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爸爸已經修復千餘部老電影 讓年輕觀眾欣賞到經典的「真容」

2020-12-23 川北在線網

央視爸爸已經修復千餘部老電影 讓年輕觀眾欣賞到經典的「真容」

時間:2019-05-25 12:09   來源:人民網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央視爸爸已經修復千餘部老電影 讓年輕觀眾欣賞到經典的真容 為迎接新中國成立70周年,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央視電影頻道近期推出紅色經典電影展播活動,先後播出了《敵後武工隊》《平原遊擊隊》《地道戰》《四渡赤水》《八女投江》等一系列紅色題材電影,讓觀眾有

  原標題:央視爸爸已經修復千餘部老電影 讓年輕觀眾欣賞到經典的「真容」

 

  為迎接新中國成立70周年,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央視電影頻道近期推出紅色經典電影展播活動,先後播出了《敵後武工隊》《平原遊擊隊》《地道戰》《四渡赤水》《八女投江》等一系列紅色題材電影,讓觀眾有更多機會走近經典。

 

  老電影膠片由於保存時間過長、存檔環境欠佳或使用不當等因素,會導致膠片受損。膠片上的塵埃、劃痕、膠印、黴斑、油漬等多種痕跡,經過膠轉磁(將膠片電影錄製到磁帶上)處理後,一併遺留在畫面上,成為影像的一部分。有畫質問題的老電影在高清播出以後,隨著解析度的提高,畫面問題也更加突出,所以必須藉助專業的修復設備,對畫面進行數字修復。

 

  數字修復通常要經過粗修、精修和調色三個工序。在粗修環節使用實時修復設備,利用計算機的自動識別技術預處理修復一部分問題,使修復效率提升30%以上;精修是依賴計算機圖形圖像處理技術,人工並輔以計算機計算逐幀修復視頻圖像;如果影片存在顏色方面的問題,還需進一步優化圖像質量。比如,電影《地道戰》由於年代久遠,全片的畫面始終有滿屏細小碎道,還有膠片因各種劃傷遺留的痕跡、換本記號等。電影經過精心修復,清除了各種畫面問題,影片質量明顯提升。

 

  電影修復是一項耗時耗力的工作。一部90分鐘左右的影片,約有12萬—14萬幀畫面,需要每幀畫面逐一修復。通常情況下,每人每天能夠修復6000—8000幀,片長大約4—5分鐘;遇到修復難度大的片子,每人每天只能修復幾百幀,片長大約20—30秒。修復人員常說,修復如同「修心」,一天時間過去了,經常只是度過了電影中的幾分鐘甚至只有幾十秒鐘。

 

  修復電影需要秉以工匠之心。電影修復是一項幾乎每天都在不斷重複的工作,要求始終保持極大的耐心和細心。電影修復工作者更深懷敬畏之心,一筆筆、一幀幀慢慢復原影像,每個操作都秉持著對老電影負責的態度,不能因為修復引起畫面失真變形,也不能引入新問題遺留在畫面上。每逢修復成片的時刻,就像在欣賞一件精雕細琢的藝術品,有種發自內心的喜悅與成就感。

 

  修復電影需要將技術和藝術巧妙結合。老電影具有鮮明的年代特徵,比如膠片畫面的顆粒度、具有年代感的影片色調等。在解決這類問題時,要充分考慮影片的歷史藝術性,不能一味追求修復效果,把影片修復得太新。對影片做降噪處理時,並不是把噪點降到 就是好的修復效果,而是需要把握好降噪的程度,抑制住令觀眾感到不適的噪點,保留下影片畫面原有的顆粒質感。對影片做調色處理時,也要充分尊重老舊影片的色彩特點,通過調色改善畫面層次、偏色、變色和褪色等問題,不能對影片在色調上做二次創作,改變老影片的原有風格,需要真實還原老電影的「舊顏」。

 

