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今晚報
楊麗莉 繪
暑假中,有一個普遍現象是,許多家長一邊擔憂孩子玩電子產品影響學習,一邊自己抱著手機不撒手;一邊吐槽老人不會帶孩子,一邊自己陪伴孩子「身在心不在」。記者採訪發現,父母放下手機,多陪孩子多關注孩子,這個看似簡單的舉動,卻會產生奇妙的效果。在這個表面原因背後,其實孩子真正需要的是家長的用心陪伴。
孩子讓奶奶「打飛的」來陪
東東現在每天跟著爺爺奶奶在遊泳池裡撲騰、在籃球館內奔跑。課外輔導班教語文的郝老師在微信朋友圈看到東東媽媽發的照片發現,東東的皮膚似乎比以前黝黑了許多,一副「皮猴兒」的樣子。孩子會不會比以前更加調皮了?郝老師擔心之餘,看著孩子滿臉的笑容很有感觸:暑假「野」一下,確實能給孩子帶來更多快樂。在郝老師印象中,東東是個特別聰明、調皮的孩子,他上課積極回答問題,但有時上課坐不住,總想跟同學說話。
東東的這個暑假完全「放空」——停掉所有課外輔導班,這是奶奶給他爭取到的「福利」。這樣做究竟有何原因?聽到記者執意要採訪東東奶奶,東東媽爽快地答應下來。「孩子爸媽說暑假沒人看孩子,除了周日,每天上下午都讓孩子上各種輔導班。」電話裡,東東奶奶上來就替孩子「訴苦」說,從幼兒園大班開始到現在五年級,一到周末和放假,東東就跟著媽媽輾轉於各個輔導班,從沒有好好玩過。而孩子爸媽天天在緊盯孩子學習、做作業時,在旁邊就是忙著看手機發微信,這讓東東越來越不能忍受。
東東從小由姥姥帶大,但去年姥姥得了一場大病,一直在自己家靜養。東東奶奶的家在南京,在疫情期間東東「宅家學」的日子裡,為了讓孩子爸媽安心工作,她和老伴兒來津專門照看東東。「那段時間,我們和孩子相處得很愉快,老伴兒陪他拆裝玩具、下棋、放風箏,我陪他畫畫、閱讀、做運動,孩子也逐漸不再像以前那樣心浮氣躁了。」東東奶奶說,看到孩子表現越來越好,東東爸媽也安心了,之前他們還害怕兩代人因教育理念不同而產生矛盾。「我們這些剛退休的老人,要知識有知識,要生活經驗有生活經驗,思想並不比年輕人落後,父母們可別小看了。」東東奶奶說她眼看著孫子返校複課了,才算鬆了口氣,老兩口終於可以回家「緩緩神」。
東東奶奶在南京享受清閒生活的同時,時常打電話過問東東的學習和生活,詢問東東爸媽是否暑假需要她繼續照看孩子。東東爸讓老兩口好好在家休息,說暑假東東能去輔導班上課了。
沒想到,暑假才開始幾天,東東就給奶奶打來電話,讓爺爺奶奶「打飛的」快點來陪他。「大周日的,孩子做完作業感到無聊,看到爸媽都在低頭玩手機,既沒人陪玩也沒人陪說話,孩子積攢的許多不快一下子就爆發了出來。」於是,東東奶奶和老伴兒一刻也沒耽擱,馬上「空降」來陪孫子。
寫作文「控訴」爸媽玩手機
郝老師告訴記者,今年放寒假前夕,她在班裡發出倡議,讓孩子以「爸媽今天不開機」為主題寫一篇作文,當孩子們被問到「爸媽愛玩手機嗎」這一問題時,幾乎所有的孩子都大聲喊「愛」。「這作文能寫成嗎?」「爸媽幹什麼都要先保護好手機!」「他們的注意力都在手機上,根本就不在我身上!」孩子們七嘴八舌地說著,在他們的心裡,手機已經成了一個奪走父母對自己關心與愛護的小怪物。
「想讓爸媽一天不玩手機的舉手!」當郝老師說出這句話後,全班所有的孩子都舉起了手。她清楚地記得,當時東東從座位上站起來舉雙手贊同,臉上充滿興奮和期待。
後來,東東寫的作文成為全班的範文,郝老師找出這篇作文說,東東在字裡行間沒少「控訴」爸媽。記者看到,那天回到家,東東就提醒爸媽:「老師說了,周末不能開機呀!要陪我。」他一直提醒到周日,終於周日那天,在爸媽的陪伴下,東東一天做了這麼幾件事:上午看完一場電影之後,中午全家一起吃飯聊起了電影情節,爸媽回答了他很多問題;下午,爸媽帶他去了科技館;晚上,東東自覺收拾書桌,主動給爸媽端茶倒水。
