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基計劃是一項重要的人才選拔培養模式改革,意在招收能滿足國家戰略需要、有創新潛力的基礎學科人才,但也對考生的個人選擇進行了嚴格限制。被寄予厚望,一度成為社會熱點話題的強基計劃遇冷。
多所名校強基計劃招生遇冷
近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西安交通大學、北京理工大學、南京大學、蘭州大學等名校發布通知,在今年高考錄取的2020級本科新生中補招強基計劃學生。至少其中兩所高校的相關工作人員告訴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該校今年強基計劃的招生計劃沒有完成。
按照補招通知,這些高校補招的名額數量較大。招生計劃210人的中國科學技術大學、西安交通大學分別補招9個專業46人、5個專業71人,招生計劃150人的北京理工大學補招4個專業67人,招生計劃120人的蘭州大學補招6個專業65人,招生計劃210人的南京大學有3個專業補招,未公布補招人數。
沒有補招的高校也不等於已經完成了招生計劃。北京師範大學官網信息介紹,該校今年強基計劃指標120人,但只錄取了64人。最為「重磅」的消息是,北京大學官方消息稱今年強基計劃錄取842人,北大強基計劃招生簡章沒有公布招生計劃,但有知情人士介紹,北大的招生計劃為900人。這意味著北大也沒有完成招生計劃。
強基計劃是一項重要的人才選拔培養模式改革,意在招收能滿足國家戰略需要、有創新潛力的基礎學科人才,但也對考生的個人選擇進行了嚴格限制,比如只能報考被認為冷門的基礎學科,不能轉專業等。
對於一項新制度,冷熱不均實屬正常,清華大學今年強基計劃就超額完成了錄取計劃,而以往少年班、拔尖計劃等被認為相當成功的人才培養模式,也都曾經歷過制度調整。
加強基礎學科人才培養的前路正確且堅定。另一項旨在培養高層次基礎學科人才的專項計劃拔尖計劃實行12年來,已升級為拔尖計劃2.0,覆蓋學科由5個擴大至17個,計劃3年內在國內遴選260個拔尖學生培養基地。據介紹,首批104個基地即將公布。
對基礎學科是「真愛」
是否願意投身基礎學科,是考生報考強基計劃前所需要作的最重要的選擇。
36所招生高校所列出的招生專業幾乎都是基礎學科,涉及數學、物理、化學、生物、歷史、哲學、古文字學、信息、力學、核工程、醫學、考古等12學科184個相關專業。業內人士分析,強基計劃首年招生「遇冷」的最主要原因,應該是很多考生對報考基礎學科有顧慮。
有的學生家長說,「在高中,數學、物理、化學、生物已讓孩子學得很痛苦,到大學以後還要學這些基礎學科,還有什麼意思呢?」這也直接影響到強基計劃招到什麼水平的學生。根據公開報導,清華大學今年錄取的939名強基計劃新生中,只有9人高考成績排在所在省份的前10名。
那麼,為什麼同樣是在基礎學科開展的拔尖計劃受到了學生歡迎,強基計劃卻相對冷清?這可能是因為兩者的培養模式不同造成的。
參與拔尖計劃的學生可以在讀研時選擇和本科時就讀的基礎學科相關的專業,比如和計算機相關的軟體工程等專業,但強基計劃明確規定不能轉專業,所以學生的自由度方面明顯受限。
「強基計劃的鮮明特徵就是引導優秀學生進入國家亟須的關鍵領域、加強相關領域高質量人才精準輸送,因此無法避免一定程度上限制學生的個人選擇。」一位熟悉強基計劃的教育專家說。「這就需要大家對基礎學科是『真愛』,並且有非常明確的專業意向。」南京大學本科招生辦主任李浩曾說道。