  經過12年積累,電影頻道已經修復千餘部電影作品,包括《地道戰》《閃閃的紅星》《南海長城》《平原槍聲》《大決戰》《四渡赤水》《橫空出世》《焦裕祿》等一大批經典電影。修復團隊的主力軍是85後、90後年輕人,他們在一幀幀修復畫面的過程中,與經典老片有了近距離接觸,也慢慢產生了更深刻的認識和感悟。

 

  老電影記錄著老一輩電影人的芳華,記錄著社會發展的烙印,更記錄著時代變遷的足跡,記錄著新中國70年走過的偉大曆程。電影修復讓更多經典的影片不再褪色,讓更多年輕觀眾欣賞到經典的「真容」,也讓老電影中從未褪色的精神與理想延續傳承下去,銘刻在一代代中國觀眾心中。

   投稿郵箱:chuanbeiol@163.com   詳情請訪問川北在線:http://www.guangyuanol.cn/

相關焦點

  • 第十屆北京國際電影節圓滿落幕|電影修復是個啥?加入群聊漲知識!
    如果說電影是每秒24幀的藝術那麼電影修復則是一幀一幀的技術電影修復技術能夠讓年輕觀眾欣賞到經典的「真容」老影迷感受到經典的「溫度」本屆電影節,總臺央視記者採訪到中國電影資料館發展事業部主任黎濤中國電影資料館修復師王崢一起打開他們的聊天記錄吧!
  • 5部臺灣經典電影 修復重返大銀幕
    曾經代表國片輝煌歲月的中影,今年投資拍攝新片重返臺灣電影市場,今天更宣布已經修復《戀戀風塵》等5部臺灣電影新浪潮時期的經典作品,並安排明年元月重返大銀幕上映,要讓臺灣所有影痴們
  • 與時間賽跑的電影修復師,如何讓老電影「重生」?
    中新網客戶端北京12月14日電(任思雨)「一條大河波浪寬,風吹稻花香兩岸……」1956年,長春電影製片廠拍攝的黑白故事片《上甘嶺》上映,插曲《我的祖國》成為一代又一代人心中的金曲。而最近,觀眾有望在影院再次欣賞到這部經典影片。
  • 14部經典嶺南電影熒幕「重生」,一起重溫老電影
    文/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李麗這個春天,依然有電影相伴。4月13日至4月28日每晚8:05,珠江電影頻道推出的《嶺南電影·原色展播》將集中播放一批獨具嶺南特色的經典電影。值得一提的是,這些珍貴的膠片影像均經過原色修復。
  • 全國藝聯推出經典影片展映 十部修復老電影將映_娛樂頻道_中國青年網
    1905電影網訊 12月10日——30日,全國藝術電影放映聯盟將在北京、上海、重慶、南京、杭州、濟南、長沙、廣州、廈門、遵義、安溪等11個城市舉辦「珍藏:中國經典影片展映」,共有10部修復版國產經典影片將通過「新中國新農村」、「保家衛國」、「名家名作」和「上官雲珠百年誕辰紀念」四個單元與觀眾見面。
  • ...將在11個城市舉辦,10部經典電影修復重映 – Mtime時光網
    影片放映前,本片的修復師王崢向在場觀眾介紹了影片修復過程。      「珍藏:中國經典影片展映」是「2020重燃·藝術之光」優秀國產藝術影片放映計劃的重要組成部分,該計劃獲得了國家電影專項資金支持。影展將在北京、上海、重慶、南京、杭州、濟南、長沙、廣州、廈門、遵義、安溪11個城市舉辦,十部由中國電影資料館珍藏和修復的經典影片將通過「新中國新農村」、「保家衛國」、「名家名作」和「上官雲珠百年誕辰紀念」四個單元與觀眾見面。
  • 老電影展映 修復版《護士日記》入圍坎城經典單元
