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影集團修復團隊:修復一部影片平均看15萬張圖

2020-12-22 東方網

圖片說明:洗片師查看洗片機洗出的膠片效果。本報記者陳龍攝

  東方網5月7日消息:「我們的工作如同修圖,一幀畫面就是一幅圖,電影每秒拍攝24幀,就是24幅圖,一部片子平均有15萬幀,相當於要修15萬張圖。」上海電影集團生產技術部主任朱覺這樣介紹電影修復工作。即便是今天,人們可以使用數位技術讓老電影膠片上的影像重見天日,卻也離不開修復師對著膠片和數字圖像一幀幀地修補、查驗。

  修復團隊裡,既有「50後」老師傅操持著轉盤,用膠帶粘貼斷片,也有「90後」年輕人在電腦前,用軟體還原畫面和聲音。在這群電影美顏師的巧手之下,蒙上灰塵、發黴、脆裂的膠片,能在數字放映時代再度為觀眾講述電影故事。

  在黑屋子裡一坐就是8小時

  《舞臺姐妹》4K修復版在2014年上海國際電影節上作為開幕影片亮相,清晰乾淨的畫質讓半世紀後的觀眾驚豔了一把,就連影片主演曹銀娣在看過修復版後也十分滿意:「電影裡紅是紅,綠是綠,還原得非常真實,鏡頭裡我的那幾身行頭,真是非常漂亮」。

  修復這部電影的幕後團隊正是上影集團上海電影技術廠。這裡曾是上海電影主要的洗印之地,60多年間洗印了8億多米的電影拷貝,長度幾乎可以從地球到月球走一個來回。  

  隨著電影的數位化進程,2013年廠裡啟動「上海電影影片資料搶救項目」,其中重要的內容就是對部分經典的上海電影進行修復。

  修復工作分為物理修護和數字修復兩部分,即在膠片修補之後,將老電影轉錄為2K或4K高清數字版,搶救這些封存在庫房裡的記憶。不到3年時間,團隊已經修復了超過90部經典電影。

  物理修護主要是對老膠片進行接補、清潔,便於數字掃描。這樣的工藝由廠裡經驗豐富的五六位老師傅完成。50歲的胡玉娥是其中之一,她帶著老花鏡,在工作檯前如同操作縫紉機———腳踩一下踏板,右邊的轉盤轉出一段膠片,查驗上面是否有殘缺斷裂,左邊的轉盤隨之收緊。如果有膠片缺口斷裂,就要用膠帶黏好。眼下她正查驗的是1982年張瑞芳主演的 《泉水叮咚》。「這是相對安全的滌綸片基,保存完好修復工作不複雜。」說著她拿起另一卷拷貝:「這是硝酸片基,有酸臭味,材料燃點低,所以在修補過程中速度不能太快,否則摩擦過熱容易著火。」忍著難聞氣味緩慢地補片,一部片子的修補短則要兩天,長則一星期。

  「別看《泉水叮咚》的膠片似乎保存得不錯,圖像很清晰,實際在過去播放中有所損傷,轉換成數字影像後畫面有抖動。」一旁分管數字修復的主管胡勍勍介紹。他們的工作就是將膠片數字掃描後,對數字版進行後期修復、降噪,消除抖動和刮痕,進行數字調色。胡勍勍是1987年生人,在團隊八成「90後」包圍下,自稱是「老人」。隨著這群年輕人用滑鼠在屏幕上飛快點按,圖像上的斑點、劃痕隨之消失。為了保證對畫面的準確把握,修復車間的窗簾總是拉得嚴嚴實實透不得一點光線,在黑暗的房間裡,他們通常一坐就是8小時。

  既要掌握技術,還得有藝術感知

  電影修復不只是一幀幀地精雕細琢,更需要對電影藝術的廣泛涉獵和細緻考證。數位化過程中有沒有遺失原本電影中的影像細節,修復後是否出現有違劇情的畫面,當年影片的影像色調如何把控?原汁原味地還原影片藝術風格是必須嚴格遵守的工藝規範。尋找影片創作素材包括當時的文本資料,找到參與拍攝的電影人回憶細節,這些都是確保影片藝術風格不走樣的重要方法。