未向競賽生打開大門
強基計劃遇冷的第二個原因,是目標群體的不清晰。
此前的拔尖計劃等「偏才」「怪才」的選拔機制,瞄準的主要群體都是競賽生,但由於近年來高校自主招生暴露出不少問題,終於導致自主招生在2020年被取消,而近年來招生名額的減少、競賽獲獎要求的提高降低了高中生參與學科競賽的動機,直接導致高中生參與學科競賽的人數驟減。
強基計劃並沒有重新開放對競賽生的大門,其報名對象分為兩種:一種是高考成績優秀,一種是破格考生,條件是獲得五大學科競賽全國決賽一、二等獎。
而在以往的自主招生中,絕大多數考生群體是獲得五大學科競賽省級一、二等獎的學生,每個省份可以達到數千人規模,在強基計劃中,這些考生無法獲得破格入圍的資格。
另一方面,近年來高中的競賽生培養模式愈發專業化,一個競賽生「好苗子」會被安排專攻某一門或幾門競賽,放棄日常學習,由此導致很多競賽生的高考成績不一定優於非競賽生,這讓他們也無法通過高考成績排名進入強基計劃。
至於獲得五大學科競賽全國決賽一、二等獎的考生,其實人數已較為有限。這也是造成今年清華、北大強基計劃「一澇一旱」的重要原因。知情人士介紹,北大、清華的強基計劃招生指標都是900人,且分為高考成績和破格兩個層面,按高考成績的招生計劃是固定的分省指標,破格指標則可以浮動。
北大的破格指標是400人,但官方數據顯示最終只錄取了309人,而清華的破格指標是200人,最終全部強基計劃錄取了939人。但北大的破格錄取人數仍居全國之首,並且北大、清華兩校幾乎壟斷了全國決賽一、二等獎的競賽考生。
有待完善錄取機制
在強基計劃實施第一年,招生計劃明顯傾向於北大、清華。據知情人士介紹,36所招生高校的招生計劃總計6100人左右,北大、清華就有1800人。在一項改革剛剛推行之際,充分利用北大、清華的超強品牌效應,儘可能吸引最優秀生源,無疑是穩妥之舉。
但一些招生錄取機制在今後仍有待改善。首先是幾乎所有高校都規定,強基計劃中只能報考一所高校。
「如果只允許報考一所高校,會加劇招生錄取中對考生的信息不對稱,比如有的考生具備北師大的條件,但他報考了北大,最後沒有被錄取,又失去了報考北師大的資格。」上述了解強基計劃的教育專家建議,強基計劃機制更加完善後,今後每名考生報考學校的上限可以放寬到三所。
其次是有些高校設置了較高的總分或學科成績門檻。比如北京師範大學招生簡章要求,入圍條件是與所在省份「本一線」比,理科超110分,文科和新高考改革省份超70分;同濟大學要求「數學成績不低於滿分的90%」;蘭州大學「數理化生專業要求高考數學成績不低於滿分的80%,文史專業要求高考語文成績不低於滿分值的80%」。
第三是強基計劃最終的錄取總分中,學校考核佔15%,對於第一次參加校考的考生來說較為陌生,從而降低其報考意願。比如,北大理科考生的校考包括數學、物理、化學三門筆試,其中數學難度較大,有考生反映,部分達到數學聯賽一試的水平,有的非競賽生甚至沒有做完題目。
強基計劃或將在逐步完善機制的同時擴大範圍,在今年全國兩會上,山東農業大學校長張憲省就提出,在全國範圍內,遴選部分學科實力突出、優勢明顯的農林高校進入強基計劃,探索本碩博貫通培養模式。
未來的三大變化
可能變化一:調整學科
既然學科冷熱程度不均,那是否有可能把相對熱門的專業編為一組進行招生,把冷門專業編為另一組分別招生,或者將最冷門的幾個專業挪出強基計劃的可能性呢?
可能變化二:降低要求
既然有不少院校招不滿,是否存在放寬報考院校數量的限制,也就是有一部分院校將限報數量更改為兩所或者三所的可能性,讓高水平考生增加被錄取的可能?
