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譽為「天縱之聖」的孔子,也有普通人的悲歡離合,喜怒哀樂

2020-12-11 美知美物

孔子被譽為「至聖先師」,"天縱之聖」,是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學派創始人,但即使是這樣偉大的聖人,也和普通人一樣,有青年人成長的憂愁,成年人生活的迷茫。

他是沒落的貴族,失怙的孤單少年

他本是殷商王室的後裔,但三歲喪父,與母親一同被趕出家門,17歲母親去世,真是嘗盡世間孤苦。他說:「吾少也賤,故多能鄙事」,他懂會計出納,因看管過倉庫,知生養蕃息,因餵養過牛羊。

他曾遭人白眼,自尊被踐踏

為母親守孝期間,季氏邀請「士」赴宴,以收攬人心,而同樣為「士」的孔子卻在大庭廣眾之下被人擋在門外,遭遇人生第一次大辱,於是更加發憤學習,終於在二十多歲時因博學知禮名揚魯國。

他虛心學習,熱情真摯

孔子一直倡導「三人行,必有我師焉」,即使在他聲名顯赫的時候依然如此,郯子來魯國,他向其請教古代官制,齊景公與晏嬰訪魯,他與他們探討秦穆公稱霸之事,任何時候都永不停止學習和探索。

他剛正不阿,只求道義

他辦了中國歷史上第一所私人學校,有教無類,因材施教,重視學生品行超過重視學問。有徒弟幫季氏進行田賦改革,聚斂財富,孔子知道後毫不含糊,立馬發話「非吾徒也」,然後號召其他徒弟「鳴鼓而攻之」。

他面對困苦,平和灑脫

在鄭國,孔子和弟子們走散,獨自等在城門口,鄭人向他徒弟形容孔子,說:「累累然若喪家之狗。」孔子一聽欣然而嘆說:「就是就是」,這樣的平和與灑脫,內心得要多強大才能做到呀!

