饅頭髮糕等今日起禁用含鋁添加劑 膨化食品不能再有鋁

2020-12-20 中國經濟網

  原標題:今起饅頭髮糕等禁用含鋁添加劑

  食品業去「鋁」在即

  近日,國家衛生計生委等5部門發布公告,調整含鋁食品添加劑使用規定。記者在採訪中發現,市民對於食品中的「鋁」知之甚少,記者近日採訪了諸多業內專家,解讀食品業去「鋁」大計,為市民揭開「鋁」的秘密。

  新聞背景

  從2014年7月1日開始,三種含鋁的食品添加劑(酸性磷酸鋁鈉、矽鋁酸鈉和辛烯基琥珀酸鋁澱粉)不能再用於食品加工和生產,饅頭、發糕等麵製品(除油炸麵製品、掛漿用的麵糊、裹粉、煎炸粉外)不能添加含鋁膨鬆劑(硫酸鋁鉀和硫酸鋁銨),而在膨化食品中也不再允許使用任何含鋁食品添加劑。

  而根據2011年頒布實施的《食品添加劑使用標準》,允許使用的含鋁食品添加劑共有13種,其中9種是作為脂溶性食用色素的鋁色澱,另4種為硫酸鋁鉀、硫酸鋁銨、矽鋁酸鈉、辛烯基琥珀酸鋁澱粉。

  現狀

  饅頭油條麵條海蜇伴「鋁」最多

  暨南大學食品科學與工程系主任吳希陽對新快報記者表示,過去含鋁的食品添加劑主要是在油條、糕點、餅乾等食品中使用,近年來,饅頭、包子等發酵麵製品加工者也開始使用。另外,鋁含量較高的食品還包括海蜇、粉條等。

  相關檢測結果顯示,麵粉對全人群膳食鋁攝入的「貢獻率」最高(44%),其次為饅頭(24%)、油條(10%)和麵條(7%)。那麼人體每天攝入多少鋁是安全的呢?JECFA(聯合國糧農組織和世界衛生組織下的食品添加劑聯合專家委員會)制定了鋁的每周安全攝入量為2毫克每公斤體重,相當於一個60公斤重的成年人每周最多攝入不超過120毫克鋁。如果吃進去的鋁只是偶爾超過這個量,並非持續超出該水平,也不會影響健康。

  據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的風險評估結果顯示,我國居民吃進去的鋁按平均值算低於JECFA提出的安全量;然而14歲以下兒童以及一些經常食用鋁含量較高食物的消費者,吃進去的鋁較多,有一定的健康風險。其中饅頭、油條和麵條等麵製品是人體攝入鋁的主要來源,7-14歲兒童吃進去的鋁主要來自膨化食品。

  新規

  膨化食品今後不能再有鋁

  公告稱,膨化食品生產中不得使用含鋁食品添加劑。這就意味著兒童、宅男宅女們大愛的薯片、蝦片、方便麵等膨化食品,此後配方表中都不允許出現「鋁」字。

  新快報記者在天河區的幾家超市走訪發現,多個知名膨化食品品牌的食品配料表中,已經看不到「鋁」字的身影。但有專家提醒,有些大型商超以及副食品批發市場提供了散裝膨化食品,市民在選購時仍需留意和斟酌。購買食品前,查看食品配料表應該成為一種習慣。

  吳希陽對新快報記者表示,此次膨化食品禁「鋁」主要源於,此前的一次國際食品安全風險評估研討會上,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專家委員會主任委員陳君石研究員稱,最新的食品安全風險評估結果顯示,被監測人群中有32.5%的個體膳食鋁攝入量超過每人每周安全攝入量,其中以4歲-6歲年齡組的超值比例最高,而膨化食品被指是導致超值的「罪魁禍首」。

  例外

  油條粉條海蜇依然要伴「鋁」

  同時,公告中還有一個調整,「小麥及其製品生產中,不得使用硫酸鋁鉀(明礬的主要成分)和硫酸鋁銨。」這就是說,做麵條包括拉麵,以後也不允許使用含鋁配方的膨鬆劑。

  記者發現,身邊很多朋友熱衷於在網上購買材料,自己烘焙蛋糕、餅乾等西式點心。目前一些熱銷的香甜泡打粉(雙效泡打粉)的主要成分都含有「硫酸鋁銨」。作為一種複合膨鬆劑,泡打粉就是我們俗稱的「發酵粉」。

