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時間賽跑的電影修復師,如何讓老電影「重生」?

2020-12-19 中國青年網

中新網客戶端北京12月14日電(任思雨)「一條大河波浪寬,風吹稻花香兩岸……」1956年,長春電影製片廠拍攝的黑白故事片《上甘嶺》上映,插曲《我的祖國》成為一代又一代人心中的金曲。

而最近,觀眾有望在影院再次欣賞到這部經典影片。12月10日至30日,全國藝術電影放映聯盟在北京、上海、重慶等11個城市舉辦「珍藏:中國經典影片展映」,由中國電影資料館珍藏和修復的《枯木逢春》《五朵金花》《李雙雙》《錦上添花》《上甘嶺》《英雄兒女》《祝福》《龍鬚溝》《烏鴉與麻雀》《早春二月》10部國產影片重返銀幕。

「第一次在大銀幕看修復版的老電影,經典永不過時!」有人評價道。老電影是怎樣修復的?電影修復的標準是什麼?中國電影資料館電影修復師胡曉彬解答了這些疑問。

來源:中國電影資料館公眾號。

老電影如何修復?

電影《天堂電影院》裡,曾有讓無數觀眾心痛的一幕:放映室的膠片突然失火,小男孩多多衝進火海救出了倒在地上的老放映員艾費多,但艾費多從此再也看不見了。

在膠片時代,許多老電影的存儲就是這樣脆弱。早期的膠片材質是硝酸片基,這種物質極易自燃,只要溫度超過40度就會有自燃風險,後來硝酸片基被醋酸片基、滌綸片基所取代,但酸化、變質的危險依然存在。

時光在膠片上留下印記,更可怕的是,一些經典影片可能會就此「永遠消失」。於是,一群熱愛電影的電影修復師,正趕在它們消失前積極搶救,保留那段珍貴的光影記憶。

胡曉彬介紹,電影的修複流程通常分為三步:物理修復、數字修復和藝術修復。

物理修復主要指的是指對膠片的接補、清潔等工作。中國電影資料館有兩個位於北京和西安的電影膠片資料庫,分別存放著電影拷貝和電影底片,在西安臨潼驪山腳下,有一支團隊自1972年開始就一直從事膠片的修復工作,將手藝傳承至今。

來源:受訪者供圖。

在物理修復完成後,電影修復師便開始著手數字修復,先將膠片上的影像通過掃描的方式轉換成數字文件,再一步步處理掉色、劃痕、黴斑、抖動、閃爍、噪聲等問題。

或許有人會問,聲音也可以修復嗎?實際上,電影作為視聽藝術,聲音修復也是尤為關鍵的一環。畫面修復得越好,原先老電影膠片上的單聲道聲音就會顯得越單薄,為了給觀眾更好的視聽效果,修復師們會對個別影片專門製作5.1聲道的環繞聲,還會對個別影片增加效果聲,比如腳步聲、門聲、水聲。

另外,有些膠片會出現斷裂缺失的情況,畫面可以通過計算前後幀之間的運動軌跡進行彌補,音軌丟失卻不可逆。胡曉彬說,近年來,電影資料館聯合中國傳媒大學與東莞理工學院,利用人工智慧展開對聲音修復的專項課題研究,正在努力嘗試結合新技術攻克之前解決不了的問題。

來源:受訪者供圖。

「修舊如舊」的藝術

當物理修復和數字修復結束後,電影修復還要達到一個更高的境界:藝術修復。

畫面越亮越鮮豔,就算修得好嗎?其實,電影修復同文物修復一樣,有一個重要的藝術準則——「修舊如舊」,儘量讓影片最大程度地還原成當時的樣子。

因此,電影修復師會儘可能邀請當年影片的主創人員到現場指導,「只有他們知道影片當時拍攝是什麼樣子,有些影片由於條件限制,我們在這個階段可以彌補當年的遺憾」。在修復《本命年》時,資料館就邀請到導演謝飛,按照當初的創作想法來還原片子的風格。

如果沒有辦法請到當年的主創,修復師就要翻閱大量的圖文資料,找到當時的導演闡述、攝影闡述,遵循他們的理念進行修復。

比如,修復新中國第一部彩色故事片《祝福》時,由於底片保存完好,影片掃描出來的畫面非常豔麗,但《祝福》是個悲劇故事,修復師們找到當年的攝影闡述,上面果然寫著「應以淡彩色為佳」。

