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動作為、自提標杆!臨淄堅持「有解思維」助力教育優質均衡

2020-12-17 大眾日報

「基本均衡,只是滿足了教育均衡的基本條件,與人民群眾對公平、優質教育的需求相比,還有一定差距,必須將『優質均衡』作為更高要求,謀求更有質量、更有效益、更可持續的教育發展。」自2013年在淄博市唯一通過了全國首批義務教育發展基本均衡區驗收後,臨淄區主動作為、自提標杆,重新定位全區教育發展方位,突出問題導向,堅決走出「舒適區」,以「有解思維」動真碰硬,推動全區教育向優質均衡邁進。

解教育資源不充分之困

推動辦學條件優質均衡

11月22日,臨淄區稷下街道小楊村南的九村居中學建設項目工地上傳來陣陣轟鳴,工人幾起正在熱火朝天施工作業。該項目建成後,將極大緩解臨淄區城區西部中小學「大班額」「大校額」問題。

2015年以來,臨淄區教育和體育局堅持每年開展大調研,通過調研發現問題,特別是制約教育發展的瓶頸性問題,並將問題作為工作的邏輯起點,勇於面對問題,始終緊盯問題,堅決解決問題。

教育資源不充分,是調研發現的突出瓶頸問題之一。受城市化、二孩政策等因素影響,臨淄區城鎮中小學「大班額」和「大校額」的問題凸顯出來。「按照小學不超過45人、初中不超過50人的標準,當時臨淄區超班額班級有487個,佔班級總數的32.8%;同時,還5所學校學生數超過了2000人,是標準『大校額』學校。」臨淄區教育和體育局黨組書記、局長劉學軍說,「當時就是這麼個情況,校長反映管理難度大,教師反映教不過來,家長反映孩子沒有被教好」。

問題在哪裡,工作就到哪裡去。借省市化解「大班額」政策東風,結合義務教育優質均衡區創建,臨淄區堅持兩手抓,一方面,針對『』大班額」問題,拿出了「兩新建兩擴建」的「應急方案」,即在城區東部新建玄齡小學、淄江中學,在城區西部擴建實驗小學、實驗中學,新增班級152個、優質學位7320個;另一方面,又著眼於長遠,研究制定了《臨淄區中小學幼兒園布局規劃》,並經區人大表決通過,建立了化解「大班額」「大校額」長效機制。

已開工建設的「大班額」『』大校額」項目,加上之前實施的淄博市工業學校改擴建工程、全區農村中小學旱廁改造工程,以及實施的中小學辦學條件提升工程,臨淄區共投入資金約8億元,極大提升了城鄉學校辦學條件。

解教師職業倦怠之困

推動教師優質均衡

在劉學軍看來,教師是教育的第一資源。優質均衡,教師是關鍵。然而,現有的職稱政策,讓一部分老師在一定時間內看不到晉升的希望,而部分晉升了職稱的教師有一勞永逸的想法,有些已不再擔任所評學科的教學工作。

教師工作積極性不高,甚至出現職業倦怠,這樣的教師隊伍不可能催生優質均衡的教育。在廣泛調研後,臨淄區連續下發文件,年投入1500萬元,實施教師專業技術崗位分級聘任和彈性崗位,打破了職稱評聘的天花板,提高了教師待遇,激發了隊伍活力。

晏嬰小學英語教師邊春霞,2013年落實了中級崗位職稱,但一直被聘任在中級崗位十級上。根據個人年度綜合考核成績,以及《臨淄區教育系統專業技術崗位分級聘任指導意見》有關規定,2017年她從專業技術十級崗位被聘任到九級崗位。2018年,她的考核成績依然優秀,又從九級崗位被聘任到八級崗位,每月增加工資356.4元。

據臨淄區教育和體育局副局長劉建偉介紹,專業技術彈性崗位分「高級教師彈性崗位」和「一級教師彈性崗位」,分別按學校專業技術崗位總數的2%核算設置,區教育局按照學校實際專業技術崗位數量統籌分配。2018年,共設置中高級彈性崗位各110個。

實行彈性崗位新政後,2017年虎山小學的彈性崗位評比綜合排名第一的是教師譚立,2018年是教師叢紅燕,兩位教師從教近20年,但仍拿著初級工資,有了新政策之後,她們優先享受到了彈性崗位帶來的補助。

