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外界稱為「最強地級市」、製造業位居全國前三的蘇州,最近鮮明地提出,未來要成為「中國製造業第一市」。
7月18日,蘇州市召開生產性服務業推進大會。江蘇省委常委、蘇州市委書記藍紹敏在會上表示,這並不是說說而已。圍繞這個目標,蘇州已開始系統性地布局,圍繞製造業的發展提供更多的服務、創造更好的環境,從而進一步優化「新蘇州製造」發展的產業創新生態。
藍紹敏說,生產性服務業是蘇州的必然選擇,是賦能「新蘇州製造」的利器,也是蘇州的職責擔當所在,「製造業最發達的地方,理應成為生產性服務業最好的地方。」
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在會場注意到,藍紹敏在會上多次拿蘇州與上海、深圳對標。他說,過去蘇州依靠製造業成為了全國「標兵城市」,現在要依靠「新蘇州製造」,做高質量發展的「標杆城市」。
「標兵」和「標杆」,一字之差,意義和分量卻明顯不同。事實上,做「標杆」並不那麼容易。就比如,蘇州再強也只是個地級市,城市能級的「天花板」似乎能夠看得見。
如何實現突破?藍紹敏在會上提出,一方面,將繼續向上爭取提升城市能級,另一方面要"做好自己",做更多提升自身城市能級的事情。
藍紹敏講了個有關「蘇州碼子」的典故
什麼是生產性服務業?
資料顯示,生產性服務業是與製造業直接相關的配套服務業,發源和根植於製造業,本身並不向消費者提供直接的、獨立的服務效用。
藍紹敏在會上講了個典故。
他說,姑蘇區有個雙塔市集,非常熱鬧,LOGO也很特別。「我去看過,它那個標識和別人不一樣,多個了符號,這個符號叫做蘇州碼子。」
蘇州碼子誕生於700多年前的南宋時期,是中國早期民間的「商業數字」,比漢語中的數字更加簡易,曾被廣泛運用於老百姓的生活。脫胎於中國文化歷史上的算籌的「蘇州碼子」,是阿拉伯數字在我國廣泛使用前的一種簡便、快捷的記錄數碼,也是目前唯一還在被使用的算籌系統。
在藍紹敏看來,蘇州碼子就是蘇州古代生產性服務業的雛形。他認為,這告訴了人們一個道理,那就是
生產性服務業誕生於製造業、服務於製造業,「離生產最近的地方」往往能夠催生發達的生產性服務業
。
「蘇州製造業全國前三,將來要做中國第一,蘇州就是離生產最近的地方,生產性服務業是一個最好的風口。」藍紹敏說。
他舉了幾個例子。1989年,柯達公司把IT部門賣給了IBM,開創了巨型公司IT部門外包的先河。後來,IBM的外包業務從0增長至現在的200億美元規模,成為全球最大的外包公司,體現出生產性服務業的專業化、外包化,已成為重要趨勢。
還有耐克,目前將主要精力集中於新產品的研發和市場營銷上,其餘很多業務都是由外部公司製造,但發展勢頭依舊強勁。
就蘇州而言,藍紹敏說,前不久有家銷售規模過千億的生物醫藥企業提出,希望在金雞湖做一家生物醫藥銷售公司,「我覺得這個挺有意義。」他說,蘇州有一批生物醫藥創新企業,研發能力強,但生產管理、資本運作、市場營銷方面並不是強項。在此背景下,一些專業化的公司就顯得很有必要了。
「新蘇州製造」揚帆,生產性服務業是最近的「風口」
澎湃新聞注意到,發展生產性服務業,蘇州展現出了滿滿的緊迫感。
藍紹敏說,發展生產性服務業是蘇州的必然選擇。當下,不光美國、德國等發達國家均把生產性服務業作為製造業發展的支撐力量,國內的上海、深圳也在朝著「兩個70%」的目標邁進,即服務業要佔到GDP的70%,生產性服務業要佔到服務業的70%。
規上工業總產值連續七年穩定在3萬億以上的城市,全國一共有三個,分別是上海、深圳和蘇州。
藍紹敏表示,對於生產性服務業這塊未來產業競爭的必爭之地,蘇州必須率先起跑,跑出蘇州製造的領先身位,實現華麗轉型。
當下,傳統製造業比拼的「冷兵器」時代已經過去,生產性服務業正是「新式武器」
。藍紹敏認為,生產性服務業對於製造業轉型升級作用最大,蘇州的需求也最為迫切。「現在已經到了轉變發展方式、聚焦質量提升的關鍵時期,
新蘇州製造就是要謀劃推動蘇州的製造業從高速度到高技術、再到高質量的積極進取性轉型。
」
生產性服務業究竟如何賦能製造業發展?藍紹敏說,有研究表明,將生產型服務業發展程度提高1%,製造業效率可以提升39.6%。