可能變化三:調整招生
如果不能對招生的條件放寬,是否存在縮減招生數量的可能性?整體減少招生數量的同時,調整各專業的招生比例。
各高校強基計劃補錄專業及計劃
近日,有多所高校陸續公布強基計劃補錄計劃,整理如下:
1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教務處發布關於2020級強基計劃補招工作的通知,共有9個強基計劃專業面向全校2020級新生招生,共招生46人。
具體情況如下:
報名方式:
學生直接聯繫報強基計劃專業聯繫人進行報名。
報名及錄取相關工作時間安排如下:
1、學生按通知要求參加筆試面試 ,強基班錄取:9月8日-9月13日
2、強基班將錄取結果報教務處:9月14日
3、教務處審核、學生學籍生效:9月15日
4、選課調整:9月16日-9月19日
政策諮詢:
王浩波,13955131067,wanghb@ustc.edu.cn
註:本文內容來源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教務處,僅供參考,實際情況以校方公布為準。
2
北京理工大學
根據教育部最新通知精神,經學校研究決定,擬在2020級本科新生中開展強基計劃校內選拔工作,具體事項如下:
01選拔對象和條件
1.2020級本科新生,不包括國家和學校規定不能申請轉專業的招生類型(保送生、藝術類專業新生、中外合作辦學專業新生、高水平運動隊、通過高考已錄取的強基計劃新生等)。
2.報名新生需同時滿足:非高考綜合改革省份為理工類考生;高考綜合改革省份選考科目要求為「物理」。
02選拔專業及計劃數
此次校內選拔的專業為:數學與應用數學、應用物理學、化學、工程力學四個專業,計劃名額共計67名。
03選拔程序
1.符合報名條件的本科新生須在規定時間內按照要求掃描下方二維碼完整填寫信息並提交成功。
報名時間:2020年9月3日-9月18日
報名請掃描下方二維碼
2.報名結束後,將由教務部組織相關學院專家開展面試工作,擇優選拔。具體面試安排另行通知。
3.選拔結果將在教務部網站上公示。錄取考生將在新生報到時直接進入特立書院相關專業強基班進行銜接培養。
04其他事項
請關注微信公眾號「北京理工大學招生辦公室」,在「網上高招-招生政策」中查看強基計劃招生簡章及強基計劃各專業培養特色解讀。
教務部
2020年9月3日
3
蘭州大學
接教育部最新通知,經學校向學生司申請並獲批,我校2020年強基計劃將面向校內新生公開補充選拔,具體安排如下:
1、選拔形式
本次校內補充選拔分筆試和面試兩個環節,學校根據報名情況組織筆試,並按照筆試成績確定面試名單,完成面試後由面試成績和筆試成績形成綜合成績,最終按綜合成績由高到低擇優確定最終入選名單。
綜合成績計算方式和比例如下:
綜合成績=(筆試總成績/筆試滿分值)40%+(面試成績/面試滿分值)60%。
2、筆試時間及地點
2020年9月20日09:00—11:00語文/物理/化學/生物
2020年9月20日14:00—16:00數學/歷史
榆中校區天山堂(教學樓),考場詳見準考證。
3、筆試科目及選拔計劃數
4、考試報名事項
1.報考條件及說明
(1)本次選拔考試面向全校2020級本科新生,不限原錄取專業,所有綜合素質優秀或基礎學科拔尖,並有興趣、有天賦、有潛質、能吃苦,有志於將來從事相關領域科學研究工作的2020級新生均可申請報名。報名條件具體分為以下兩類:
第一類:高考成績優異的考生
相關科目高考成績達到所報考相應專業的最低要求(理工類專業要求數學成績不低於滿分值的80%,文史類專業要求語文成績不低於滿分值的80%)。同時,高考選考科目(或科類)與我校要求相匹配。
此類考生可直接在報名系統中正常報名,經審核後在規定時間內列印準考證。
第二類:相關學科領域具有突出才能和表現的考生
高中階段在中學生學科奧林匹克競賽(數學、物理、化學、生物、信息)中獲得全國決賽二等獎及以上獎項的考生。