「分級聘任和彈性崗位,讓教師在崗位待遇和職稱評聘上有了想頭和盼頭,改變了工作熱情不高、由教學一線轉到管理和工勤崗的情況,也提升了學校民主管理、科學管理、規範管理的水平,由表及裡涵養了區域教育的綠色發展生態。「劉學軍說。

目前,臨淄區有2名校長入選教育部「國培計劃「中小學名校長領航班。9名教師晉升正高級支撐,39名教師獲評全國優秀教師、齊魯名校長(名師)、省特技教師等榮譽。

解學校發展同質化之困

推動教育品質優質均衡

學校特色不明顯、發展同質化的問題,是制約臨淄教育發展的第三大瓶頸問題。深入分析其原因,該區發現是教育督導這個「指揮棒」出了問題。

「基礎性指標過多、過細,給學校增加了負擔,導致學校沒有精力思考學校發展。此外,同類學校用一把尺子、一個標準來衡量,扼殺了學校自主發展的願望。」臨淄區教育和體育局黨組成員於莎說。

2016年,臨淄區持續開展教育督導改革,精簡基礎性指標,突出發展性指標,實施「一校一案」,完善督導評估方式,推動了學校自主發展、特色發展和內涵發展。

當年,臨淄區就對基礎性指標進行了大刀闊斧的刪減,A、B兩級指標較往年分別減少了2項和20項。2019年,再次對「基礎性指標」進行了精簡,A級指標由7個壓縮為4個,B級指標由22個壓縮為18個,C級指標由113個整合為60個,減輕了學校負擔,讓學校聚精會神辦好學。

針對學校發展的同質化的問題, 臨淄區創新構建「一校一案」發展性教育督導模式,各學校綜合自身優勢和特點,編制學校發展三年規劃,制定年度落實目標。「學校自主設定目標,全區67所學校就有67個方案,每所學校都不一樣,考核的時候主要看目標的『達成度』。」於莎說。

以臨淄區稷下小學為例,學校三年來積極構建完善「養心教育」價值體系,激發了學校活力。學校三年前運動會成績還徘徊在全區4、5名左右,在制定第一個三年自主發展規劃的時候,綜合分析學校優勢,確定了三年前進3個名次的目標,如今這個目標已經順利實現。

「教育是一方園地,學校是這片園地中的一棵棵花朵,『一校一案』督導改革的實施,釋放了學校自主發展的活力,讓每一所學校精彩綻放,構建起奼紫嫣紅的學校『百花園』。」劉學軍說。

(大眾日報客戶端記者 劉磊 通訊員 宋以生 亓俊然 報導)

