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居民收入是河南的3倍,國人收入的變化有多大 | 有理數

2020-12-14 新京報

日前,2018年上半年居民收入榜出爐。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063元,比上年同期名義增長8.7%;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6.6%。

從地方層面上看,上海、北京、浙江、天津、江蘇、廣東、福建、遼寧、山東這9個省份的人均可支配收入超過了全國平均線。其中,上海、北京上半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3萬元,上海以32612元位居榜首,成為最能掙錢的地區。

按常住地分,2018年上半年,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770元,同比名義增長 7.9%,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5.8%;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142元,同比名義增長8.8%,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6.8%。

從更長的時間範圍看,城鄉居民的收入水平變化更為明顯。1978年,我國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為343元和134元,到2016年,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增至36396元和13432元,分別是原先的106倍和100倍。

按收入來源分,2018年上半年,全國居民人均工資性收入8091元,增長8.8%,佔可支配收入的比重為57.5%;人均經營淨收入2265元,增長7.0%,佔可支配收入的比重為16.1%;人均財產淨收入1166元,增長10.5%,佔可支配收入的比重為8.3%;人均轉移淨收入2541元,增長9.3%,佔可支配收入的比重為18.1%。

對大部分人來說,工資性收入一直都是帶動增長的最主要因素,不同行業的工資水平也經歷了很大的變化。以城鎮居民為例,1980年,收入最高的是電力、煤氣及水的生產和供應業,平均年工資達到1045元;最低的是社會服務業,平均一年工資為475元。2016年,收入最高的是信息傳輸、軟體和信息技術服務業,平均一年工資為122478元;最低的是農林牧漁業,平均一年工資為33612元。

從不同的收入組角度看,居民收入的變化也很明顯。據《2017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按全國居民五等份收入分組,低收入組人均可支配收入5958元,高收入組人均可支配收入64934元。

以城鎮居民為例,2012年,收入最高的10%與收入最低的10%人群,他們的可支配收入分別為2000年的4.8倍和3.1倍。

據 World Inequality Lab 發布的《2018世界不平均報告》,2016年,中國收入前10%成人(20歲及以上)的收入,佔國民總收入的41%。從全球角度看,收入不平等的情況要強於北美、巴西等地區。