此類考生需在9月15日(截至24:00)前將本人獲獎證書拍照發送至jidi@lzu.edu.cn,學校將於9月16日集中進行審核,審核通過後即可正常報名。其中,有多項獲獎證書且都符合學科特長報考條件的,選擇其中1個獎項發送即可,照片必須清晰、完整。
(2)報考強基計劃的新生,只能選擇一個志願,不能同時報考管理學院會計學專業ACCA方向班。被強基計劃確定錄取者,不參加新生基地班選拔考試。報考管理學院會計學專業ACCA方向班的考生,請登錄管理學院網站(http://ms.lzu.edu.cn)查看有關通知。
(3)藝術生、高水平運動員、農村訂單定向免費醫學生、護理學提前批學生、第二學士學位學生、中外合作辦學專業學生不能報考強基計劃。
(4)高考直接錄取到強基計劃的學生,不參加本次選拔考試。
(5)外國語學院學生報考強基計劃,必須同時參加大學英語分級考試(大學英語分級考試學校統一安排,無需個人報名)。
2.報名方式及時間
3.報名注意事項
(1)考生在正式報名成功後,在規定時間內自行列印準考證。列印前,請仔細核對本人信息。考試時請攜準考證、身份證、校園卡(尚未辦理校園卡的,可用錄取通知書代替)參加考試。準考證丟失或損壞者,可再次登錄,重新列印。
(2)報考志願一旦提交,將無法修改。請考生提前與家人充分商議、詳細調研、慎重選報、親自操作,避免不必要的失誤。一經錄取,學籍將隨之改變。
(3)強基計劃選拔將嚴格按照《普通高等學校招生體檢工作指導意見》進行專業錄取限定,請結合自身體質狀況選報,否則考試成績無效。如有弄虛作假,不僅學校將嚴肅追究,本人學業也將受到不利影響。
(4)報名期間,如有其他疑問。請將問題描述清楚,並將姓名、所在省份、錄取通知書號、身份證號、手機號碼等準確信息發送至jidi@lzu.edu.cn,在郵件主題簡要註明問題內容。工作人員查收後,將及時反饋或聯繫。
5、面試
相關學院具體負責組織面試工作。面試將於筆試結束後一周內進行。參加面試的考生名單及面試相關事宜屆時將在教務處主頁(http://jwc.lzu.edu.cn/)公布。請考生注意查看或查收面試信息,提前向帶隊教師、軍訓教官請假,準時參加面試,不參加面試者視為自動放棄。
6、培養方案及相關說明
1.針對強基計劃專門制定本碩博銜接的培養方案,實行小班化、導師制和科教融合的培養模式。
學生優先享有參與科學研究項目的機會,享有專門的基本全覆蓋的免試攻讀研究生政策,享有更多出國交流的機會,享有更高比例的獎學金評定政策。強基計劃學生進入研究生階段學習後,優先享有被推薦參加留學基金委中外聯合培養的機會。具體培養方案詳見相關學院網站(http://www.lzu.edu.cn/static/jxdw/)。
2.強基計劃學生入校後進行階段性考核,每學年根據學生學業表現情況進行動態調整。
強基計劃錄取的學生一般不得調整專業(含轉專業、有關選拔等各類調整專業的情況),對確需調整專業的,須經過學校審核同意,且僅允許符合相關要求的學生在本校強基計劃招生專業範圍之內調整。退出強基計劃的學生原則上不得再轉專業,不再具有申請免試攻讀研究生資格。強基計劃招生錄取及入學培養工作按照教育部相關政策執行。若教育部政策調整,則按照新規定執行。
7、其他
1.選拔結果將於面試結束後一周內公布。
2.凡被錄取的學生須在結果公布之日起兩個工作日內憑準考證、身份證、校園卡到被錄取強基計劃專業所在學院報到,並親自籤字確認。
3.如受疫情影響,相關考試安排發生變化,學校將及時在蘭州大學教務處主頁發布補充通知,請廣大新生及時關注。
蘭州大學教務處
2020年9月7日
4
山東大學
9月8日,山東大學哲學與社會發展學院發布關於在2020級本科新生中補充選拔哲學專業強基計劃學生的通知,招生人數12個,具體通知如下:
