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說中國沒有核心技術!

2020-12-14 雷鋒網

在這個星球上,你見過人類發明的最不可思議的科技是什麼?

現代化高樓大廈?探索太空的宇宙飛船?四通八達的飛機高鐵?還是蓬勃發展的人工智慧?

這些確實是人類最頂尖科技的產物,今天要給你們說的,不是這些看起來就很牛逼的東西。而是你們手中的手機。

不論是千元的低端機,還是售價頗高的蘋果華為,它其實都包含著人類最偉大的科技藝術品—晶片

晶片表面的樣子,很多人都見過,比如手機上的 SoC,微不足道的一片,面積比一枚硬幣還小。

但就在這一平方釐米不到的晶片裡,居然塞下了幾十億個電晶體。

如果你對這個數字沒概念,機哥打個不嚴謹的比方。把晶片等比例放大,如果一個電晶體佔地 1m²,那你知道華為的麒麟 980、蘋果 A12 晶片會有多大嗎?

超過一個上海市的面積!

僅僅是把這些電晶體做進這麼小的面積裡,已經很讓人難以置信了,結果它們還能以極其嚴密的順序排布,整齊劃一地工作,緊密無間地配合。帶動整個手機數不清的運算,讓你享受發微信、刷微博、玩吃雞的快樂。這簡直是神仙操作啊。

我們再來看看這些晶片的誕生,這些神一般的晶片,最開始就是我們生活中毫不起眼的沙子。

通過純化、切割,變成矽晶圓。

再經過光刻、蝕刻、離子注入、封裝等流程,變成我們的晶片。

這些流程咱們嘴上說說很輕巧, 但要實現超高密度的納米製程工藝,這些流程都不能用一個「難」字來形容了。

晶片的種類五花八門,除了咱們都很熟悉的手機 CPU,機哥今天還想跟大家介紹另一種晶片, 它跟我們的生活也息息相關,在電動汽車上運用極為廣泛。

它的名字叫——IGBT。

聽這個名字,你們肯定是一臉懵逼吧,但我要是告訴你們 IGBT 的中文翻譯,估計你們會更懵逼。

Insulated-gate bipolar transistor

絕緣柵雙極電晶體

IGBT 是用於電動車、鐵路機車、動車組的交流電電動機輸出控制的晶片。

所謂 IGBT,就相當於管你寢室供電的宿管大媽。

什麼時候給電,什麼時候拉閘,大媽輕車熟路。具體給多少電大媽也管,你要是用電不規範,偷偷用大功率電器,通報批評沒商量。

IGBT 直接控制直、交流電的轉換,決定了驅動系統的扭矩,以及最大輸出功率。所以,你這車加速能力怎樣,最高時速多少,能源效率如何全看它。

IGBT 大約佔電機驅動系統成本的一半,佔到整車成本的 5%,是整部電動車成本第二高的元件(成本第一高的是電池)。毫不誇張地說,這就是電動車領域的「核心技術」。

但是在這之前的很長一段時間裡,IGBT 都被國外企業牢牢地把在手裡。包括中國高鐵在內的高速機車用 IGBT,幾乎被日本三菱壟斷。而電動汽車用的 IGBT,則是德國英飛凌的天下。

核心技術」之痛依然橫亙在我們面前, 是比亞迪,站出來打破了僵局!

2009 年,比亞迪的 IGBT 橫空出世,讓中國在 IGBT 技術上實現了零的突破,打破了國際巨頭的技術壟斷。

目前,比亞迪成為了中國唯一一家擁有 IGBT 完整產業鏈的車企。

就在前兩天,機哥還看到比亞迪推出了全新的車規級產品 IGBT4.0。

從工藝上來看,這一次比亞迪推出的 1200V 車規級 IGBT 的晶圓厚度居然只有 120μm。

也就是兩根頭髮絲的直徑,已經是世界先進水平了。

工廠的生產環境潔淨度是最高等級,每立方英尺裡,直徑超過 0.5 微米的微塵不超過 1 個。

晶圓工廠為了平穩防震,地基居然打到了巖石層,簡直喪心病狂!

