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活」餐飲:「外賣返傭」背後的經濟學考量

2020-12-23 騰訊網

危機下的行業大洗牌

關鍵時刻的抉擇總是驚心動魄。

巨浪滔天的2008年金融危機中,美國的金融和企業巨頭們面臨破產危機。時任美國財政部長亨利·保爾森(Henry Paulson)需要做出艱難決定:是否要出手拯救這些陷入絕境的商業機構。

自由市場論者激烈反對政府介入。但亨利·保爾森意識到,無論是美國銀行還是通用電氣,最大的問題是流動性「休克」,喪失了在金融市場融資的能力。解決辦法只有一個:通過貸款、購買債券甚至直接入股等方式注入流動性。

事實證明,亨利·保爾森是正確的。大規模緊急救助,幫助這些巨頭獲得了寶貴的流動性,恢復了活力。

保爾森在危機中論證了經濟學的基本道理:經濟的基礎是商業循環,商業循環又靠金融循環推動。但給我們更大的啟示是:「放水」雖然關鍵,更關鍵的是懂得如何「放水」才能打通經濟的血脈。

當我們再次遇到熟悉的困境,不妨重新回顧昔日的危機解決之道。

肺炎疫情導致的封控影響之下,航空、旅遊、餐飲等行業遭受史無前例的衝擊,業績斷崖式下跌,幾乎陷入了行業性「休克」。

疫情影響下,顧客無法出門消費,商家無法開門營業,正常的商業循環被打斷了。沒有進帳只有支出,200家門店、2萬名員工的餐飲巨頭西貝也撐不過三個月。

復工之際,生活和經濟都需要重新激活,如何更精準的「滴灌」考驗政府,也考驗商業系統的自救能力。

返傭疏通流動性

餐飲是疫情爆發以來受影響最重的行業之一。無論是政府還是餐飲平臺紛紛推出了一系列支持政策,比如美團在疫情期間全力支持餐飲企業向外賣轉型,推出「春風行動」給商家提供更多的流量曝光、外賣安全保障、資金現金流支持等。

隨著疫情緩解各地復工在即,美團日前再度加碼力度,推出升級版的「春風行動」,包含佣金返還、貸款綠色通道等七項措施。除了在需求端直接補貼用戶之外,還特別加大了對外賣商家的扶持,啟動「商業夥伴佣金返還計劃」。

單說佣金返還計劃。美團的這次出手可謂深諳危機救助之道。

美團是怎麼做的呢?除了對武漢商戶繼續免傭外,美團這次對全國範圍內的優質餐飲外賣商戶,尤其是經營情況受疫情影響較大的商戶,按不低於3%~5%的比例返還外賣佣金。返還的佣金將直接打入商家美團帳戶,用於線上營銷和流量推廣。

佣金是美團平臺主要的營收來源。疫情期間用戶消費減少、外賣訂單量下降,美團也並不好過,佣金收入勢必減少。

庖丁解牛,下刀要瞄準骨節。美團要幫商家也幫自己解困,也要瞄準外賣業務的「堵塞點」。

復工之際,商家的流動性不足就是此時的「堵塞點」:外賣訂單減少就沒有足夠的收入,沒有足夠的收入就沒有足夠的資金去推廣獲得流量,沒有流量就繼續沒有訂單。所以關鍵是如何讓商家獲得推廣的資金。

返還佣金本質是平臺的「金融滴灌」措施,從美團的角度給商家釋放了部分流動性,並且把流動性精準用在外賣業務最關鍵的地方:流量和訂單。

精準滴灌

有些人不理解,美團為什麼不直接減免外賣商家的佣金,而是通過返傭策略。

很簡單的道理,「減傭」類似於給困難家庭發放補貼,錢花完了就花完了,並不能幫助其找到一份工作。「返傭」刺激營銷才是真正的授之於漁,幫助商家擴大收入。

舉例來說,當一個商家每天只有幾個訂單,成本再怎麼減少也並不能解決燃眉之急,即便佣金降低到零也沒有實質意義。外賣商家此時要想辦法把10單做到20單、50單,流量和收入的增長才是王道。