根據教育部《關於在部分高校開展基礎學科招生改革試點工作的意見》(教學〔2020〕1號)和山東大學《關於在2020級本科新生中補充選拔強基計劃學生的通知》等規定要求,決定在一校三地補充選拔部分2020級本科新生進入哲學強基計劃,現將選拔有關事項通知如下:
1.符合《山東大學2020年強基計劃招生簡章》報名條件;
2.對哲學有興趣,有較高的外語水平,綜合素質高,願意以哲學為志業。
符合條件的學生在規定的報名時間自願報名,通過審核後參加筆試、面試(各佔50%權重),擇優錄取。
諮詢電話:0531- 88378751
諮詢郵箱:zsjw@sdu.edu.cn
哲社學院網站:https://www.sps.sdu.edu.cn/
山東大學哲學與社會發展學院
2020年9月7日
5
復旦大學
為培養更多為國擔當、能承擔科技創新和科教興國重任的掌握未來的復旦人,進一步夯實強基計劃生源基礎,經學校研究決定,在2020級本科新生中開展強基計劃補充遴選工作。
補充遴選計劃數:
注意:每人限報一個專業。
遴選對象及報名條件:
參加2020年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一考試報名、有志於服務國家重大戰略需求的復旦大學2020級本科新生,除以下幾類學生外,均可報名:
❌ 已經入選強基計劃的新生;
❌ 通過外語類保送生體驗營錄取的新生;
❌ 通過高考統招批次(含國家專項和高校專項批次)錄取至俄語、朝鮮語、馬克思主義理論、法醫學、護理學(含助產士方向)專業的新生。
復旦大學上海醫學院錄取的新生只可填報基礎醫學專業
數學與應用數學專業補充遴選範圍限於「2020數學英才試驗班」新生。
不符合報名條件的,視為無效報名。
報名方式與選拔程序:
9月14日9:00至9月20日17:00
符合報名條件的學生可登錄復旦大學網上辦事服務大廳
→ 搜索「轉專業」,進入服務
→ 選擇「2020年強基計劃補充遴選」批次,填寫報名信息
* 醫學院學生只能填報「基礎醫學」專業,否則作無效報名處理。
9月24日前在復旦大學本科教學信息網公布通過報名資格審核的學生名單。
10月1日前完成遴選考核(具體安排另行通知),各專業考核方式如下:
數學與應用數學專業:在「2020數學英才試驗班」中根據選拔成績擇優徵詢錄取;
其他專業:專家組面試。
10月10日前依據考核結果和專業計劃數擇優確定強基計劃補充入選名單,並在復旦大學本科教學信息網公示
強基計劃補充入選名單確定並公示後,入選學生的學籍及相關信息將由學校統一予以變更,學校不再接受學生退回原專業(類)的申請。
培養方案:
本次補充入選的學生,後續的培養措施等與前期直接通過強基計劃錄取的學生完全相同。學校對強基計劃學生制定單獨人才培養方案和激勵機制,增強學生的榮譽感和使命感。學校將為強基計劃學生配備一流的師資,提供一流的學習條件,創造一流的學術環境和氛圍,實行導師制、小班化等培養模式。對於學業優秀的學生,將在本碩博銜接培養、公派留學、獎學金等方面予以優先安排。同時,建立階段性考核和動態進出機制。
其他說明:
學生報名時填寫的信息將作為考核參考材料,無需遞送紙質材料。
對於報名材料造假或在考核中舞弊的學生,將取消強基計劃補充遴選的報名、考核和入選資格,並按照教育部和我校有關規定進行處理。
視疫情防控情況,考核方案或作相應調整,另行通知。
基礎醫學專業的強基計劃學生原則上本科階段不得轉專業;其他專業的強基學生原則上本科階段不得轉到強基計劃招生之外的專業就讀。
學校未委託任何個人或中介機構組織開展包括強基計劃在內的各項考試招生,不舉辦任何形式的培訓活動。
領導與監督保障機制:
(一)復旦大學強基計劃補充遴選工作由學校強基計劃專項工作領導小組統籌管理有關工作。
(二)復旦大學在強基計劃補充遴選的過程中做到機會公平、程序公開、結果公正。
(三)復旦大學強基計劃補充遴選工作全程接受復旦大學監察處監督。
諮詢及聯繫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