  即將修復完成的湯曉丹執導的 《傲蕾·一蘭》中,有一個場景是大白天,一位軍官在帳中睡覺打呼嚕,聯繫劇情來看,朱覺判斷應是夜晚的場景。為求證這一細節,他聯繫上海電影博物館的工作人員,找來影片完成臺本進行比對,在對應的第六本中寫著,「夜,叢林中,巴哈羅夫營地……帳篷內,巴哈羅夫已和衣入睡。巴哈羅夫睡意正濃翻了個身。」這證實了他的判斷。原來,拍攝確實是在白天,影片是通過後期配光,將日景變成夜晚的效果,但原始的電影底片並沒有調色的效果,以至於經修復後轉成數字版自然呈現的還是白天。

  即便查驗、審片要處處小心,壓力大責任重,朱覺還是很享受這份工作。他特意給記者放了一段正在修復的電影 《綁架卡拉揚》片段,指著劇中留著絡腮鬍子的單眼皮青年問:「猜得出他是誰嗎?」他是黃佐臨的外孫、黃蜀芹的兒子、導演鄭大聖。昔日膠片裡調皮的青年,成了銀幕後的操刀人。時光流逝,情緣不減,箇中的妙處,恰恰是老電影留給我們的禮物。

相關焦點

  • 電影修復師:每天點擊滑鼠20萬次,修圖5000張
    電影修復工作,不僅考驗耐力,也考驗眼力,更需要高默契的團隊合作:以國家中影數字製作基地為例,一部電影的修復,需要六個小組分工合作,包括膠片掃描組、畫面修復組、調色組、聲音修復組、聲畫合成組、輸出組;電影頻道的修復團隊將一部電影進行分段,每位電影修復師負責精修一段,精修完畢後還會有專人進行審核,有遺漏之處的電影將被「打回重改
  • 與時間賽跑的電影修復師,如何讓老電影「重生」?
    「第一次在大銀幕看修復版的老電影,經典永不過時!」有人評價道。老電影是怎樣修復的?電影修復的標準是什麼?中國電影資料館電影修復師胡曉彬解答了這些疑問。來源:中國電影資料館公眾號。老電影如何修復?中國電影資料館有兩個位於北京和西安的電影膠片資料庫,分別存放著電影拷貝和電影底片,在西安臨潼驪山腳下,有一支團隊自1972年開始就一直從事膠片的修復工作,將手藝傳承至今。來源:受訪者供圖。
  • 「珍藏:中國經典影片展映」啟動,11城同看全修復經典影片
    「珍藏:中國經典影片展映」是「2020重燃·藝術之光」優秀國產藝術影片放映計劃的重要組成部分,該計劃獲得了國家電影專項資金支持。影展將在北京、上海、重慶、南京、杭州、濟南、長沙、廣州、廈門、遵義、安溪11個城市舉辦,十部由中國電影資料館珍藏和修復的經典影片將通過「新中國新農村」、「保家衛國」、「名家名作」和「上官雲珠百年誕辰紀念」四個單元與觀眾見面。
  • 張長青:用腓骨修復股骨頭(圖)
    身體周刊記者 王炬亮 圖  身為上海交通大學附屬第六人民醫院副院長、骨科主任,張長青是國內引進「腓骨移植治療股骨頭缺血壞死」的第一人,他帶領的團隊不僅引進這項技術,還在手術方式以及在青少年晚期病人中運用「腓骨移植」技術上走出了自己的創新道路。近年來他又將目光投向富血小板血漿骨修復研究。
  • 以創新碰撞經典,上影新戰略與戲曲電影的相遇
    欣喜之餘,我們不禁要問,作為京劇電影工程項目第二批10部影片中唯一一部新編劇目,從舞臺版到電影版,《貞觀盛事》在創作時遇到了哪些難點?上影又是如何將京劇藝術融入電影之中的?戲曲電影的未來究竟路在何方?圖說:《貞觀盛事》劇照 官方圖技術賦能,康莊大道整部電影的攝製,創作團隊始終秉持戲曲電影的兩個「最大限度」,一是最大限度地把握好戲曲精神的精華,這是本;二是最大限度地發揮電影藝術的視聽作用。儘管全片預算不高,但為了保證品質,上影搭出了5個360度立體的景。
  • 上影與北美娛樂巨頭建「國際影城」 馮小剛助陣