試想在2008年金融危機中,美聯儲能夠靠「減息」救助金融機構嗎?事實上銀行機構失去了向「央行」貸款的能力,「減息」已經不起作用。美聯儲採取了購買債券的方式向銀行輸送流動性,才救助了瀕臨倒閉的銀行。

返傭策略與之類似,美團通過返傭,輔以流量扶持,引導商家推廣獲取更多流量,再轉化為更多的訂單量,最終實現增收,才能激活整個外賣生態系統。

美團外賣返傭3-5%,對於專注外賣的商家來說力度不可謂不大。外賣商家真正需要做的,是抓住平臺流量扶持,提高線上化經營的能力,和平臺走向共贏。

要知道,外賣用戶並沒有流失,只是需求暫時抑制,通過精細運營能夠被激活。比如,賣重慶豆花烤魚的探魚,藉助美團外賣的扶持措施,交易額周環比超過360%。同樣靠著外賣平臺的流量扶持,旺順閣北京地區的月訂單量從3萬增長到4萬。

事實上,中國外賣產業近幾年持續高速增長,2019年滲透率預計達到14.2%後,仍有巨大的成長空間。這次疫情的困境中,曾經不碰外賣的很多高端品牌餐廳和酒店都紛紛開啟了外賣業務。

但機會從來都不是均等的。

每次危機都意味著行業的大洗牌,從來都競爭激烈的餐飲行業更可預見淘汰的殘酷。誰能在冬天裡更快轉型、更專注、更精細的運營,努力抓住更多的訂單,才能堅持到生意的完全復甦。

每一次史前氣候的巨大變遷,都滅絕了行動笨拙、進化緩慢的物種,只有適應新環境的物種,才會進入大規模繁衍的時代。經濟和商業史同樣如此,當危機過後經濟復甦,新物種大規模進化的時代也將到來。