比亞迪的 IGBT4.0 晶片相較於市場主流產品,損耗低了約 20%,溫度循環壽命達到 10 倍,電流輸出能力提升 15%。

落實到具體汽車上,比亞迪全新一代唐,實現了百公裡加速 4.5 秒、全時電四驅、百公裡油耗 2 升以內。

全新一代的唐 EV,百公裡加速甚至做到了 4.4 秒,續航裡程提升至 600 公裡。


而這一切,都是比亞迪真真正正自己擁有的「核心技術」。

如今,比亞迪已經開始投資布局第三代半導體材料 SiC(碳化矽)的應用。

比亞迪的 SiC 晶圓

中國雖然是製造業大國,但「核心技術」的缺失一直是我們心中的傷痛。

而「晶片」正是這些傷痛中最深重的一個。很多人可能不知道,晶片已經超過石油,成為我國的第一大進口商品。

《中華人民共和國2017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的統計數據

除了傷痛,我們更應該行動。為了不再受其他國家的掣肘,每個企業都應該靠長遠的目光、提前布局、多年時間默默耕耘,穩紮穩打地取得自己領域裡的一項項核心技術。

比亞迪這次給我們做了一個不錯的示範。

雷鋒網版權文章,未經授權禁止轉載。詳情見轉載須知。

相關焦點

  • 新會陳皮有沒有核心產區和非核心產區一說?誰說的?
    今天,主要和大家說說「核心」和「非核心」的這點事兒。有沒有這個事兒?誰開傳的這個事兒?假冒的巴不得能堂而皇之的沒有任何風險的假冒新會下去,以保證自己的利益源源不斷。」是誰傳開來的具體我是不大清楚,就像盤古開天一樣。
  • 邵宇:誰掌握區塊鏈核心技術 誰就是下個微軟和Google
    沒有了「韭菜」,資本的興趣也就消退了。在官方取締ICO之前,筆者曾在文章中指出,ICO與IPO並沒有本質上的區別,只有形式上的差異。ICO是在利用技術的外衣進行制度套利。全國第五次金融穩定工作會議強調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天職,強調金融工作的底線是不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並決定成立金融穩定發展委員會協調監管工作。而ICO與政策方向是背離的。
  • 為什麼說晶片是關鍵?核心技術到底是個啥?
    在中國和「外國」這兩國的較量中,究竟哪一國更佔上風?有說中國吊打外國,有說外國輕鬆把中國摁在地上摩擦,雙方都列舉了林林總總的例子,整得我們吃瓜群眾一臉懵逼。當然,中間派肯定說兩國各有利弊,但這結論雖然正確卻沒啥營養。想要在中外兩國這個話題上顯得有見識,得先搞明白啥是技術?
  • 沒有核心技術做支撐,一切都將歸於零!
    真是應了那一句「沒有核心技術一切都是零」。不管企業發展到多大的規模,核心技術不掌握在自己手裡,隨時隨地可能被人卡住喉嚨、鉗制住命脈!這一句話適用於整個中國製造業,只有掌握了核心技術,科技主權才能站在制高點,未來才能不受制於人。
  • 馬俊如:核心技術不是我們的唯一追求
    9月16日,在「2006中國科協年會——企業自主創新和國際競爭力」分會上,國家中長期科技發展規劃國家創新體系戰略研究組組長馬俊如認為,對企業來講,核心競爭力高於核心技術,核心技術不是我們的唯一追求。 馬俊如介紹說,管理創新是所有企業的追求。上世紀60年代,判斷企業效益的標準是生產成本。
  • 缺乏核心技術 企業如何強勁「中國芯」?
    李明高興地說。但是,李明不知道的是,這部所謂民族品牌手機裡,外殼、屏幕、電池、攝像頭雖然都產自本土,但它的「心臟」——晶片製造,卻並不掌握在這家國內生產企業手中。不止手機產品,類似的還有電視屏幕、汽車發動機這些核心硬體,往往也都是被中國製造企業們「拿來技術」二次加工。
  • 誰說中國沒有創造力?
    世界人民一邊使用著廉價的中國產品,一邊黑著中國製造,頗有拿起筷子吃飯,放下筷子罵娘的風範。久而久之,中國人沒有創造力的論調開始流行起來,甚至連我們自己都深信不疑。我們不斷地懷疑自己的能力,從基礎教育到高等教育、從國家制度的社會道德,甚至連人的劣根性這種偽命題都拿出來講。不管怎樣,過度的抬高和惡意的貶低都是不對的。
  • 董明珠10億晶片計劃背後是一場技術革命,中國企業急需核心技術
    今天,董明珠終於下定決心,親自出任晶片公司董事長,她放出豪言,哪怕花費500個億也要掌握核心科技。對於董明珠的做法,在業界人士看來,無疑是飛蛾撲火、以卵擊石,最終可能是竹籃打水一場空。但是董明珠10億晶片計劃背後是一場技術革命,中國企業急需核心技術。
  • 中國首個軟體核心技術國際標準在北京誕生
    核心提示:據悉,中國有關部門將陸續出臺相關政策 中新社北京十一月四日電(記者 劉長忠)世界「結構化信息標準促進組織」(OASIS)董事會主席Gutentag今天上午在北京宣布,中國首個軟體核心技術國際標準——UOML正式成為國際標準。