    「海上電影之夜」15日舉行,馮小剛賈樟柯等到場助陣。上影集團昨晚舉行了「海上電影之夜」活動,向社會各界匯報上影在產業發展和創作生產中取得的最新成果。馮小剛、賈樟柯、魏德聖、尹力、江海洋、余力為、任程偉、吳剛、周顯欣等電影人到場助陣,並為上海電影評論協會2009年獲獎影片頒發了獎項。同時,上影集團與美國EPR公司就成立上海上影依普亞影城開發管理有限公司暨西安、寧波海上國際影城進行了投資開發籤約儀式。
  • 一顆賽汀,王家衛親手把自己電影修復成了鬼片?
    《拉丁男孩的天空》則收錄導演、助理導演還有演員阿邁德與亞歷桑德羅關於影片製作的四人全新對談,巴哈尼與電影學家Suketu Mehta談論本片以及現實紐約中移民生活狀況的新對談,最後還有一段幾位演員在2006年為此片試鏡的內容。二月片單最後一部是非洲重要電影導演烏斯曼·塞姆班的又一部作品修復洗藍。
  • 探秘大足石刻千手觀音修復現場 一年修復242隻手(圖)
    ,吸入15毫升透明液體後,將針管對準了風化的「手臂」,手指輕輕一壓,透明液體被緩緩注入到殘缺部位。這裡是世界文化遺產——重慶大足石刻千手觀音修復現場,透明液體是一種特製的加固劑。始建於初唐、興盛於兩宋的重慶大足石刻,有5萬多尊造像,於1999年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代表了公元9世紀至13世紀世界石窟藝術的最高水平,是世界石刻藝術史上最後的豐碑。
  • AI修復100年前的京城老視頻爆火網絡,老電影如何修復?
    物理修復基本上只能進行一次,而且修復可能會對電影膠片的光學密度、色彩平衡等產生有害影響[2],這就需要接下來繼續對影片進行數字修復。待修復電影中前後三幀 圖源:周磊.膠片攝影或許會被取代,但影片修復將為其帶來新生我們在網絡上看的老電影清晰度很低,但這並不是因為膠片電影本身清晰度不夠。事實上,因為光直接作用於膠片上的感光物質,膠片在解析能力上不輸於現在主流的數碼攝影器材,同時,膠片的生產工藝也在不停進步,乳劑工藝和微晶工藝一直提升,因而膠片能達到的清晰度遠超我們想像。
  • 上海國際電影節|4K修復:吉尼斯紀錄、大師遺作看個夠
    渥美清去世後曾傳出由其他演員繼承角色出演「第二代寅次郎」的傳聞,但由於渥美清的這一銀幕形象太過深入人心,在導演的堅持下最終作罷,只在1997年拍攝了一部採用CG合成技術,穿插過去作品影像的《特別篇》。在拍攝超過30部後,《寅次郎的故事》系列被金氏世界紀錄認證為全球最長系列電影並至今保持著這項紀錄(紀錄為48部,並不包含第49部《特別篇》)。
  • 老照片修復軟體有哪些 明星童年修復照是哪個app
    團隊將產品的熱度視為意外所獲:「最初小程序只是一個向客戶展示的Demo。公司主要業務是與影視公司合作,此前向客戶展示圖像處理效果時,有時會遇到效果超出預期但被視為作弊的窘境。所以便開發了『你我當年』,用以現場像展示。」袁泉稱。  談及產品的話題引爆,袁泉笑言已對朱一龍轉粉——小程序在4月從Demo到網紅是由粉絲修復朱一龍童年照帶起一眾關注度和使用量。
  • 電影修復正當時 深度解析六大問題
    爭取在有限的資金條件下,儘可能多的修復那些最受愛戴的影片。  而在第一批公布的修復篇目中,正逢百年誕辰的鄭君裡導演的兩部名作,成為這個項目的試水影片,它們分別是《一江春水向東流》和《烏鴉與麻雀》。由於時間倉促,這次的兩部電影都委託中國電影資料館代為修復。而電影資料館方面據說在一個月左右的時間就把兩部電影修復完成了。
  • 央視爸爸已經修復千餘部老電影 讓年輕觀眾欣賞到經典的「真容」