他真性情,不掩飾

孔子在衛國時,私下見了衛國夫人南子,徒弟們問他為什麼見。孔子說只是禮數,沒有私心,還立馬發誓:我要是有半句謊話,天打雷劈!沒有半點為人師表的高高在上之感。

有一次,孔子遇到有人說:「孔子是學問廣博,可惜沒什麼專長」,他覺得這觀點挺新穎,轉身便跟學生們講:「那麼我要專攻點什麼呢?駕車?射箭?我想,還是駕車好了。」

這便是鮮活生動的孔子,既是偉大的教育家,高高在上的聖人,也是一個努力成長,熱情向上,至純至真的可愛有趣的靈魂。

孔子像欣賞

在中國歷史上,以孔子的形象進行創作的作品不勝枚舉,我們來欣賞一下雲南斑銅作品「孔子像」,希望你能從作品中讀出聖人的力量

■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

孔子雙手交叉並在胸前,不露大拇指象徵謙恭,四指併攏代表四海之內皆兄弟,天下大同。

■慈眉善目,高雅儒士

身體微微鞠躬,把雙手交叉前伸,身著寬大的儒服,表情慈祥而端莊,衣袖飄逸形似神仙。

■像身斑花含蓄內斂

以馬永義為代表的斑銅作品,色彩古典厚重,古器細膩而不小氣,沿襲高雅的瓷器藝術審美,古雅清麗,清新淡雅,聖光閃閃。

本號文章均為原創,若需轉載請申請

文章來源於「美知美物」微信公眾號

相關焦點

  • 被譽為「天縱之聖」的孔子,隨口說一句髒話,至今成老師的口頭禪
    文/玉濁清被譽為「天縱之聖」的孔子,隨口說一句髒話,流傳至今成老師的口頭禪在歷史的長河中,湧現了不少英雄人物,當然也有一些傑出的文學家,在歷史上也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更有著非常深遠的影響說到孔子,可能大家都不陌生,而且他有很多的文化都被人們所推崇,還有很多傑出的作品流傳於世。孔子是中國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並且還開創了私人講學的學風,更是我們所熟悉的儒家學派的創始人。出自於他膝下的弟子相傳有3000多人,而在孔子去世之後,也有很多的弟子在延續他的思想與文化,並且將其語錄記錄下來,慢慢的流傳於世間,而最著名的可能就要屬論語了。
  • 孔子為什麼不同意子貢的「固天縱之將聖,又多能也」的話
    何其多能也」,子貢答「固天縱之將聖,又多能也」。但是孔子聽說這件事後表示,「太宰知我乎?吾少也賤,故多能鄙事。君子多乎哉?不多也。」孔子與子貢的對話,是在回答子貢認為自己的老師是:「固天縱之將聖,又多能也。」告知子貢不管是什麼人,都能學到文化知識,而且人的學問是學而知之的。你看我,青少年時期做過許多雜事,但那是因為生活所迫:吾少也賤,固能多鄙事。
  • 想不到堂堂「天縱之聖」孔子,也難敵「美人計」,結局令人惋惜!
    導讀:孔子可謂是中國,乃至世界「文化名人」,他被人尊稱為「天縱之聖」,「萬世師表」,其所創立儒家思想更是造福了千秋萬代,為全世界所推崇,可就是這樣的一位「聖賢」也有犯怵,為難的時候。引子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時期魯國陬邑人(今山東曲阜),這些都是為我們從小就熟知的,我們也都知道,孔子曾為巡得明主,周遊列國長達14之久,可你知道為什麼要離開魯國?
  • 子貢曰:固天縱之將聖
    子貢曰:「固天縱之將聖,又多能也。」子聞之曰:「大宰知我乎?吾少也賤,故多能鄙事。君子多乎哉?不多也。」邢疏:此章論孔子多小藝也。「大宰問於子貢曰:夫子聖者與?何其多能也」者,大宰,大夫官名。大宰之意,以為聖人當務大忽小,今夫子既曰聖者與,又何其多能小藝乎?以為疑,故問於子貢也。
  • 刻在美國最高法院門楣上的中國人,在我國古代被奉為「天縱之聖」
    刻在美國最高法院門楣上的中國人,在我國古代被奉為「天縱之聖」文|小陳帶你看歷史在美國華盛頓的東國會大道,坐落著美國聯邦法院的最高審判機關。這位被刻在美國最高法院門楣上的中國人也是我們非常熟悉的一位人物,他是我們國家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以及政治家,他也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評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他就是我們的孔子,孔聖人。一位在我國古代就被奉為「天縱之聖」的人。他的名字到今天,在我們國家都還耳熟能詳,很少有人說是完全沒有聽說過這位人物的。
  • 每天學點國學:固天縱之將聖,又多能也
    子貢曰:「固天縱之將聖,又多能也。 」子聞之,曰:「大宰知我乎!吾少也賤,故多能鄙事。君子多乎哉?不多也。【譯文】大宰問子貢道: 「夫子是位聖人嗎? 為什麼有這麼多才能呢?」子貢說:「他本是上天要他做的聖人,又讓他具有很多才能的呀。
  • 孔子,古代著名思想家,他的這些話語值得學習
    孔子是歷史上最偉大的文學大家,孔子一直得到人們的尊敬,孔子影響了中國幾千年,孔子的思想為人們所接受,浸入了人們的血液。孔子的思想,孔子的作品值得人們仔細品味。孔子很偉大,孔子是一位閃耀著光芒的人物。如果我們能夠讓孔子的思想進入我們的頭腦,我們的思想就是健康的,就是純淨的。
  • 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孔子
    萬世師表孔子孔子,儒家學派創始人,我國著名的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去世後,其弟子及再傳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語錄和思想記錄下來,整理編成《論語》。該書被奉為儒家經典。孔子作為一個偉大的教育家,其教育思想至今值得引起我們重視和學習。時下國內興起了國學, 《弟子規》、《三字經》這類傳統國學進入了小學的教學內容,也足以說明傳統文化的精華,孔子的思想在現代都是受用的。
