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孔子的雕像,都把雙手交叉在胸前?懂了它才能真正認識孔子

2020-12-17 解憂文史

孔子,這位逝世於公元前479年的思想家,卻影響了中國乃至世界文化兩千五百多年,他在古代被尊為「天縱之聖」和「天之木鐸」,他被後世統治者奉為「至聖先師」與「萬世師表」,他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評選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至今,孔子精神始終屹立於文化頂峰,全球各地都建有紀念孔子的廟宇或祠堂。

然而,不知你是否發現:現存的各式各樣的孔子雕像,不論面目身材如何,但雕像的姿態都是出奇地一致?他老人家雙掌疊放,掌心朝內,左手在外,右手在內,身軀微微前傾。所有雕像無一例外,幾乎都是這種姿勢,那麼它有什麼特殊含義?

其實這個手勢有多層寓意,但主要有兩種。第一,孔子曾與弟子周遊列國十四年,專注遊說和教育,根據他言行語錄和思想內容編纂的《論語》也成為了後世學子不可不讀的典著。所以,這一手勢反映了孔子在教育上所做出的畢生貢獻。「教」字在甲骨文中的寫法如上所示,可以發現「爻」部十分醒目。

爻,是組成卦符的基本符號,表示的是陰陽交織,意為天地萬物變動、生生不息的規律。雙手合十,十指相交,又可視為「交五」,寓意五行陰陽在天地間交午,以求天地萬物和諧。而老師的職責就是探究自然的規律傳授於世人,上所施,下所效。

而「教」的另一部分是「攴」,甲骨文中是一人用木杖指天的形象,這就是為什麼孔子雕像的腋窩下還夾著一根木杖。也就是說,「爻」與「攴」聯合組成了「教」,也一定程度上塑造了孔子雕像的姿態。

第二層含義:克己復禮,即提升自己的品行,才能達到「西周之禮」的高度。《論語》載:「顏淵問仁。子曰;『克己復禮為仁。一日克己復禮,天下歸仁焉!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孔子早年一直以恢復周禮為己任,他認為人必須約束自己,使言行符合於禮,並將這種行為稱之為「仁」。

雙手交叉於胸前,是當時「禮」的具化:身體微微鞠躬,雙手交叉置於全身之前,表示虔誠、尊敬和謙遜,說白了就是見面時相互作揖的高級動作。同時,這一動作還用於課堂,即學生向老師請教問題時需行此禮。孔子就曾向老子問禮,證明他也有不懂的問題,這就意味著學無止境,既然孔子都能不恥下問,那麼我們更要敏而好學,多多發問了。

據說,拜訪孔廟也有這種禮儀:雙手合十,男子左手在上,女子右手在上,首先放在大腿的高度,然後由下往上慢慢移到胸前,再從胸前往前推一下。如果要行跪拜禮,那麼就繼續保持此動作跪下,然後將手心朝下,額頭叩於手背。

其實,孔子雕像不僅有這一處細節蘊含萬千,不知大家還發現沒有,不論是畫像還是雕像,幾乎都將他塑造成了「大齙牙」。笑而不露被認為是端莊得體,那麼孔子作為聖人,為何會露著兩顆大門牙呢?

實際上,這並非貽笑大方,而恰恰是孔子作為「聖人」所必要的東西。這種牙齒叫做「駢齒」,其實就是排列較為整齊的齙牙。自古以來,駢齒就被認為是聖人之像,往往只有帝王才能具備的特徵,而孔子之駢則表示,其儀容就體現出了他的聖人本質。

中國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隨處皆是學問,一座孔子雕像就蘊藏萬千。不得不說,第一個塑造孔子像的人是高手,因為只有懂得孔子的這個姿勢,才能真正認識孔子,懂得他為世界所奉獻的一切。

