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俊如:核心技術不是我們的唯一追求

2020-12-14 中國科學院

9月16日,在「2006中國科協年會——企業自主創新和國際競爭力」分會上,國家中長期科技發展規劃國家創新體系戰略研究組組長馬俊如認為,對企業來講,核心競爭力高於核心技術,核心技術不是我們的唯一追求。

馬俊如介紹說,管理創新是所有企業的追求。上世紀60年代,判斷企業效益的標準是生產成本。70年代,除了低成本,還要保證質量。當時,日本企業創造了質量第一的奇蹟,但它們所用的都是中國的管理創新理念。馬俊如說:「1973年我第一次去日本訪問,發現日本企業的車間裡貼滿了小紅紙條標語:產品質量是企業生命、爭先進等;有的在每個人的名字下面插小紅旗,獎勵職工。80年代,又加上了時間——誰先上市誰賣高價。得知日本企業的管理創新之後,美國派大批管理人員、研究者和企業家到日本考察、取經。隨後,美國人也創造了一個管理奇蹟——服務。進入21世紀以後,企業的管理方式由垂直管理轉變成網絡化扁平管理,這就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層層上報帶來的問題。」

核心競爭力還包括優秀的管理經驗。有了核心技術並不等於這個企業就可以永葆青春,經營管理不善同樣會破產。比如,世界著名的蘋果公司雖然發明了圖形界面這一核心技術,但最後還是被迫賣給了微軟公司。反之,即使沒有核心技術,只要形成了具有自己特色的核心競爭力,同樣可以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立足。

IBM、微軟、英特爾等公司是以擁有核心技術而在市場競爭中長盛不衰,但沃爾瑪和戴爾等企業則不依賴核心技術創新,而是靠管理創新。沃爾瑪在美國首先使用計算機統計數據;上世紀80年代,沃爾瑪的貿易擴張到全球,公司發射人造衛星用於企業的信息系統管理;而近幾年又熱心於推廣應用電子標籤替代條形碼。

馬俊如表示,「技術創新在一些新興的產業或高技術產業中發生的機率非常大,但在老的產業中則沒有那麼多。世界上成熟產業多,佔的比重大。對成熟產業來說,雖然並非沒有技術創新的可能性,但如果把寶押在這個上面則比較被動——應該把寶押在管理上,不斷改進管理,想新招讓客戶滿意,採用貼近顧客的管理、零距離的接觸才能夠成功。」