  • 成語「喜怒哀樂」竟是一個學術笑話
    成語「喜怒哀樂」竟是一個學術笑話高行之成語「喜怒哀樂」幾乎是在日常生活中每個中國人都會經常提到的成語,最早見於《禮記·中庸》:「喜怒哀樂之未發謂之中,發而皆中節謂之和。」大家一定會問:既然孔子、孔伋時代,「樂」不是表示情緒,那麼,它表示的是什麼呢?今天,就先和大家介紹一下。這裡首先要和大家說明,為什麼一定把孔子和孔伋放在一起來討論。這是因為《中庸》雖然是孔子的孫子孔伋所作,但文章所表達的卻是孔子的思想而非孔伋的思想。這從後世將孔伋稱為「述聖」很自然地就可以看出來,孔伋只是敘述了孔子的中庸思想而已,而非創造。
  • 教師節與孔子誕辰的淵源
    孔子教師節雖然只過了36年,但是上下五千歷史一直都在重視著教育。師者,傳道授業解惑。孔子作為我國著名的教育家。相傳孔子有弟子三千,其中有賢人七十二。孔子去世後,其弟子及其再傳弟子把孔子及其所有弟子的言行語錄和思想記錄下來,整理編成儒家經典《論語》。 孔子在古代被尊奉為「天縱之聖」、「天之木鐸」,是當時社會上的最博學者之一,被後世統治者尊為孔聖人、至聖、至聖先師、大成至聖文宣王先師、萬世師表。其儒家思想對中國和世界都有深遠的影響,孔子被列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
  • 孔子和莊子見過面嗎?在孔子眼裡莊子是一個怎樣的人?
    孔子和莊子為同時牮思想大家,但對於後世,二人的名聲雖然都很大,但總體上莊子沒有孔子的影響大。他本人首開私人講學之風,倡導「仁義禮智信」,晚年修訂《詩》《書》《禮》《樂》《易》《春秋》六經,為歷代歷朝讀書人必修之內容。孔子是當時社會上最博學者之一,去世後,其弟子及再傳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語錄和思想記錄下來,整理編成《論語》。該書被奉為儒家經典,而 孔子也因此被尊奉為「天縱之聖」「天之木鐸」,更被後世統治者尊為孔聖人、至聖、至聖先師、大成至聖文宣王先師、萬世師表。
  • 為什麼孔子的雕像,都把雙手交叉在胸前?懂了它才能真正認識孔子
    孔子,這位逝世於公元前479年的思想家,卻影響了中國乃至世界文化兩千五百多年,他在古代被尊為「天縱之聖」和「天之木鐸」,他被後世統治者奉為「至聖先師」與「萬世師表」,他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評選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
  • 孔子學說:為之不厭,誨人不倦(「聖」與「仁」的深度解析)
    在孔子的學說中,「聖」與「仁」是最高的兩個境界。這是一種實用理性,側重於行為和實踐,旨在培養個人的情操,並養成悲天憫人的仁者情懷。而且,這種情懷還應是發自內心的,完全自覺自愿的,並能堅持至終。我們從這段話的語境來分析,當時可能有人把孔子比作聖人或仁者了,但是孔子卻不以聖人自居。這說明了孔子的謙虛。說到自己的修養,他強調自己能做到「為之不厭,誨人不倦」,正在朝著「仁」和「聖」的境界努力。不過,在後人看來,他這種不斷地學習提高自己,不斷地用仁義道德教育後人的美德,已經達到聖人的境界。
  • 孔子被稱孔聖人,他還有兩種稱呼:一種很賴皮,一種用來形容女人
    我們都知道,孔子是我國儒家學派的創始人。不但孔子自己學問非常淵博,他還教導了幾千名弟子,這些弟子也都是各有所長,其中七十二人在當時也算得上響噹噹的人物,孔子的儒家思想影響可謂巨大。為此,孔子被後世尊稱為「孔聖人」,就算在古代也被奉為「天縱之聖」,可見孔子在人們心目中的地位是多麼重要。就是這麼一位萬世師表,還有兩種令人意想不到的稱呼:一種聽起來很賴皮,一種卻多用來形容女人,你知道是什麼嗎?第一種很賴皮的稱呼叫做「孔老二」,不知道大家覺得「老二」這個詞是不是很賴皮,反正小編這裡對這個詞理解的很賴皮、很羞澀,至於為什麼?
  • 孔子被稱為聖人,他的文化水平相當於現在什麼級別,說了你別不信
    導言孔子是當時社會上最博學者之一,在世時就被尊奉為「天縱之聖」「天之木鐸」,更被後世統治者尊為孔聖人、至聖、至聖先師、大成至聖文宣王先師、萬世師表。其思想對中國和世界都有深遠的影響,其人被列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
  • 佩服孔子!將君子與小人刻畫入木,經2500年驗證看人太準!
    孔子弟子三千,其中賢人七十二人。孔子去世後,其弟子將其言行、思想、語錄整理編撰為儒家經典《論語》,成為歷代儒家文人必修之學。孔子在當時社會上屬於最博學者之一,被尊奉為「天縱之聖」「天之木鐸」,並被尊稱為「孔聖人」。
  • 儒學能成為中國封建社會正統思想「儒家四聖」功不可沒 四聖分別是誰
    儒家學說產生於春秋時期,後逐漸成為中國封建社會的正統思想,有很多思想家為儒學的產生和發展做出巨大貢獻,其中有四位被後人尊稱為「聖」,合稱「儒家四聖」。他們是:至聖孔子、復聖顏回、宗聖曾子和亞聖孟子。他們分別為儒學的產生和發展做出了什麼貢獻?
  • 孔子有多愛他的學生?聽說學生被剁成肉醬後就再也不吃肉醬了
    對於學生對自己的誤解,孔子並沒有責怪學生,反而像一個普通人一樣,也會感到著急。趕緊指著老天發誓,「天厭之!天厭之!」這樣的反應實在是讓人感到新鮮,夫子自然不會與南子做出越禮的事情,但孔子也有情急之下對天發誓的時候,這不禁讓人笑出聲來。
  • 孔子第79代嫡長孫、至聖孔子基金會會長孔垂長一行到訪教育廳
    中國山東網訊 記者從山東省教育廳獲悉,9月30日下午,省委教育工委常務副書記、省教育廳廳長鄧雲鋒在我廳會見了孔子第79代嫡長孫、至聖孔子基金會會長孔垂長一行。省教育廳副廳長白皓陪同會見。   鄧雲鋒簡要介紹了山東省教育事業發展整體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