    ,修復版《護士日記》正式入圍本屆坎城電影節「坎城經典」單元(另一部入圍的中國修復電影是《盜馬賊》),將在電影節期間首次與國外觀眾見面,這是中國老電影的修復版第一次在坎城電影節中進行展映。愛奇藝電影版權合作中心總經理宋佳表示,技術發展正在全方位推動電影產業進步,也給經典電影的修復、保護和中國電影的文化傳承、輸出提供了更好的解決方案。在未來,愛奇藝會繼續推動經典影片的修復與保護,通過「全球經典拷貝修復計劃」為觀眾呈現更多中國經典電影作品。
  • 13人修復了大半年,17部老底子經典動畫你最愛哪部?
    說到經典國產動畫,就一定繞不開一個響噹噹的名字——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它開創過前所未有的輝煌,給不少心靈留下了回憶,也造就了許多螢屏故事和種種經典形象。 自半個世紀前起,這些膾炙人口的經典國產動畫作品,陪伴著一代又一代人的成長。
  • 現在的電影已經「變質」,還是經典老電影有味道
    最近喜歡上回顧經典老電影,從老電影中感受不一樣的味道。電影原本是展現藝術的一種手段,而現在的電影已經演變成一種謀利的工具,那麼其中所蘊含的味道自然就會有所改變。1994年張藝謀的一部《活著》感動了千萬觀眾,影片不是什麼大製作,也沒有現代電影的華麗場面,只是一個小老百姓平凡的一生和一些悲慘的經歷,但葛優,鞏俐,用他們出色的演技,給觀眾呈現了一部優秀而且耐人尋味的經典影片。
  • 菲律賓老電影獲新生
    在日前結束的菲律賓CINEMALAYA電影節上,一些菲律賓經典老片的再映引起觀眾的熱烈反響。記者觀摩了其中一部名為Karnal的電影。電影講述了一對馬尼拉大都市的年輕夫婦,在回家鄉休假時,因理念、習俗等的不同,和家人發生了嚴重衝突,最終導致了家破人亡的悲劇。電影充滿濃鬱的菲律賓鄉土風情,情節緊湊起伏,畫面優美流暢。如果不是通過觀影介紹,你很難想像這是一部拍攝於1983年的作品。這樣的經典老片重新面世,歸功於菲律賓ABS-CBN媒體集團的電影復原項目「存儲電影」。
  • 「珍藏:中國經典影片展映」啟動 十部經典電影精緻修復煥發新生...
    12月10日,由全國藝術電影放映聯盟主辦的「珍藏:中國經典影片展映」開幕式在北京舉行。中國電影資料館館長孫向輝,國家電影事業發展專項資金管理委員會辦公室副主任李現曾出席開幕式。開幕式後,放映了經過4K精緻修復的國產經典影片《上甘嶺》。影片放映前,本片的修復師王崢向在場觀眾介紹了影片修復過程。
  • 電影修復師:每天點擊滑鼠20萬次,修圖5000張
    在中國,1905~1949年間生產的3000餘部電影,被保存下來的只有300部左右,膠片存活率不到10%,膠片的搶救工程迫在眉睫。2006年底,中國電影資料館發起了電影檔案影片數位化修護工程。該工程計劃每年投入3500萬元,致力於完成中國現存近2萬部老電影的修復工作;2014年,中國電影基金會啟動了老電影修復基金,用於電影資料館的修復工作,向經典老電影致敬。在近8年的時間裡,中國政府已撥款3.7億元,完成了近7000部電影的數字轉碼和210部電影的修復。
  • 老片修復極簡史:從手工到AI,全民嗑高清
    從上海電影節經典重映《三毛流浪記》到最近上映的4K修復版《海上鋼琴師》,再往前推移《龍貓》《千與千尋》《大話西遊》《開國大典》等一大批經典影片先後數位化修復上映,極大地滿足了影迷「致敬經典電影」的情懷。 情懷、資本和技術形成合力,老電影重映受歡迎 在大片扎堆的今天,老電影悄然走紅,受到觀眾們的歡迎。
