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一個孩子想成為壞孩子,孩子的幸福快樂,源自父母的用心陪伴

2020-10-06 教育知識圈

沒有一個孩子,想要成為壞孩子。

每個孩子眼中的世界,都是單純的。很多時候,他對於父母平時的辛苦勞累其實並不在意。孩子考慮更多的,是自己的情緒感受,而很少去體會父母的想法願望。

那麼,當孩子和父母處在平行世界的兩端,又該如何相互理解呢?

我曾看過一個國外的親子節目,主持人問父母:「如果讓你選擇和任何人共進晚餐,你會選擇誰?」結果大多數父母都選擇了不同的明星、名人和企業家,但是同樣的問題問孩子,孩子們的回答卻是爸爸、媽媽和家人。

這樣的結果,既令父母感到吃驚,也讓我們不禁深思。

可想而知,孩子們對於那些所謂的明星、名人和企業家都不甚了解,但是最渴望陪伴自己的,始終是和自己最親近的爸爸媽媽,這體現了孩子們心中最真實的需求和願望。

許多父母覺得自己很愛孩子,耗費了大量的時間、精力和感情去照顧孩子,認為孩子只要專心學習,其他的事情都不用操心。可是,教育孩子,不只是照顧孩子的衣食住行,也不只是提高孩子的學習成績,培養孩子的興趣愛好。

最重要的,是父母對孩子的用心陪伴。

陪伴孩子,不是孩子在一邊玩,父母在一邊看手機,而是要和孩子充分地溝通交流。高質量的陪伴,不是父母在場就可以,更不只是敷衍應付孩子,而是要有捨得放棄一部分工作生活的勇氣,要有為了陪孩子心甘情願花費時間、精力和耐心的決心。不能總是端著家長的權威架子,而是要放低姿態,蹲在孩子的視角去尊重和理解孩子,積極去營造適合孩子成長的家庭環境。

孩子為什麼需要父母的陪伴?

因為孩子在成長中最需要的就是安全感,這是孩子最起碼的情感需求。對於孩子來說,自身的安全感往往來自於父母的親密陪伴。而缺少父母陪伴的孩子,雖然小時候看起來沒什麼兩樣,但是卻潛移默化地會失去很多學習、思考和體驗的機會。

如果父母的性格脾氣比較暴躁,那麼即便是經常陪伴孩子,孩子的性格也會因為畏懼害怕而變得自卑怯懦。到了青春期,孩子在童年時期的教育問題,就會突然卻又自然地暴露出來。缺乏陪伴的孩子,因為缺乏安全感,性格會很容易變得孤僻、自卑或偏激。

但是,父母陪伴孩子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如果消極陪伴,親子關係中缺乏良性和感性的交流,也幾乎聽不到彼此的肯定和讚賞,家中沒有溫暖快樂,也缺少歡聲笑語,只有相互的埋怨、指責和憤怒。在這樣的家庭環境裡長大的孩子,不但沒有安全感,而且原本擁有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也會在壓抑冷漠的家庭教育中,逐漸消散崩塌。

還有些父母,為了工作和生活,不得不背井離鄉到外地工作。

孩子成了留守兒童,只能由老人來照顧撫養。不但得不到父母的關愛陪伴,就連父母的面都很少見到。這些父母在教育孩子方面力不從心,只能是作為孩子的「餵食者」,對孩子的教育沒有規劃和想法,也沒有時間和精力。因而留守兒童的教育問題層出不窮,到了青春期,大多數孩子都會因為青春的迷茫躁動,而變得無所適從。

父母究竟應該怎樣陪伴孩子,才能讓孩子不至於情感缺失?

我們陪伴孩子的目的,首先是讓孩子不會感到孤獨,不管發生什麼事情,孩子都不會覺得自己是一個人。而且孩子有快樂願意和我們分享,有痛苦願意和我們訴說。這樣,才是積極健康的親子關係。

