當然,我始終認為,夫妻是家庭的核心,養孩子的本質是父母的自我成長。
興趣班、去哪裡玩、花多少錢,這些都是外在的助力因素。
有最好,沒有也沒什麼大不了。
畢竟,在養娃這件事上:
父母的財富、學歷、地位、為孩子選擇的學校等等,像一隻碗,有的昂貴有的便宜。
父母的修養、學識、和孩子相處的方式及細節等,像碗中的飯,有的營養好,有的營養差。
決定孩子健康與否,是取決於碗還是飯,大家都清楚。同理,把養兒育女的力量應該用在哪,這也是不言而喻的。
今日互動
你家娃,暑假報班了嗎?學的是什麼興趣、特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