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食品添加劑,成為不法商家牟取暴利的手段。龍瀚攝
南方日報訊(記者/陶達嬪龍瀚實習生/李書喆劉琰琰)使用牛肉膏,90分鐘內豬肉可以變「牛肉」!全國多地曝出一些不法商家暗地用添加劑造假牟取暴利,筆者昨日走訪廣州一德路等調味品批發市場,發現部分批發商鋪也有類似牛肉膏的牛肉精膏出售。有商家稱「使用牛肉精膏造假是檢不出來的」。專家表示,合法的食品添加劑不規範使用,是當前應當密切注意的問題。
一德路有賣但商家很警惕
筆者昨日來到廣州一德路上某調味品綜合批發市場,因媒體報導之後,很多經營戶的貨架上已經找不到牛肉膏、牛肉精粉這類牛肉製成的調味品了。不過豬肉膏、燒臘香膏、滷味增香膏等類似的食品添加劑幾乎在每家賣調味品的商戶貨架上都可以發現。此外,像肉寶王、松肉粉等用於「使肉質口感變得爽滑細嫩」的調味品也比較常見。根據品牌不同,這類調味品的價格在35元至60元每公斤不等。
不知是何緣故,筆者在走訪時,大多數店家對於筆者詢問是否有牛肉膏賣顯得非常警惕。在一德路308號的明威貿易行,店主表示,必須要付錢之後才給看貨。但不久,店主又改口稱,沒有「牛肉膏」賣。而在隔壁306號的銘益行,筆者見到了玻璃瓶裝的「牛肉汁」,上面寫著「濃縮上等牛肉精華,營養豐富,烹調食法多」等字樣,包裝上並未寫明產地。500克的「牛肉汁」,店家要價35元。當被問及「牛肉膏」和「牛肉汁」的區別時,店家說「並沒有什麼區別,只是牛肉汁稍微稀一點,牛肉膏比較稠而已」,「可以用豬肉加上牛肉膏,做成牛肉丸賣,味道很正宗」。
筆者發現,雖然整個批發市場鮮有牛肉膏等牛肉調味品出現在貨架上,許多經營戶還表示年前就已經不賣牛肉膏了,但是細細詢問之後,還是有老闆表示可以去倉庫提貨。
一名店主在確信筆者是真實買主之後,便開始更加賣力地傳授「竅門」,以吸引筆者能夠買更多。她大致算了一筆帳:以豬肉為例,目前廣州市場上,新鮮瘦肉的價格為14元/斤,牛肉的價格達到21元/斤,差價為7元。加上麥芽酚、牛肉膏和色素的成本大約100斤肉也就需要10元左右。如果一次醃製100斤豬肉就可以「節省」接近700元。如果以熟肉算,市場上熟牛肉的價格達到了35元/斤以上,即醃製50斤牛肉就可以「節省」近1000元。
牛肉精膏主要流向大排檔
「可能是使用的方法不對,所以大家也怕擔責任。」一名店主透露,由於牛肉膏的報導滿天飛,加上確實存在不法商人使用牛肉膏將其他種類的肉偽裝成牛肉,從中牟取暴利,「大家擔心出問題,便都不敢正大光明地出售了」。
筆者在走訪一德路、天平架等多個食品日雜品批發市場時,有商戶表示,牛肉膏等食品添加劑主要流向麵館、大排檔以及熟食店。批發檔的檔主為了打消筆者顧慮,連說「不必擔心」,「目前還沒有相關標準和方法來檢測售賣的牛肉是否豬肉做的。每天很多店都到我這裡進貨,銷得很快的。一些餐館和大排檔,牛肉加工的廠家也用,有些酒樓都用。」
筆者了解到,「牛肉精膏」屬於一種增香型食品添加劑,本來是一種按食品生產量決定使用量的自我限量型香精香料。根據包裝說明,正常用量是製成品的1%—2%,豬肉精粉類的食品添加劑則是在製成品中的0.2%—0.3%。
質監部門已介入調查
昨日下午,廣東省質量技術監督局相關負責人表示,質監局已經關注媒體報導的牛肉膏事件。其稱,牛肉膏應是食品添加劑的一種,至於牛肉膏對人體是否有害,是否有食肆拿豬肉塗抹牛肉膏後充當牛肉,目前正在調查中。
半小時 豬肉神奇變「牛肉」
體驗
傳說中的「牛肉精膏」到底會有怎樣神奇的效果呢?筆者昨日通過在市場上買的牛肉精膏親自做了個小實驗。按照店主所介紹,筆者將買來的新鮮豬肉一分為二。其中一塊豬肉先用牛肉醬醃製了半小時左右,一塊留作對比。不到半個小時,醃製過的豬肉表面已經呈現出與牛肉近似的顏色,聞起來也是十足的牛肉味。然後再調製適量的胭脂紅色素,加入已經醃製好了的豬肉,豬肉馬上實現了「華麗」變色。再加上濃烈的牛肉香味,幾乎可以亂真,讓人難以分辨。
生產牛肉膏並非為造假
廠家
總部位於廣州的味研公司是國內最大的肉類提取物生產基地,公司負責人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牛肉膏」實際上是牛肉的提取物,屬於普通的添加劑,此外還有豬肉、各種海鮮提取物。
但「牛肉膏」的製作工藝十分複雜,並不是一般的小廠家可以生產的,「許多食品領域的客人都會採購我們的『牛肉膏』,包括了速食麵湯料、冷凍食品、膨化食品等」。
而對於市場上出現的使用牛肉膏將豬肉變「牛肉」做法,該負責人也表示,其實這並不是研發生產牛肉膏的初衷。但該負責人也認為,由於牛肉膏本就是牛肉,所以將這種添加劑塗抹在其他肉類上,「確實可以散發出牛肉的味道」。
致癌誇大其詞
專家
既然廠家稱「牛肉膏」提取工藝複雜,且原料就是牛肉本身,那此種食品添加劑是否對人體有害?
國際食品科學技術學會會員、中國農業大學食品科學與營養工程學院教授高彥祥表示,「牛肉膏」只是一種普通的食品添加劑,商家用其將豬肉變牛肉只是商家的不法行為而已,並不能怪罪於「牛肉膏」本身。
而對於此前有媒體稱,長期食用可能致癌,高教授回應道,此類事件最好是針對事情的問題所在,不能「傷及無辜」,尤其是不能誇大食品添加劑的副作用,「肥肉吃多了也可能致癌」。「但對於非法的食品添加劑我們是應該抵制的」,高教授說,蘇丹紅、三聚氰胺等,這些都是工業原料,用其冒充食品添加劑的行為確實應該嚴厲打擊,「但我們也同時應該注意另一個問題,就是合法的食品添加劑的不規範使用問題,像非法商家使用牛肉膏將豬肉變牛肉便屬於此類問題」。
高教授同時指出,只要嚴格按照國家2007年最新出臺的GB2760標準來使用合法的食品添加劑,就不會對人體產生不良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