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醬酒熱潮席捲江北,各大酒企紛紛摩拳擦掌、躍躍欲試。但是由於醬香型白酒複雜而特殊的生產工藝,給企業的生產經營帶來機遇的同時,也摻雜著一些風險和挑戰。如生產周期長、佔用成本高、市場預測難等等。如何規避風險、揚長避短?北方醬酒的發展之路又在何方?
2020年10月11日,由《華夏酒報》主辦的,一場旨在促進北方醬酒健康發展的高峰論壇:「品味與價值——『北方醬香』戰略發展思想會」在濟南舉辦。著名白酒專家季克良、高景炎應邀出席,北方醬酒主力企業悉數到場,共同展現「北方醬酒」風採。
「一定要很好地繼承茅臺工藝,並因地制宜有所創新,一定要在發展過程中量力而行,一定要很好地研究價格問題。」季克良先生的話既是建議更是他入職茅臺50年執掌茅臺30年的經驗之談。這些建議對北方醬酒企業的發展無疑是珍貴的參考準繩。
細數到場企業,山東、北京、黑龍江皆有,而山東企業佔據多數,這與上世紀七八十年代茅臺對山東的支持有著莫大關係。山東企業中,古貝春憑藉與茅臺37年的淵源和獨特的文化和品牌自信,顯得格外氣定神閒又令人刮目相看。這在其近期披露的戰報中就可見一斑:截止9月底,古貝春醬香型板塊同比上升110%,疫情之下表現如此搶眼,無法不令人期待。「腹有詩書氣自華」。古貝春從骨子裡發散出來的這種自信,能否成為北方醬酒大業發展的新引擎?
品質自信——醬酒原始碼催生古貝元獨門秘笈
「不是茅臺,醇似茅臺,空杯留香,香襲人。」——中央領導陳雲同志夫人、著名營養學家于若木1988年歲尾為古貝元題詞。
「我曾經說過,離開了茅臺就造不出茅臺,但是能夠提高醬香型酒的質量,這在古貝春酒廠做到了。」——季克良先生2017年10月調研指導古貝春語。
儘管時空穿梭、鬥轉星移,跨世紀的讚譽卻仍在耳邊,杜安民先生1983年跋山涉水來武城酒廠傳授茅臺工藝一住十年的故事就如昨日一般。
作為杜安民先生的親傳弟子,吳兆徵已加冕「中國白酒大師」稱號。但這位60多歲的大師級人物提起恩師,還是心潮起伏。
「先生來到古貝春後,克服了水土不服的困難,建立起了醬香型酒生產車間。他天天親臨窖池、日日事必躬親,家裡的事全拋之腦後。連孩子結婚、老伴生病他都沒回去。」吳兆徵感慨萬千,悠然神往。「先生並非無情,而是科研攻關不能抽身。」
為此,身為茅臺酒廠制曲師傅的老伴也來到杜老身邊,並幫助武城酒廠製作醬香型大曲。他的女兒、茅臺酒廠勾兌師杜定英也在工作之餘常來看望二老並指導醬香型白酒的盤勾工藝。春去冬來,花開花落,一晃十載。杜老及其家人漸漸將武城當做了第二故鄉。
「古貝元系出名門,就連建造窖池所用的石頭,都與茅臺同宗同源。踩制大曲用的曲母都是杜科長從茅臺酒廠帶過來的。在做醬酒的四大核心關鍵工藝上,制曲、發酵容器、生產工藝、勾調都是茅臺酒廠國寶級人物親手教出來的,親自幹出來的。」
吳兆徵一邊說,一邊拿出一張發黃皸裂的紙,「這是杜老給我留下的茅臺酒生產工藝配方,我敢說這是全國除了茅臺集團外唯一的一份。」
這段被人用得皺皺巴巴的歷史,現在又被周曉峰賦予了新的含義:先生不但把茅臺工藝留在了武城,而且他淡泊名利、匠心堅守的精神將被古貝春人永遠傳承下去。
2020年10月18日,第十八屆古貝春酒文化節暨2020首屆中國北方醬酒文化節在古貝春酒仙山前隆重舉行。杜安民先生因其對古貝春乃至北方醬酒事業的貢獻,和原武城酒廠黨支部書記張子文同志、古貝春酒的主要研製者馬紹星一起,被古貝春集團追授「功勳先賢」榮譽稱號。我公司酒體設計中心主任陳華麗代替杜安民先生領獎——陳華麗師承吳兆徵,而吳兆徵卻是杜安民先生的親傳弟子。所以從師承上講,陳華麗也是周總倡導的「青藍工程」的生動寫照。
文化自信——運河傳古今鍛造古貝元北宗之魂
經濟競爭的最高層次是文化競爭。特別是作為白酒企業,如何將超高品質與深厚文化融為一體,令其相輔相成、相映成趣,是白酒企業避不開的話題。
大運河流淌千年,滋潤著兩岸人民。古貝春酒業的老廠址,就在大運河的東岸上——武城縣老城鎮。一衣帶水,唇齒相鄰,血脈相連。古貝春酒見證並融入了大運河的千年滄桑。大運河不同於其他任何一條天然大河,她的人文歷史太悠久,精神價值太飽滿。大運河與長城一樣,不僅是「世界工程、人間奇蹟」,而且,是「中華文明的符號」和「中國精神的象徵」,尤其是,大運河體現的「大國工匠精神」和「開創進取意識」,與古貝州人的酒魂精神和古貝春集團今天的事業不謀而合。
大運河帶給人們的海納百川、兼容並蓄、開拓創新、矢志不渝的精神,何嘗不是古貝元誕生的生動寫照?