東東在作文中提及,吃飯時他讓爸爸別玩手機,爸爸說,不行不行,在搶紅包。在參觀科技館時,媽媽總是惦記著手機,時不時從包裡拿出來看看,並沒有按照約定關掉手機。當他看到鋼鐵俠時,開心地和爸爸分享鋼鐵俠的英雄故事,瞥見媽媽正在接電話,並沒有聽到他說的故事。
「這次見到孩子,沒了精氣神。放假了,天天只知道讓孩子學習,還不陪著玩,擱誰也受不了。」東東奶奶憋了一肚子話要說,夏天傍晚,小區的孩子們都在樓下撒歡,東東卻從沒有在樓下瘋跑的機會。不僅沒有玩伴,東東的身高、體重都落後於同齡孩子,這也讓她很焦慮。「我有時想,父母就是把孩子教出個學習十項全能,結果風一吹就倒,那也不叫會養孩子。」為何「大刀闊斧」地停掉孩子所有的輔導課,東東爸媽會同意嗎?事情的起因,還得從東東奶奶來的第二天說起。
那天,東東媽下班回來,看見爺爺奶奶正在廚房忙碌做晚飯,而東東卻在用電視玩滑雪遊戲,她二話沒說關掉電視,對著孩子一通訓斥。「說得我們也喪眉耷眼的,讓孩子多玩一會兒,孩子爸媽不高興,管著孩子不讓玩,孩子又會跟我們耍脾氣。」更讓東東奶奶不能接受的是,晚飯後,東東爸媽因為忙著看手機,又怕孩子不滿,於是就把他們的平板電腦給了東東,讓東東自己玩小遊戲。「那個屏幕還沒有電視大呢!」於是,東東奶奶把心一橫,立馬給東東爸媽定下了規矩:這個假期怎麼帶孩子,要由她說了算。
老人「改造」高壓教育方式
東東奶奶做出這樣的決定,有很強的針對性。東東上幼兒園時就戴上了眼鏡,東東媽每個周末都會開車很遠送他去做按摩來治療近視。東東奶奶雖然不反對給孩子做按摩,但她認為防止東東近視加重最有效的方法是多參加戶外活動。「孩子每天上學盯了一天黑板,晚上在家又得寫作業,根本沒有戶外活動時間。」東東奶奶說,把孩子交給她帶,她就要帶著孩子多在外面活動和鍛鍊。
在奶奶的溝通下,東東爸媽也有了一些改變,認為暑假把孩子完全交給老人做主也是一種嘗試。東東媽說,老人的想法也有道理,何況學遊泳、打籃球也是興趣班的一種,讓孩子白天跟著爺爺奶奶多玩一會兒,晚上她再輔導孩子學習,這樣假期會讓孩子體驗到全身心陪伴的感覺。「以前坐不住吼叫著才寫作業,現在到家就自覺寫作業。」東東最近兩天的變化,讓東東媽感到很驚喜。
東東奶奶給孩子報了暑期遊泳、籃球班。每天下午,爺爺帶著東東去學遊泳;一周兩次,奶奶帶著東東到籃球館鍛鍊,每次兩小時。東東爺爺非常支持這個決定,看到東東從不敢下水到快樂嬉戲,他對東東媽說,小男孩沒上山爬過樹、下河摸過魚,童年過得多無趣。
其間,親朋好友們紛紛給出老兩口善意的提醒:「千萬悠著點兒,自己受累不說,可別把孩子折騰病了。」「還是得關注孩子的學習,別讓孩子爸媽說光帶著瘋玩。」……其實這些顧慮,東東奶奶也都想過,但為了「改造」孩子爸媽的教育方式,她最終還是堅持己見。同時,她從手機裡搜羅了很多教育新觀念的文章,發給東東爸媽看。
陪伴孩子要「人在心也在」
「今天兒子問我怎麼不玩手機了,我說要像爺爺那樣陪他拆裝玩具,他頓時樂壞了。」上周六晚上,東東媽私信記者說,當天上午她關上手機後,特意觀察了東東情緒的變化。
「媽媽快看,怎麼反倒多出來這麼多零件呢?」東東看著自己手裡的電動玩具車,又看看地上多出來的一堆零件,笑著問媽媽。「真是厲害,一輛車拆開後,可以組裝出兩輛來。」聽到媽媽這樣打趣,東東開心地哈哈大笑起來。
東東媽幾乎一天沒看手機,一直陪孩子玩兒,感覺東東可高興了。中午玩得興致正高時,奶奶一聲「開飯了」,東東馬上放下手中的玩具去洗手,還幫爺爺端飯端菜,並問爸爸什麼時候回家。東東媽在看到孩子喜悅神情的同時,也真心感到孩子變乖了。
「陪伴孩子要『人在心也在』。」東東奶奶說,雖然東東爸媽離不開手機的原因大多是因為工作,但在孩子眼裡,感覺就是父母一直在玩手機,沒有用心陪他寫作業或陪他玩,孩子自然就會學大人要手機玩,要不然就是玩電腦。
郝老師表示,當父母只顧玩手機時,對孩子直接造成的傷害就是孩子感覺自己被冷落了。而父母反過來又為孩子愛玩兒手機、電腦而苦惱不已,卻不知這一切正是自己不經意間釀下的「苦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