  • 老電影換新顏!「珍藏:中國經典影片展映」 揭幕
    中國電影資料館館長孫向輝出席開幕式並致辭。開幕式後,放映了「新中國新農村」單元的國產喜劇片《錦上添花》。中國電影資料館二級研究員陳墨老師對影片進行了專業解析,高級工程師王崢介紹了「電影的修復技術」。「珍藏:中國經典影片展映」是「2020重燃·藝術之光」優秀國產藝術影片放映計劃的重要組成部分,該計劃獲得了國家電影專項資金支持。
  • 不如我們由頭來過——王家衛談電影修復:電影變了,觀眾也變了
    同時適逢《花樣年華》上映二十周年,美國藝術電影發行公司Janus Films——影迷們或許更熟悉其旗下CC也宣布將在王家衛的監督下,完成七部經典的4K修復與重映計劃「王家衛的世界」,其中包括:《旺角卡門》、《阿飛正傳》、《重慶森林》、《墮落天使》、《春光乍洩》、《花樣年華》,以及《愛神》的導演版。
  • AI修復100年前的京城老視頻爆火網絡,老電影如何修復?
    通過AI技術,100年前的北京從黑白到彩色,活靈活現地呈現在大眾面前。原片和修復之後對比效果圖 圖片來源:大谷Spitzer微博視頻其實,類似的影像修復技術早已應用在了老電影的修復上,比如《鐵達尼號》、《海上鋼琴師》、《美麗人生》等,當這些經典被重新搬上熒幕時
  • 傳承經典電影,講好中國故事,老電影故事屋落地橫店影視城
    老電影藝術家陶玉玲、朱龍廣,中國文聯電影藝術中心電影理論研究處主任王純、中國電影出版社第一編輯室主任縱華躍、中國電影博物館影院部主任謝野等參加了本次活動,中國文聯副主席左中一、國家廣電總局規劃院黨委書記萬順府、中國電影家協會駐會副主席、黨組書記張宏、中國文聯電影藝術中心常務副主任宋智勤,中國電影博物館館長陳玲,中宣部電影頻道主編室主任董瑞峰,中國電影出版社有限公司董事長朱虹子等領導表示祝賀。
  • 電影修復正當時 深度解析六大問題
    除了中國電影資料館壟斷性的存在,有第二個機構站出來建設電影修復的平臺。雖然國內的技術和資源都被資料館高度壟斷,但是多一個渠道畢竟表示著多一份力量。  其次就是積家的加入,代表著民間企業和資本開始投入到電影文化遺產保護這項半公益事業當中。據上海國際電影節組委會副秘書長唐麗君女士透露,上海電影節已經召開慈善晚宴,向社會各界募集資金。
  • 傳承經典電影 講好中國故事 老電影故事屋落地橫店影視城_娛樂頻道...
    老電影藝術家陶玉玲、朱龍廣,中國文聯電影藝術中心電影理論研究處主任王純、中國電影出版社第一編輯室主任縱華躍、中國電影博物館影院部主任謝野等參加了本次活動,中國文聯副主席左中一、規劃院黨委書記萬順府、中國電影家協會駐會副主席、黨組書記張宏、中國文聯電影藝術中心常務副主任宋智勤,中國電影博物館館長陳玲,中宣部電影頻道主編室主任董瑞峰,中國電影出版社有限公司董事長朱虹子等領導表示祝賀。
  • 《如何欣賞一部電影》:形象化地說,你無法兩次踏入同一部電影
    你清楚嗎從電影誕生至今,全世界範圍產生的影片總數我們只能說是成千上萬部之多,對於電影的觀看感受來說,每一位觀影者都有評判的權力,但是如何使觀眾更為內行地進行評判,並且看懂一部電影的表達,還是可以進行學習並總結規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