還有一段闡述說到電影裡的一個鏡頭,有一束光照在主人公祥林嫂的臉上要有種慘白的感覺,但掃描出來卻是打了光的,於是,修復團隊依循著當時的意見一點點調色,最後導演桑弧的兒子李亦中教授看到後也十分認可。

《祝福》修復前。來源:中國電影資料館公眾號。

《祝福》修復後。來源:中國電影資料館公眾號。

電影修復不但有傳統洗印團隊,還有數字修復團隊,需要掃描人員、修復師、調色師、聲畫合成人員及輸出人員密切配合;它同時又是一項耗時耗力的工作,一部90分鐘的影片約有12萬至14萬幀畫面,而通常修復師一天平均能修復5000-6000幀,也就是4分鐘的影像。

8月20日,中國電影資料館接到修復《上甘嶺》的任務,在兩班輪流24小時地修復下,最終於10月25日凌晨完成。「我們使用《上甘嶺》畫原底的素材進行修復,畫原底是導演拍攝完之後的第一版素材,聲音使用的也是聲原底,同樣也是質量最好的一版。」胡曉彬說。

除了綜合性強,電影修復更是一項細活兒,每部影片膠捲受損的情況不同,比如《林家鋪子》的白絮斑、《解放了的中國》的褪色嚴重,還有《祝福》中虛焦重影的鏡頭,修復師對比了很多修復軟體後發現,解決了虛焦的問題就會有臉黑的問題,解決了臉黑的問題就有噪點大的問題,這都需要用耐心一項一項地完成。

《林家鋪子》修復前。來源:中國電影資料館公眾號。

《林家鋪子》修復後。來源:中國電影資料館公眾號。

觀眾如今經常聽到的4K修復版,則對畫質和細節的要求更高,4K的文件大小是2K的4倍,修復一部4K影片的文件大小大概有20TB左右,傳輸輸出和計算機自然計算需要更多的時間,這也使修復師們的修復時間壓縮得更厲害。

「與時間賽跑」

膠片承載著許多電影人和觀眾的美好記憶,而它最大的風險是會隨時間變質,即使在標準環境下保存,也只能延緩變質的時間,因此,有人說電影修復的工作是「與時間賽跑」。

2006年底,中國電影資料館發起了電影檔案影片數位化修護工程,致力於完成中國現存的上萬部老電影的修復工作,至今已完成影片修復3100餘部。

「中國電影資料館修復的最早的一部影片是1922年的《勞工之愛情》,也是我們館藏最早的一部影片,是『鎮館之寶』。」胡曉彬說。

值得慶幸的是,電影修復師們年復一日的堅持開始被越來越多的人看到。近些年,各大國際電影節紛紛開設了修復電影單元,平日裡,修復影片的展映也經常一票難求。2019年,運用高幀率修復技術的4K修復版《盜馬賊》入選第72屆坎城電影節經典單元。

隨著技術的發展,人工智慧技術在修復中的運用也變得更加常見。例如今年,電影資料館受央視頻委託,利用人工智慧上色修復技術,完成了《上甘嶺》歌曲《我的祖國》全曲片段的著色,《林家鋪子》也使用了人工智慧修復片中存在的大量的白絮斑。

《我的祖國》彩色4K超高清修復版。來源:視頻截圖。

《我的祖國》彩色4K超高清修復版。來源:視頻截圖。

但是,人工智慧並不能解決所有問題,機器自然計算後有些運動鏡頭會算壞,「有一場下雪的戲,人工智慧算完之後白絮斑沒了,雪也沒了,這些都只能我們修復師一幀一幀地修復」。

電影修復事業,仍將是一個有些漫長的接力與傳承過程。

胡曉彬說,目前除了中國電影資料館的研究生剛開設了修復專業,還沒有一所學校教電影修復的相關知識,很多知識都是在日後工作中積累學習的,想成為一名修復師,對平面設計、美術、計算機、後期製作等多個領域要有所了解,「最主要的還有工匠精神,要耐得住寂寞」。(完)

(來源:中國新聞網)