  記者在走訪的時候也發現,目前廣州超市在售的麵製品雖然含有添加劑,但都在國家允許範圍內,並沒有發現有明礬。但也有專家表示,未來將有企業主打無「鋁」健康麵食。記者在廣州市花城匯的華潤萬家超市發現,思念的「放心油條」就號稱「無鋁膨鬆劑」。

  但是,這次的調整卻「赦免」了油條、粉條、海蜇等普遍使用鋁添加劑的食品,對此,專家表示,這也是考慮到中國飲食文化的傳統。比如說粉條,我們的祖祖輩輩都吃,但如果不添加鋁的添加劑,粉條就沒有辦法做成條狀。還有海蜇,如果不加明礬,也就做不到我們通常看到的樣子。因此,沒有完全限制這類食品使用鋁添加劑,但建議人們控制食用量。

  吳希陽也提醒消費者,事實上貢獻大量鋁的食品,其營養價值都是不高的,比如粉條、粉絲、涼粉等,除了澱粉,幾乎沒有維生素、礦物質,「遠離鋁只有好處沒有壞處」,他表示。

  漲知識

  攝鋁過量 增加患老年痴呆風險

  吳希陽表示,人體攝入過多鋁的話會影響對磷的吸收。「在腸道內形成的不溶性磷酸鋁隨糞便排出體外,而缺磷又影響鈣的吸收(沒有足夠的磷酸鈣生成),可導致骨質疏鬆,容易發生骨折」。因此,長期食用含鋁食品,很容易引起記憶力減退與智力下降,引起神經系統病變,甚至可能增加老年性痴呆的風險。尤其對生長發育期的兒童,長期食用大劑量鋁含量超標的食物,會造成神經發育受損導致智力發育障礙。■新快報記者 許莉芸 實習生 廖曉霞

