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丘自古有"三多":打鐵師傅多、出門商人多、中藥店鋪多。因為打鐵是個力氣活,下力大,條件苦,所以幹這一行的多是家境貧寒的平民百姓。牛祺聖則出生在這樣一個打鐵世家,到他已經是第八代。牛祺聖自15歲開始跟隨父親打鐵,雖然辛苦,但他仍選擇將這門手藝傳承下去,所以這一打就56年。牛祺聖不僅是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還因從小酷愛中醫,從小飽讀醫書,曾因一個舉動救過一條命。
章丘的相公莊村是有名的鐵匠之鄉,鐵匠牛祺聖更是聞名於十裡八鄉。牛祺聖自小跟隨父親打鄉鐵,走遍大村小巷。在牛祺聖接過父親的大錘後,繼續推著鐵匠車子,外出打鄉鐵,見莊就支爐,那時候多是打造和修理一些鋤頭、鐮刀、鐵鍁等農具。一個村莊裡待個幾天,然後再去另一個村莊。
因為牛師傅打造的農具好用又便宜,受到了鄉親們的歡迎。之後牛祺聖決定在家支爐開鐵匠鋪。圖為牛師傅家中的烘爐,至今已用了40多年。
牛祺聖自小喜歡中醫,17歲時買了第一本醫書,反覆翻閱。自學中醫,翻看醫書,成了牛師傅打鐵外最好的休息娛樂方式。圖為牛祺聖將醫書保存在盒子裡。
對於上門來找他看病的鄉親們,牛師傅從不收一分錢。圖為牛師傅的第一本醫書,經過歲月的洗禮和牛師傅的反覆翻閱這本書早已殘篇斷簡。
母親住院那年,牛祺聖在醫院裡照顧,遇到了同樣在醫院照顧母親的老鄉正在哭泣,詢問後得知老人昏迷不醒,已經下了病危通知書。熱心的牛祺聖上前查看,看到老人的各項指標都正常卻人還沒有醒過來,牛祺聖給病人家屬提了個建議,讓他找醫生給老人打一支營養液,醫生覺得營養液對病人沒有副作用就照辦了,沒想到當天下午老人就醒了。
隨著舌尖三的熱播,社會上掀起了一股章丘鐵鍋的熱潮。2018年大年初五開始,牛祺聖家裡陸陸續續來了許多顧客來購買鐵鍋。一時間鐵鍋供不應求。短短的十來天來到家裡的顧客就有3000餘人。圖為前來購買鐵鍋的顧客爭相與牛祺聖合影留念。
「我不是商人,我是一名鐵匠」面對突如其來的鐵鍋熱,牛祺聖並沒有藉此抬價,更沒有為了多接訂單而偷工減料。對於前來參觀的和購買鐵鍋的顧客牛祺聖都是熱情招待。這個不足一米寬的貼門上貼著臺高招遠客,門小貴人來的門聯。
牛祺聖的兒子牛大偉從17歲跟父親學習打鐵。父子倆的工藝作品鐵磨、鐵水井、鐵碾子,以及鐵牡丹更是栩栩如生。父子倆的多件作品被章丘市博物館收藏。
「只要國家需要我,我一定義不容辭」如今,善於鑽研的牛祺聖已經成功從鐵質農具向鐵藝轉型。作為章丘鐵匠非遺傳承人,牛祺聖致力於將打鐵手藝傳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