  • 如何提高我國核心技術創新力
    關鍵核心技術還有較大差距  最近發生在中美之間的貿易摩擦再次表明,我國「關鍵的核心技術」與發達國家還有較大的差距,而國家有關方面也正在努力提高攻克「關鍵核心技術」的創新能力。  亡羊補牢,為時未晚。這是對的。我們的確需要檢討一些問題。比如,個別單位長期完不成一項科研生產任務,分析時,動不動就說是「設計問題」。
  • 蘋果耳機熱銷背後,核心技術源自中國公司,卻以高價賣給中國人
    根據報告顯示,中國公司小米佔比10%,排行全球第二,而在2018年第四季度市場份額高達60%的蘋果,此次份額縮水至35%,但即便如此,蘋果依舊是真無線耳機市場全球第一。可誰曾想,在AirPods熱銷的背後,其實是蘋果公司用中國公司的核心技術,將旗下耳機高價賣給中國人的諷刺事實。
  • 中國輕型電動車多項核心技術領先世界水平
    與此截然不同的是,2000年進入產業化發展階段的中國輕型電動車產業較之國外同行,不僅領先世界達到產業化的程度,而且擁有原創的智慧財產權,在許多核心技術領域也已經當之無愧地成為世界先進水平的標誌,領先美國、日本等國外同行4到6年時間。
  • 彭波教授:中國大型網際網路企業是時候挺進「核心技術」主戰場
    今天,在我國全功能接入國際網際網路26年多之後,中國的網際網路應用模式和應用技術,終於實現了從「Copy to China」到「Copy from China」歷史性的飛躍,在全球網際網路領域形成G2的局面。這是一個了不起的成就。這次抗擊「新冠肺炎」就是一個明證:如果說中國抗疫比世界上許多國家表現要好一些,中國擁有更加強大的網際網路肯定是一個重要的原因。
  • 誰說騰訊沒有夢想?
    但我認為,做一家企業最應該想明白的是哪些東西是自己的核心能力和業務,是一定不能放手的,而哪些是可以放手,不會對公司有本質影響的。公司越大越是如此。《騰訊沒有夢想》這篇文章的核心問題就是忽視了這點。你看,這就叫明白什麼是自己的立命之本,什麼是自己不能放手的核心業務。說白了,退一萬步說,資訊或短視頻沒做起來又如何,頭條之前又不是沒有百度,而騰訊一直還是那個騰訊。再舉一個例子,圍繞社交搭建生態對於騰訊來說是不是重中之重?是。所以,在微信支付(或小程序)這件事上,騰訊何時不堅決過,何時沒有創新,何時沒有信念了呢?
  • 中國尚未完全掌握的十大半導體核心技術
    半導體行業是典型的「金字塔」結構,越上遊的企業越少,產值越大,技術難度越高。由於起步晚、核心技術缺少,我國半導體發展受限,尤其是核心技術方面,仍有尚未掌握的關鍵技術,到目前為止,關鍵晶片領域依賴於進口仍是現狀。正因如此,我國將半導體列為國家重點規劃產業,並在資金、人才、技術上下苦功,力爭突破瓶頸,振興國產半導體產業。
  • 劍指中國氣象核心技術「卡脖子」問題,他們爭分奪秒!
    12月1日至2日,四項氣象現代化核心技術攻關任務通過終期評估。高解析度資料同化與數值天氣模式、氣象資料質量控制及多源數據融合與再分析、次季節至季節氣候預測和氣候系統模式、多尺度氣象數值預報模式系統——這四項攻關任務直指中國氣象核心技術「卡脖子」問題,關係到我國氣象核心競爭力提升。
  • 蛇形機器人將下海 核心技術中國造
    記者17日從中國航天科工三院35所了解到,一款蛇形機器人可「下海」為海底油氣管道做檢測,並已在通過國內海上油田的實際檢測,性能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該蛇形機器人名為海底管道漏磁內檢測器,可在管道內部穿梭,利用油氣壓力穿行,通過高精度漏磁檢測技術,可以捕獲並存儲管道內外壁的腐蝕、缺陷信息,對缺陷點的準確識別、精確定位。  研發人員介紹,依靠大容量數據採集、匹配處理技術,可在短時間獲取數據,為管道出具一份數據全面的「體檢報告」。
  • 可雅中國白蘭地:傳承研發並重,打造自主核心技術
    從這一茬接著一茬的卡脖子事件上,凸現出來的是中國製造在核心關鍵領域的受限。面對阻礙中國企業走向世界的貿易摩擦和技術壁壘,為了更好的實現經濟強國目標,中國製造必須解決自主核心技術問題,不依賴別人、自產自足。科技領域是如此,其它各行各業也是如此,包括白蘭地釀酒領域。
  • 沒有「核心技術」的小家電,護城河究竟在哪?
    比如,天天做沒有核心技術的小家電,公司的護城河究竟在哪? 研發不是護城河 要說小家電的護城河,首先排除研發。 雖然九陽在研發上沒少投入,費用佔比與美的、格力不相上下都是3%左右,但是我們要明確的是:企業對產品研發的投入多並不代表產品本身就有了因研髮帶來的技術壁壘。
  • 中國尚未掌控的核心技術清單
    (原標題:中國沒有掌握的的技術,何止是晶片) 中國通信產業的核心痛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