相關焦點

  • 粵餐飲協會與美團達成共識:返傭比例最高6%
    4月18日,廣東省餐飲服務行業協會微信公眾號發布了一篇名為《廣東省餐飲服務行業協會和美團外賣的聯合聲明》的推文表示,美團將對廣東地區優質餐飲外賣商戶加大返傭比例至3%-6%,擴大覆蓋範圍,返傭時間至少延長2個月(自聲明發布之日起)。對於此前要求商家籤訂獨家條款排除公平競爭的回應,上述聯合聲明中同時稱「美團尊重餐飲商戶自主選擇線上各類平臺。」
  • 湖北近九成餐飲商家恢復外賣業務 助力餐飲商戶激活消費新模式
    據美團外賣數據顯示,截至止4月29日,湖北已有近九成餐飲商家恢復外賣業務。記者近日走訪湖北省多個城市發現,湖北餐飲業在美團外賣等網際網路平臺的補貼、返傭賦能下正逐步復甦,不少餐飲商家外賣單量甚至趕超疫前。
  • 當外賣和餐飲之間的蹺蹺板被打破之後……
    餐飲協會「發難」,平臺佣金讓餐飲企業苦不堪言。之前,餐飲業希望通過外賣來拓寬自己的「銷售」渠道,也確實通過流量的增長帶來了營業額的增加,但是餐飲老闆們事後算帳,卻發現利潤不增反降。雖然多賣出了食品,但是沒有獲得相應的收益,這其中的一部分利潤就是被外賣平臺掠奪走了。這也是近日關於餐飲和外賣平臺之間的矛盾爆發的直接導火索。
  • 經濟學反直覺觀點:公正的背後往往是效率的考量
    今天小編跟大家分享一個反直覺的觀點,公正的背後有效率的考量。有很多人認為公正和效率是對立的,不能同時獲得,就像是魚和熊掌不可得兼,但是你讀了下面的內容就知道,公正的現象後面一定有效率的考量。在薛兆豐的經濟學專欄第二講裡,講了一個馬糞案,現在小編簡要的介紹一下:故事裡有一個村子,一天有兩個工人幹了一天活,把在馬路上的馬糞收集成了18堆馬糞,由於馬糞太多沒有辦法帶走,天黑了就回家了
  • 美團外賣啟動全國佣金返還計劃 廣州多個餐飲商家外賣營業額飆升
    南派資訊:近日,美團啟動"春風行動"升級版,美團外賣在此前流量扶持、商戶補貼等基礎上,繼續加碼扶持力度,升級推出「商戶夥伴佣金返還計劃」,對全國範圍內優質餐飲外賣商戶、尤其是經營情況受疫情影響較大的商戶,按不低於3%~5%的比例返還外賣佣金。
  • 順豐「殺入」外賣市場?網友:快遞外賣同時到,快樂會不會翻倍
    呼籲順豐入局背後:外賣平臺佣金問題惹爭議「順豐要做外賣」的消息下,不少消費者還在網上開始@美團、@餓了麼等外賣平臺。「有外賣平臺抽成太高,商家和騎手都很難。」資料圖:2月14日,外賣小哥在雪中送餐。此前的4月10日,廣東省餐飲服務行業協會曾發布《廣東餐飲行業致美團外賣聯名交涉函》稱,美團外賣在廣東餐飲外賣的市場份額高達60-90%,已達到《反壟斷法》規定的市場支配地位。同時,美團涉嫌實施壟斷定價,設定了諸多不公平的交易規則,持續大幅提升扣點比例,新開餐飲商戶佣金最高達26%,已大大超過廣大餐飲商家忍受的臨界點。
  • 順豐要做外賣,單挑美團餓了麼?能吃到10元外賣嗎?
    呼籲順豐入局背後:外賣平臺佣金問題惹爭議「順豐要做外賣」的消息下,不少消費者還在網上開始@美團、@餓了麼等外賣平臺。「有外賣平臺抽成太高,商家和騎手都很難。」資料圖:2月14日,外賣小哥在雪中送餐。此前的4月10日,廣東省餐飲服務行業協會曾發布《廣東餐飲行業致美團外賣聯名交涉函》稱,美團外賣在廣東餐飲外賣的市場份額高達60-90%,已達到《反壟斷法》規定的市場支配地位。同時,美團涉嫌實施壟斷定價,設定了諸多不公平的交易規則,持續大幅提升扣點比例,新開餐飲商戶佣金最高達26%,已大大超過廣大餐飲商家忍受的臨界點。
  • 推出外賣版「拼多多」,美團上吃頓飯有多便宜?
    背後的考量事實上早在推出「拼好飯」之前,美團就推出了類似的拼單功能「好友拼單」,但當時並沒有像現在這樣力度這麼大。此次將「拼好飯」單獨拎出來內測背後有著怎樣的考慮?艾瑞諮詢的調查數據顯示,2019年中國餐飲外賣產業的規模為6536億元,中國外賣的消費者規模約為4.6億人次。
  • 外賣平臺高抽成的背後,看小程序如何玩轉餐飲外賣?
    都說「懶人經濟」能創造市場商機,外賣——正是在懶人經濟下催生的產物。隨著網際網路行業的蓬勃發展,外賣成為了人們的主流生活方式之一。特別是在疫情的衝擊下,外賣的重要性更是被凸顯。因此,外賣也變成了商家不可或缺的一項服務!但大多數餐飲商家都在各大外賣平臺上如履薄冰。
  • 推出外賣版「拼多多」,現在在美團上吃頓飯有多便宜?