相關焦點

  • 推動教育均衡發展:孩子們體驗有趣的思維課
    日前,好未來旗下素質教育品牌勵步英語、摩比思維攜手好未來公益基金會來到甘肅省臨夏回族自治州東鄉族自治縣(以下簡稱「東鄉縣」),為當地的孩子捐贈了5000餘套、價值60萬元的摩比思維精品教學用品,並帶去了有趣的思維課體驗。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實現之年,也是全面打贏脫貧攻堅戰收官之年。
  • 集團化辦學助推紅谷灘區教育 優質均衡發展
    ,提高優質教育全覆蓋的覆蓋面,促進全區教育的優質、均衡發展。  紅谷灘區主要負責人指出,區教育主管部門要站在統籌推進義務教育一體化改革發展、促進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率先實現高質量轉型發展的高度,堅持問題導向,進行頂層設計,立足群眾利益、回應群眾關切,強化責任、主動作為。
  • 南昌紅谷灘區集團化辦學,助推教育優質均衡發展
    ,提高優質教育的覆蓋面,促進全區教育的優質、均衡發展。、促進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率先實現高質量轉型發展的高度,堅持問題導向,立足群眾利益、回應群眾關切,強化責任、主動作為。並希望各集團校以此次揭牌儀式為新起點,充分發揮集團輻射力量,在教育集團核心校的示範帶動下,實現各學校教學、管理、師資、教研等優質資源的共享,提升新加入學校特別是薄弱學校的辦學品質,實現融合發展,促進優質教育均衡發展,共同為紅谷灘教育事業譜寫新的篇章,為紅谷灘區建設「全省五個中心」和助力南昌市「彰顯省會擔當」做出積極貢獻。
  • 濟南以「底線思維」促基礎教育優質均衡
    近年,濟南市堅持以「辦有溫度有品質的教育」為目標,以「底線思維」定邊界、把節奏、控力度,打出了一套促進基礎教育優質均衡高質量發展的「組合拳」,促使教育資源配置不斷優化、教育質量明顯提升、教育品牌持續凸顯。
  • 優質教育均衡發展仍是重點,東博雙師課堂助力優質教育均衡化
    5月19日,教育部發布2019年義務教育均衡發展評估報告,又有7個省69個縣(市、區)通過國家基本認定,已有23個省份2767個縣,佔比95%以上縣域已整體實現義務教育基本均衡發展。報告同時也指出,上述地區雖然基本達到標準要求,但在學校標準化建設、經費、教師、學校管理等方面仍存在一些問題和薄弱環節。這意味著我國大部分地區已經基本實現了教育均衡,但教育資源仍然存在不均衡情況。
  • 讓優質均衡教育普惠於民——離石區傾力打造優質均衡教育紀實
    近年來,離石區全方位、大力度實施「教育強區」戰略,傾力打造「呂梁領先、三晉一流」的高水平教育現代化示範區,教育均衡發展,教育質量有了新提升,人民群眾「學有優教」新期待不斷得到回應和滿足,教育品牌影響力進一步擴大。
  • 人工智慧助力教育均衡發展 讓偏遠地區的農村孩子享受到優質師資
    近日,由中國人工智慧學會、中國語言智能研究中心等單位主辦的第三屆中國智能教育大會在西安召開,多位專家學者圍繞人工智慧與教育深度融合的大趨勢,對全國智能教育政策引導、前沿技術引領以及產品應用轉化落地等展開探討,進一步探索智能教育與教育均衡發展的新模式、新路徑。
  • 「易點慧」助力海鹽英語教學 攜手發展優質均衡教育
    「易點慧」助力海鹽英語教學      攜手發展優質均衡教育       近年來,海鹽縣政府高度重視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工作,致力優化教師隊伍建設。在此背景下,引進了浙江師範大學智慧教育研究院自主研發的「易點慧智慧英語教學系統」,借力人工智慧技術,賦能英語教師,提升英語教學品質,縮小和消除城鄉英語教師教學的差距,推進「以教師為要,夯實優質教育均衡發展的根基」的重要舉措。       2019年11月1日到2日,海鹽縣中小學智慧英語教學項目啟動暨培訓活動在海鹽電大如期舉行。
  • 區域教育如何「優質均衡」?八位教育局長成都論劍
    封面新聞記者周麗梅建設新一代基礎教育發展高地——區域教育如何「優質均衡」?「教育治理就是要構建競爭機制」,安徽省阜陽市教育局局長刁衛華認為,讓義務教育從基本均衡走向優質均衡,要抓好薄弱學校底部攻堅,紮實推進「全面改薄」工程,抓好城區學校資源擴充,抓好教育信息化建設。同時,要提升教育教學質量,探索創新辦學模式,通過集團化辦學、學校聯盟、委託管理等形式,發揮優質學校帶動作用,著力保障特殊群體受教育權利,規範招生行為。
  • 樂樂課堂:助力學生共享優質教育
    作為中小學個性化在線教育平臺,樂樂課堂堅持做內容,致力於突破時空限制,將優質的教育資源帶到三四線城市及以下縣鄉鎮,提供優質的學習服務。搭建教育扶貧橋梁2019年初,依託紮實的內容基礎和本地化教研積累,樂樂課堂推出了針對三四線城市及以下縣鄉鎮教培機構的產品——樂樂輕課,採用「錄播雙師」模式,通過線上高質量標準化的名師錄播 線下老師為核心的教學管理(「名師錄播雙師課」),讓學生在接受優質教學內容的同時,有更好的課堂體驗。截至目前,樂樂課堂已與三四線城市近4000家教育機構合作。