所以說,孩子的幸福快樂,源自於父母的用心陪伴。

相關焦點

  • 哪吒和敖丙:壞孩子和好孩子,你愛哪一個?
    一個魔丸,一個靈珠;一個醜矮矬,一個高俊帥;一個張狂似火,一個沉靜如冰;一個壞孩子,一個好孩子。你愛哪一個?壞孩子讓人頭疼,好孩子讓人心疼。這樣的壞孩子讓人頭疼,卻也鮮活可愛,我甚至很期待看他又能作出什麼新花樣。可是好孩子敖丙呢,一出現就是個玉樹臨風的少年,容顏俊美卻不敢示人,彬彬有禮卻不苟言笑。他隱忍、克制、優雅、善良,從不無理取鬧、從不恣意妄為,像海水一樣沉靜、憂鬱,這樣的懂事讓人心疼,好像從來沒有過沒心沒肺的童年。壞孩子得到關愛,好孩子背負使命。
  • 良好親子關係的建立,源自父母對於孩子高質量的陪伴
    良好親子關係的建立,源自父母對於孩子高質量的陪伴。那麼,怎樣才算是高質量的陪伴呢?,今天,我想以孩子的視角,真實還原他們心中期盼父母陪伴自己的樣子。一、爸爸媽媽,我希望你和我在一起時,關心我這個人勝於關心我所做事的結果。
  • 經濟日報刊文評哪吒和敖丙:壞孩子和好孩子,你愛哪一個?
    一個魔丸,一個靈珠;一個醜矮矬,一個高俊帥;一個張狂似火,一個沉靜如冰;一個壞孩子,一個好孩子。你愛哪一個?壞孩子讓人頭疼,好孩子讓人心疼。丸子頭、煙燻妝、雀斑臉,哪吒從一出生就不是個省油的燈,不論是鎖在家裡還是溜到街上,走哪兒都是災難現場,你永遠不知道他下一秒會搞出什麼惡作劇來,就像一團火,活力和破壞力同樣強烈。
  • 用心培養孩子感受幸福和快樂的能力,對於父母來說是一門必修課
    這就是我對物質世界的全部需求,也是你老公快樂人生的最高秘訣。如果你能將這一招學到手,那麼你也將立刻踏上自己快樂的人生旅程。」雖然我沒有作者那麼好的文筆,但是我能讀懂作者的心境,能讀得出作者的意境。3.前天晚上讀了一篇文章。其中有這麼一句:讓幸福成為一種習慣!
  • 父母怎么正確陪伴孩子?運用「Peere法則」,給孩子幸福的童年
    孩子的童年只有短暫幾年,但就是這短短幾年會讓孩子感覺到一生的幸福。童年不幸的人將會終其一生來治癒自己,所以父母應該多花時間給予孩子更多的愛護,讓孩子感覺到父母的愛意。因為孩子的童年缺失父母的陪伴,將會對孩子的人生造成三大影響:親子關係的疏遠孩子一睜開眼睛看到的便是父母,因此他們最想要得到父母的愛護。
  • 「好孩子」不該只有一個標準,沒準哪天就變成「壞孩子」了,咋辦
    分享親子快樂,交流教育知識,歡迎關注「等風來育兒聯盟」。由古至今,孩子好像可以簡單歸類為兩種,好孩子OR壞孩子,好孩子乖巧懂事,學習成績好,聽父母話,俗稱別人家的孩子。而壞孩子則與之相反,成績不好,專注力不夠,活潑好動,難以管教。可是好和壞的標準是誰定義的?好壞的標準。
  • 陪伴,不僅僅是身體力行,還需要用心去呵護
    很久之前,還沒有孩子,我看到姐姐哥哥們的小孩,身為舅舅大爺的我,覺得陪吃,陪玩,陪學習就是父母的標配;再久之前,從孩子變成大人之間的時光,叛逆的我覺得一切都是不值得,人生不值得,然後經歷了人生中最後悔的日子;再再再久一點,我還是一個孩子,想要的就是父母陪玩陪學習的同時,能夠理解我的怪異舉止
  • 「悅讀」和孩子一起成長感悟 陪伴孩子幸福成長心得
    導語:陪伴孩子成長父母一定要做好這件事哦,不僅讓孩子的童年快樂,也能讓自己有很多的感悟,一起來看看和孩子一起成長感悟 陪伴孩子幸福成長心得吧!陪伴孩子成長父母一定要做好這件事哦,不僅讓孩子的童年快樂,也能讓自己有很多的感悟,一起來看看和孩子一起成長感悟 陪伴孩子幸福成長心得吧!
  • 孩子想要父母陪伴,父母想讓孩子感恩,聰明的父母懂得如何愛孩子
    聰明的父母,懂得適時陪伴孩子。孩子畢竟年齡小,他來到這個世界,就像是我們來到一個陌生的環境,急需找到歸屬感和幸福感。所以在孩子的成長階段,即便是工作再忙,生活壓力再大,父母也應該騰出時間適時陪伴孩子,和孩子一起度過年幼時的知識啟蒙、青春期的困惑迷茫,讓孩子感到幸福快樂。什麼是親子關係中的有效陪伴?主要是鼓勵認可、引導陪同,響應互動。
  • 《虎媽貓爸》趙薇為了孩子換房子,讓孩子遠離「壞孩子」有多難
    古有孟母三遷,今有父母為了孩子跟上租房陪讀,「可憐天下父母心」,就為了孩子能有一個好的環境,不受「壞孩子」的影響。「壞孩子」的威力有多大?和同事出差,晚上住酒店閒聊,看她愁眉苦臉、心事重重的樣子,就問她發生了什麼事。