相關焦點

  • 想不到雙手交叉的「孔子像」有這麼深刻的含義!
    孔子作為中華教育界始祖,中華文化的開創和傳承者,不僅在中國家喻戶曉備受尊重,在世界範圍內也是一位了不起的偉人。在全國很多學校裡邊都放有一尊孔子像,讓人有疑問的是,孔子兩手交叉的姿勢代表什麼意思,一定有特殊的意義。估計很多人都說不上來,帶著這份疑問,我們今天一起來找到這個答案。
  • 被譽為「天縱之聖」的孔子,也有普通人的悲歡離合,喜怒哀樂
    他虛心學習,熱情真摯孔子一直倡導「三人行,必有我師焉」,即使在他聲名顯赫的時候依然如此,郯子來魯國,他向其請教古代官制,齊景公與晏嬰訪魯,他與他們探討秦穆公稱霸之事,任何時候都永不停止學習和探索。有徒弟幫季氏進行田賦改革,聚斂財富,孔子知道後毫不含糊,立馬發話「非吾徒也」,然後號召其他徒弟「鳴鼓而攻之」。他面對困苦,平和灑脫在鄭國,孔子和弟子們走散,獨自等在城門口,鄭人向他徒弟形容孔子,說:「累累然若喪家之狗。」孔子一聽欣然而嘆說:「就是就是」,這樣的平和與灑脫,內心得要多強大才能做到呀!
  • 廣西石雕孔子像雕塑價格——三山新聞
    廣西石雕孔子像雕塑價格——三山新聞 孔子,是春秋戰國時期的一位,的教育思想家。在我國,人們對於孔子的尊重程度是非常高的,一直以來國家提倡人們學習《論語》,就是對孔子這位大思想家重視的重要表現。隨著中國文化不斷地走出,現在不少的外國人來認識並了解孔子,甚至在很多國家有不少學習漢語的學校,都叫孔子學校。
  • 美國最高法院,為何有孔子雕像?
    伏爾泰相當崇敬中國的孔子,他熱愛中國的儒家思想,因為孔子是用道德的感染力來影響別人,而不是用宗教的非理性信奉,他認為孔子道德是超越基督教教義的最純粹的道德。智者孔子身為一個立法者,從未試圖欺瞞他人。創世來豈有比這更美好的行為準則?承認吧,沒有立法者對人類的貢獻比他要更大了。
  • 孔子《論語》的真正意義
    只有把儒家特別是孔子的思想闡釋清楚,才能讓世界人民了解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才能夠更好地傳播和普及。對錯是相對的,因此前人所翻譯的不能說是錯的。但是他們都是站在各自的角度來解讀,普遍缺少一個高度,用修行人的話來說就是境界不夠。任何一個國家和民族要想領先於世界,靠什麼領先?文化!文化決定生產力,生產力決定上層建築、決定經濟發展。《論語》這部寶典蘊含的大智慧關係到國計民生!
  • 山西省田玉成慈善基金會敬贈榆社中學孔子雕像
    12月18日,山西省田玉成慈善基金會敬贈榆社中學孔子像落成揭幕儀式在榆社中學舉行。山西省田玉成慈善基金會由蘭田集團董事長田玉成個人出資500萬元,於今年6月發起成立。此次基金會共籌資16萬餘元建成孔子雕像一座,旨在激勵和啟發學生心智,樹立崇高理想,培養良好道德,真正成長為社會有用之才。尊立孔子雕像於校園之中,既是一次重溫儒家思想、啟迪人生智慧、傳承中華文化的重要活動,更是豐富和濃厚校園文化,激勵全校師生志存高遠、修身修業的重要舉措。
  • 《孔子和他的時代》:還世人以真相,讓你認識真實的孔子
    我們需要一個真相,還孔子與本來的面目,讓人更客觀地認識歷史的孔子到底是一個怎樣的人。孔子為什麼在知天命的年齡棄官而無風起浪周遊列國?在周遊列國的路上發生了哪些不為人知的故事?影響後世千年的儒家思想又是如何形成?孔子對後世產生了哪些影響?楚宏先生的《孔子和他的時代》回答了這些問題。任何人的思想都是時代的產物。
  • 烏克蘭首尊孔子像落戶基輔國立語言大學孔子學院
    烏克蘭首尊孔子雕像揭幕儀式29日在基輔國立語言大學孔子學院舉行。人民網基輔9月30日電(記者譚武軍)烏克蘭首尊孔子雕像揭幕儀式29日在基輔國立語言大學孔子學院舉行。中國駐烏克蘭大使杜偉、烏青年體育部副部長莫夫強、教科部副部長格列巴、前文化部長利霍沃伊及基輔國立語言大學孔子學院師生共100餘人參加活動。基輔國立語言大學校長瓦西科首先宣讀烏克蘭前總統克拉夫丘克致揭幕儀式的賀信。隨後,杜偉與各主賓一起為孔子雕像揭幕,孔子學院院長史亞軍帶領孔院師生向孔子雕像行尊師禮。
  • 孔子是怎樣一個人?怎樣正確認識孔子的思想?
    關於孔子的思想歷來多有爭論,有人認為他代表奴隸主貴族的利益,一生積極為復闢西周的奴隸制度奔走,政治思想是極端反動的,有人認為孔子代表了新興地主階級的利益,政治思想有很大的進步性。小編認為,這種絕對化的認識,恐怕不符合孔子思想的實際。
  • 看清孔子的真正面目!
