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被稱孔聖人,他還有兩種稱呼:一種很賴皮,一種用來形容女人

2020-12-12 妙緣說

我們都知道,孔子是我國儒家學派的創始人。不但孔子自己學問非常淵博,他還教導了幾千名弟子,這些弟子也都是各有所長,其中七十二人在當時也算得上響噹噹的人物,孔子的儒家思想影響可謂巨大。為此,孔子被後世尊稱為「孔聖人」,就算在古代也被奉為「天縱之聖」,可見孔子在人們心目中的地位是多麼重要。就是這麼一位萬世師表,還有兩種令人意想不到的稱呼:一種聽起來很賴皮,一種卻多用來形容女人,你知道是什麼嗎?

第一種很賴皮的稱呼叫做「孔老二」,不知道大家覺得「老二」這個詞是不是很賴皮,反正小編這裡對這個詞理解的很賴皮、很羞澀,至於為什麼?男性同志們應該都知道,我這裡就不細說了。那為什麼會有人叫孔子「孔老二」呢?原來孔子家姐弟一共十一個,孔子最小,也就是現在所說的老疙瘩。但是這十一個孩子之中有九個女子,兩個男子,孔子還有一個哥哥叫孟皮,這個名字也是很給力啊,忍不住叫人想入非非。總之呢,孔子的這個哥哥記載不是很多,有可能是被弟弟的光芒掩蓋了,也有可能就是一個打醬油的選手了。

另外一種用來形容女人的稱呼是「鳳」。說道這裡,可能有些人要問了,鳳不是用來形容皇后的嗎?沒錯,我們平時了解的比較多的有「龍袍鳳冠」。皇帝為真龍天子穿龍袍,為龍體。皇后為後宮之首帶鳳冠,為鳳體。那為什麼要稱呼孔子為「鳳」呢?其實鳳凰是我國的一個圖騰,鳳為雄性,凰為雌性。在漢代以來,鳳凰多用來形容身份高貴的女子,慢慢的就女性化了。如此看來,在孔子時期稱呼孔子為「鳳」也並無不妥,要知道,「鳳」這個尊稱還真不是誰都能得到的。

其實,無論對孔子的稱呼有多少種,都改變不了孔子的成就與貢獻,他的儒家思想早就滲透在了世界大部分地區的人的骨子裡,會一直影響著他們,影響兩千年,三千年,五千年甚至更久。