相關焦點

  • 電影修復師:每天點擊滑鼠20萬次,修圖5000張
    2017年,中國電影資料館的電影修復師王崢在接受採訪時如是說。幾十年的老電影,還有可能再回到大銀幕上重煥光彩嗎?2020年,紀錄片《數電影的人》上映,這部紀錄片講述的正是電影修復師的故事:在搶救膠片的時間比賽中,一萬七千多部塵封已久的膠捲,被擺在電影修復師的面前——而他們要做的,就是與時間賽跑,賦予這些膠片新生。
  • AI修復100年前的京城老視頻爆火網絡,老電影如何修復?
    那麼物理修復是如何拯救這些受損膠片的呢?答案很簡單,把多出來的洗掉,把坑填上就行。電影膠片數字修復關鍵技術研究[D].上海交通大學,2009.說起自動修復,大家自然會想到現在風頭正勁的視覺識別和深度學習,但數字電影自動修復應用的時間遠比深度學習成熟的時間更早。依靠人視覺識別膠片電影存在的缺陷不困難,但工作量巨大,似乎應用AI識別是一個非常不錯的方案,但電影並非由毫無關聯的一幀幀照片組成,識別的方法顯然可以更精妙些。
  • 14部經典嶺南電影熒幕「重生」,一起重溫老電影
    文/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李麗這個春天,依然有電影相伴。4月13日至4月28日每晚8:05,珠江電影頻道推出的《嶺南電影·原色展播》將集中播放一批獨具嶺南特色的經典電影。值得一提的是,這些珍貴的膠片影像均經過原色修復。
  • 第十屆北京國際電影節圓滿落幕|電影修復是個啥?加入群聊漲知識!
    如果說電影是每秒24幀的藝術那麼電影修復則是一幀一幀的技術電影修復技術能夠讓年輕觀眾欣賞到經典的「真容」老影迷感受到經典的「溫度」本屆電影節,總臺央視記者採訪到中國電影資料館發展事業部主任黎濤中國電影資料館修復師王崢一起打開他們的聊天記錄吧!
  • vivo影像實驗室修復《廬山戀》,帶你重溫老電影裡的舊時光
    《廬山戀》是1980年上海電影製片廠出品的一部風景抒情故事片,發行至今已有40年時間了,如今當人們再次重溫這部經典的時候,依然被劇中男女主人公的愛情故事所感動。但是由於當時設備落後和時間的久遠,這部電影的畫質遠不及現在我們所看到的電影畫質那樣清晰,老電影開始泛黃,顯現出時間在它身上留下的痕跡。
  • 電影修復正當時 深度解析六大問題
    爭取在有限的資金條件下,儘可能多的修復那些最受愛戴的影片。  而在第一批公布的修復篇目中,正逢百年誕辰的鄭君裡導演的兩部名作,成為這個項目的試水影片,它們分別是《一江春水向東流》和《烏鴉與麻雀》。由於時間倉促,這次的兩部電影都委託中國電影資料館代為修復。而電影資料館方面據說在一個月左右的時間就把兩部電影修復完成了。
  • 央視爸爸已經修復千餘部老電影 讓年輕觀眾欣賞到經典的「真容」
    央視爸爸已經修復千餘部老電影 讓年輕觀眾欣賞到經典的「真容」時間:2019-05-25 12:09   來源:人民網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央視爸爸已經修復千餘部老電影 讓年輕觀眾欣賞到經典的真容 為迎接新中國成立70周年,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央視電影頻道近期推出紅色經典電影展播活動,先後播出了
  • 「資訊」電影《依夢重生》將開機
    【資訊】《依夢重生》將開機8月5日,電影故事片《依夢重生》新聞發布會在貴州省安順市紫雲苗族布依族自治縣舉行。電影《依夢重生》既是一部有關非遺的影片,也是一部農村題材的故事片。故事主要發生地在苗族村落,主人公雲峰是一位苗族導演,雲峰的母親是一位有威望的苗族史詩《亞魯王》女歌師。
  • 5部臺灣經典電影 修復重返大銀幕
    曾經代表國片輝煌歲月的中影,今年投資拍攝新片重返臺灣電影市場,今天更宣布已經修復《戀戀風塵》等5部臺灣電影新浪潮時期的經典作品,並安排明年元月重返大銀幕上映,要讓臺灣所有影痴們
  • 「珍藏:中國經典影片展映」啟動 十部經典電影精緻修復煥發新生...
    12月10日,由全國藝術電影放映聯盟主辦的「珍藏:中國經典影片展映」開幕式在北京舉行。中國電影資料館館長孫向輝,國家電影事業發展專項資金管理委員會辦公室副主任李現曾出席開幕式。開幕式後,放映了經過4K精緻修復的國產經典影片《上甘嶺》。影片放映前,本片的修復師王崢向在場觀眾介紹了影片修復過程。