  • 如何讓孩子成為一個幸福的人?答案戳→
    做父母的都希望孩子的人生幸福、快樂、充盈,可是隨著孩子一天天長大養育孩子不能以自己有限的人生經驗做盲目選擇,莫言說「好父母都是學出來的」,父母需要認真傾聽、體會孩子心底的渴望。要知道,孩子的幸福是一切力量的源泉!如何讓孩子成為一個幸福的人?
  • 多陪伴孩子,孩子才會更幸福快樂
    我在書店裡給他買了一個字母版,上面有很多凹槽,只要把字母放上去之後就非常平整,寶寶對這個非常好奇。我就在旁邊給他唱字母歌,歌詞落到哪個字母上,我就讓他找到哪個字母。他感覺這樣非常新鮮,也非常有趣,特別愛學習,現在,26個英文單詞基本上都認識了。我覺得這樣寓教於樂的方式,對於寶寶來講還是很容易接受的。
  • 《隱秘的角落》世界上從來沒有壞孩子,多的是缺少愛的孩子
    就算父母分開,也可以不影響各自對孩子的愛,也可以不在孩子的心裡留下創傷啊。離婚本沒有錯,成年人本來就有結束痛苦關係,追求幸福的權力。但離婚,絕不是親子關係的終結,也不是搞壞親子關係的託辭。我們都知道父母對子女的影響很大,也沒有一個父母是不愛孩子的,但是我們從來沒有質疑過,這種愛有沒有什麼問題,是不是傷害了孩子卻從不自知。
  • 陪伴孩子成長的過程,其實是一個經營幸福的過程
    從孩子出生後,我便自然而然成為了一位24小時媽媽,早上9點到晚上6點,我努力賺錢給他提供物質上的保障,晚上6點到早上9點,我努力給他心靈上的陪伴和必要的精神食糧,全程參與到他的成長、生活和學習中。今年他剛滿4周歲,所以在這4年中,我也親身經歷了中國學前教育和早期教育的一部分生活。
  • 用心陪伴孩子,孩子才會健康快樂成長
    不喜歡做的事情總想辦法逃避,喜歡做的事情,想辦法達成。比如說,洗完澡不想穿衣服,一抱起來就躲得遠遠的,不讓你抓住;出汗了不想擦汗,一見你拿出毛巾馬上溜開……尤為令我無奈的是晚上睡覺的時候,小寶寶經常能想到辦法「折騰」我們一下下。
  • 沒有壞孩子,只有壞家長
    更有甚者,孩子隨便抄起身邊的傢伙就要砸老子,一對至親父子竟然拳腳相加,所有人看後都不禁唏噓,本應該是一個幸福的家庭,怎麼會變成雞飛狗跳呢?這樣的夜晚,對於很多家庭來說,不敢想像,一個15、6歲的孩子,整晚整晚的夜不歸宿,但對於他們這些世俗意義上的「壞孩子」來說,一天的生活才真正開始。鏡頭轉至朦朦夜色,燈光影綽,這時響起了畫外音:「我們發現,幾乎每一個孩子背後都有一個心酸的故事,而故事的腳本卻如此雷同,便是沒有父母陪伴的童年」。
  • 孩子:「我一點不快樂」,媽媽頹然,她不知怎麼培養一個快樂孩子
    現在社會競爭壓力很大,而且很多父母會在孩子小時候就選擇讓孩子學一門技術或者就是讓孩子做一些別的事情,總之就是為了讓孩子更好。但是家長有沒有想過家長這樣做孩子真的會開心嗎?在我們小時候我們都沒有上過輔導班,而是每天自由地玩耍,我們都擁有一個快樂的童年。現在也有很多專家呼籲給孩子一個童年,給孩子一個快樂的童年,不要讓孩子的童年只是在書本補習中度過。
  • 孩子,願你成為快樂的普通人
    想想孩子昨日那些調皮的趣事,這些跳出來的鮮活記憶,把孩子的每個階段都甜蜜地定格在我們心裡,變成為人父母最珍貴的收藏。有些時候,我們都選擇等待而不催促,旁觀而不打擾。孩子有自己認識世界的節奏,我們所能做的,不過就是尊重他們的成長速度。但是最近看到了一個視頻,很短,卻刻骨銘心。01一個10多歲的孩子躺在地上,已經沒有了呼吸!
  • 怎麼看出爸爸是否在用心陪伴孩子?
    導語:你們家寶爸陪伴孩子的時間多嗎?是否在用心地在陪伴呢?我來說說最近我家孩子被他爸爸帶的一些搞笑又暖心的事情吧。有段時間,我自己有些事情沒有時間帶我家孩子,就讓他爸爸全職帶幾天。順便測試一下爸爸是不是在用心地帶孩子。孩子那會剛會說話,很多時候都是說的疊字。自然而然,爸爸媽媽跟他說也會有一些疊語了。也顯得親近些。
  • 低頭族,該用心陪陪孩子了!陪伴孩子要「人在心也在」
    楊麗莉 繪 暑假中,有一個普遍現象是,許多家長一邊擔憂孩子玩電子產品影響學習,一邊自己抱著手機不撒手;一邊吐槽老人不會帶孩子,一邊自己陪伴孩子「身在心不在」。記者採訪發現,父母放下手機,多陪孩子多關注孩子,這個看似簡單的舉動,卻會產生奇妙的效果。在這個表面原因背後,其實孩子真正需要的是家長的用心陪伴。