  • 作為行業標杆,科蒂思維英語在2019年度各大教育盛典上榮獲...
    科蒂之所以能夠長久活躍在各大教育盛典的領獎臺上並且在教育行業脫穎而出,是因為科蒂獨具特色的教育理念和一份誓將青少兒英語教育更上一層樓的決心和致力於做中國教學標準最高的教育的匠人精神。那麼科蒂的教育理念和課程體系以及教材究竟有什麼獨到之處呢?科蒂英語教育理念
  • 康巴什教育:優質均衡是目標
    教育,是民心工程;教育,是康巴什區發展之基。近年來,康巴什堅持把教育擺在優先發展位置,通過加大教育投入、加快學校建設、推進教育公平、加強資源配置等措施,校際差距逐步縮小,優質教育資源日益擴大。隨著新學校的建成,更多孩子可以享受到康巴什優質的教育資源。
  • 博興:集團化辦學力促教育優質均衡
    「集團化辦學有效破解了城鄉差距較大、優質師資不均衡、相互溝通不暢、資源配置不合理等一系列問題,促進了更高層次的教育公平。」談到集團化辦學帶來的變化,博興縣教體局局長李光輝說。2017年以來,博興縣以集團化辦學為突破口,支持名校資源從「蝸居」中解綁,整合政企資源,探索中小學融合型集團化辦學策略,走出了一條縣域教育優質均衡發展的改革之路。
  • 促進教育均衡優質發展 ——秀嶼區持續增加優質教育資源供給
    近年來,秀嶼區委區政府堅持新發展理念,立足高質量發展超越,緊緊圍繞「港興業旺富美秀嶼」建設目標,以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為宗旨,著力補短板、提質量、促公平、增特色,全面加快教育事業發展步伐,推動教育均衡優質發展,不斷增強群眾獲得感幸福感,用實際行動回應群眾呼聲。
  • 扶綏爭創全區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示範縣
    布局謀篇 卓越發展 爭創標杆扶綏爭創全區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示範縣扶綏訊 布新局,謀新篇。12月5日,扶綏縣龍華中學舉行建校10周年慶典。該縣借慶祝龍華中學建校10周年的契機,在龍華中學召開初中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工作會議,全面開啟初中教育優質均衡高質量發展、全力爭創全區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示範縣的新徵程。該縣強調,未來十年扶綏初中教育高質量發展以教育改革創新為動力,突出教育內涵和質量,進一步強化教師隊伍和教育教學資源整合。
  • 《山東教育》刊發
    除了小區配套幼兒園建設,臨淄區去年還規劃投資5000餘萬元,啟動了皇城鎮4所幼兒園建設項目,其中3所已於今年暑期竣工投用,1所將於明年竣工投用,充分滿足該鎮學齡前兒童教育需求。2018年,全國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縣域工作啟動,臨淄區被淄博市列為首批推薦創建區縣。
  • 和平區:全面推進教育優質特色均衡發展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和平區作為省市教育強區,教學質量、教育綜合實力位居全市前列。多年來,和平區經濟社會的高質量發展為和平教育的優先發展、高位上行提供了堅實保障。和平教育始終聚焦教學質量中心工作、聚力優質特色均衡發展、聚智品質和平,強動力育新機,重實幹開新局。
  • 均衡發展,肇慶城鄉學子享受更優質教育
    教育是最大的民生在充滿困難與挑戰的2020年,肇慶統籌抓好學校疫情防控各項工作同時,堅持推動教育改革創新,持續加大教育基礎設施投入,全市教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和教育現代化水平不斷提升,廣大學子得以享受到更優質公平教育。
  • 即墨:辦好優質均衡人民滿意教育
    青報教育在線訊 在建設特色鮮明宜居幸福的現代化新區進程中,即墨區委、區政府以增進民生福祉為根本目的,始終將「教育優先」原則融入經濟社會事業發展大局,以「爭先進、創典型、樹標杆」為工作引領,高點謀劃、精準施策、擔當作為、狠抓落實,完善幼有所育、學有優教、優質均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務體系。
  • 一個APP 如何助力教育均衡?
    (原標題:一個APP 如何助力教育均衡?)西昌市教科知局信息技術股股長尹興會認為,要實現西昌義務教育均衡化,根本難點在於優質教育資源的共享,而手機APP可以實現教育優質資源共享的全民化。「全市教師共用一個APP,全市師生共用一套題庫,城市孩子能享受到的,通過手機APP,鄉村孩子也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