  • 電影《灰燼重生》羅晉聶遠開啟追兇較量
    《灰燼重生》人物海報-聶遠 網易娛樂6月22日報導 由李霄峰執導,羅晉、聶遠、辛鵬、姜佩瑤、李嘉琪等實力演員主演,黃覺特別出演,方勵友情出演的電影
  • 老電影展映 修復版《護士日記》入圍坎城經典單元
    老電影展映 修復版《護士日記》入圍坎城經典單元 時間:2019.04.27 來源:新浪娛樂 分享到:
  • 電影大事記——涅槃重生
    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蔓延,給電影產業帶來巨大衝擊——影片撤檔、影院停業、劇組停機,整個電影生態系統備受影響。經過半年的至暗時刻,中國電影業在下半年迎來涅槃重生,成為目前全球最具活力的電影市場。從1月24日到7月20日的近半年時間,是中國電影人的至暗時刻。因為疫情,已經完片的電影無法上映,曾經紅火熱鬧的電影院被迫關門,還在創作中的影片要麼延期開機,要麼臨時停機。以往離人們生活那麼近的電影,在疫情的陰影下,無條件為生命讓步。
  • ...將在11個城市舉辦,10部經典電影修復重映 – Mtime時光網
    時光網訊  12月10日,由全國藝術電影放映聯盟主辦的「珍藏:中國經典影片展映」開幕式在北京天幕新彩雲國際影城舉行。中國電影資料館館長孫向輝、國家電影事業發展專項資金管理委員會辦公室副主任李現曾出席開幕式。開幕式後,放映了經過4K精緻修復的國產經典影片《上甘嶺》。
  • 電影《哪吒重生》尊重傳統故事嗎?
    不,一部名為《哪吒重生》的電影將在暑期檔上映,電影是妥妥和《哪吒》這是IP,但歸根結底,傳統文化的IP是可以磨擦的,重要的一點是尊重傳統故事,雖然《哪吒之魔童降世》是改編的,但他在故事方面遵循了原著,不難看出《哪吒重生
  • 17位上海老美工師重出江湖:手繪的抗戰電影海報你見過嗎?
    這次手繪海報由17位昔日上海各大電影院的美工師自發創作,參與這次創作的老藝術家和美工師,最年輕的也已年過耳順,最年長的徐維豹老先生已經77歲。退休以前,他們都在上海的各大電影院供職,包括大光明電影院、新華電影院、滬西電影院等20世紀90年代前主要的上海電影院。
  • 黨史紀錄電影《重生》走進北大本科生思政課堂
    當前,北京大學正在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重生》這部電影深刻揭示了中國共產黨的初心,而共產黨的初心也早已融入北京大學的精神血脈,成為北大辦學的靈魂和指導思想。這部黨史紀錄電影是中教華影全國校園電影院線為我國高校師生專門定製的影片,是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大報告中回顧中國共產黨艱辛歷程重要論述的影像化呈現。革命史詩波瀾壯闊、英雄事跡可歌可泣,被廣大高校師生稱為「青春版黨史片」。
  • 上影集團修復團隊:修復一部影片平均看15萬張圖
    上海電影集團生產技術部主任朱覺這樣介紹電影修復工作。即便是今天,人們可以使用數位技術讓老電影膠片上的影像重見天日,卻也離不開修復師對著膠片和數字圖像一幀幀地修補、查驗。  修復團隊裡,既有「50後」老師傅操持著轉盤,用膠帶粘貼斷片,也有「90後」年輕人在電腦前,用軟體還原畫面和聲音。在這群電影美顏師的巧手之下,蒙上灰塵、發黴、脆裂的膠片,能在數字放映時代再度為觀眾講述電影故事。
  • 愛奇藝與廈門大學成立電影修復聯合實驗室:人工與AI相結合 探索...
    在"影視教育與產業發展高端論壇"上,愛奇藝聯合廈門大學正式宣布成立"電影修復聯合實驗室",愛奇藝副總裁謝丹銘,廈門大學副校長葉世滿,北京電影學院副書記、副校長、教授胡智鋒,中國電影家協會副主席尹鴻等嘉賓共同出席揭牌儀式。愛奇藝與廈門大學集成雙方優勢專長,共同探索AI與人工相結合的電影修複方法論,有望推進電影修復效率與品質平衡的全新標準。
  • 老電影人參觀同安電影博物館 老物件寫滿老故事
    ­  文/圖 本報記者 盧漳華 吳耀東 通訊員 鄭素描­  昨日上午,省電影公司26名離退休老電影人來到同安電影博物館,穿行百米參觀長廊,感受百年電影歷史。一個個珍貴的老物件,一件件老資料讓這些老電影人激動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