相關焦點

  • 男人稱呼女人的九種叫法,看看你是哪一種?
    而一個男人如果能在激情流逝以後還能保持對你曖昧的稱呼,絕對是一個真愛你的男人,這樣的男人也是真的少見,其實一段感情溫度有多高,好不好,從男人對女人的稱呼就可以看得出來,一般男人稱呼自己的女人都有這九種叫法,看看你是哪一種?1、老婆。
  • 「君子」一詞的來歷,最初這個詞形容的是這類人,因孔子而改變
    「謙謙君子溫潤如玉」這是我們對君子的形容,那麼什麼人才是君子呢?但是在古代,君子的含義並沒有被賦予這麼多道德方面的含義,早期的君子指的是掌握權力之人,而賦予他道德層面內涵的人正是儒家聖人孔子,接下來就讓小編和諸位一起說說「君子」從掌權者的通稱到道德楷模轉變的過程。
  • 孔子和老子,名字後面有一個子字,並非是他真正的名字
    孔子和老子,名字後面為什麼加上一個「子」字?很多人想到古老的國學文化的時候,就想到了兩位聖人,一個是孔子,一個是老子。孔子代表的是儒家思想,老子代表的是道家思想,這一些國學思想,對於很多人來說影響非常深遠,而且也有著幾千年的歷史。
  • 孔子為何把女人當成小人
    孔子這句孔子的名言,在如今有一個普及甚廣的含義,用來貶低女子的形象,將女子與小人類別,說她們都是「難養」的人。那麼,作為一個萬人敬仰的聖人,孔老夫子真的有這樣說過嗎?論語子曰:唯女人與小人為難養也,近之則不遜,遠之則怨。
  • 傅說,先於孔子800年而成聖的聖人,他是誰?
    上一篇說到,商朝中興居然是靠一個奴隸傅說(yue)就是這個奴隸,傅說是誰,為什麼說他是先於孔子而成聖的聖人?傅說傳說傅說天資聰穎,但父母早亡,勤奮好學的傅說早諳世事,但他不願意和欺壓百姓的奴隸主相處,就躲到一個山洞裡。
  • 中國偉大聖人,孔子的儒教學說
    他是當時最為博學的學者,因而得到許多人的尊敬,被尊稱為「孔子」或「夫子」,人們若稱呼他的名字就感到是一種褻瀆。但是孔子的主張得不到當時國君們的響應。於是,他整理了被認為是古代聖帝明王們創造的文化成果,並且提出了自己的理解,希望這些文獻能夠成為後世人們行為的依據。經由孔子整理的古代文獻,成為儒經或者儒經的基礎。
  • 聖人孔子一生的四大「汙點」
    仁、義、禮、智、信、忠、恕……創造或張揚了這麼多高尚的做人理念的孔子其實很會做人,在其聖人的麵皮下面,還有一張務實小人的狡黠面孔。作為聖人,孔子的一生有著四大汙點,說他道德高尚,有點侮辱他老人家。孔子為後世統治者以言定罪樹立了榜樣,舞文弄墨之間閃爍著刀光劍影。少正卯之死,死於嫉妒。人性就是這麼黑暗,聖人也不例外。汙點之三:同南子曖昧不清孔子在魯國當官不順當,最終被邊緣化。於是,他辭官離開,帶著弟子們開始了周遊列國的歷程。
  • 聖人孔子為什麼和老婆離婚?
    孔子開創了儒家文化的先河,提出「性相近、習相遠」的觀點,被後世統治者尊為孔聖人、至聖等,並具有「萬世師表」之形象,孔子在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地位不言而喻。其實不管聖人多麼偉大,終究也是肉體凡身。作為「身體髮膚,受之父母」的凡人,孔子和老婆的婚姻狀況如何?
  • 聖人孔子:弟子是聖人,孫子是聖人,兒子為何是個「二世祖」?
    儒家思想創始人,偉大的思想家、哲學家、教育家孔子是歷代公認的至聖先師,孔子座下有三千弟子,其中出類拔萃者七十二人,合稱「孔門七十二賢」,是孔子儒家思想的繼承和傳播者,而弟子中最出色的兩位顏回、曾參,更是都有聖人之稱。
  • 中國歷史上,這位聖人被孔子稱為隱君子,而且是尊稱,且看解釋
    在中古歷史上,這位聖人被孔子尊稱為隱君子。哪個時候的隱君子是一種高大上的稱呼,近代因為鴉片戰爭使得中國出現很多吸大煙上癮的人,所以「隱君子」也被叫做「癮君子」導致很多人以為此「癮君子」就是這個「隱君子」!
  • 孔子一生中,哪個女人對他的影響最大?其中一個甚至影響了他一生
    孔子的祖上,是宋國慄邑(今河南夏邑)的貴族,先祖是商朝開國君主商湯。孔子是當時社會上最博學者之一,他開創了私人講學之風,倡導仁義禮智信,有弟子三千,其中,賢人七十二。所以,他也一直被後人尊為「萬世師表」及「至聖先師」,是中國歷史上影響深遠的聖人,他創立的儒家思想影響了整個封建社會,是一代代王朝的治國之本,更是中國古代封建社會建立的固國之本。