    在粗修環節使用實時修復設備,利用計算機的自動識別技術預處理修復一部分問題,使修復效率提升30%以上;精修是依賴計算機圖形圖像處理技術,人工並輔以計算機計算逐幀修復視頻圖像;如果影片存在顏色方面的問題,還需進一步優化圖像質量。比如,電影《地道戰》由於年代久遠,全片的畫面始終有滿屏細小碎道,還有膠片因各種劃傷遺留的痕跡、換本記號等。電影經過精心修復,清除了各種畫面問題,影片質量明顯提升。
  • 煙臺博物館萬餘件文物急需修復 被蟲咬破壞(圖)
    「這臺最大的機器是通風機,另外兩臺是文物修復臺,都是目前最先進的文物修復設備。隨著這些設備的陸續到位,我們自己的文物科技保護中心的運行進入到了最後的準備時期。屆時,我們不僅可以修復自己的館藏文物,也可以幫助兄弟博物館和民間收藏家的一些急需修復的文物進行修復。」李華傑告訴記者,目前,急需要修復的文物有一萬餘件。
  • [分享]故居修復施工圖資料下載
    故居修復施工圖專題為您提供故居修復施工圖的相關資料與視頻課程,您可以下載故居修復施工圖資料進行參考,觀看相關視頻課程提升技能。均為張水湘翻拍修復秋瑾故居工程一直備受矚目,昨日上午,株洲秋瑾故居修復設計方案評審會在石峰區舉行。按照石峰區九郎山風景區整體規劃,故居位於核心區域內,將分兩期進行建設。今年7月15日,故居一期工程將先期啟動,預計可於2013年11月8日秋瑾誕生之日竣工。此次評審會,主要是按照「修舊如舊」的原則,對修複方案進行審核和完善,使其最大限度地貼近故居原貌,並形成評審結論。
  • vivo影像實驗室修復《廬山戀》,帶你重溫老電影裡的舊時光
    《廬山戀》是1980年上海電影製片廠出品的一部風景抒情故事片,發行至今已有40年時間了,如今當人們再次重溫這部經典的時候,依然被劇中男女主人公的愛情故事所感動。但是由於當時設備落後和時間的久遠,這部電影的畫質遠不及現在我們所看到的電影畫質那樣清晰,老電影開始泛黃,顯現出時間在它身上留下的痕跡。
  • 去寧波博物館看文物保護修復技藝的奧秘
    今天起,寧波博物館一樓東特展館將推出「良工守物——寧波博物院文物保護修復技藝展示暨姚愛娟古字畫裝裱修復技藝及成果展」。寧波博物院文物保護修復技藝展示亮相,圖為展示的修復書畫及文物。這是寧波博物館展出的首個以文物保護修復為主題的綜合性修復技藝和成果展,旨在弘揚中國傳統文化、普及文物保護知識,讓觀眾離文物近一些。寧波博物院文物保護修復技藝展示亮相,圖為展示的修復書畫及文物。
  • 「珍藏:中國經典影片展映」啟動 十部經典電影精緻修復煥發新生...
    12月10日,由全國藝術電影放映聯盟主辦的「珍藏:中國經典影片展映」開幕式在北京舉行。中國電影資料館館長孫向輝,國家電影事業發展專項資金管理委員會辦公室副主任李現曾出席開幕式。開幕式後,放映了經過4K精緻修復的國產經典影片《上甘嶺》。影片放映前,本片的修復師王崢向在場觀眾介紹了影片修復過程。
  • 15號上映八部影片,排名第一《緝魂》1699萬,最差一部只有1萬
    今天是1月15號,一共有八部影片相繼上映:《許願神龍》《緝魂》《沒有過不去的年》《叱吒風雲》《點點星光》《老爺保號》《京北的我們》《後天小助理》。是一部動畫片,在今天上映的八部影片中排名第二,票房是1459萬。
  • 衡水市建投集團加快推進吳公渠生態修復整治工程!38.8萬m大型生態...
    「五一」小長假期間,衡水市建投集團作為衡水市吳公渠生態修復整治工程的建設實施單位,毅然放棄假期,積極增上人員力量,在做好疫情防護的同時,加班加點協調推進項目建設,全力保障民生工程高效實施。晝夜不停加快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