數據新聞編輯 李媛

製圖 陳冬

相關焦點

  • 2018年上海居民收入64183元 上海人均收入增速多少
    2018年,本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64183元。國家統計局上海調查總隊今天發布的「2018年本市居民收入數據解讀」稱,2018年,本市居民收入絕對水平繼續領先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是全國平均水平的2.27倍。    居民收入實際增速高於GDP  2018年,本市居民收入實現較快增長,增速同比有所提高。
  • 2018年各省居民收入排名完整版 人均可支配收入數據排行榜
    京滬人均可支配收入首超6萬元  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指居民家庭全部收入中能用於安排家庭日常生活的部分,作為反映一個地區居民收入水平和城市經濟發展水平的重要指標,是了解居民生活變化情況的基礎。  根據國家統計局的數據,去年全年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228元,比上年增長8.7%,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6.5%。
  • 每250人有一個老賴,月薪6000元算高收入,國人收入真相是這樣?
    就像是之前曝光的上海名媛,基本上昂貴的物品都是靠拼單的,甚至一雙絲襪都要拼單,這些人真的讓人有點想不通的意思。那麼現在國人真的很有錢嗎?根據相關數據顯示,2020的一季度,我國有46萬家企業倒閉,當然疫情的影響還是比較大的,但是我們國家的整體經濟發展是相當不錯的,今年很有可能成為唯一一個實現正增長的經濟體國家。
  • 28省份前三季度城鎮居民收入出爐 上海最高(圖)
    據中新網記者不完全統計,截至11月4日,全國已有28個省份公布了前三季度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其中,上海、北京、浙江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均超3萬元,上海以35769元排名榜首。此外,22個地區的增速跑贏了當地的GDP增速。
  • 如何認識當前我國居民的收入差距
    據統計,改革開放初期,我國有2.5億人生活在絕對貧困線以下,而到2014年底,在貧困線大幅度提高的情況下則為7017萬。而且,即使是貧困人口,其生活水平與以前相比也有極大提高。以前的貧困更多表現為缺衣少吃,現在的貧困更多表現在缺少現金收入。   因此,我國居民收入差距不是絕對差距,即一部分人收入提高了,另一部分人收入降低了,而是相對差距,是在共同富裕道路上有快有慢、有先有後的差別。
  • 房價收入比計算公式房價收入比多少合理?
    買房前了解一些基本的房產知識是很有必要的,很多購房者在查閱相關資料的時候都會見到「房價收入比』這個名詞。那麼,房價收入比究竟多少合理呢,下面就來看看房價收入比計算公式。房價收入比計算公式房價收入比是什麼意思?
  • 2012.10:世界主要國家居民收入分配狀況(餘芳東)
    實現收入分配公平公正,消除不平等和貧困現象,提高全民生活福祉,是現代社會各國政府治國理政的目標。居民收入分配涉及面廣、影響因素多,既有經濟發展因素,也有體制、機制和政策因素。居民收入分配狀況可以從兩個層面來分析:一是宏觀層面上的居民收入分配格局。在國民核算框架下,分析居民參與社會生產成果的初次分配、再分配和最終消費過程。二是微觀層面上的居民收入分配模式。
  • 2019年上海全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69442元
    2019年上海市國民經濟運行情況公布 去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69442元 在過去的一年,上海的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取得了哪些成果?在昨天舉行的市政府新聞發布會上,市統計局公布了2019年上海市國民經濟運行情況。
  • 居民部門債務收入比設定與實施
    進入本世紀後,債務收入比(Debt-To-Income,DTI)逐漸成為多數發達經濟體和部分新興市場經濟體實施房地產宏觀審慎管理的重要工具,並收到積極成效。近年來,中國居民部門債務快速上升,有必要充分借鑑國際經驗,提早做好制定實施居民部門債務收入比監管的準備。
  • 2017年中國中等收入群體數量 中等收入標準計算
    專訪中國勞動學會副會長蘇海南:我國中等收入群體超3億人,到2050年有望達到9億人以上  文章導讀: 這個「世界上人口最多的中等收入群體」的規模到底有多大?  如果按照「日收入在20美元到100美元之間」的絕對標準測算,中國有2億多人屬於中等收入群體;如果按照「收入在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位數到3倍之間」的相對標準來測算,中國有3億多人屬於中等收入群體。  而世界銀行對中等收入給出的標準是:成年人每天收入在10~100美元,也即年收入3650~36500美元。
  • 2018年棗莊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1949年增長306倍