  • 古代人都是怎麼稱呼女性的?褒貶不一的稱呼竟有60種之多
    在長達五千年的中華文明中,女人的社會地位是一直發生變化的。女人社會地位的變化,也反映在對女人的稱呼上。漢語言文字是很神妙的文字,蒼頡造字時,天雨粟,鬼神哭。古人對於女人的稱呼,包括自稱、他稱、美稱、鄙稱及各種身份的稱呼,竟然達到六十個左右。那麼,古代是如何稱呼女子的呢?
  • 我們為何尊孔子為聖人?誰又是連聖人孔子都搞不定的熊學生?
    音樂緩緩響起,孔子在悅耳的音樂聲中才開始授課。所以古人講對牛彈琴是非常有道理的。音樂伴奏是孔子上課的第一個特徵。另外還有兩個特點,也是孔子授課獨有。所以說,我們不能從普通人的角度去理解聖人的言行。不要以為,孔子罵過宰予就以為是討厭他。聖人還諷刺過子貢是胡璉之器呢,然後又說君子不器。難道他認為子貢是小人嗎?當然不是。
  • 「孔子是中國五千年最大的聖人,也是最大的罪人」,此話有無道理
    文·段宏剛從古至今,孔子備受爭議,喜歡孔子的人,把他看作是大聖人、萬世師表、道德楷模。對孔子有看法的人,則抓住他的某些言論對他百般詆毀,大有把他看成歷史罪人的架勢。「孔子是中國五千年最大的聖人,也是最大的罪人」,這句話本身就十分荒謬,以點帶面、一葉障目,等於否定了孔子的偉大貢獻。「聖人」和「罪人」是完全相反的兩種人,一個人不可能既是聖人又是罪人,就像一條河不可能同時向東流又向西流。
  • 古代人對女性的稱呼竟有60多種,各種稱呼褒貶不一,看完漲知識
    那麼,古代人是怎麼稱呼女性的呢?古代人對女性的稱呼竟有60多種,各種稱呼褒貶不一。在古代,階層不一樣對於老婆的稱呼也不一樣。周朝之前,天子的老婆稱「妃」,周王以後老婆改稱為「王后」。天子的老婆除了被稱為「妃」之外,還有另外一個稱呼「梓童」。到了秦朝,秦始皇自稱「皇帝」,那他的老婆就被稱為「皇后」。
  • 孔子最喜歡的竟然是各種肉!無肉不歡影響他成為聖人嗎?
    向來以聖人為稱呼的孔子,可能很多人都認為他真的要達到非人的地步了,其實他也有相當凡俗的一面,比如,在吃肉這方面上,和我們一般老百姓一樣,甚至他是到了無肉不歡的地步了。這也不是空口無憑,在《論語》中關於孔子吃肉的證據,確實是挺多的。
  • 女人可以分兩種:一種是女人 一種是背後的女人
    女人不管你是多麼的妖嬈風情多麼的優人愛憐,其實歸納起來能做的不過就屬於兩種:一種是女人 一種是背後的女人咋一看可能覺得沒有什麼不一樣都是做女人嘛字多了幾個而已,真是那樣嗎?當然不是 細細品味其中的意義你就會發現這裡面的道理所在:做女人,說的直白一點就是只會上床的女人,在床上她們盡情展露著自己風情萬種的一面,可是下了床她們能做到賢妻良母的角色嗎?
  • 禮貌稱呼,是一種尊敬的態度,更是一種優雅的風度
    禮貌稱呼,是一種尊敬的態度,更是一種優雅的風度文/成長新視點序言:華夏大地,五方雜處、方言繽紛。在歷史的長河中,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地方方言。這些方言,承載、記錄、展現著當地民眾認識世界的獨特方式,蘊含著厚重瑰奇的文化積澱。
  • 男人這樣稱呼你,他已經喜歡你了,女人別傻傻地不知道
    男人對女人的稱呼,可以看出他對這個女人的態度或是心裡已經默默地產生喜歡,生活中接觸的情侶或是夫妻,總有些稱呼讓人捉摸不透,但是這確是屬於他們二人的感情連結,不知道你身邊的情侶有沒有這樣的稱呼。我身邊男人女人比較多的稱呼就是哥和老妹,即使他們已經結婚很多年,老公老婆的稱呼換成了哥和老妹,有時候想想還挺浪漫的。生活中也可以從稱呼來判斷這個人是否對你有意思,男人對女人的哪些稱呼說明他已經開始在意這個女人了呢?
  • 孔子「野合而生」,是怎麼低開高走,成為聖人的
    孔子的出身,對他而言始終是一個困擾。他的父親和母親「野合而生」孔子,從小時候,孔子就面臨著一種自我身份的認同,以及被他人認同的難題。這在孔子的出生,「野合而生」是什麼意思?這篇文章中,我們已經講過。但孔子就是孔子,面對這個困局,他並不氣餒,而是勇於通過「志於學」而完成自我塑形、脫胎換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