「南酒北釀,醬香傳承」,這是季克良先生品鑑古貝元之後的慨然題詞。而走進古貝春工業旅遊園區,沿主街分立40樽酒星雕塑,有杜康、儀狄、李白、杜甫直到近代的張子文、杜安民、馬紹星……等等,「詩酒大道」上留下了56位書法家書寫的520句關於古今美酒的名詩佳句。對「釀酒人」和「愛酒人」的尊敬和禮拜——這正是古貝春集團不同於別家的文化胸懷、眼光、格局。
事實上,即便是古貝春的一名普通員工,也在踐行著這種「工匠」和「進取」精神:2019年12月,化驗員張秀英奪得山東省第二屆白酒質量檢測職業技能競賽第一名,並被省總工會和省人社廳授予「山東省五一勞動獎章」和「山東省技術能手」榮譽稱號;2020年10月,酒文化館講解員王玉姣獲得德州市第二屆紅色故事講解大賽專業組比賽三等獎;當月底,市場部員工王辰獲得德州市第六屆職工職業技能競賽平面設計類實操第一、理論第三、總排名第二名的優異成績……
這次酒文化節,實際是以醬酒文化為主線的,並明確提出「千載運河魂,魯醬古貝元」的口號,就是要把大運河體現的「大國工匠精神」和「開創進取意識」深深植入古貝元的發展戰略之中,彰顯古貝元引領北方醬酒事業發展的決心。
品牌自信——中度品從容劍指魯酒第三極
品牌是最大的無形資產,品牌自信是最大的文化自信。但品牌的鍛造並非一蹴而就,需要年深日久的積累和一如既往的堅守。而同時,品牌的效應一旦形成,便如連綿不絕的江水給企業帶來不可估量的效益。
多年來,古貝春秉持「做正直人,釀良心酒」的企業使命,「一心一意夯實產品質量,全神貫注搞好食品安全,堅決抵制眼前利益的誘惑」,在行業內、消費者中樹立了超高口碑。
「我一直強調的就是『做良心酒』,什麼是良心酒? 品質上讓人放心、經營上對人誠心、擔當上講責任心、對人要有愛心,這些綜合起來就是我說的『企業的良心』。」周曉峰如是說。
一瓶瓶古貝春美酒飛向千家萬戶,一項項桂冠花落古貝春:全國守合同重信用企業、全國五一勞動獎狀、全國青年文明號、全國工人先鋒號、全國巾幗文明崗……古貝春被人們接受了、認可了。可這時候,作為古貝春的姊妹品牌,古貝元卻頗有點退隱山林之意。
九十年代至新世紀之初,由於消費水平的限制和人們對醬香型白酒的認識不足,醬香型白酒在北方一直處於不溫不火的境地。雖然古貝元在當地仍能被了解古貝元歷史的人們津津樂道並對其超高品質深信不疑,但在「濃香為王」的山東市場上,人們看到更多的是濃香型古貝春不斷地摘金奪銀。而周曉峰卻以企業家的責任心和敏銳的市場洞察力繼續堅持醬香型白酒的生產,並不斷優化生產工藝,他堅信古貝元一飛沖天的那一天不會遙遠。
2018年11月18日,德州鳳冠假日酒店彩旗獵獵、高朋滿座:中度醬香型古貝元橫空出世。本次會議推出的46度醬香型古貝元白版酒,師承茅臺,歷經35年工藝沉澱,以中國白酒大師吳兆徵領銜的創新團隊3年打磨,20多輪次白酒專家和消費者的品評,在降度的基礎上完美保留了香氣的豐滿、醬香的優雅,讓口感更舒適,獲得了酒體的完美平衡。對於該酒的問世,與會領導和專家給予了充分肯定和殷切的期待。
中國食品工業協會黨委書記、白酒專業委員會會長馬勇強調:「相對於高度酒來說,白酒的降度技術更加複雜,難度更高。特別是醬香型白酒的降度曾一度是白酒業界的技術難題。」
山東省白酒協會原會長、山東白酒專家組原組長黃業立在「2019年第二屆中國中度醬香白酒發展高峰論壇」演說時認為,北派醬香應成為魯酒繼濃香、芝香後的「第三極」,古貝元白版和古貝春也將由此成為魯酒整體營收的新「增長極」。
據了解,想做到降度和醬香的完美平衡,沒有30多年的陳年醬酒是做不來的。這卓越的產品品質來自於師承茅臺和37年的堅守,以及深厚的運河文化內涵。未來的古貝元,將繼續以腳踏實地的作風,以品質取勝、以文化引領、以品牌樹形,推動江北醬酒事業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