相關焦點

  •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我們共同的追求 共同的堅守
    因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內生於心、外顯於形的大善之德。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首先要了解這24字是怎麼形成的,在對歷史的深入理解和自然領悟中把它們內化於心中,成為做人幹事、處世待人的「一定之規」。  因此,我今天重點講一講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從哪裡來的,怎樣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以及為什麼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我們共同的追求,共同的堅守。
  • 是什麼卡住了我們核心技術的脖子?
    6月21日下午, 「是什麼卡了我們的脖子 ? 亟待攻克的核心技術」 科學傳播沙龍在中國科技會堂召開。科技日報總編輯劉亞東做了主題演講。  這篇演講很有意義。劉亞東除了介紹《科技日報》「亟待攻克的核心技術」系列報導出臺的背景和意義外,還詳細說明了,除了核心技術,我們到底缺的是什麼?  真正的強大不是完美,而是正視自己的不足。
  • 核心價值觀主導與多樣化價值追求的統一
    社會核心價值觀與個體多樣化價值追求,是一種對價值觀內核的規定性與具體表現的豐富性的關係,是「一元價值主導」與「多樣化價值追求」的辯證統一。  倡導核心價值觀主導與尊重多樣化價值追求並不矛盾。所謂核心價值觀,是我們對種種事物態度的總和,是體現主體同客體的主導性的價值關係,是價值觀最根本最本源的東西。
  • 緹麗莎爾,千篇一律的美麗不是我們要追求的
    隨著大健康產業的互融,很多理念加入了緹麗莎爾的產品,新技術和概念的提出,與同仁堂產品技術的融合,提升了緹麗莎爾美的維度。其實在我們的生活中,很多女人並不是長得不好看,很多都是被肌膚問題和身材問題給耽擱了。很多人總會懷戀自己的從前,認為以前的自己好美,而面對現在顯得臃腫和粗糙的自己表示不滿。緹麗莎爾,喚醒美麗。
  • 未來企業的核心競爭力是什麼?不是產品和技術,也不是商業模式
    後來我就想什麼是自己公司的核心競爭力,錢很重要,我們創業是為了賺錢,如果一開始就有很多錢,那創業就等於玩票了。比如某著名富二代的幾次創業。接著去聽課,跟老師學習,學了一些商業模式、產品和技術、管理方面的概念,覺得好有道理。但我總覺得哪裡不對勁。為什麼?
  • 掌握了技術源頭就掌握了核心競爭力
    ■粵港澳大灣區科創先鋒大賽·先鋒企業樣本⑦位於中山市火炬開發區明珠路邊,有一家看似不起眼的企業,一臺臺被稱為「高端電子產業的核心裝備」的數位化光刻設備在這裡不斷產出。這家名為中山新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稱新諾科技)的高新企業,是目前國內唯一一家擁有數位化光刻技術原始專利的設備製造商。
  • 公平正義是社會主義的核心價值追求
    如果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內在規定性來看,我們應該把社會公平正義作為社會主義的核心價值追求。    一、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必須體現社會主義制度的本質和價值取向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反映社會主義國家制度的價值取向的價值觀。
  • 「核心技術」到底是什麼?我們到底在什麼位置?
    近日,美國全面制裁封殺中興一事鬧得沸沸揚揚,因為,一旦制裁實施,中興將會陷入無零件可買、也無技術可支援的絕境之中,在這樣的情況下中興能夠撐多久?這絕對是一個非常大的問題。 這一重大事件,不得不讓我們重新思考思考再思考「核心技術」到底是什麼?我們到底在什麼位置?我們到底有多少真正可以引以為傲的資本,又有多少傲慢是毫無底氣的!
  • C2末端勿開倉,牢記我們的核心技術
    時間過得真快,一轉眼的時間又到了周一了,周末到處都有人再說仁東,再次提個醒別去碰,這不是我們該賺錢的地方。話不多說,接下來我們就給出這周的大盤走勢預測。誰還記得我們之前說過的核心技術。我們的核心技術就一個字「等」。
  • 澤良宏:混合動力仍將是雷克薩斯的核心技術路線
    雷克薩斯儘管目前僅推出了這一款電動車,但該公司認為在電動車技術上,雷克薩斯擁有不可比擬的優勢。這種優勢來自於其在混合動力技術上的多年積累。雷克薩斯認為,電動車不是一個新鮮的事物,在汽車誕生之初就有電動車,只是當時價格高昂且技術不支持,而選擇了更為實際的內燃機方式。
  • 陳光明最新發聲:我們追求的是獲勝的概率,而不是獲勝的量級
    4,拉長時間之後,你才知道,原來選的公司才決定了你的勝敗,而不是這一波行情還能不能再漲10%,股票跌下來還能不能再抄個底。行業研究的基本模型5,我們在做行業分析、企業分析時,基本的邏輯框架是DCF估值模型。
  • 科技日報總編輯:是什麼卡住了我們核心技術的脖子?
    6月21日下午,「是什麼卡了我們的脖子 亟待攻克的核心技術」 科學傳播沙龍在中國科技會堂召開。科技日報總編輯劉亞東做了主題演講,在詳細介紹《科技日報》「亟待攻克的核心技術」系列報導的出臺背景和意義之外,還詳細說明了在那些核心技術之外,我們還缺的到底是什麼?全文如下。
  • 上大學不是唯一出路 學鋼結構技術成就人才
    阜城老秦建築學校 免費試學一個月 雙向選擇現在的家長們堅信:考上大學,就是唯一的出路。考不上大學,就不能出人頭地。真的是這樣嗎?每年的高考如同千軍萬馬過獨木橋。高考落榜是一個很普遍的問題。而且,現在考大學早已經不再是唯一的出路,企業對於職業技能學校畢業的學生越來越看好,很多企業會選擇直接去對口的職業學校招收員工。阜城老秦建築學校培訓是技能加學歷,學歷是中專和大專學歷,技能主要是鋼結構設計圖紙。畢業的學員可以取得「學歷+技能」雙保證!技能培訓對於初高中生和落榜生來說也是一個非常不錯的出路。
  • 技術絕不是大齡程式設計師的唯一出路
    除了不可控的因素外,我們還缺少了最重要的一個環節,那就是對自我的認知。01活到35歲不是你的錯大齡程式設計師的焦慮主要來自兩方面原因:1.人到中年,工作、家庭兩難全。02技術絕不是35歲IT人的出路自己想想:25歲的IT人和35歲的IT人有什麼區別?差距就在經驗這裡。
  • 技術不是唯一限制
    技術不是唯一限制 作者:盧楠 發布時間: 2016-09-09 07:00
  • 如何提高我國核心技術創新力
    關鍵核心技術還有較大差距  最近發生在中美之間的貿易摩擦再次表明,我國「關鍵的核心技術」與發達國家還有較大的差距,而國家有關方面也正在努力提高攻克「關鍵核心技術」的創新能力。  亡羊補牢,為時未晚。這是對的。我們的確需要檢討一些問題。比如,個別單位長期完不成一項科研生產任務,分析時,動不動就說是「設計問題」。
  • 規模化,不是律所的唯一出路
    所以我們會發現,一旦北京上海的大所到其他城市開分所,就會有很多本土所的骨幹律師紛紛投奔。而本土所向更高級別城市擴張則變的舉步維艱,只能向更低級別城市布局,這是因為離開了人合(共同的目標、使命、價值觀)的因素之後,「人往高處走」、「一切向錢看」便成了所有人考慮問題的唯一標準;4、規模化並非在所有維度上帶來成本下降。
  • 女行政總監劉陵的追求:要麼唯一,要麼第一
    楚天科技行政總監劉陵給自己設定的人生目標是:要麼唯一,要麼第一。劉陵說,自己的膽子一向異乎常人的大,覺得起點要高,唯有在高標準平臺上歷練,企業方可成就唯一或第一。於是,直奔國家級平臺項目這樣一個常人想都不敢想的目標而去。然而,彼時的她,對技術相關只是一隻「菜鳥」。很多技術,她只知其大概,卻不知內核。在第一次的答辯會上,被專家團毫不留情地「轟」下臺。時至今日,已經很難回想當日的心境。
  • 誰說中國沒有核心技術!
    這些確實是人類最頂尖科技的產物,今天要給你們說的,不是這些看起來就很牛逼的東西。而是你們手中的手機。不論是千元的低端機,還是售價頗高的蘋果華為,它其實都包含著人類最偉大的科技藝術品—晶片毫不誇張地說,這就是電動車領域的「核心技術」。但是在這之前的很長一段時間裡,IGBT 都被國外企業牢牢地把在手裡。包括中國高鐵在內的高速機車用 IGBT,幾乎被日本三菱壟斷。而電動汽車用的 IGBT,則是德國英飛凌的天下。核心技術」之痛依然橫亙在我們面前, 是比亞迪,站出來打破了僵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