上個月,蘇州召開了工業網際網路大會,喊出「消費網際網路看杭州,工業網際網路看蘇州」的口號,欲譜寫新的「蘇杭雙城記」
。事實上,工業網際網路正是生產性服務業的一部分,蘇州將其拎出來進行了專題推進。
推進生產性服務業的發展,需要具備一定的製造業基礎和應用場景。作為製造業大市,藍紹敏認為,「我們的優勢最為獨特。」
他說,改革開放以來,蘇州積累了齊全的產業門類以及國內一流的垂直整合能力,現在又在實施「雙百行動」,也就是劃出100萬畝工業和生產性研發用地保障線,還有五年100平方公裡產業用地更新,像保護生態環境一樣,為製造業提供永續發展的空間,也為生產性服務業提供最廣闊的市場空間和最豐富的應用場景。
衝擊「中國製造業第一市」,蘇州雄心畢露
「無論過去、現代,還是未來,製造業始終是蘇州的立市之本。」藍紹敏在大會上如是說。
他認為,首先從投資的角度,蘇州有兩個標杆,一個是總投資不能低於深圳,另一個就是製造業投資要達到深圳的兩倍以上,「這才是蘇州未來產業發展布局中的『定海神針』。」藍紹敏說。
據其介紹,蘇州二季度經濟復甦勢頭非常迅猛,「但這是一個階段性成果,我們的最終目標是做『中國製造業第一市』。」
正如藍紹敏補充道,做「中國製造業第一市」不僅僅是口號,也不僅僅是抓投資。推進生產性服務業發展,正體現了蘇州在發展和重視製造業發展方面的系統性做法。因為,為製造業的發展提供更多服務,創造更好的環境,是當下優化製造業發展產業生態和創新生態的重要組成部分。
2019年,蘇州生產性服務業增加值達5231億元,目標到2025年突破萬億元大關。
恒隆通信是蘇州本土湧現出的一家生產性服務業企業,也是5G及大數據建設領域高速成長的創新型企業。據公司董事長孫國意介紹,該公司的5G通信技術應用等領域業務已覆蓋全國近20個省份。今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來,恒隆通信僅用3天就完成了武漢火神山醫院的5G基站建設及信號覆蓋、開通雷神山基站。接下來,蘇州將加快培育類似恒隆通信這樣的「行業明星」。澎湃新聞從會上獲悉,蘇州將圍繞信息技術服務、研發設計、金融服務等九大重點領域,努力培育一批引領行業質態提升、擁有自主品牌影響力、極具行業競爭力的生產性服務業領軍企業,力爭形成10家左右在生產性服務業領域全國領先的自主品牌領軍企業。
不難現象,這
些生產性服務業的領軍企業,未來將成為蘇州製造業轉型發展的「引擎」,轟出發展「推背感」的「燃料」
。
蘇州只是一個地級市?那就多做超出地級市的事情
蘇州推進生產性服務業,並不僅僅是為了蘇州。藍紹敏說,如果生產性服務業只是為一個城市服務,是沒有出路的。
澎湃新聞注意到,相反,蘇州發展生產性服務業,試圖將輻射範圍儘量向外擴散至長三角甚至全國,從而體現出「新蘇州製造」的影響力和首位度。
藍紹敏說,過去,蘇州依靠製造業成為高速發展的「標兵城市」,而現在,要靠「新蘇州製造」成為高質量發展的「標杆城市」。
要實現從「標兵」到「標杆」的跨越,「新蘇州製造」勢必要體現出輻射力。作為其中的重要一環,生產性服務業如何體現出輻射力?舉個例子,目前,蘇州擁有國內地級市中的首個國家級人力資源服務產業園,並以「一園多區」的布局,輻射帶動了全市人力資源服務機構超3300家,產業規模超841億,70%的企業已經完成了省內布局,30%的企業已經完成了全國的布局。
當然,在此過程中,蘇州不可避免地會遇到制約。
就比如城市能級的問題。
蘇州一直以來被譽為「最強地級市」,但這其中也暗含了一個殘酷的現實:蘇州無論如何「也只是個地級市」。因此,在發展高端生產性服務業的過程中,當需要更高資源配置權的時候,蘇州的城市能級是個明顯的「天花板」
。
如何突破?藍紹敏給出了他初步的思考。
一方面,蘇州將繼續向上爭取提升城市能級;另一方面,要「做好自己」,做更多提升城市能級的事情,不能滿足於自己只是一個地級市,也不能滿足於經濟總量走在前列。
推進生產性服務業的發展,正是這樣的事情。實現經濟體量地級市最強之後,展現出更多超出地級市層面的城市輻射力,或是蘇州接下來的突破方向。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