    說到孔子,大家心中不約而同都想起了諸如「仁遠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等等老教條,似乎在很多人心目中,孔子就是個提出一條條框架束縛百姓的腐儒,以至於上個世界很多人樂衷於打到「孔家店」。其實啊,孔子的學說遠遠不止這些,封建統治者用儒家思想治國根本違背了孔子的本意。封建統治者以儒家思想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等等教條來約束百姓,其實只攝取了儒家思想的很小一部分,真正的孔子才沒有這麼迂腐。以直報怨孔子的弟子有天問他,夫子啊,「以德報怨,如何?」
  • 孔子為什麼說:「巧言令色鮮矣仁」?
    換了位置就換了頭腦,一旦目的達到了就變了,他表現的禮貌義氣都是假裝出來的,這就是令色。正如許多演說家或明星,這樣的人,即便有了知識學問,有了身份地位,也算不上是「仁」心的人,還沒有達到仁的境界。因為語言做為人與人之間溝通的橋梁,本來就有它的局限性,因此話說多了,便容易被誤解。
  • 正本清源認識孔子儒學|「國博好課」直播回放
    回看視頻↑《國博講堂》《國博好課》系列直播【講座信息】主題:正本清源認識孔子儒學主講人:楊朝明 孔子研究院院長、研究員時間:2020年6月11日 14:30-16:00【專家簡介】楊朝明,孔子研究院院長
  • 門下七十二賢的孔子,為什麼不是一個好的教育家?
    孔子稱之為家臣掌政。於是孔子退隱而修著《詩》、《書》、《禮》、《樂》。魯定公十四年,孔子離開了魯國,眾多弟子隨著孔子開始了周遊列國的旅程。在周遊列國的旅途上,孔子認識到了,國家有不同,制度有區別,而人性的弱點沒有什麼不同。他開始構思一種讓每個人都成為君子的方案,他稱之為仁政。
  • 從文物中認識孔子——記國家博物館「高山景行——孔子文化展」
    2019年是孔子誕辰2570周年,2019年12月27日,由中國國家博物館和山東省人民政府共同主辦、山東省文旅廳和孔子博物館協辦的「高山景行——孔子文化展」在國博館隆重開幕,豐富的文物、古籍和藝術品為廣大觀眾提供了一個認識孔子和儒學的生動平臺。這也是國家博物館第一次系統展示孔子思想形成、發展以及傳承的歷史,力圖為觀眾和研究者講述孔子文化的思想脈絡與深遠影響力。
  • 孔子雕像座落斯德哥爾摩大學北歐孔子學院(圖)
    山東省政府日前向斯德哥爾摩大學北歐孔子學院贈送了一座兩米高的銅製孔子塑像。山東省副省長孫守璞和中國駐瑞典大使陳明明3日為孔子學院前的孔子塑像揭牌剪彩。  孫守璞副省長在揭牌儀式上說,山東是孔子的故鄉,也是儒家文化的發源地。孔子文化及其以和為貴的思想不僅在中國,亞洲,而且在世界各地都得到普遍認可和運用,具有深刻意義。
  • 學生對老師的誤解,孔子想做官?孔子真正追求,溫良恭儉讓的修養
    ——《論語》有一天孔子的學生子禽悄悄地扯了子貢的袖子,把他拉到門邊,避開了老師孔子的視線,然後壓低嗓門輕輕的問道:「喂!子貢!我問你,我們這位老師,到了每一個國家,都要打聽人家的政治,他是想官做,還是想提供人家一點什麼意見,使這些國家富強起來?」這一幕就比較滑稽了,作為孔子的學生,子禽對於孔子的做法有些不理解,還有所懷疑,不敢當面請教老師,只能偷偷地問自己的同門子貢。
  • 致敬孔子:「有教無類」系列雕塑在北京首發
    10月25日,百年錫鑞名家皇家雪蘭莪攜手孔子第78代後裔孔眾、知名華人藝術家江逸子,首次推出有教無類 (Celestial Wisdom)系列雕像精品,向最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公元前551-479年)致敬的同時,也賦予全新的視覺感受和人文價值。
  • 美國最高法院的「孔子雕像」,影響力傳至世界,該收版權費嗎?
    眾所周知我國歷經上下五千年的時間,期間無數個朝代更迭又替換,最後都融入到了歷史的洪流中,而無數個帝王將相和聖人也留下了可以一直傳承下去的後世為人處事典範,給整個中國甚至世界都帶來非常深遠的影響,就比如最具有代表性的人物孔子,他所提出的儒家文化存在了兩千多年時間。
  • 【禁區年譜】孔子形象在歷史上的變遷
    孔子說起孔子,可能每個中國人都認識。四、改革開放後 平民孔子:仲尼變得「萌萌噠」「文革」結束後,改革開放的春風在帶領人民致富的同時,也放了孔子一馬。大家一心向錢看,無論尊孔還是反孔,在那時都不再有人關心。在這個階段,臺灣漫畫家蔡志忠用一種前人不曾想到的方式,讓我們重新認識了孔子。
  • 重新認識孔子和儒家思想
    《孔子家語》中記載,孔子誅少正卯後「戮於兩觀之下,屍於朝三日」。意思是說殺了人還要陳屍三天,真正實現了殺人誅心的效果。魯定公十年,魯定公與齊景公會於夾谷,隨行的孔子通過外交努力,使齊歸還侵佔魯的汶陽等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