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均衡,只是滿足了教育均衡的基本條件,與人民群眾對公平、優質教育的需求相比,還有一定差距,必須將『優質均衡』作為更高要求,謀求更有質量、更有效益、更可持續的教育發展。」自2013年在淄博市唯一通過了全國首批義務教育發展基本均衡區驗收後,臨淄區主動作為、自提標杆,重新定位全區教育發展方位,突出問題導向,堅決走出「舒適區」,以「有解思維」動真碰硬,推動全區教育向優質均衡邁進。
解教育資源不充分之困
推動辦學條件優質均衡
11月22日,臨淄區稷下街道小楊村南的九村居中學建設項目工地上傳來陣陣轟鳴,工人幾起正在熱火朝天施工作業。該項目建成後,將極大緩解臨淄區城區西部中小學「大班額」「大校額」問題。
2015年以來,臨淄區教育和體育局堅持每年開展大調研,通過調研發現問題,特別是制約教育發展的瓶頸性問題,並將問題作為工作的邏輯起點,勇於面對問題,始終緊盯問題,堅決解決問題。
教育資源不充分,是調研發現的突出瓶頸問題之一。受城市化、二孩政策等因素影響,臨淄區城鎮中小學「大班額」和「大校額」的問題凸顯出來。「按照小學不超過45人、初中不超過50人的標準,當時臨淄區超班額班級有487個,佔班級總數的32.8%;同時,還5所學校學生數超過了2000人,是標準『大校額』學校。」臨淄區教育和體育局黨組書記、局長劉學軍說,「當時就是這麼個情況,校長反映管理難度大,教師反映教不過來,家長反映孩子沒有被教好」。
問題在哪裡,工作就到哪裡去。借省市化解「大班額」政策東風,結合義務教育優質均衡區創建,臨淄區堅持兩手抓,一方面,針對『』大班額」問題,拿出了「兩新建兩擴建」的「應急方案」,即在城區東部新建玄齡小學、淄江中學,在城區西部擴建實驗小學、實驗中學,新增班級152個、優質學位7320個;另一方面,又著眼於長遠,研究制定了《臨淄區中小學幼兒園布局規劃》,並經區人大表決通過,建立了化解「大班額」「大校額」長效機制。
已開工建設的「大班額」『』大校額」項目,加上之前實施的淄博市工業學校改擴建工程、全區農村中小學旱廁改造工程,以及實施的中小學辦學條件提升工程,臨淄區共投入資金約8億元,極大提升了城鄉學校辦學條件。
解教師職業倦怠之困
推動教師優質均衡
在劉學軍看來,教師是教育的第一資源。優質均衡,教師是關鍵。然而,現有的職稱政策,讓一部分老師在一定時間內看不到晉升的希望,而部分晉升了職稱的教師有一勞永逸的想法,有些已不再擔任所評學科的教學工作。
教師工作積極性不高,甚至出現職業倦怠,這樣的教師隊伍不可能催生優質均衡的教育。在廣泛調研後,臨淄區連續下發文件,年投入1500萬元,實施教師專業技術崗位分級聘任和彈性崗位,打破了職稱評聘的天花板,提高了教師待遇,激發了隊伍活力。
晏嬰小學英語教師邊春霞,2013年落實了中級崗位職稱,但一直被聘任在中級崗位十級上。根據個人年度綜合考核成績,以及《臨淄區教育系統專業技術崗位分級聘任指導意見》有關規定,2017年她從專業技術十級崗位被聘任到九級崗位。2018年,她的考核成績依然優秀,又從九級崗位被聘任到八級崗位,每月增加工資356.4元。
據臨淄區教育和體育局副局長劉建偉介紹,專業技術彈性崗位分「高級教師彈性崗位」和「一級教師彈性崗位」,分別按學校專業技術崗位總數的2%核算設置,區教育局按照學校實際專業技術崗位數量統籌分配。2018年,共設置中高級彈性崗位各110個。
實行彈性崗位新政後,2017年虎山小學的彈性崗位評比綜合排名第一的是教師譚立,2018年是教師叢紅燕,兩位教師從教近20年,但仍拿著初級工資,有了新政策之後,她們優先享受到了彈性崗位帶來的補助。
「分級聘任和彈性崗位,讓教師在崗位待遇和職稱評聘上有了想頭和盼頭,改變了工作熱情不高、由教學一線轉到管理和工勤崗的情況,也提升了學校民主管理、科學管理、規範管理的水平,由表及裡涵養了區域教育的綠色發展生態。「劉學軍說。
目前,臨淄區有2名校長入選教育部「國培計劃「中小學名校長領航班。9名教師晉升正高級支撐,39名教師獲評全國優秀教師、齊魯名校長(名師)、省特技教師等榮譽。
解學校發展同質化之困
推動教育品質優質均衡
學校特色不明顯、發展同質化的問題,是制約臨淄教育發展的第三大瓶頸問題。深入分析其原因,該區發現是教育督導這個「指揮棒」出了問題。
「基礎性指標過多、過細,給學校增加了負擔,導致學校沒有精力思考學校發展。此外,同類學校用一把尺子、一個標準來衡量,扼殺了學校自主發展的願望。」臨淄區教育和體育局黨組成員於莎說。
2016年,臨淄區持續開展教育督導改革,精簡基礎性指標,突出發展性指標,實施「一校一案」,完善督導評估方式,推動了學校自主發展、特色發展和內涵發展。
當年,臨淄區就對基礎性指標進行了大刀闊斧的刪減,A、B兩級指標較往年分別減少了2項和20項。2019年,再次對「基礎性指標」進行了精簡,A級指標由7個壓縮為4個,B級指標由22個壓縮為18個,C級指標由113個整合為60個,減輕了學校負擔,讓學校聚精會神辦好學。
針對學校發展的同質化的問題, 臨淄區創新構建「一校一案」發展性教育督導模式,各學校綜合自身優勢和特點,編制學校發展三年規劃,制定年度落實目標。「學校自主設定目標,全區67所學校就有67個方案,每所學校都不一樣,考核的時候主要看目標的『達成度』。」於莎說。
以臨淄區稷下小學為例,學校三年來積極構建完善「養心教育」價值體系,激發了學校活力。學校三年前運動會成績還徘徊在全區4、5名左右,在制定第一個三年自主發展規劃的時候,綜合分析學校優勢,確定了三年前進3個名次的目標,如今這個目標已經順利實現。
「教育是一方園地,學校是這片園地中的一棵棵花朵,『一校一案』督導改革的實施,釋放了學校自主發展的活力,讓每一所學校精彩綻放,構建起奼紫嫣紅的學校『百花園』。」劉學軍說。
(大眾日報客戶端記者 劉磊 通訊員 宋以生 亓俊然 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