相關焦點

  • 三種含鋁食品添加劑將禁用 饅頭油條麵條裡最多
    中國人特別是北方人吃麵製品比較多,調整以後鋁的暴露量降低了。特別是對於重點人群兒童,膨化食品是兒童消費量比較大的食品,作為兒童來說,本身也是弱勢,需要加以保護。因此,這次基本上在膨化食品中不允許再使用含鋁添加劑。在這樣的情況下,我們把含鋁添加劑的攝入量測算了一下,基本上降了一半左右。
  • 饅頭麵條禁用明礬 鋁攝入量高有健康風險
    國家衛計委等五部門規定,從7月1日開始,饅頭、發糕等麵製品(除油炸麵製品、掛漿用的麵糊、裹粉、煎炸粉外)不能添加含鋁膨鬆劑硫酸鋁鉀和硫酸鋁銨,也就是俗稱的「明礬」,複合型膨鬆劑(即泡打粉)的主要成分也是上述兩種物質。膨化食品中,不再允許使用任何含鋁食品添加劑。
  • 曝響吃薯片違規添加鋁色澱 鋁食用過量易患老年痴呆
    從7月1日開始,酸性磷酸鋁鈉、矽鋁酸鈉和辛烯基琥珀酸鋁澱粉等3種含鋁的食品添加劑,不能再用於食品加工和生產,其中饅頭、發糕等麵製品還不能添加含鋁膨鬆劑,膨化食品則不再允許使用任何含鋁食品添加劑。  昨天,記者走訪市場發現,「響吃」品牌散裝薯片的配料表上,赫然印著「誘惑紅鋁色澱」字樣。
  • 包子鬆軟發甜或含鋁 盤點鋁超標的危害
    自去年7月1日起,我國明令禁止包子、饅頭、發糕等麵製品中使用含鋁食品添加劑。近日,濟南警方一舉查處了13家問題包子鋪,檢測發現每公斤「含鋁包子」中鋁含量最高達400毫克,而長期攝入過量的鋁會損害骨骼和神經系統健康,容易導致記憶力減退與智力下降,尤其對兒童、孕婦危害更大。不止山東,湖北、浙江等地均發生過類似案件。
  • 「毒包子」為何「鋁」禁不止 業內人士披露內情
    年5月14日,由國家衛計委、質檢總局、食品藥品監管總局等5部門聯合發布的《關於調整含鋁食品添加劑使用規定的公告》規定:從2014年7月1日開始,膨化食品饅頭髮糕等麵製品(除油炸麵製品、麵糊、裹粉、煎炸粉外)生產中不得再使用任何含鋁食品添加劑。
  • 濟南警方突查「黑心包子」 鋁超標最高值268mg/kg
    齊魯網濟南2月2日訊 (記者 李瑞平)看似白白胖胖、鬆軟可口的包子竟然嚴重鋁超標;國家禁用的泡打粉被當作麵粉灑在擀好的包子皮上,幾分鐘後就發酵脹大。最近,濟南市公安局食品藥品與環境犯罪偵查支隊一大隊分別對歷下區華龍路某連鎖快餐店、歷城區兩家個體蒸包鋪內面制食品抽樣送檢,發現上述飯店生產的蒸包內鋁元素含量嚴重超標,最高值甚至達到了268mg/kg。
  • 溫州「禁礬令」昨實施 重點整治麵製品等鋁超標
    饅頭、油條、麵條,這些麵食是餐桌上常見的食品,而長期以來,明礬等含鋁食品添加劑被大量用於麵食的加工,長期食用可能影響人體健康,對兒童生長發育和智力影響更甚。根據國家衛計委等五部門的規定,從昨天起,饅頭等麵製品禁用明礬。添加明礬製作麵製品有何優勢?明礬究竟對人體有何危害?
  • 海韋力無鋁雙效泡打粉
    前不久,五部委聯合頒布了關於部分食品禁用明礬的規定,自2014年7月1日起,膨化食品生產中不得使用含鋁食品添加劑,小麥粉及其製品(除油炸麵製品、麵糊(如用於魚和禽肉的拖麵糊)、裹粉、煎炸粉外)生產中不得使用硫酸鋁鉀和硫酸鋁銨,此規定和泡打粉相關的是:
  • 超過4億中國人鋁攝入超標,為什麼我們還在用鋁鍋做飯?
    鋁超標並不僅僅是因為鋁製品在眾多食物中,餅乾、蛋糕、油條、蛋卷、酥點等麵粉類食品對全人群膳食鋁攝入的「貢獻率」達44%。之所以會這樣,是因為這些產品使用含鋁膨化劑。在我國,含鋁食品添加劑常常出現在麵粉、饅頭、麵條、油條、油餅、麻花、炸糕、粉條、麵包、海蜇、膨化食品和其它麵製品中。
  • 你吃的饅頭油條有沒鋁超標,小吃街、美食城等區域將專項重點整治
    南都訊 記者陳養凱 你吃的饅頭、包子、花卷、麵包、油條、麻花安全嗎?近日,市場監管總局發布《關於開展粉絲粉條麵製品專項整治的通知》(下文簡稱「通知」),專項整治時間為2018年10月-2019年6月。整治範圍包括生產企業、餐飲服務提供者以及小作坊,重點檢查食品添加劑的使用是否符合國家標準的規定,尤其是含鋁食品的添加劑。
  • 託管班廚師爆料:用含鋁泡打粉做食物給孩子吃!你們的良心呢?!
