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的學習從聽說起步,聽說開啟了孩子學習英文的興趣之門。聽說解決了啞巴英語的問題,實現了用英文日常交流的基本目標。但是,在英文學習上走多遠最終是有閱讀決定的。閱讀是讓孩子的英文視野拓展、思維能力提升、鍛造語言造詣和深度表達能力最根本的途徑。
沃德教育在充分重視學生英語聽說能力培養的同時,非常關注學生英文閱讀能力的培養。從BIG FUN幼兒啟蒙課程中的My Little Book就開始培養孩子對英文原版的閱讀能力;橋梁課程Phonics for kids開始培養孩子的英文解碼閱讀能力; BIG ENGLISH更是全面培養孩子的閱讀能力-其中Connection多學科拓展閱讀、課文原版分級讀物、紀錄片Documentary等從多個角度塑造孩子的英文閱讀能力。
如何培養孩子的閱讀能力,是老師和家長都很關係的話題。今天沃德教育的Candy跟你一起分享美國小學生真實的閱讀培養方法之Close Reading.
(美國小學高年級英文精讀【Close Reading】學生做的批註)
美國教育大綱(Common Core State Standards,又譯「共同核心標準」)要求,基礎教育階段,從幼兒園到十二年級,每個孩子都要學會如何精讀,就是英文中的Close Reading.。
精讀區別於泛讀,精讀要求孩子閱讀的時候,要學會問問題,要研究文字和語言,要搞明白故事結構和邏輯,要能分析人物。有方法、有目的地從閱讀中獲取知識,鍛鍊自己的思辨能力(critical thinking)。
美國教育大綱對精讀Close Reading的定義第一遍,稱作 cold read,基本目標是先把內容基本讀下來;
第二遍,稱作 warm read,讀得仔細一些,加深理解;
第三遍,稱作 hot read,透徹地理解內容,有總結,有分析,有提煉。
精讀的一項主要任務就是讓孩子能根據文章內容提問題、思考問題、和解決問題(text-dependent questions)。
第一遍:主要根據故事情節問問題,比如有關 when, where, who, what, how 這些基於事實的問題。
第二遍:根據對文章facts的梳理,提出一些帶有分析性質的問題,比如文章觀點、文章結構、語言特色、文本類型等等。
第三遍:開始往上走,根據文章的深層含義,提出一些引申性的問題,比如推斷、主題和自己過往經歷和生活的關係等等。
這種提問或思考方式是從低幼小朋友就開始的,例如,讀到下面這個 non-fiction 小短篇——「青蛙和蟾蜍有什麼區別?」就引導小朋友邊讀邊考慮最基本的「精讀」問題:這篇文章說了什麼?作者為什麼寫這篇文章?他是怎麼說的?
理清文章的敘述、論證結構也是精讀的一大「任務」。美國的英語精讀課上老師經常會引導孩子去發現文章或書中最常見的這四種邏輯結構:
美國小學生精讀分析過程的實際例子,通常都是使用這些簡單的圖表完成的。
精讀過程中做注釋是必須培養的深度閱讀習慣。注釋用於表示出不懂的有問題的地方、你認為重要的段落、喜歡不喜歡的地方、跟自己生活經歷的聯繫等等。
下圖就是美國學生閱讀過程中的「批註」的實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