    背後的考量事實上早在推出「拼好飯」之前,美團就推出了類似的拼單功能「好友拼單」,但當時並沒有像現在這樣力度這麼大。此次將「拼好飯」單獨拎出來內測背後有著怎樣的考慮?艾瑞諮詢的調查數據顯示,2019年中國餐飲外賣產業的規模為6536億元,中國外賣的消費者規模約為4.6億人次。
  • 海底撈獨立外賣背後:90%餐飲老闆的痛點,它是怎麼解決的?
    1趨勢越來越多的品牌用外賣重構成本結構「餐飲業大概每掙 10 元錢,就有 1 元來自外賣」;「預計 2018 年外賣將達到 3000 億,佔餐飲總盤子的10%左右」……這是美團點評和內參新近聯合發布的《中國餐飲報告(白皮書2017)》裡(相關閱讀: 2017 中國餐飲報告首發: 1000 萬老闆關心的舌尖數據都在這裡了
  • 2019年中國餐飲外賣產業規模為6536億元 相比2018年增長39.3%
    中國飯店協會聯合美團研究院近日發布的《2019年及2020年上半年中國外賣產業發展報告》顯示,近幾年國內餐飲外賣產業的規模逐步擴大,預計2020年線上餐飲在整個餐飲行業中的佔比將超過20%。   外賣市場仍未飽和   在「網際網路+」浪潮下,多種生活服務業態發生著顛覆性的變化,餐飲外賣蓬勃發展尤為引人注目。
  • 餐飲行業增長勢頭受疫情阻礙,外賣市場成餐飲商家破局關鍵
    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暴發,消費者居家防疫,整個餐飲行業遭遇重創。本次iiMedia Research(艾媒諮詢)發布的《2020疫情期間中國餐飲外賣市場商戶專題研究報告》主要針對疫情期間餐飲外賣市場的發展環境、外賣商戶的行為認知、以及第三方外賣平臺對商家的幫扶舉措進行案例分析,並對外賣市場未來趨勢進行展望。
  • 美團外賣回應高額抽傭:每單利潤不到2毛錢
    美團外賣為何此時急於「自證清白」?資料圖 中國商網 付顥琬/攝4月10日,一封「廣東餐飲行業致美團外賣聯名交涉函」刷屏了各大社交網站。函中指出,美團外賣在廣東餐飲外賣的市場份額高達60%-90%,已達到《中華人民共和國反壟斷法》中規定的市場支配地位。
  • 外賣,酒店餐飲的艱難自救路
    在強烈需求的刺激下,酒店餐飲在從前不被重視的外賣看到了生機。在春節過後的數日內,五星級酒店餐廳的外送服務就扎堆上線美團、餓了麼與酒店的自有平臺,推出外賣的品種也五花八門,從包子到米其林水準的高端餐飲均有。各家酒店應對突發情況迅速而果斷的方案,正印證了達爾文的推測「生存下來的人,不是最強大或最聰明的人,而是最能適應變化的人。」
  • 外賣背後的臺灣經濟悲歌
    10月15日,臺北街頭的餐飲外送員。本月10日以來,已有兩名外送員因交通意外死亡,引發輿論關注。「外送員之死」正揭開臺灣外賣(臺灣稱「外送」)產業迅速擴張背後的隱憂。臺餐飲外送產業商機已超過230億元。另據《中國時報》報導,臺灣市場現有7家外賣平臺(2家已歇業),加之個別連鎖餐飲企業自營外賣業務,全臺外送員總數已逾8萬人。
  • 上海餐飲代表齊聚美團外賣產業大會共話餐飲外賣市場
    ,總部位於上海的傳統餐飲企業代表德克士、溪雨觀酸菜魚、馬上諾披薩受邀參與了本次大會,面對競爭日趨激烈的市場環境,三個企業的代表在大會上發表了自己的看法,他們一致認為,外賣平臺不僅能方便顧客,拓展消費場景,還能為商家提供大數據精準營銷工具,助推品牌業績增長。
  • 小禾豆漿:餐飲創業外賣平臺餐飲加盟
    餐飲外賣的崛起,更是引來許多年輕的創業者,在日常的消費頻率來看,吃飯是一個非常高頻的需求,所以說餐飲是一個永不落幕的朝陽產業,因為餐飲外賣行業市場需求量大,方便快捷,所需要的投入不高,收益見效比較快,是年輕一代創業者們比較青睞的行業
  • 買保險拿返傭,真的就賺了嗎?
    因為返傭在多數情況下,只是表面上讓你佔了便宜,實際上你失去的可能會更多。最近遠慮君也遇到幾個比較典型的事例,今天我們就聊聊保險返傭,這不僅是保險行業的規範問題,也是大家需要撥開迷霧看清返傭真相的問題,希望大家不要忽視。
  • 返傭=殺熟,坑你沒商量
    其實一點也不反常識,在經濟學上,這叫「價格歧視」。這種故意拉開價格差距的「價格歧視」,就是商家「殺熟」的本質。咱都這麼熟了,不殺你多可惜啊?不管手段怎麼變,目的都是一樣的,就是儘可能地讓你多出錢。殺熟在保險界最直觀的體現就是返傭!首先聲明一點,返傭是一種違法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