    國家統計局棗莊調查隊的數據顯示,2018年,棗莊市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345元,較1949年的農民人均純收入50元,增長約306倍。1949年,糧食總產量只有17.93萬噸,糧食單產562.64公斤/公頃,畝均產值約16.4元,蔬菜種植面積730公頃,蔬菜單產1397.3公斤/畝。當時,實有林地面積為0.42萬公頃。畜牧業作為農村副業,肉類、禽蛋、奶類產量分別為3883噸、4669噸、227噸。其中,生豬存欄約8.28萬頭,羊存欄約9.80萬隻,活家禽存欄102.28萬隻。
  • 35年來國人收入上漲了22倍,如今每月多少才算達到高收入呢?
    據今年的6月8日,美國橋水投資公司董事長瑞·達利歐卻公開表示:他從35年前來到中國至今的數據統計中,他看到的是中國的人均工資收入增加了22倍,貧困率也從88%下降到了不足1%(並且這1%的貧困率也將在今年徹底解決)。並且中國的國內生產總值(GDP)的全球佔比從2%上升到了22%。
  • 山東:城鎮居民收入差距擴大對消費的影響淺析
    對於這種變動趨勢除了用一般意義上的「邊際消費傾向遞減」規律解釋外,還與經濟體制轉型過程中收入分配差距過大有很大的關係。不同收入階層收入差距的變化帶來消費傾向的不同進而對城鎮居民總體平均消費傾向產生重要影響(見表一)。一方面,高收入階層收入增長迅速,有效消費需求隨收入增長不斷得到滿足,但其消費傾向不高,對消費增長的拉動力不足;另一方面,低收入階層收入增長慢,消費能力不足,消費需求得不到釋放。
  • 視野|中國到底有多少中等收入人群?
    從1960年到1973年,日本實際國民收入增加了2倍,從1960年的395美元,收入增加到1970年的1592美元;10年間實際工資平均增長83%,失業率保持在1.1%-1.3%的低水平。日本同時成為全球城市化率最高的國家之一,國民收入倍增計劃大功告成。美國、歐洲在二戰後最幸福的時光,同樣是中產收入階層人數大漲特漲的時候。
  • 王有捐:也談城鎮居民收入的統計與調查方法
    日前,拜讀了《第一財經日報》記者採訪中國改革基金會國民經濟研究所副所長王小魯博士後撰寫的報導《不應迴避的灰色收入》一文,文中稱王小魯博士測算2008年城鎮居民被統計遺漏的「隱性收入」高達9.26萬億元(註:約佔當年GDP的30%多,加上這部分遺漏收入,全國居民收入為23.3萬億,約佔當年GDP
  • 上海行業工資差距高達6.4倍(圖)
    上海各行業收入最高差6.4倍  居民收入佔GDP比重19年來從41.83%降至36.37% 政府、企業佔比均增加 民盟擬建議上海申請單獨提高個稅起徵點 並將居民收入佔比升至50-60%    圖中數據來自民盟上海市委日前完成的收入分配調研結果
  • 一季度居民收入榜單出爐:7省份人均破萬 上海領跑全國
    中國網財經4月23日訊(記者 暢帥帥)國家統計局近日公布31省份一季度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顯示,9省份一季度人均可支配收入超過全國平均水平,上海人均19621元位居全國「榜首」。資料圖(中國網財經暢帥帥 製圖)京滬等7地人均收入破萬元 9省份超全國平均線數據顯示,一季度我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561元,同比名義增長0.8%,扣除價格因素實際下降3.9%。
  • 改革開放40年民生發展:城鄉居民收入每十年翻一番
    1.城鄉居民收入每十年翻一番  2017年,全國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25974元,扣除價格因素,比1978年實際增長22.8倍,實現翻四番有餘。其中,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6396元,按1978年可比價格計算,是1978年的14.4倍,是2010年的1.63倍;農村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13432元,按可比價計算是1978年的17.3倍,翻了四番多,是2010年的1.8倍,接近翻一番的目標。  2.城鄉居民收入多元化促進收入增長  居民收入來源多元化的格局已經形成。
  • 上半年居民可支配收入公布 這份收入人人都有,你領到了嗎?
    今日,國家統計局發布2020年上半年居民收入和消費支出情況。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666元,比上年同期名義增長2.4%,扣除價格因素,實際下降1.3%。嗯?!這數據看的感覺就像坐過山車,全國居民可支配收入15666元,比去年增長了2.4%,但是扣除價格上漲因素後,實際反而下降了1.3%。為什麼會這樣?其實「名義增長」的概念裡是不包含通貨膨脹因素的,即價格上漲,只是數值的單純對比,而加上實際的通脹因素之後就變成了現在的可支配收入下降。
  • 支點網校:《2019國人工資報告》分析出 高學歷等於高收入
    》顯示居民工資理財行為與變遷。 2019年4月23日,騰訊理財通、騰訊金融科技智庫、騰訊網企鵝智庫發布的《2019國人工資報告》顯示居民工資理財行為與變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