    目前,西安市新城區長樂中路街道辦食品藥品監督管理所已經正式立案調查。        泡打粉是什麼?對人體有什麼危害?我們該怎麼辨別呢?  什麼是泡打粉  泡打粉是一種化學複合疏鬆劑,饅頭、包子,麵包等麵食添加後,就能快速發泡,變得膨鬆,因此被作為食品添加劑廣泛使用。
  • 了解食物中的鋁
    一般食物中的鋁主要來源於含鋁食品添加劑,包括作為膨鬆劑用於麵製品;作為固化劑用於海蜇加工;作為抗結劑用於食物配料粉中;作為鋁色澱用於糖衣、糖果染色。鋁含量較高的食品可能包括海蜇、油條、油餅、粉條、麻花、饅頭等使用含鋁添加劑製作或加工的食品。 三、食物中的鋁對健康具有哪些潛在危害?
  • 膨化零食高油?營養損失多?含鋁?你對它的誤會不只一兩點
    提到膨化食品,大家想到最多的可能是薯片、蝦條,而且大家對膨化食品的固有印象基本都是高油、不營養,而且還含有鋁。果真如此嗎?膨化食品都很油?大概是將穀物打粉後加入適量水(有的也會加油或其它配料),經過150°~200C高溫高壓的擠壓膨化,得到像海綿一樣有許多微孔的膨化穀物。看到這麼高的溫度,還要再高壓,感覺營養素損失很多。不過因為擠壓時間短,擠壓時與氧氣接觸少,所以跟其它傳統的加工方法相比,維生素的損失相對也少。
  • 泡打粉就是「鋁」的代名詞?如何買到無鋁泡打粉?
    目前允許在烘焙食品中使用的有硫酸鋁鉀和硫酸鋁銨等少數幾種,而且對於殘留量和可以使用的食品種類都有明確的要求(如下表)。根據國家規定,饅頭、發糕等等麵粉製品(除油炸麵製品、掛漿用的麵糊、裹粉、煎炸粉外)不能添加含鋁膨鬆劑(硫酸鋁鉀和硫酸鋁銨) 。但是烘焙糕點可以用。只按照規範的說明要求去製作糕點,吃的量也不大(太多了熱量也高,體形影響豈不是更大?)
  • 買麵包油條小心含鋁食品添加劑 汕頭2家餐飲服務單位被立案查處
    汕頭市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表示,繼續把含鋁食品添加劑作為食品安全監管工作的重點之一,加大食品安全政策、法律法規、標準等的宣傳教育力度,持續加大監督檢查力度,嚴懲重處用非食品原料生產食品、在食品中添加食品添加劑以外的化學物質和其他可能危害人體健康物質以及超範圍、超限量使用食品添加劑等行為。
  • 安琪酵母針對食品行業「鋁害」推出系列無鋁泡打粉產品
    在我國GB2760-2011及國家衛生部關於調整含鋁食品添加劑使用規定的徵求意見的規定: 小麥粉及其製品,不得使用含鋁膨鬆劑;膨化食品,禁止使用含鋁食品添加劑; 麵糊、裹粉、煎炸粉、油炸麵製品幹品、焙烤食品幹品中,鋁的殘留量不得高於100mg/kg。
  • 包子鋪現在使用無鋁泡打粉 相關部門稱尚無舉報
    濰坊新聞網5月6日訊 近期,濟南市對部分包子鋪進行了突擊檢查,先後查處了13家涉嫌製售不符合安全標準食品的包子鋪。5月5日,記者走訪發現,城區多家大型超市的速凍麵食上都標有「無鋁」字樣,包子鋪經營者也表示目前使用的都是「無鋁」泡打粉。隨後,記者從市食品藥品稽查支隊了解到,從目前的檢查、抽查結果來看,濰坊暫未發現類似情況。
  • 愛吃麵食,還得與含鋁膨鬆劑保持距離
    食品添加劑中的膨鬆劑是在食品加工過程中加入的,能使產品發起,形成均勻、緻密的多孔組織,從而使製品具有膨鬆、柔軟或酥脆的物質。膨鬆劑怎麼用膨鬆劑多用於麵包、饅頭、糕點、餅乾等以小麥粉為原料的食品製作過程中,使其體積膨脹、組織疏鬆,既提高食品的感官品質,又利於消化吸收。
  • 衛生部關於《食品添加劑使用標準》(GB2760-XXXX)編制說明
    具體情況如下:  1.關於硫酸鋁鉀和硫酸鋁銨使用規定的修訂  (1)硫酸鋁鉀和硫酸鋁銨在「小麥粉及其製品」中使用規定的修訂  2011年我國居民鋁膳食暴露評估結果顯示,麵食含鋁量最高,且麵粉、饅頭、油條對鋁暴露量的貢獻率最高,結合國際上含鋁食品添加劑的使用規定和衛生部關於含鋁食品添加劑徵求意見的結果,修訂工作組建議將GB2760-2011中硫酸鋁鉀和硫酸鋁銨兩種含鋁食品添加劑使用範圍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